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沿江型湿地公园景观环境特征对人群自然感知及感知复愈性的影响——以上海后滩公园为例
1
作者 干靓 唐艺源 尹杰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丰富的自然体验与感知有利于发挥绿地的健康效益,明确影响滨江人群自然感知及感知复愈性的景观环境要素对于精细化提升公园绿地环境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沿江型湿地公园上海后滩公园为例,采用游客受雇佣拍摄法,获得景观环境感知特... 丰富的自然体验与感知有利于发挥绿地的健康效益,明确影响滨江人群自然感知及感知复愈性的景观环境要素对于精细化提升公园绿地环境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沿江型湿地公园上海后滩公园为例,采用游客受雇佣拍摄法,获得景观环境感知特征数据及感知自然程度和感知复愈程度评分数据,探索与人群自然感知及感知复愈性相关的公园绿地景观环境影响要素。研究发现:1)场景内存在水体、植被物种丰富度越高、视觉主体植被健康程度越高、场地的整洁程度越高、无硬质铺地道路或道路类型为线性延伸路径,对人群的自然感知程度和感知复愈程度更有利;2)场景内有动物出现、人工修剪痕迹更少会显著提升人群对自然的感知程度,但与人群的感知复愈程度相关性不显著;3)场景内的土地裸露度会负向影响公众在自然中的复愈感受,而对人群的自然感知程度无显著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对沿江型湿地公园景观环境提出设计优化建议:1)增加水体要素;2)提高植被物种丰富度;3)提高场景整洁度,降低土地裸露度,同时也须避免对植被的过度修剪;4)营造丰富生境,提高野生动物多样性及其可观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感知 感知复愈性 景观环境特征 设计优化 上海
下载PDF
基于自然感知体验的校园景观环境设计
2
作者 蓝莉 《乡村科技》 2023年第4期132-135,共4页
亲近自然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培养都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校园环境设计中存在的自然缺失等问题,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金良路小学为例,从自然感知体验的角度出发,通过观感、触感、聆听、细嗅... 亲近自然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培养都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校园环境设计中存在的自然缺失等问题,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金良路小学为例,从自然感知体验的角度出发,通过观感、触感、聆听、细嗅、品尝、运动等五感和体感相结合的方式,对校园景观环境的功能、流线、色彩及植物配植进行合理设计,以加强学生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实现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景观 自然感知 自然式设计
下载PDF
基于自然感知的产品设计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谢文锋 吴绍兰 《设计》 2017年第12期98-99,共2页
以自然感知为理论指导,依据人的认知心理、行为习惯,对产品使用方式的自然感知方式进行探讨。充分考虑形状知觉、表面知觉、知觉意向等知觉特性,对产品触点的造型、色彩、位置、方向等感知因素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以达到知行合一、物易... 以自然感知为理论指导,依据人的认知心理、行为习惯,对产品使用方式的自然感知方式进行探讨。充分考虑形状知觉、表面知觉、知觉意向等知觉特性,对产品触点的造型、色彩、位置、方向等感知因素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以达到知行合一、物易我知的自然感知目的。从而解决用户因产品使用而带来注意力分散、学习负荷大、记忆困难及习惯再塑造等问题,以提高产品的易用性、用户的愉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感知 设计心理学 产品设计
下载PDF
源于自然感知和生活观察的景观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侯晓蕾 刘欣(文/图) 《公共艺术》 2020年第1期97-103,共7页
自然感知和生活观察是景观设计空间教学研究的有力补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景观设计的维度,完善景观设计的方法。本文首先提出景观设计的横纵向教学框架,主要包括空间设计系统和自然与生活感知系统;然后从自然与生活感知系统出发,探... 自然感知和生活观察是景观设计空间教学研究的有力补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景观设计的维度,完善景观设计的方法。本文首先提出景观设计的横纵向教学框架,主要包括空间设计系统和自然与生活感知系统;然后从自然与生活感知系统出发,探讨自然感知出发的艺术装置设计以及日常生活出发的微花园mapping观察研究,论述源于自然感知和生活观察的景观设计思考;最后,以此为基础,将相关理论方法应用于北京老城区的社区微更新研究实践中,展现出社区微更新进程中的景观设计公共艺术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设计 自然感知 生活观察 公共艺术
原文传递
基于Q方法的城市公园自然度感知类型探究
5
作者 刘梦瑶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7期32-36,共5页
融入自然环境的体验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研究民众对城市公园自然度的感知方式,对环境设计中人性化的提升具有指导意义。采用Q方法,通过受试者对Q样本进行强制排序,收集城市公园的自然度主观评价观点,得到了自然度感知的类型... 融入自然环境的体验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研究民众对城市公园自然度的感知方式,对环境设计中人性化的提升具有指导意义。采用Q方法,通过受试者对Q样本进行强制排序,收集城市公园的自然度主观评价观点,得到了自然度感知的类型及各类别特征。结果表明:城市公园自然度感知主要分为3类:动植物感知类、多感官感知类及野性感知类。根据不同类别人群所具有的不同特征,提出了在未来的城市公园建设中:①应重视物种的丰富度,合理减少人工干预;②利用多感官设计手法,激发民众的多维体验;③尊重自然的自主性,适量营造野性的空间,提升公园的感知自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Q方法 城市公园 自然感知类型
下载PDF
