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HP和GIS的重庆市避暑自然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徐中强 陈俊华 +1 位作者 邵俊明 余玲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14-21,共8页
重庆市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炎热,人们要求避暑的愿望强烈。选取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为一级指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日照、海拔、坡度为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对重庆市避暑自然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重庆市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炎热,人们要求避暑的愿望强烈。选取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为一级指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日照、海拔、坡度为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对重庆市避暑自然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适宜避暑区域总面积27 264.48km^2,占重庆市总面积的33.09%,适宜避暑区域面积较多,其中最适宜区域面积12831.24km^2,较适宜区域面积8 180.86km^2,一般适宜区域面积6 252.37km^2;重庆市适宜避暑区域空间分布不均,多分布在海拔较高山区,渝东北和渝东南区域分别占适宜避暑区域总量的50.65%和37.71%,大都市区仅占11.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暑适宜性评价 AHP GIS 自然 重庆市
下载PDF
基于GIS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研究——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周莉 任志远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8-133,共6页
选取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因子,建立1 km×1 km栅格单元的人居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了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采用GIS技术,定量评价了该地区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揭示了关中—天水... 选取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因子,建立1 km×1 km栅格单元的人居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了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采用GIS技术,定量评价了该地区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揭示了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的自然格局与地域特征。研究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居环境指数整体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人居环境指数可以综合反映区域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程度;关—天地区人口明显集中分布于人居环境适宜程度较高的地区。评价结果显示,关—天地区人居环境一般适宜区和比较适宜区面积最大,接近全区总面积的95.09%,相应人口最多,占全区总人口的96.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关中—天水经济区 人居环境指数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的GIS空间分析建模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孙小舟 周致远 +2 位作者 邵文静 周永刚 柴立夫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27-32,共6页
空间数据的处理常常复杂而费时,处理过程也有重复性,基于空间分析单独模块的应用程序处理方法极大限制了数据处理能力,因此对于数据的流程化、批量化、自动化、快速化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地理现象与数学公式的复杂性也使得GIS空间分析... 空间数据的处理常常复杂而费时,处理过程也有重复性,基于空间分析单独模块的应用程序处理方法极大限制了数据处理能力,因此对于数据的流程化、批量化、自动化、快速化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地理现象与数学公式的复杂性也使得GIS空间分析单独模块处理过程繁杂,容易出现错误.文章以湖北省为案例,研究运用Arc GIS模型构建器,对分析过程运用模型进行控制,重点选择影响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的地形、气候、水文与地被条件的数学模型,综合以上4种因子构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人居环境指数(HEI)模型,即各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模型,并结合各自然地理因子对案例区进行相关分析处理和大量地面调查.研究分析结果与实际湖北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有很高的吻合程度,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与科学性,数据处理模型所具有的方便性、共享性为数据的批量化处理提供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自然适宜性 GIS ArcGIS模型构建器 湖北省
下载PDF
基于SEM和GIS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薛景丽 郑新奇 刘敬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0期6053-6056,共4页
针对传统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大多围绕人居环境的宏观影响指标进行研究,只能处理单个因变量、不允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含有测量误差、不能同时顾及因子间结构和因子间关系、权重确定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等弊端,提出了将结构方程模型... 针对传统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大多围绕人居环境的宏观影响指标进行研究,只能处理单个因变量、不允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含有测量误差、不能同时顾及因子间结构和因子间关系、权重确定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等弊端,提出了将结构方程模型引入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的研究思路,定量研究评价模型中各影响因子的权重,以及各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作用,同时将评价模型与GIS进行有效结合,可将评价过程与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结构方程 GIS 自然适宜性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技术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任平 周介铭 +1 位作者 张果 杨存建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66,共2页
