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北方沿海6个栉孔扇贝群体的AFLP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宁 程洁 +4 位作者 孙鲁阳 赵海波 侯睿 胡景杰 包振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42,共5页
利用4对AFLP引物首次对我国北方沿海主要的6个栉孔扇贝养殖区的自然采苗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得到191条清晰带谱,其中175条具有多态性。对各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香农式多样性... 利用4对AFLP引物首次对我国北方沿海主要的6个栉孔扇贝养殖区的自然采苗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得到191条清晰带谱,其中175条具有多态性。对各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香农式多样性指数在0.347 4~0.391 7之间。AMOVA结果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占总遗传变异的87.22%。个体聚类结果表明,烟台、长岛、大连3个群体的个体聚在一起,可看做1个群体;而荣成群体的个体单独聚在一起,具有独立的遗传结构;胶南和日照的一部分个体聚在一起,其他大部分各群体单独聚在一起;推测是海洋环境和人工养殖影响的共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 自然苗群体 养殖区 AFLP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福建沿海牡蛎养殖群体的多重种类特异性PCR分析和形态参数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巫旗生 宁岳 +2 位作者 曾志南 王晓清 祁剑飞 《福建水产》 2014年第1期7-13,共7页
应用多重种类特异性PCR方法对福建沿海养殖牡蛎的6个自然苗群体(福鼎FD、连江LJZ、福清FQ、莆田PT、石狮SSZ、厦门XM)和4个人工苗群体(宁德ND、连江LJR、石狮SSR、诏安ZA)进行种类鉴定,并应用方差分析和Tukey多重比较对10个养殖群体的4... 应用多重种类特异性PCR方法对福建沿海养殖牡蛎的6个自然苗群体(福鼎FD、连江LJZ、福清FQ、莆田PT、石狮SSZ、厦门XM)和4个人工苗群体(宁德ND、连江LJR、石狮SSR、诏安ZA)进行种类鉴定,并应用方差分析和Tukey多重比较对10个养殖群体的4个壳形态参数进行比较分析。每个群体随机选取30个个体,共分析10个养殖群体300个个体。多重种类特异性PCR分析结果显示,自然苗群体中共发现熊本牡蛎17个,其余为葡萄牙牡蛎;人工苗群体均为葡萄牙牡蛎。福建沿海养殖牡蛎种类为葡萄牙牡蛎和熊本牡蛎,其中葡萄牙牡蛎为优势种类。应用方差分析和Tukey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牙牡蛎的壳形态参数明显大于熊本牡蛎;FD和SSZ群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SSR和XM群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FD与FQ、ND和LJR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养殖群体 自然苗 人工 多重种类特异性PCR 形态参数
下载PDF
植物激素对荞麦组织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柴瑞娟 吴先林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9-21,共3页
分别用荞麦自然苗和无菌苗的幼茎和幼叶作材料进行荞麦的组织培养,结果发现,荞麦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2,4-D(7.0 mg/L)+6-BA(0.5 mg/L),幼茎的出愈率为100%,在器官诱导实验中发现MS+2,4-D(0.2 mg/L)+6-BA(4.0 mg/L)为芽诱导的... 分别用荞麦自然苗和无菌苗的幼茎和幼叶作材料进行荞麦的组织培养,结果发现,荞麦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2,4-D(7.0 mg/L)+6-BA(0.5 mg/L),幼茎的出愈率为100%,在器官诱导实验中发现MS+2,4-D(0.2 mg/L)+6-BA(4.0 mg/L)为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诱导率高达90%;根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2,4-D(4.0 mg/L)+KT(0.2 mg/L),诱导率为78%.虽然荞麦自然苗和无菌苗在愈伤组织和芽诱导中无明显差异,但自然苗外殖体愈伤组织的生长和颜色与无菌苗的不同,且芽生长状况也更良好.同时,还探讨了培养基中琼脂浓度对荞麦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自然苗 愈伤组织 器官 琼脂浓度
下载PDF
脊尾白虾池塘养殖试验 被引量:7
4
作者 陈贤龙 戎华南 林宝定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2-23,共2页
在海涂养殖塘内用自然纳苗的办法养殖脊尾白虾 ,使用 1 33hm2 池塘于 1999年 5~ 11月采取多次纳苗 ,人工投饵 ,多次起捕的养殖方式 ,当年获得脊尾白虾总产量 12 2 2kg ,纯收益为 2 6 415元 /hm2 。
关键词 脊尾白虾 自然 池塘养殖 人工投饵 多次起捕
下载PDF
创新与融合:20世纪50年代中国海带养殖技术体系的建立
5
作者 王斌 《古今农业》 2024年第2期1-16,共16页
中国并非海带的天然产区,解放前只能依靠进口海带。20世纪50年代,位于青岛的山东水产养殖场、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水产部黄海水产研究所等机构成功探索出一套海带全人工养殖技术,主要包括海带筏式人工养殖法、海带夏苗自然光培... 中国并非海带的天然产区,解放前只能依靠进口海带。20世纪50年代,位于青岛的山东水产养殖场、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水产部黄海水产研究所等机构成功探索出一套海带全人工养殖技术,主要包括海带筏式人工养殖法、海带夏苗自然光培育法和海带施肥法等,实现了商品海带的生产,并通过南移养殖扩展到中国南部沿海。大跃进运动中,海带养殖发展成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生产运动,海带养殖技术得到广泛深入的推广,由此也带动了中国第一次海水养殖浪潮。海带全人工养殖技术的成功,实现了海带在自然分布区之外的生长,也改变了中国依靠进口海带的历史,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养殖 大跃进 海带筏式养殖法 海带夏自然光培育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