自然和人工感知概念的界定与反思
6
作者 孔佳仪 魏屹东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5,共7页
感知作为认知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是主体对外界和自我进行认知和理解的基础。近年来,新型人工感知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人类自然感官的限制,拓展了人类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这种从自然感知到人工感知的拓展带来了人类认知的新挑战,使重新审... 感知作为认知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是主体对外界和自我进行认知和理解的基础。近年来,新型人工感知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人类自然感官的限制,拓展了人类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这种从自然感知到人工感知的拓展带来了人类认知的新挑战,使重新审视“人工”和“感知”的哲学本质成为必要,并在这种感知和认知方式的变革和转型中重新反思人类自身和世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感知 自然 人工感知 人工制品 脑机接口
原文传递
自然和人工感知概念的界定与反思
7
作者 孔佳仪 魏屹东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4年第4期151-151,共1页
感知作为认知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是主体对外界和自我进行认知和理解的基础。近年来,新型人工感知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人类自然感官的限制,拓展了人类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这种从自然感知到人工感知的拓展带来了人类认知的新挑战,使重新审... 感知作为认知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是主体对外界和自我进行认知和理解的基础。近年来,新型人工感知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人类自然感官的限制,拓展了人类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这种从自然感知到人工感知的拓展带来了人类认知的新挑战,使重新审视“人工”和“感知”的哲学本质成为必要,并在这种感知和认知方式的变革和转型中重新反思人类自身和世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技术 哲学本质 认知过程 自然感知 人类认知 反思 认知方式
原文传递
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生活课程的策略研究——以春季节气为例
8
作者 于洪 《辽宁教育》 2024年第11期20-23,共4页
二十四节气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大自然在用气候的更迭来与人类对话,仿佛在告诉人们周而复始、亘古不变的道理。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幼儿生活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在幼儿教育中,教... 二十四节气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大自然在用气候的更迭来与人类对话,仿佛在告诉人们周而复始、亘古不变的道理。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幼儿生活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节气为时序,以幼儿园、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资源为学习场,以不同地域的人文自然、节气文化、幼儿生活为整合的课程资源,使节气浸润于幼儿的生活之中,让幼儿在亲近自然、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增进对自然界的理解和尊重,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热爱,激活对未来生活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幼儿教育 生活课程 传统文化 自然感知
下载PDF
德勒兹与电影感知理论 被引量:2
9
作者 郝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33-37,共5页
在《电影Ⅰ:运动—影像》中德勒兹论证了影像“自我存在”的独特性,指出电影感知有别传统自然感知。前者不只甚至不再以人为感知中心,而以影像自身为中心。他从反思柏拉图主义入手论证电影感知存在之可能,并在柏格森感知理论基础上提出... 在《电影Ⅰ:运动—影像》中德勒兹论证了影像“自我存在”的独特性,指出电影感知有别传统自然感知。前者不只甚至不再以人为感知中心,而以影像自身为中心。他从反思柏拉图主义入手论证电影感知存在之可能,并在柏格森感知理论基础上提出其两种差异化状态:一种解构“主体—客体”二元式感知模式,摆脱人类中心主义束缚;另一种以非人感知模式反思梅洛-庞蒂主体感知理论。最后以“感知—影像”说明其状态:影像同时呈现导演/摄影机的双重观看,即能动的“半主观”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 吉尔·德勒兹 电影感知 自然感知 现象学
下载PDF
居民健康导向下的城市生态空间规划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10
作者 颜文涛 赵筠蔚 +1 位作者 任婕 沈子艺 《风景园林》 2023年第12期49-55,共7页
【目的】城市生态空间规划与设计是促进人群健康的上游干预措施,当前规划实践中对居民福祉的考虑较少,讨论如何将健康理念融入生态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城市生态空间与居民身心健康的关系辨析,以提升物理环境的健康... 【目的】城市生态空间规划与设计是促进人群健康的上游干预措施,当前规划实践中对居民福祉的考虑较少,讨论如何将健康理念融入生态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城市生态空间与居民身心健康的关系辨析,以提升物理环境的健康供给效能、增加居民参与及获取自然的机会、引导居民对自然的感知和互动为实施途径,从宏观基底格局构建、中观绿地供给优化、微观节点功能组织3个层次,构建居民健康导向下城市生态空间规划的概念框架,并在此基础上,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讨论其城市生态空间的现状问题及健康导向的实践探索。【结果/结论】探讨了城市生态空间与居民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形成正面干预居民健康的生态空间规划框架,为城市生态空间的健康效应强化提供理念借鉴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空间 居民健康 规划框架 格局优化 自然感知与互动
