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8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 被引量:2
1
作者 滕福星 《工业技术经济》 1995年第5期50-51,共2页
人类几千年文明的演进历程是一部伟大的发展史诗。而今,人类正在用高度的智慧与预见来控制、驾驭发展,使之与自然的进化和谐,趋于双方互益反馈,趋于双向良性水续,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优化。这一全球性的观念转变,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重要... 人类几千年文明的演进历程是一部伟大的发展史诗。而今,人类正在用高度的智慧与预见来控制、驾驭发展,使之与自然的进化和谐,趋于双方互益反馈,趋于双向良性水续,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优化。这一全球性的观念转变,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人与自然的这种优化关系,是通过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的统一而实现的。其优化的程度,又取决于自然人化的科学性和人的自然化的深刻性。 在马克思那里,“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的人化 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 人与自然关系 经典物理学 时间之矢 经典热力学 热力学平衡 开放系统 马克思 观念转变
下载PDF
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中的人化自然理论
2
作者 宫敬才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21,共10页
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文献中客观存在人化自然理论,论说者的简单化理解使其丰富的内涵被抛入视野黑洞之中。回归文本,原生态检视的结果是如下内容:人化自然是人类的基本问题,意谓人类生存的前提是人化自然;变自然为历史是人类社... 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文献中客观存在人化自然理论,论说者的简单化理解使其丰富的内涵被抛入视野黑洞之中。回归文本,原生态检视的结果是如下内容:人化自然是人类的基本问题,意谓人类生存的前提是人化自然;变自然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起源之处;人化自然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区分人化自然与非人化自然。与传统哲学中的自然理论相比,人化自然理论已消除了传统哲学自然理论中的客观性陷阱,使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要求落到实处。人化自然秉有多重属性,如主体属性、预设属性、法权属性和文明属性等。人化自然与非人化自然的边界处于变动过程之中,前者的边界不断扩张,后者的边界逐步退缩,因而形成人化自然的客观辩证法。人化自然的特质之一是作为主体的人发明并利用中介。人化自然的主要成果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但具体性结果层面显现出多种性质,其中包括对人类有害的性质。人化自然的哲学评价标准是“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化自然 人类基本问题 自然为历史 人类本性
下载PDF
马克思“人化自然”对费尔巴哈“自在自然”的批判性超越
3
作者 张敏 李冉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1-58,152,共9页
通过对观念论建制的颠覆和瓦解,费尔巴哈摧毁了德国形而上学的神秘基础,并将哲学从超感性的天国唤回到了感性的现实之中。他以直观中的自然和人作为“未来哲学”的出发点,并构建起了一种以自然主义为根基的人本学。然而,在马克思看来,... 通过对观念论建制的颠覆和瓦解,费尔巴哈摧毁了德国形而上学的神秘基础,并将哲学从超感性的天国唤回到了感性的现实之中。他以直观中的自然和人作为“未来哲学”的出发点,并构建起了一种以自然主义为根基的人本学。然而,在马克思看来,费尔巴哈哲学的这一构想尽管恢复了感性自然的本体论意义,但同时却使人沦为非现实的抽象物:一方面,直观中的自然只是以自在存在的状态与人相对立;另一方面,人在“自在自然”中仅仅具有对自然的纯粹依附性。一言以蔽之,自然与人在本质上相分离而失却了彼此间的内在同一。与之相异,马克思从人与自然之间内在的同一性出发,在批判直观哲学范式的基础上将自然把握为与现实的人密切相关的“人化自然”,并揭示了其在人的感性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三重内在构境。据此,马克思实现了对费尔巴哈“自在自然”的批判性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在自然 人化自然 马克思 费尔巴哈 自然主义人本学
下载PDF
人化自然与家园建构:云南一个多民族移民村生态振兴之路
4
作者 倪慧 马翀炜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7,共11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结晶,反映了自然环境与社会财富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通过人化自然创造“绿水青山”进而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过程既是人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结晶,反映了自然环境与社会财富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通过人化自然创造“绿水青山”进而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过程既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塑造过程,诠释了生态文明的完整内涵。原本不适宜人居住的云南省元阳县南沙镇呼山村,在政府和多民族移民久久为功的共同努力下,攻克重重困难,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绿水青山”,实现乡村自然生态振兴,又在生活实践和治理实践中建设和美家园,促成乡村人文生态振兴。这一家园建构目标的达成,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化自然 “绿水青山” 多民族移民村 人文生态 家园建构
下载PDF
马克思人化自然界思想的理论来源与发展历程探析
5
