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薄型子宫内膜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欣 谢奇君 +4 位作者 赵纯 凌秀凤 苏雁 季晓媛 丁卉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年第4期305-310,共6页
目的比较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行冻融胚胎移植(FET)时自然周期(NC)、激素替代周期(HRT)及降调节+HRT三种内膜准备方案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8年08月至2019年07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妇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FET的患者,选取转化日子宫... 目的比较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行冻融胚胎移植(FET)时自然周期(NC)、激素替代周期(HRT)及降调节+HRT三种内膜准备方案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8年08月至2019年07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妇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FET的患者,选取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小于8 mm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年龄23~45岁,不孕年限1~17年。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为NC组、HRT组及降调节+HRT组,比较三组的基本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不孕时间、体重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基础黄体生成素(LH)水平、基础雌二醇(E2)水平、移植胚胎数、囊胚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生化妊娠率、流产率及宫外孕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C组临床妊娠率(56.9%)及胚胎种植率(40.0%)略高于HRT组(分别为44.7%,32.7%)及降调节+HRT组(分别为50.5%,35.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NC组获得临床妊娠概率高于HRT组;多因素分析显示,NC组获得临床妊娠的概率为HRT组的2.1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受试者工作曲线)发现,子宫内膜厚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79(P<0.05)。Youden指数(约登指数)最大为0.160,薄型子宫内膜获得较好临床妊娠结局Cut-off值为0.705 cm。结论薄型子宫内膜患者FET内膜准备方案中,NC种植率高于HRT及降调节+HRT,但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除混杂因素后,NC妊娠结局高于HRT。临床上可根据患者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胚胎移植(FET) 薄型子宫内膜 自然周期(nc) 激素替代周期(HRT)
下载PDF
促排卵对不同病因宫腔内人工授精的结局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韩艳 蔡嘉力 任建枝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97-801,共5页
目的:探讨促排卵对不同病因不孕患者人工授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男性因素、输卵管盆腔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和不明原因进行人工授精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进行自然周期或促排卵周期分组,比较不同周期组的临床妊娠率和... 目的:探讨促排卵对不同病因不孕患者人工授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男性因素、输卵管盆腔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和不明原因进行人工授精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进行自然周期或促排卵周期分组,比较不同周期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校正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不同因素构成比、基础FSH、LH、E2、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宫腔内人工授精(IUI)Zl卵泡直径及男性前向运动精子总数。评估在男性因素、输卵管盆腔因素、EMS和不明原因中促排卵周期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①促排卵组患者平均年龄、不孕年限以及不孕因素构成比(男性因素、输卵管盆腔因素、EMS和不明原因)与自然周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仔,〉0.05),而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高于自然周期,但无统计学差异(P=0.08):②通过多元因素回归分析校正了年龄、基础内分泌水平、不孕因素、内膜厚度和类型及前向运动精子总数等混杂因素后,促排卵周期相对于自然周期依然有显著优势(锨=1.607;95%CI=1.115--2.316);(D在不同因素不孕患者中,促排卵周期可提高输卵管盆腔因素患者的活产率(OR=4.56;95%CI=1.53~13.53)。结论:促排卵周期可提高输卵管盆腔因素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妊娠和活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内人工授精(IUI) 自然周期(nc) 促排卵周期(OIC) 临床妊娠率 活产率
原文传递
对小卵泡排卵不同助孕方式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翟志瑾 周丽颖 王树玉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4年第5期126-128,共3页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助孕方式用于小卵泡排卵性不孕患者的促排卵效果及妊娠结局,寻找一种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前瞻性分析301例小卵泡排卵患者的455个自然监排周期和459个促排卵助孕周期,根据患者输卵管情况及配偶精液结果,在病人...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助孕方式用于小卵泡排卵性不孕患者的促排卵效果及妊娠结局,寻找一种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前瞻性分析301例小卵泡排卵患者的455个自然监排周期和459个促排卵助孕周期,根据患者输卵管情况及配偶精液结果,在病人知情同意条件下分为用药促排组、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AIH)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组。B超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并根据具体发育情况决定促排用药及剂量。比较三组间排卵日/HCG日优势卵泡(≥15mm)数、最大卵泡直径、Lufs发生率、OHSS发生率、周期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多胎率及早期流产率。结果经以上助孕方式治疗后IVF-ET组的HCG日优势卵泡(≥15mm)数、周期妊娠率均高于其他两组,Lufs发生率低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ET组OHSS发生率及多胎率高于其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促排组及AIH组中应用克罗米芬(CC)、尿促性素(HMG)、CC+HMG的三种用药方案中,CC+HMG周期妊娠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用药早期流产率最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促排卵治疗对小卵泡排卵的患者有明显疗效;促排药物使用CC)联合HMG则有利于减轻CC的副作用,避免HMG引起的卵泡过小即排卵的情况,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在药物促卵泡发育的同时,根据患者适应症采用辅助助孕技术AIH或IVF可进一步提高妊娠率,是小卵泡排卵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卵泡排卵(OSF) 自然周期(nc) 用药促排周期 夫精人工授精(AIH)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