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性和限制性是决定人口分布地理格局的重要因素;采用RS和GIS技术构建地理空间评估系统,从中观尺度和自然适宜性角度来研究四川省21个市州的人居环境的总体状况,并对其进行分区评价,从而揭示人居环境演化特征与结果。
关键词 RS GIS 人居环境 自然适宜性 四川省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湖北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捷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1期5235-5239,5245,共6页
以湖北省作为研究区域,运用GIS技术,以自然地理学为基础,从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出发,以30m×30 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择影响人居环境最主要的4个因子(地形、气候、水文与地被条件),定量评价湖北省不同地区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性。结果表... 以湖北省作为研究区域,运用GIS技术,以自然地理学为基础,从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出发,以30m×30 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择影响人居环境最主要的4个因子(地形、气候、水文与地被条件),定量评价湖北省不同地区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性。结果表明,湖北省人居环境指数呈现出由北向南递减趋势,其中西南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周围出现高值区。湖北省人居环境适宜地区面积为1.100 77×105 km^2。从适宜因子分析表明受双因子适宜面积最大,占高度适宜区的63.33%,多因子适宜区和单因子适宜区面积各占高度适宜区2.52%和24.98%。湖北省人居环境临界适宜地区面积为4.075 30×104 km^2,占湖北省面积的22.2%。其中,以高度适宜区单因子为标准,适宜性临界区和限制性临界区面积各占2 114.342 2 km^2和2 114.342 2 km^2。人居环境不适宜地区土地面积为4.219 9×104 km^2,占湖北省面积的19.4%,从不适宜区限制性分析可知,人居环境不适宜区受双因子限制的面积最大,占不适宜区32.48%,多因子限制和单因子限制面积各占不适宜区13.37%和10.08%;综合限制型面积最小,只占不适宜区2.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自然适宜性 GIS技术 湖北省
下载PDF
基于GIS的广东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4
7
作者 邓神宝 张青年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7-134,共8页
基于GIS平台,以1km×1k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地形、地被、气候、水文等自然因子,构建模型计算了广东省不同地区的人居环境指数,揭示了广东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的空间格局,探讨了广东省不同地区的自然适宜性和限制性因子。研... 基于GIS平台,以1km×1k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地形、地被、气候、水文等自然因子,构建模型计算了广东省不同地区的人居环境指数,揭示了广东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的空间格局,探讨了广东省不同地区的自然适宜性和限制性因子。研究表明:广东省的人居环境指数介于29.6~91.2之间,整体格局是中部人居环境指数较高,往南和往北均呈逐渐降低趋势。比较适宜区的分布面积最广,占全省面积的67.46%,相应人口最多,占全省人口的71.07%;一般适宜区土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8.8%,相应人口占21.54%;高度适宜区面积占2.97%,人口占7.32%;临界适宜区面积、人口占比均最低,分别为0.77%、0.07%。地形起伏大是粤北的共同限制因子,水热匹配状况差是湛江、茂名的主导限制因子,地被覆盖稀疏是珠三角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限制因子,大部分一般适宜区同时受多个自然因子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 GIS 地形 地被 气候 水资源
下载PDF
基于GIS的天山北坡城市群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永玉 阿里木江·卡斯木 +1 位作者 高鹏文 梁洪武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5期84-93,共10页
以GIS为平台,使用5 km×5 km栅格单元为基本单位,选择土地覆被、地形起伏度、气候适宜度、水文条件以及土地沙化适宜度等自然因子结合社会经济数据,对天山北坡不同地区的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探讨,揭示了天山北坡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 以GIS为平台,使用5 km×5 km栅格单元为基本单位,选择土地覆被、地形起伏度、气候适宜度、水文条件以及土地沙化适宜度等自然因子结合社会经济数据,对天山北坡不同地区的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探讨,揭示了天山北坡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并进一步探讨其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天山北坡城市群的人居环境指数(HEI)介于10.72—80.19之间,地形起伏度、水文条件以及土地沙化适宜度为天山北坡城市群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限制因素,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整体呈现“屋脊式”空间结构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乌鲁木齐市-奎屯市为中轴线逐渐向两侧递减的态势,并出现以石河子市、奎屯市为“双核心式”的空间差异特征。其中一般适宜区域分布面积最广,占天山北坡城市群总面积的39.79%;比较适宜区次之,占25.2%,分布着研究区43.87%的人口;然后是临界适宜区,占18%;不适宜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10.8%;高度适宜区最小,仅为研究区总面积的6.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 HEI模型 GIS 天山北坡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栅格尺度的穆棱市自然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
9
作者 游珍 杨艳昭 +1 位作者 张景华 吴艳娟 《科技资讯》 2013年第2期148-153,共6页