作者 綦恩灏 刘建涛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15,共3页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界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对旧唯物主义的对象性原理和唯心主义的主体性原则扬弃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马克思关于人化自然界的观点经历了从主体性的发现到感性活动对自然界的构建再到深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系列...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界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对旧唯物主义的对象性原理和唯心主义的主体性原则扬弃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马克思关于人化自然界的观点经历了从主体性的发现到感性活动对自然界的构建再到深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系列的发展过程。马克思具体阐释了自然界被建构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化自然 对象性原理 主体性原则 实践
下载PDF
论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对非人类中心主义“敬畏生命”方法论的超越
6
作者 鲁桐君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5-60,共6页
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文化希望通过以人“不在场”的方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在其哲学方法论上体现为“敬畏生命”。“敬畏生命”确立的初衷是为了把人从恶化的生态环境中拯救出来,最终却陷入为了拯救人而又消灭人的逻辑悖论。然而,解决生... 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文化希望通过以人“不在场”的方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在其哲学方法论上体现为“敬畏生命”。“敬畏生命”确立的初衷是为了把人从恶化的生态环境中拯救出来,最终却陷入为了拯救人而又消灭人的逻辑悖论。然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立足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社会”。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既主张“人化自然”的必要性,又确立“自然人化”的实践性,为走出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文化“敬畏生命”的困境提供了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文化 “敬畏生命” 马克思人化自然
下载PDF
云杉人工纯林近自然化经营模式关键技术研究
7
作者 黄有龙 赵福江 +1 位作者 张莲刘 赵志信 《江西农业》 2024年第6期115-117,共3页
临江林业有限公司的云杉林均是在皆伐迹地进行人工更新形成的人工林,初植密度为3300株/hm2。由于树种单一,密度过大,郁闭度均为0.9以上,造成土壤板结,林冠下没有天然树种更新,不利于病虫害防治和防火工作的开展,导致森林的生态防护功能... 临江林业有限公司的云杉林均是在皆伐迹地进行人工更新形成的人工林,初植密度为3300株/hm2。由于树种单一,密度过大,郁闭度均为0.9以上,造成土壤板结,林冠下没有天然树种更新,不利于病虫害防治和防火工作的开展,导致森林的生态防护功能缺失。本实验通过长期在经营过程中对云杉人工林进行科学的诱导培育,通过二次抚育伐,林冠下补植红松、水曲柳、黄菠萝等阔叶珍贵树种,使林分结构较差、地力退化、生态系统稳定性差的人工纯林初步形成生产力高、稳定性强、结构合理的近自然化的云杉复层异龄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 纯林 自然化经营 混交林
下载PDF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化自然观及其现实意义
8
作者 张燕 《新丝路》 2024年第12期90-92,共3页
马克思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明了人化自然观,包含人化自然的内涵、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复归三个方面的内容,并指出共产主义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从异化走向复归的必要途径。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新阅... 马克思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明了人化自然观,包含人化自然的内涵、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复归三个方面的内容,并指出共产主义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从异化走向复归的必要途径。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新阅读马克思经典文本,理解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为我们明晰人与自然的关系、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解决全球生态危机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化自然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自然类动物纪录片拟人化叙事方式运用
9
作者 顾铁流 《采写编》 2024年第1期181-183,共3页
动物和人类具有相同自然属性,虽然在构造上存在巨大差别,但动物世界的规则与人类社会较为相似,所以,自然类动物纪录片也具备了拟人的基础。通过采用拟人化叙事方式来表现动物,还可以将其作为人反观自身的一面镜子。在拟人化叙事下,纪录... 动物和人类具有相同自然属性,虽然在构造上存在巨大差别,但动物世界的规则与人类社会较为相似,所以,自然类动物纪录片也具备了拟人的基础。通过采用拟人化叙事方式来表现动物,还可以将其作为人反观自身的一面镜子。在拟人化叙事下,纪录片中的动物不仅被赋予人类特有的情感、语言、性格等,还被赋予人类社会角色,在拟人化叙事方式的运用下,更易让观众移情,从而加深观众对动物生存的了解。基于此,本文对自然类动物纪录片拟人化叙事方式的运用展开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类动物纪录片 人化 叙事方式
下载PDF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化自然”思想的四重解读
