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地浸铀矿山地下水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1
作者
孟童
杨冰
+1 位作者
连国玺
张昊岩
《铀矿冶》
CAS
2023年第4期39-46,共8页
原地浸出采铀工艺已被广泛应用于砂岩型铀矿的开采,地浸采铀过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笔者总结了地浸铀矿山地下水修复技术的研究方向及研究进展,对国内外地浸铀矿山地下水场地修复案例所采用的技术及修复效果...
原地浸出采铀工艺已被广泛应用于砂岩型铀矿的开采,地浸采铀过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笔者总结了地浸铀矿山地下水修复技术的研究方向及研究进展,对国内外地浸铀矿山地下水场地修复案例所采用的技术及修复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抽出—处理技术具有修复效率高,修复周期短等优势,但其修复成本高,修复后期因含水层固相介质中污染物的持续释放而出现修复反弹和拖尾等问题;自然衰减技术的优点是修复效果显著,对放射性及非放射性元素均有效果,但存在修复周期长,修复效果需进行长期监测等缺点。单一修复技术的应用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多种修复技术联合应用,在不同的修复阶段选用不同的修复技术将成为未来趋势。中国地浸铀矿山地下水修复可考虑抽出—处理技术和自然衰减技术相结合的修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地浸出采铀
地下水修复
自然衰减技术
抽出处理
技术
地下水环境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典型农药污染场地地下水中氯代脂肪烃自然衰减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王梦杰
范婷婷
+6 位作者
王祥
夏菲洋
姜登登
孔令雅
丁达
张胜田
邓绍坡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5-166,共12页
氯代脂肪烃(CAH)污染地下水在我国化工行业场地中十分普遍,严重影响场地再开发利用和周边居住人群的健康安全.监测自然衰减(MNA)修复技术是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中最具有效性和高成本效益的方法之一,而目前我国应用MNA技术修复污染场...
氯代脂肪烃(CAH)污染地下水在我国化工行业场地中十分普遍,严重影响场地再开发利用和周边居住人群的健康安全.监测自然衰减(MNA)修复技术是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中最具有效性和高成本效益的方法之一,而目前我国应用MNA技术修复污染场地还处于试点阶段,没有完整实施MNA技术的工程应用实例.以某农药场地地下水中CAH为研究对象,从CAH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天然生物降解现状评价和衰减速率3个方面开展为期4年的CAH自然衰减修复实践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监测井MW2-1为核心污染区,主要污染物为1,2-二氯乙烷(1,2-DCA)、氯乙烯(VCE)、氯仿、顺-1,2-二氯乙烯、1,1-二氯乙烷和氯乙烷,浓度呈波动式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明显.除了MW2-1的VCE和1,2-DCA、MW2-5的VCE以及MW2-2的1,2-DCA的浓度高于风险控制值,其他点位污染物浓度均低于相应风险控制值.基于典型地球化学参数开展的微生物降解评估结果表明,该地块大部分区域微生物降解能力不足,而在污染物浓度比较高的监测点位,微生物具有显著的降解能力.地下水中CAH衰减速率范围为0.0001~0.0040 d^(-1),超标点位的VCE和1,2-DCA通过自然衰减达到修复目标所需要的最长时间分别为7.2 a和5.4 a,建议该场地需要联合化学刺激等其他主动修复技术以强化其自然衰减过程.通过持续4 a的MNA修复技术监控可聚焦高浓度污染区边界,为下一阶段采取主动修复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将为开展MNA技术修复有机物污染场地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地下水
氯代脂肪烃
监测
自然衰减技术
(MNA)
原文传递
地下水土有机污染MNA修复研究综述
被引量:
23
3
作者
焦珣
《上海国土资源》
2011年第2期30-35,共6页
监测自然衰减技术(MNA)是修复地下水土有机污染最经济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自然衰减的评价中,美国主要是从3个方面的证据来揭示自然衰减的发生:污染物质量减少;表征生物降解的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通过微生物降解菌研究为生物降解提供直...