下载PDF
生态语言学与删略:恢复自然界的知觉
11
作者 阿伦.斯提比 陈旸 《鄱阳湖学刊》 2018年第1期26-41,共16页
对自然界的删略,在大量构成工业文明的话语中广泛出现。在经济话语中,自然界根本不被考虑,甚至在生态论述中,有时也被当作人类使用的资源而被部分抹去。本文首先对"删略"这个概念的发展进行了梳理,然后将其应用到广泛的话语中... 对自然界的删略,在大量构成工业文明的话语中广泛出现。在经济话语中,自然界根本不被考虑,甚至在生态论述中,有时也被当作人类使用的资源而被部分抹去。本文首先对"删略"这个概念的发展进行了梳理,然后将其应用到广泛的话语中,从新古典经济学到俳句诗,不仅旨在通过实例说明批评话语分析中生态语言学路径在实际操作中是什么样子的,同时也是为了在实践中发展删略的分析工具,以供未来在生态语言学及其他领域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 话语删略 提醒框架 自然感知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公众水鸟保护行为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剑强 肖利军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6期77-80,共4页
珠三角地区水鸟生态廊道建设除了保护水鸟栖息地生境以外,必然涉及自然教育,而水鸟廊道自然教育建设的直接目标便是公众水鸟保护行为。本研究构建了自然教育感知对水鸟保护行为的概念模型,将地方依恋作为中介变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 珠三角地区水鸟生态廊道建设除了保护水鸟栖息地生境以外,必然涉及自然教育,而水鸟廊道自然教育建设的直接目标便是公众水鸟保护行为。本研究构建了自然教育感知对水鸟保护行为的概念模型,将地方依恋作为中介变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珠三角地区3个水鸟栖息地内的468位公众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自导式自然教育感知与他导式自然教育感知对地方依恋和水鸟保护行为均具有正向驱动作用;性别、年龄、学历对水鸟保护行为均具有正向驱动作用;地方依恋对水鸟保护行为具有正向驱动作用。研究结果为珠三角地区水鸟栖息地生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保护行为 自然教育感知 地方依恋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课堂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兴趣智能化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陈靓影 罗珍珍 徐如意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1-96,共6页
学习兴趣影响学习发生的方式和学习过程,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对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大多采用传统的问卷调查或案例分析等方法,不利于教师对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及时获取以便有效改善教学行为。因此,本文基于多模... 学习兴趣影响学习发生的方式和学习过程,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对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大多采用传统的问卷调查或案例分析等方法,不利于教师对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及时获取以便有效改善教学行为。因此,本文基于多模态自然感知技术展开对学习兴趣的智能化分析研究,提出了三维学习兴趣模型,通过对头部姿态、面部表情、课堂互动多模态信息识别与融合,从认知注意力、学习情感与思维活跃度三个维度综合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结果表明,该学习兴趣智能化分析方法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兴趣状态,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客观依据及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环境 学习兴趣智能分析 多模态融合 自然感知技术 学习兴趣模型
下载PDF
从“和果子”看日本的饮食文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艺 李樱樱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3-15,共3页
日本的和果子被称为五感的艺术,其外观、名称、材料、色彩和包装都让人联想到四季景观和醇美的口感。由于日本人对于色彩与外观的敏锐直觉,使得和果子从点心的高度上升到艺术品的高度,奠定了和果子在日本饮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果子... 日本的和果子被称为五感的艺术,其外观、名称、材料、色彩和包装都让人联想到四季景观和醇美的口感。由于日本人对于色彩与外观的敏锐直觉,使得和果子从点心的高度上升到艺术品的高度,奠定了和果子在日本饮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果子成为日本独特的饮食文化符号,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果子 饮食文化 季节感 自然感知
下载PDF
情感记忆在交互设计中的价值与应用 被引量:71
15
作者 王玉珊 李世国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6-59,共4页
阐述了情感记忆的概念,指出人们对一些熟识的人、物、环境拥有特殊的情感和比较深刻地记忆。分析了情感记忆的来源及其在认知心理学角度的优势,论述了情感记忆在交互设计中的价值,利用情感记忆更容易使用户理解产品,从而唤起自然的感知... 阐述了情感记忆的概念,指出人们对一些熟识的人、物、环境拥有特殊的情感和比较深刻地记忆。分析了情感记忆的来源及其在认知心理学角度的优势,论述了情感记忆在交互设计中的价值,利用情感记忆更容易使用户理解产品,从而唤起自然的感知,直觉的操作,最终获得情感的满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情感记忆应用的误区及重要途径,旨在为交互设计目标的实现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记忆 交互设计 直觉化交互 自然感知 情感满足