10
作者 陈思屹 《区域治理》 2024年第9期166-168,共3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是普遍联系的世界的中心环节。马克思曾在著作中深度剖析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归结为“人化自然”理论。本文从认识论、实践观、劳动与经济、社会历史四个角度对“人化自然”进行分析,总结物质自...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是普遍联系的世界的中心环节。马克思曾在著作中深度剖析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归结为“人化自然”理论。本文从认识论、实践观、劳动与经济、社会历史四个角度对“人化自然”进行分析,总结物质自然、实践自然;并通过自然的异化以及马克思所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阐释“人化自然”思想对于我们正确处理和解决日益严重的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的价值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化自然 人与自然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纯林近自然化改造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阳生 孟京辉 +5 位作者 曾冀 明安刚 刘宪钊 贾宏炎 雷相东 陆元昌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38,共8页
[目的]以马尾松人工纯林为对象,分析其近自然化改造后森林质量变化和树种发育情况,为此类人工纯林的近自然化经营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 ]2007年在广西凭祥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对马尾松纯林开展近自然改造试验并设置样地20块... [目的]以马尾松人工纯林为对象,分析其近自然化改造后森林质量变化和树种发育情况,为此类人工纯林的近自然化经营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 ]2007年在广西凭祥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对马尾松纯林开展近自然改造试验并设置样地20块,其中经营样地16块、对照样地4块;于2007年第一次全面调查获得本底数据之后,冬季执行目标树抚育择伐;2008年春执行6个阔叶树种4种组合的林下补植作业;2016年实施第二次目标树抚育伐;2007年后,每2年执行1次样地复测调查,共获取了7期数据。对7期监测数据的重要值指数、平均胸径和纯生长量等指标进行统计,从树种组成、林分结构、林分生长等方面对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近自然化改造的马尾松人工纯林经过13 a后,林分逐步过渡到异龄复层混交林结构。林下补植的6个树种的重要值均处于前10名,林分中出现了安息香、油桐等树种的天然更新。近自然化改造的马尾松林的林木从5 cm起测径阶到55 cm径阶范围内均有分布,呈现出经营措施促进下快速形成混交异龄林格局的发展动态;而未作处理的对照林分依然呈同龄纯林的径级分布。就生长而言,近自然化改造林分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林分,并且林分生长量主要集中于较大径阶林木,实现了林分价值的显著提升。[结论 ]人工纯林近自然化改造中,调整树种组成是最关键的经营措施;扩大径级结构分布范围是针叶纯林近自然化改造的基本指标;近自然化改造显著提高了森林的生长量和蓄积量;同时促进了土壤微生物发育,改善了森林土壤和生态系统整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自然化改造 树种组成 林分结构 生长动态
下载PDF
2016-2021年南亚热带近自然化改造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水热动态数据集
12
作者 刘士玲 郑路 +7 位作者 杨保国 杨坤 闵惠琳 陈琳 张培 庞圣江 舒韦维 李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3期472-481,共10页
本研究依托崇左凭祥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林区,利用南亚热带近自然化改造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内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开展土壤水热动态监测和研究,样地布设、指标监... 本研究依托崇左凭祥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林区,利用南亚热带近自然化改造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内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开展土壤水热动态监测和研究,样地布设、指标监测和数据质量控制均按照规范进行。本数据集对2016–2021年近自然化改造马尾松人工林的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热通量、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等观测数据,经过异常值剔除、数据插补等标准数据处理,统计得到马尾松人工林日尺度的土壤水热动态数据,并对数据集的构建进行了说明。建立和共享本数据集对于理解近自然化改造马尾松人工林的土壤水热特征有重要价值,同时可为深入研究针阔叶混交林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南亚热带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和管理提供数据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 马尾松 自然化改造 土壤水热
下载PDF
文化:人化自然的规定性
13
作者 王光斌 《文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38-44,共7页