监测自然衰减技术(MNA)是修复地下水土有机污染最经济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自然衰减的评价中,美国主要是从3个方面的证据来揭示自然衰减的发生:污染物质量减少;表征生物降解的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通过微生物降解菌研究为生物降解提供直接证据。本文总结了目前国际上获取自然衰减证据的主要方法: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统计法、污染物质量守恒和质量通量分析法、溶质运移的解析模型、溶质运移的数值模型、地球化学证据方法、稳定同位素方法和微生物菌群研究等方法。我国在自然衰减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由于自然衰减修复时间较长、修复效率较低,在实际应用中,联合运用强化衰减修复技术和MNA技术成为地下水土治理的主要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土壤
有机污染
监测
自然衰减技术
土地环境质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浸铀矿山地下水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1
作者
孟童
杨冰
连国玺
张昊岩
机构
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出处
《铀矿冶》
CAS
2023年第4期39-46,共8页
基金
中核集团集中研发项目(中核科发[2021]144号)。
文摘
原地浸出采铀工艺已被广泛应用于砂岩型铀矿的开采,地浸采铀过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笔者总结了地浸铀矿山地下水修复技术的研究方向及研究进展,对国内外地浸铀矿山地下水场地修复案例所采用的技术及修复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抽出—处理技术具有修复效率高,修复周期短等优势,但其修复成本高,修复后期因含水层固相介质中污染物的持续释放而出现修复反弹和拖尾等问题;自然衰减技术的优点是修复效果显著,对放射性及非放射性元素均有效果,但存在修复周期长,修复效果需进行长期监测等缺点。单一修复技术的应用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多种修复技术联合应用,在不同的修复阶段选用不同的修复技术将成为未来趋势。中国地浸铀矿山地下水修复可考虑抽出—处理技术和自然衰减技术相结合的修复方案。
关键词
原地浸出采铀
地下水修复
自然衰减技术
抽出处理
技术
地下水环境影响
Keywords
in-situ leaching uranium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natural attenuation technology
pump and treat technology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impact
分类号
TD868 [矿业工程—金属矿开采]
X5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典型农药污染场地地下水中氯代脂肪烃自然衰减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王梦杰
范婷婷
王祥
夏菲洋
姜登登
孔令雅
丁达
张胜田
邓绍坡
机构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国家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5-166,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18YFC1803100)。
文摘
氯代脂肪烃(CAH)污染地下水在我国化工行业场地中十分普遍,严重影响场地再开发利用和周边居住人群的健康安全.监测自然衰减(MNA)修复技术是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中最具有效性和高成本效益的方法之一,而目前我国应用MNA技术修复污染场地还处于试点阶段,没有完整实施MNA技术的工程应用实例.以某农药场地地下水中CAH为研究对象,从CAH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天然生物降解现状评价和衰减速率3个方面开展为期4年的CAH自然衰减修复实践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监测井MW2-1为核心污染区,主要污染物为1,2-二氯乙烷(1,2-DCA)、氯乙烯(VCE)、氯仿、顺-1,2-二氯乙烯、1,1-二氯乙烷和氯乙烷,浓度呈波动式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明显.除了MW2-1的VCE和1,2-DCA、MW2-5的VCE以及MW2-2的1,2-DCA的浓度高于风险控制值,其他点位污染物浓度均低于相应风险控制值.基于典型地球化学参数开展的微生物降解评估结果表明,该地块大部分区域微生物降解能力不足,而在污染物浓度比较高的监测点位,微生物具有显著的降解能力.地下水中CAH衰减速率范围为0.0001~0.0040 d^(-1),超标点位的VCE和1,2-DCA通过自然衰减达到修复目标所需要的最长时间分别为7.2 a和5.4 a,建议该场地需要联合化学刺激等其他主动修复技术以强化其自然衰减过程.通过持续4 a的MNA修复技术监控可聚焦高浓度污染区边界,为下一阶段采取主动修复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将为开展MNA技术修复有机物污染场地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指导.
关键词
农药
地下水
氯代脂肪烃
监测
自然衰减技术
(MNA)
Keywords
pesticide
groundwater
chlorin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monitoring natural attenuation(MNA)technology
分类号
X5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地下水土有机污染MNA修复研究综述
被引量:
23
3
作者
焦珣
机构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出处
《上海国土资源》
2011年第2期30-35,共6页
文摘
监测自然衰减技术(MNA)是修复地下水土有机污染最经济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自然衰减的评价中,美国主要是从3个方面的证据来揭示自然衰减的发生:污染物质量减少;表征生物降解的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通过微生物降解菌研究为生物降解提供直接证据。本文总结了目前国际上获取自然衰减证据的主要方法: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统计法、污染物质量守恒和质量通量分析法、溶质运移的解析模型、溶质运移的数值模型、地球化学证据方法、稳定同位素方法和微生物菌群研究等方法。我国在自然衰减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由于自然衰减修复时间较长、修复效率较低,在实际应用中,联合运用强化衰减修复技术和MNA技术成为地下水土治理的主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
地下水
土壤
有机污染
监测
自然衰减技术
土地环境质量
Keywords
groundwater
soil
organic contaminants
monitored natural attenuation
l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分类号
X14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地浸铀矿山地下水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孟童
杨冰
连国玺
张昊岩
《铀矿冶》
CAS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典型农药污染场地地下水中氯代脂肪烃自然衰减研究
王梦杰
范婷婷
王祥
夏菲洋
姜登登
孔令雅
丁达
张胜田
邓绍坡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6
原文传递
3
地下水土有机污染MNA修复研究综述
焦珣
《上海国土资源》
2011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