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仁老汉诗中的道教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金美英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18年第3期88-97,共10页
本论文以李仁老所眈溺的道教思想为中心,考察了他的道家倾向在他的思想与处世态度中如何展现。随之考察并分析了道家思想在他所撰写的《破闲集》与《东文选》中的汉诗中是如何被接收的。
关键词 汉诗 隐逸思想 自然无为思想 神仙思想
下载PDF
论道家的经济伦理思想
2
作者 温冠英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42-47,共6页
“无为而治”包含了自然无为与清静无为两个原则 ,前者强调对社会经济的治理应尊重和顺应社会经济规律 ,后者重在反对对社会经济的过度干预。与儒家不同 ,道家强调经济伦理规范必须具有真实、自然的特质。
关键词 道家 经济伦理 思想自然无为思想 “清静无为思想 无为政治”
下载PDF
王安石与老子哲学 被引量:3
3
作者 魏福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42,共5页
王安石在天道观上,继承了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但把老子“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思维模式发展成为宇宙本体论的思维模式;在天人关系上,继承了老子的合理思想,主张人应效法天道的自然无为,反对统治者的任意妄为,同时也对老子消极无... 王安石在天道观上,继承了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但把老子“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思维模式发展成为宇宙本体论的思维模式;在天人关系上,继承了老子的合理思想,主张人应效法天道的自然无为,反对统治者的任意妄为,同时也对老子消极无为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在辨证思维领域,继承了老子天道运行不已的观念,并用“耦”、“对”概念来概括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辩证法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老子哲学 自然无为思想 辨证思维 宇宙本体论
下载PDF
武当古建筑格局的文化内涵深析
4
作者 牛建生 左永权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55-59,共5页
武当山古建筑格局蕴含着产生它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宏大的官署化格局反映出封建社会的皇权至上、等级严明的政治伦理意识;山林与园林的结合体现了道家“自然无为”思想;以玄武修真得道传说为根据构建的格局,则折射出传统成功理念和... 武当山古建筑格局蕴含着产生它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宏大的官署化格局反映出封建社会的皇权至上、等级严明的政治伦理意识;山林与园林的结合体现了道家“自然无为”思想;以玄武修真得道传说为根据构建的格局,则折射出传统成功理念和道教修真教化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当古建筑 封建伦理意识 自然无为思想 修真教化观念
下载PDF
试论王充的思想渊源——并与侯外庐、关锋等同志商榷
5
作者 陈玉森 《哲学研究》 1959年第Z1期77-86,共10页
一现在一般流行的说法,包括大部分进步的学者在内,都认为王充思想渊源于道家,例如侯外庐等著“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第八章,关锋著“王充哲学思想研究”等,都有大致相同的看法。他们的结论总结起来是:一、王充思想渊源于道家,即古代黄... 一现在一般流行的说法,包括大部分进步的学者在内,都认为王充思想渊源于道家,例如侯外庐等著“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第八章,关锋著“王充哲学思想研究”等,都有大致相同的看法。他们的结论总结起来是:一、王充思想渊源于道家,即古代黄老学派,他是站在道家的立场来批判儒家的;二、王充思想又与道家有所不同,他有很多地方批判和发展了道家思想,并且有很多见解和道家思想根本对立;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主观能动性 思想渊源 道家思想 自然无为思想 荀子 黄老学派 侯外庐 思想研究 中国思想
原文传递
晋代玄风独振与书风尚韵 被引量:1
6
作者 尹旭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37,共5页
千百年来,『晋书尚韵』已是妇孺皆知的口头禅。但晋书何以非『尚韵』不可?对这一问题,人们似乎仍不甚了了。在我们看来,在很大程度上,这正是魏晋数百年间风靡不衰的那股玄学之风,在书法艺术这一文化枝条上所催开的花朵。沈约在《宋书》... 千百年来,『晋书尚韵』已是妇孺皆知的口头禅。但晋书何以非『尚韵』不可?对这一问题,人们似乎仍不甚了了。在我们看来,在很大程度上,这正是魏晋数百年间风靡不衰的那股玄学之风,在书法艺术这一文化枝条上所催开的花朵。沈约在《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传序论》中写道:『有晋中兴,玄风独振。』晋书之以韵为尚,从主要思想文化源泉上分析,正是因为这『玄风独振』。对此,可以从如下三个层面来认识。一品鉴人物与品鉴书法品鉴人物之风滥觞于汉末,中经曹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神采 风神 潇洒风流 王羲之 王右军 魏晋玄学 玄学 晋书尚韵 自然无为思想 品鉴人物 风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