大自然是人类存在的物理空间,也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思索和明确的问题。思考和实践的结果确定了人与自然如何相处,形成何种关系,本质上是人对人所观照到的大自然的规定性,即人在认识自然的基础... 大自然是人类存在的物理空间,也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思索和明确的问题。思考和实践的结果确定了人与自然如何相处,形成何种关系,本质上是人对人所观照到的大自然的规定性,即人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规定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处的模式。人类文明的发展,不仅包括人对自身的规定性,对社会的规定性,也包含着人认知自然的不断深入,规定的不断明确,生活方式的不断调适,由此不断丰富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形成了人类文明史上出现最早而形成最晚的生态文化,并逐步外化成为高于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生态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化自然 自然人化 规定性 生态文化
下载PDF
从“自然的人化”到“人自然化”——后工业时代美的本质的哲学内涵 被引量:12
14
作者 徐碧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70,共7页
"人自然化"是自然的人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和逻辑结果,是在"自然人化"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新调整,即把人对自然的单纯改造征服关系调整为情感性、诗性的审美关系。"自然的人化"强调的是人对... "人自然化"是自然的人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和逻辑结果,是在"自然人化"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新调整,即把人对自然的单纯改造征服关系调整为情感性、诗性的审美关系。"自然的人化"强调的是人对自然的实践改造,是以人的意志、目的、愿望去改造自然,使之符合人类的目的和愿望,是康德所说的"自然向人生成"的过程。"人自然化"则是在"自然人化"的基础上重新提倡人把自然当作自己的家园和精神归宿,从情感上依赖、尊敬、欣赏和敬畏自然。"自然的人化"建立的是工具本体,"人自然化"是情本体的确立,是在人向自然的情感归依中实现自由而诗意地生存;"自然的人化"是人类文明的建立与进步,"人自然化"是对这个文明的反思与批判;"自然的人化"是人类从原始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人自然化"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向自然母亲的回眸与依恃。"人自然化"的具体内涵包括身体自然化、环境自然化和心灵自然化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的人化 “人自然化 身体的自然化 环境自然化 心灵自然化
下载PDF
马克思自然观视域下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勇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6,共9页
马克思自然观突显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内蕴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两重维度。在自在自然维度,马克思自然观厚植自在自然本体理念,强调自在自然的客观实在性,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规律指引。在人化自然维度,马克思自然观厚... 马克思自然观突显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内蕴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两重维度。在自在自然维度,马克思自然观厚植自在自然本体理念,强调自在自然的客观实在性,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规律指引。在人化自然维度,马克思自然观厚植人化自然实践理念,强调人化自然的主体需要性,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价值遵循。新时代,要以马克思自然观为指导,将合规律性原则与合目的性原则有机结合,深刻把握科学性与价值性、自然解放与人的解放的辩证统一关系,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满足人民群众优美的生态环境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自然 自在自然 人化自然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下载PDF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生成的双重线索及其现实启益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傲挺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32,共11页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形成既是马克思世界观转变所引发的自然观变革,以人的劳动实践为基点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具象化考察;又是马克思对黑格尔与费尔巴哈自然观的双重扬弃,确立起唯物辩证法,并以此作为考察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思维框架的过程...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形成既是马克思世界观转变所引发的自然观变革,以人的劳动实践为基点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具象化考察;又是马克思对黑格尔与费尔巴哈自然观的双重扬弃,确立起唯物辩证法,并以此作为考察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思维框架的过程。这分别构成了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生成的历史线索与理论线索,二者是一体两面的统一过程,并延伸至《资本论》,在现实的生产方式中考察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发展与生态统一起来,是对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继承与发展。在新时代回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生成的双重线索及其延展,将启示我们以系统观念为根本方法,以生产方式转变为基本路径,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实现寓于社会形态的演进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化自然 实践 资本论