以100m×100m栅格为基本单元,建立基于地形、气候、水文和地被的自然环境单要素评价模型和自然环境综合评价模型,系统评估了穆棱市自然环境的适宜性与限制性,定量揭示了穆棱市自然环境的地域类型与空间格局。研究表明:穆棱市地形起... 以100m×100m栅格为基本单元,建立基于地形、气候、水文和地被的自然环境单要素评价模型和自然环境综合评价模型,系统评估了穆棱市自然环境的适宜性与限制性,定量揭示了穆棱市自然环境的地域类型与空间格局。研究表明:穆棱市地形起伏较小、气候偏寒、水文条件一般、地被条件区域差异较大;穆棱市自然环境以适宜性为主要特征,全区自然环境由3/4的适宜区、1/5的临界适宜区和近5%的不适宜区组成;穆棱市人口分布呈现"沿线集聚"的基本特征,全区97.5%以上的人口集中在自然环境适宜地区,2.5%人口分布在自然环境临界适宜地区,基本无居民点处于不适宜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环境 自然适宜性GIS穆棱
下载PDF
GIS空间分析建模下的辽宁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雪晴 王聪 《林业科技情报》 2019年第4期133-136,140,共5页
本研究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域,运用GIS技术,采用综合指数分析法,分别建立以辽宁省DEM数据为基础的地形起伏度模型、以辽宁省23个气象站数据为基础的气候适宜度模型、以辽宁省2016年MODIS图像为基础的水文适宜度模型和地被适宜性模型,综合... 本研究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域,运用GIS技术,采用综合指数分析法,分别建立以辽宁省DEM数据为基础的地形起伏度模型、以辽宁省23个气象站数据为基础的气候适宜度模型、以辽宁省2016年MODIS图像为基础的水文适宜度模型和地被适宜性模型,综合考虑四种模型影响权重构建最终人居环境评价模型——人居环境指数(HEI)模型,并分析与评价。该研究为辽宁省人居环境适宜性的分布格局及资源与人口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辽宁省 人居环境 自然适宜性
下载PDF
基于GIS和RS的黔南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晓娜 苏维词 +1 位作者 李强 潘真真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8-225,共8页
运用GIS和RS技术,建立包括地形起伏度、温湿指数、水文指数和植被指数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系统评价黔南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与限制性。结果表明:1黔南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以临界适宜和一般适宜为主要特征,人居环境自... 运用GIS和RS技术,建立包括地形起伏度、温湿指数、水文指数和植被指数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系统评价黔南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与限制性。结果表明:1黔南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以临界适宜和一般适宜为主要特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程度大致呈现出由山地向丘陵、河谷、平原递增的趋势,其中43%的地区为一般适宜区,57%的地区为临界适宜区。2黔南州人居环境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和植被不同程度地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其中气候对人口分布的限制性最强,其次是地形条件。科学评价黔南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能够引导该区的功能定位、人口分布,促进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和RS 人居环境 自然适宜性 黔南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鸟生境适宜性变化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杨李 董斌 +5 位作者 汪庆 盛书薇 韩文妍 赵俊 程明伟 杨少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27-1034,共8页
水鸟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生物,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日益严重.研究自然保护区内的水鸟生境适宜性变化可以为湿地恢复提供帮助.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水鸟生境影响因子的权重,建立生境适宜性指数模型,根据TM遥感影像图和相关数据计算出安... 水鸟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生物,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日益严重.研究自然保护区内的水鸟生境适宜性变化可以为湿地恢复提供帮助.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水鸟生境影响因子的权重,建立生境适宜性指数模型,根据TM遥感影像图和相关数据计算出安徽省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6-2011年5个年份的水鸟生境适宜指数,并结合GIS空间分析生成的水鸟生境适宜性分级图,分析升金湖建立保护区后水鸟生境适宜性变化.结果表明:升金湖地区在1986年建保护区后的几年间水鸟生境适宜性相对平稳,但是仍然有较为明显的下降;1990s后期,该地区水鸟生境适宜性开始显著恶化,一直持续到2000年之后才有小幅度的回升.水鸟生境适宜性最好的区域由片状分散逐渐转变成小范围聚集,适宜区域也在由实验区和缓冲区向核心区迁移的过程中显著缩减.本文还讨论了在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些恢复水鸟生境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 生境适宜性指数 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遥感影像 GIS
下载PDF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13
作者 聂斌斌 蔡强国 +2 位作者 綦俊谕 崔普伟 陈晓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0年第4期114-120,共7页
根据我国的地域特点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施情况,进行适宜性研究至关重要。在介绍生态自然修复主要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生态自然修复的影响作用。从区域定性、定量分析,地带性分区到G IS技术应用,以及适宜人... 根据我国的地域特点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施情况,进行适宜性研究至关重要。在介绍生态自然修复主要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生态自然修复的影响作用。从区域定性、定量分析,地带性分区到G IS技术应用,以及适宜人为促进修复的作用和措施等方面探讨了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研究的方法和内容。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研究正向前迈进,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的引领下,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评价在方法上会有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自然修复 适宜性 地带性 GIS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水禽生境适宜性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13
