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尔松自然环境模式的艺术化倾向与对象性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奎英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2-137,共6页
卡尔松的自然环境模式是在对西方传统自然审美中的两种艺术化模式——"对象模式"和"景观模式"的批判中提出来的,但他的自然环境模式本身仍然具有突出的艺术化倾向和对象性特征。通过艺术化途径,卡尔松对"欣赏... 卡尔松的自然环境模式是在对西方传统自然审美中的两种艺术化模式——"对象模式"和"景观模式"的批判中提出来的,但他的自然环境模式本身仍然具有突出的艺术化倾向和对象性特征。通过艺术化途径,卡尔松对"欣赏什么"和"如何欣赏"进行了排除和缩减,使得无论是自然还是人本身的丰富性、完满性和自然性都受到了抑制。通过对象化方式,卡尔松把自然确定为对象领域,人与自然、人与环境被放置到主客体关系的框架中,成为相互分离、二元对立的东西,这使得他的自然环境模式缺乏一种真正的生态视野和生态精神。卡尔松自然环境模式的根本症结是其认识论对象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使他固守主客分离的理路和客观知识的理想,并妨碍他正确地提出恰当自然审美的目标。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论可以为这种思维方式的更新提供理论支持与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松 自然环境模式 艺术化 对象性 恰当自然审美
原文传递
论卡尔松自然环境美学模式
2
作者 张志国 《德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5-49,74,共6页
卡尔松的环境美学是在与艺术审美模式的比照之中建立起来的,他把这种新的美学模式称之为自然环境模式。自然环境模式的核心要素是科学知识。在卡尔松看来,对自然的审美鉴赏是与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密不可分的,并且科学知识赋予了自然... 卡尔松的环境美学是在与艺术审美模式的比照之中建立起来的,他把这种新的美学模式称之为自然环境模式。自然环境模式的核心要素是科学知识。在卡尔松看来,对自然的审美鉴赏是与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密不可分的,并且科学知识赋予了自然环境鉴赏一种客观的根基和理智的气质,而排除了审美的相对主义和主观性的危险。自然环境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艺术为核心的审美模式,把自然环境推向审美关注视野的中心,但是这一模式却缺乏对于自然环境美学独特性的阐释并具有唯知识论的嫌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松 自然环境模式 艺术模式 肯定美学
下载PDF
美国《英语习得法》出台的社会背景因素分析——以霍姆斯的四模式为分析框架
3
作者 张桂菊 张仁霞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71-74,共4页
将《英语习得法》置于霍姆斯的四模式分析框架,对其出台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少数族裔学生成绩低下、教师资源和课程文化难以满足多元化学生的教育需求、主流社会担心其语言和文化受到威胁、少数族裔... 将《英语习得法》置于霍姆斯的四模式分析框架,对其出台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少数族裔学生成绩低下、教师资源和课程文化难以满足多元化学生的教育需求、主流社会担心其语言和文化受到威胁、少数族裔学生不断增长以及族群构成更加多元等,构成了《英语习得法》出台的背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习得法 语言少数族裔儿童 规范模式 组织制度模式 精神状态模式 自然环境模式
下载PDF
影响美国语言教育政策出台的背景因素研究——基于霍姆斯四模式研究框架
4
作者 张桂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77-81,92,共5页
美国社会语言能力有限的问题使大量语言少数族裔儿童①因学业成绩不佳,未来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政治、民主、经济等国家生活之中。2002年颁布的《英语习得法》使实施34年的《双语教育法》退出历史舞台。以霍姆斯四模式为分析框架,把《双... 美国社会语言能力有限的问题使大量语言少数族裔儿童①因学业成绩不佳,未来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政治、民主、经济等国家生活之中。2002年颁布的《英语习得法》使实施34年的《双语教育法》退出历史舞台。以霍姆斯四模式为分析框架,把《双语教育法》和《英语习得法》置于规范模式、组织制度模式、精神状态模式和自然环境模式中,对不同语境下美国语言教育政策出台的背景因素分析表明,联邦政府将变相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又一次"悄然"转嫁给语言少数族裔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语言教育政策 语言少数族裔学生 规范模式 组织制度模式 精神状态模式 自然环境模式
下载PDF
论海德格尔对自然审美模式的诗性超越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奎英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0-136,共7页
卡尔松自然环境模式的根本症结在于其认识论对象性的思维方式。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论正可以为克服这一症结提供途径。根据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论之思,环境是人与存在者整体共在的住所,人与环境的关系不是对象化的观赏式关系,而是... 卡尔松自然环境模式的根本症结在于其认识论对象性的思维方式。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论正可以为克服这一症结提供途径。根据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论之思,环境是人与存在者整体共在的住所,人与环境的关系不是对象化的观赏式关系,而是在家式的栖居关系。现象学存在论意义上的自然并非现成的自然物,而是自行涌现着、绽开着的强力,是自然的"存在者"与自然的"存在"的同一。这种意义上的自然,是不能凭借认识论意义上的审美,也是不能凭借对象性的科学达到的。只有以诗意栖居的态度经验自然,自然的丰富性、完满性,自然的纯朴和圣美,才能得以显现。海德格尔的这种现象学存在论自然观是对卡尔松科学认知主义模式的诗性超越,也是自然审美模式研究问题在更高层面上的解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环境模式 认识论对象性 现象学存在论 在世与在家
原文传递
穿越审美化的迷雾
6
作者 张志国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9-242,共4页
传统美学以艺术为主要的审美对象,强调审美对于精神的塑造和存在价值的揭示,并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审美区域。审美化时代的到来打破了这种艺术审美的模式,使得审美从艺术世界走向了日常生活。但是,在审美化中,审美受到商品逻辑... 传统美学以艺术为主要的审美对象,强调审美对于精神的塑造和存在价值的揭示,并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审美区域。审美化时代的到来打破了这种艺术审美的模式,使得审美从艺术世界走向了日常生活。但是,在审美化中,审美受到商品逻辑的支配,越来越多地停留于感官感受,审美被一种无边无际的功利与物欲所包围。这种浅表的审美化使人受到异化和控制,它张扬了感性的外观却埋葬了存在的深度,在审美化中呈现的自我是一个没有质感、没有方向的空乏的躯壳。要超越这种浅表的审美化模式,审美必须与价值判断相结合,美学自身也应该与科学和伦理学相融合。在这一点上,环境美学和韦尔施的后现代美学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化 浅层审美 横向理性 自然环境模式
下载PDF