下载PDF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历史嬗变及其内在张力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傲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28-135,共8页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历史嬗变不是相互否定的颠覆式演进,而是在实现人与自然历史解放的理论主题下的接续发展,随着马克思理论视域的转换而呈现出多维理论样态。资本与劳动间的对立与调适构成了这一历史嬗变过程的内在张力,具体而言,人化...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历史嬗变不是相互否定的颠覆式演进,而是在实现人与自然历史解放的理论主题下的接续发展,随着马克思理论视域的转换而呈现出多维理论样态。资本与劳动间的对立与调适构成了这一历史嬗变过程的内在张力,具体而言,人化自然的生成在人本主义哲学维度寓于人与自然的感性—对象性关系之中,并在对异化劳动的扬弃与实现合乎人性的自然界复归的过程中完成自身合逻辑性建构;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统一于现实的个人的物质生产,是人类史与自然史的统一;在政治经济学中,则表现为人与自然之间被资本逻辑所统摄的物质变换过程;而在科学社会主义语境中,人化自然应然形态的达成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扬弃,统一于共产主义的实现之中,其当代实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总的而言,这一嬗变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抽象到具体、逐层深入的逻辑理路,论及了人化自然生成的实质、历史、现实及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化自然 资本 劳动
下载PDF
基于近自然化和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河道生态修复 被引量:1
18
作者 欧阳小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22,共8页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以及雨季地表径流中污染物排入河道水系,导致城市水体污染加重。由于城市污染水体来源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复杂多变,当前河道修复思路仅仅注重水体水质快速恢复,没有从河流水...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以及雨季地表径流中污染物排入河道水系,导致城市水体污染加重。由于城市污染水体来源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复杂多变,当前河道修复思路仅仅注重水体水质快速恢复,没有从河流水体生态系统受损恢复角度去考虑,导致水体自我净化能力较差、生态系统不稳定,水体水质难以维持与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水平较低。文章系统阐述了近自然化修复和城市海绵城市的理念发展历程和内在科学性,分析了其在城市河流生态修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和优势。由于二者特点与属性都与河道生态修复存在共性,其理念及其应用措施可作为未来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发展方向。结合在安徽省阜阳市所做城市河道修复工程和效果,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近自然化和海绵城市理念进行了提炼。最后,基于国内外先进城市环境修复和管理经验,总结了近自然化和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河道修复原则、主要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可为保障未来城市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研究基础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化 海绵城市 城市河道修复 自净能力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论“自然人”化: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整合
19
作者 兰希秀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1-34,共4页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流形态,实践美学有着巨大的影响。要丰富和发展实践美学,应从其内部着手,整合"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两个核心概念,生成"‘自然人'化"观,创新实践美学理论内涵...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流形态,实践美学有着巨大的影响。要丰富和发展实践美学,应从其内部着手,整合"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两个核心概念,生成"‘自然人'化"观,创新实践美学理论内涵,增强实践美学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人”化 自然的人化 人的自然化 整合
下载PDF
“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的人化”之间的冲突分析
20
作者 徐立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41-44,共4页
"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本质上存在着同一性,但是无论从社会现实,还是文学作品,都发现二者之间的冲突远远胜于同一。究其原因是人的异化。通过对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进行分析,梳理出人的本质在异化中... "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本质上存在着同一性,但是无论从社会现实,还是文学作品,都发现二者之间的冲突远远胜于同一。究其原因是人的异化。通过对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进行分析,梳理出人的本质在异化中的背离、扭曲、缺损和瓦解,藉此来解释二者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的人化 人的自然化 异化劳动 人的异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