14
作者 朱明畅 曹铭昌 +4 位作者 汪正祥 徐海根 雷军成 吴翼 赵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7-294,301,共9页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MaxEnt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在2013年~2014年水禽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以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大天鹅(Cygnus cygnus)作为指示物种,开展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水禽生境适宜性模...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MaxEnt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在2013年~2014年水禽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以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大天鹅(Cygnus cygnus)作为指示物种,开展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水禽生境适宜性模糊综合评价.MaxEnt模型结果表明:到翅碱蓬滩涂距离、到柽柳-翅碱蓬滩涂距离是影响丹顶鹤越冬生境选择的主要环境变量,其综合贡献率分别为63.5%和23.3%;到芦苇沼泽距离、到黄河距离是影响东方白鹳繁殖生境选择的主要环境变量,其综合贡献率分别为68.8%和18.0%;到水源距离、到盐田-虾池距离、到芦苇沼泽距离3个环境变量对大天鹅越冬生境选择有重要影响,其综合贡献率分别为48.4%、21.1%和15.6%.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水禽生境'适宜'面积为20 291hm2,'较适宜'面积为6 103hm2,分别占保护区陆域面积的17.8%和5.3%,主要集中分布在保护区南部的大汶流管理站和黄河口管理站.空缺分析表明:保护区内存在2个比较明显的保护空缺,即大汶流管理站人工湿地恢复区域、黄河口管理站东南部区域.为有效保护水禽生境,建议加强保护区湿地生境监测、评价和规划,以及对人为干扰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价 GIS MaxEnt模型 生境适宜性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面向城市尺度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美慧 李霖 马建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96,128,共7页
城市人居环境是影响人类居住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国内外关于人居环境适宜性研究主要面向特定区域的案例式分析,评价模型通用性差,使得研究结果逻辑上缺少可比性。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在城市尺度上具有普适性的人居环境自然适... 城市人居环境是影响人类居住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国内外关于人居环境适宜性研究主要面向特定区域的案例式分析,评价模型通用性差,使得研究结果逻辑上缺少可比性。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在城市尺度上具有普适性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以成都、武汉、兰州3个具有典型地理位置的城市作为研究区,选取地形、植被、水体、气候和自然灾害五大指标进行相关空间分析,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得到研究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结果。通过模型评价发现,该模型在精度上优于全国尺度的栅格评价方法,在普适性上优于大尺度的特定区域评价,评价结果的区分度较强,可以对不同案例城市的人居环境进行有效的对比分析,为城市规划和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自然适宜性 普适性 城市尺度 GIS 宜居城市
下载PDF
甘肃省博峪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潜在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晓冏 汪桂生 +1 位作者 孟浩贤 孙旭伟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3-110,共8页
以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根据2011年、2012年两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选取与大熊猫生境相关的7个影响因子,从大熊猫潜在生境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生境等方面分析了生境的变化特征,探讨该自然保... 以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根据2011年、2012年两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选取与大熊猫生境相关的7个影响因子,从大熊猫潜在生境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生境等方面分析了生境的变化特征,探讨该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生境适宜性.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人类活动的情况下,保护区内大熊猫生境不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23.22%,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19.02%,较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46.69%;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保护区内大熊猫生境不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23.63%,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19%,较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46.67%.与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相比,不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从23.22%上升到23.63%,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从19.02%下降到19.00%,受人类活动影响后转变为不适宜生境的面积达到36.96km2,人类活动对大熊猫生境的影响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生境适宜性 大熊猫 自然保护区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广州市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森 《广东土地科学》 2014年第1期33-38,共6页