王昌龄“物境”说的激活及其理论效应——基于当代西方环境美学视域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思钊 《中国文学批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86,M0004,共11页
自王昌龄提出“物境”“情境”“意境”以来,“物境”被视为低层次的审美范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从当代西方环境美学视域重新解读“物境”,能够实现传统理论的当代转化,扭转“物境”未被重视的局面。首先,“物境”与卡尔森所主张的“... 自王昌龄提出“物境”“情境”“意境”以来,“物境”被视为低层次的审美范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从当代西方环境美学视域重新解读“物境”,能够实现传统理论的当代转化,扭转“物境”未被重视的局面。首先,“物境”与卡尔森所主张的“自然环境模式”可相互阐发,以此发掘“物境”的自然审美内涵,构建自然审美“物境”模式;其次,“物境”与物相、物性、物史、物功一起,可完善自然美特性系统,为自然审美批评提供比较全面的理论框架;再次,“物境”说深刻诠释了“身—心—境”三元论美学模式,为环境美学、生态美学提供了理论借鉴;最后,“物境”说已经融入园林艺术、环境规划活动中,富有实践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昌龄 物境 自然环境模式 “身—心—境”三元论
原文传递
Relationship between ethnic landscape and environment in the Nujiang River basin of Yunnan Province, China
8
作者 Jing Ying Huang Chengmin Su Caixiu 《Ecological Economy》 2007年第3期303-311,共9页
Each nationality has formed unique ethnic culture in the long history. Ethnic culture is spatially reflected byethnic distribu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ities is influenced by ethnic history, culture, society a... Each nationality has formed unique ethnic culture in the long history. Ethnic culture is spatially reflected byethnic distribu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ities is influenced by ethnic history, culture, society and religion, alsoaffected by regional physical sett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thnic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naturalsetting with contrast analytical method. Th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is established on basis of contour map on ascale of 1:250,000 in the Nujiang River basin, Yunnan Province by ArcGIS,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software. Based on DEM, the spatial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function of GIS, the landscape patterns of populationdistribution of the selected minorities is described, and 4 sub-regions are divided in the Nujiang River basin of YunnanProvince while the features and disparity of landscape pattern and its forming mechanism are discussed, along withhistorical and archaeological data.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 (1) The ethnic distribution is mosaic in the matrix ofother racial distribution, and have a distinct spatial correlation. (2) For the difference in cultivation between differentnationalities, certain nationality lived in the area suitable for production mode of its own and coincident with appropriategeographical setting. (3)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ettlement spots of the minorities is controlled by the convenience ofwater supply. The landscape pattern of ethnic distribution is closely relative to natural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nic group distribution Landscape pattern Nujiang River Basin GIS Natural environmentl
下载PDF
Countermeasures of Circular Economy to Build a Modem Industrial System
9
作者 Xiaoyan LIU Yanlong P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年第4期42-44,共3页
The circular economy is an advocate of harmony with the Earth' s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utual interdependenc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it requires economic production systems within and ... The circular economy is an advocate of harmony with the Earth' s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utual interdependenc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it requires economic production systems within and between different production departments and interconnected way matter and energy exchange and transfer, to achieve maximum utilization of material and energy into the system, resulting in "two low and one high"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in harmony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it has become a mainstream trend since the 1990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System Cheap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