下载PDF
新课标下历史教学方式的变革
16
作者 刘邹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2013年第3期10-11,共2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历史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阐述了:自然感知是历史教学方式变革的前提;人文解读是历史教学方式变革的关键;学科引领是历史教学方式变革的归宿。
关键词 自然感知 人文解读 学科引领
下载PDF
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态度形成:基于文献的理论框架梳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程萧潇 金兼斌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19年第4期18-43,共26页
转基因议题是我国近年来经久不衰的社会热点议题,也是过去二十年世界范围内受到持续关注的科学传播研究选题之一。在各种有关转基因的科学传播和风险传播研究中,如何理解公众对转基因的态度形成,是其中的核心关切之一,且累积了数量可观... 转基因议题是我国近年来经久不衰的社会热点议题,也是过去二十年世界范围内受到持续关注的科学传播研究选题之一。在各种有关转基因的科学传播和风险传播研究中,如何理解公众对转基因的态度形成,是其中的核心关切之一,且累积了数量可观的分析框架、概念工具和研究发现。然而,由于不同的经验研究是在不同的社会和时代环境下展开的,而转基因议题又是在特定社会的文化和媒介环境中被人们感知和理解的,这使得这些研究无论是分析框架的选择、关键概念的界定还是具体的研究发现等,彼此之间都呈现出诸多的差异,亟须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整合。本文即就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态度形成机制所进行的理论和文献梳理。我们以转基因科学传播相关文献为基础,综合其他争议性科技的风险传播研究,提出了一个包含社会人口学、认知、心理记录、体验和社会文化五大因素的综合性分析框架,来总结迄今为止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态度形成机理的理论认识,探讨现有科学传播理论模型可能蕴含的内在缺陷及面临的挑战。本文认为,基于公众细分的科学传播研究取向,或将是今后此类研究走向深入并具有科普实践指导价值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感知风险 感知自然 文化世界观 细分研究
下载PDF
幼儿园大班开展“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18
作者 杨月婕 《神州》 2019年第36期106-106,共1页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自然天气,同时也是一种高度概括,其中蕴含着深远的教育思想,本文分析分析幼儿园大班开展“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的意义,探究主题活动实践的有效途径,希望本文的观点能为关注此话题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主题活动 独立思考 感知自然
下载PDF
抓住意象教学古诗词
19
作者 刘晓辉 《小学语文教学》 2021年第8期47-48,共2页
所谓意象,是指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从古诗词意象角度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品读诗句、想象体悟,能够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自然感知古诗词意象的真实存在,促进学习认知的自然升级。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 所谓意象,是指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从古诗词意象角度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品读诗句、想象体悟,能够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自然感知古诗词意象的真实存在,促进学习认知的自然升级。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生真正进入古诗词的意境之中,通过对意象的感知探索,自然形成对古诗词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主观情思 客观物象 物我两忘 意象教学 自然感知 学习认知 真实存在
原文传递
根脉诉求与产品类型的交互作用对消费者地理标志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仝海芳 李艳军 黄庆节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1-368,共8页
培育地理标志品牌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然而,当前消费者对地理标志产品认知并不高,直接影响了地理标志品牌竞争优势的发挥。基于线索利用理论和真实性理论,运用准实验方法,探讨了根脉诉求(“地脉”与“文脉”)和产... 培育地理标志品牌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然而,当前消费者对地理标志产品认知并不高,直接影响了地理标志品牌竞争优势的发挥。基于线索利用理论和真实性理论,运用准实验方法,探讨了根脉诉求(“地脉”与“文脉”)和产品类型(“初级农产品”与“加工农产品”)的交互作用对消费者地理标志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脉”诉求更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对初级农产品的购买意愿;“文脉”诉求更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对加工农产品的购买意愿。“地脉”诉求主要是通过强化感知自然性,进而增强消费者对初级农产品的购买意愿;“文脉”诉求主要是通过强化感知传承性,进而增强消费者对加工农产品的购买意愿。因此,为了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的推广效果,营销主体应高度重视地理标志产品广告诉求的内容管理,基于产品属性特征采用针对性的诉求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标志产品 根脉诉求 产品类型 感知自然 感知传承性 购买意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