采用RS、GIS技术,以100 m×100 m的栅格为评价单元,选取地形起伏度、温湿指数、植被指数和水文指数等指标构建评价模型,综合地评价广州各地区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和限制因子;人口分布与自然适宜性的关系。研究表明:广州地区人居... 采用RS、GIS技术,以100 m×100 m的栅格为评价单元,选取地形起伏度、温湿指数、植被指数和水文指数等指标构建评价模型,综合地评价广州各地区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和限制因子;人口分布与自然适宜性的关系。研究表明:广州地区人居环境指数介于32.25~79.03之间,整体呈由从中北部向南、东递减的趋势,人居环境指数能大体体现广州各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程度的差异。广州地区的人居环境指数划分为三级:临界适宜地区,面积为10.4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0.14%,地形和水文是其主要的限制因子;一般适宜地区,面积为3687.46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49.6%,植被为主要限制因子;比较适宜地区,面积为3736.54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50.26%,自然条件较好。77%的广州人我口集中分布于人居环境一般适宜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自然适宜性 GIS 评价 广州市
下载PDF
空间适宜性评价方法在审计中的应用探讨——以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为视角 被引量:1
18
作者 申曦 杨明花 +1 位作者 马品 周芹芳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2年第4期84-88,92,共6页
随着近几年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逐步开展,有关审计方法的研究日渐丰富,以GIS为首的空间信息技术方法得到普遍认可。本文通过对GIS中核心方法-空间适宜性评价方法进行研究,阐明简单叠置分析方法、多指标综合的叠置分析方法、基于人工... 随着近几年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逐步开展,有关审计方法的研究日渐丰富,以GIS为首的空间信息技术方法得到普遍认可。本文通过对GIS中核心方法-空间适宜性评价方法进行研究,阐明简单叠置分析方法、多指标综合的叠置分析方法、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多要素叠置分析等三大类评价方法可应用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同时基于多指标综合叠置分析方法,以易地扶贫搬迁审计为案例验证空间适宜性评价方法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运用的可行性。最终通过方法梳理和案例验证得出结论:1)空间适宜性评价方法应用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是可行的。2)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通过运用空间适宜性评价方法既可准确快速地发现审计疑点(单因子评价结果),又可通过各指标之间的空间关系来对审计对象总体情况进行系统把握(综合因子评价结果),提高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效率、科学性和准确性,辅助取证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 易地扶贫搬迁审计 空间适宜性评价方法 GIS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中国人居环境指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99
19
作者 封志明 唐焰 +1 位作者 杨艳昭 张丹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27-1336,共10页
以1km×1k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因子,构建了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中国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运用GIS技术,定量评价了中国不同地区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揭示了中国人居环境的自然格局与地域特征。... 以1km×1k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因子,构建了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中国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运用GIS技术,定量评价了中国不同地区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揭示了中国人居环境的自然格局与地域特征。研究表明:中国人居环境指数整体呈现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趋势;人居环境指数与人口密度显著相关,二者的对数曲线拟合度R2值高达0.87,人居环境指数可以综合反映区域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程度。中国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中国人居环境适宜地区430.47×104km2,接近国土面积的45%,相应人口占全国的96.56%,其中3/4以上的人口集聚在约占1/4人居环境高度适宜和比较适宜地区;中国人居环境临界适宜地区225.11×104km2,占国土面积的23.45%,相应人口4112万,占全国的3.2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8人,是中国人居环境适宜与否的过渡地区;中国人居环境不适宜地区304.42×104km2,人口249万,不到全国的0.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大片地区沦为"无人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指数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 GIS 中国
下载PDF
区域农地规模经营适宜性及精确分区研究——以江苏省睢宁县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星 汪应宏 +2 位作者 陈浮 张敏 钱勇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329-333,共5页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如何将规模经营与地理空间特征结合是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江苏省睢宁县是土地整治和农地流转的热点区域,选择睢宁县姚集镇为对象,从自然质量、空间形态、区位条件3方面对镇域内6 947个耕...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如何将规模经营与地理空间特征结合是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江苏省睢宁县是土地整治和农地流转的热点区域,选择睢宁县姚集镇为对象,从自然质量、空间形态、区位条件3方面对镇域内6 947个耕地图斑的规模经营适宜性开展评价,结合GIS软件对适宜性空间格局进行热点分析,依据耕地空间集聚的置信水平对规模经营适宜性精确分区。结果表明:镇域内耕地可划分为重点优势区、普通保留区、低效调控区。重点优势区可大力开展规模经营,普通保留区应实施土地整治、适度挖掘规模经营潜力,低效调控区应严格控制规模经营。研究结果客观反映了区域内农地规模化经营的适宜性水平,可为政府部门开展农村生产空间规划、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适度 规模经营 适宜性分区 热点分析 GIS 自然质量 空间形态 区位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