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环境美学的自然鉴赏模式简述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倩 丁亚玲 张杰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6年第11期9-12,共4页
环境美学以跨学科的视野,将美学的疆界从单纯的艺术扩展到自然、城乡等整个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推动着对美学学科的重构与变革。对于西方环境美学家来说,环境的审美价值和生发模式是环境美学的重要主题,对以想象模式、自然环境模式、参与... 环境美学以跨学科的视野,将美学的疆界从单纯的艺术扩展到自然、城乡等整个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推动着对美学学科的重构与变革。对于西方环境美学家来说,环境的审美价值和生发模式是环境美学的重要主题,对以想象模式、自然环境模式、参与模式等为代表的自然鉴赏模式进行分析梳理,将有助于把握环境美学的理论生发维度,理解环境美学的内在追求和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美学 自然鉴赏 赫伯恩 卡尔松 伯林特
下载PDF
山地景观与城市景观审美体验比较研究——以北京郊区山地为例
2
作者 马晓燕 付军 李昀 《艺术大观》 2019年第8期214-215,共2页
在山地景观与城市景观的规划建设中,山地景观与城市景观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且相互补充的。在较好的城市功能格局与经济条件下,城市居民显现出了对原生自然环境的充分向往。城市生活的紧张与其形态的相对单一是导致以休闲观赏为目的的... 在山地景观与城市景观的规划建设中,山地景观与城市景观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且相互补充的。在较好的城市功能格局与经济条件下,城市居民显现出了对原生自然环境的充分向往。城市生活的紧张与其形态的相对单一是导致以休闲观赏为目的的山地景观鉴赏行为产生的内因,而世界范围的文化多元化与审美途径多样化是推动山地景观鉴赏行为的重要力量。在审美层面,山地景观因其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对城市规则的、易重复的简单形态有很好的补充效应,因此对于城市居民有着较强的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景观 自然鉴赏 审美体验
下载PDF
反思环境审美中的两种非人类中心主义倾向
3
作者 李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8-22,共5页
基于当前对生态环境恶化的忧虑,环境伦理学中非人类中心主义在美学领域对人类中心主义也展开了批判。在主要的环境鉴赏模式理论中,卡尔松二元论构架与柏林特整体论都暗含了非人类中心主义倾向。这种伦理价值向审美价值的转移是以后者的... 基于当前对生态环境恶化的忧虑,环境伦理学中非人类中心主义在美学领域对人类中心主义也展开了批判。在主要的环境鉴赏模式理论中,卡尔松二元论构架与柏林特整体论都暗含了非人类中心主义倾向。这种伦理价值向审美价值的转移是以后者的牺牲为代价的。但是审美主体性并非伦理学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承认审美主体在环境鉴赏中的合法地位,并建立起一种自由且健康的环境美学模式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自然环境鉴赏 介入式鉴赏
下载PDF
自然美学与环境美学:生发语境和哲学贡献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悦笛 《世界哲学》 CSSCI 2008年第3期9-21,共13页
从审美角度观照自然和环境,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已经开始,但是从笛卡尔以来的现代哲学、现代科学和环境思想当中却缺失了这一维度。当代的"自然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出现,就是要超出以艺术为研究中心的"分析美学&q... 从审美角度观照自然和环境,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已经开始,但是从笛卡尔以来的现代哲学、现代科学和环境思想当中却缺失了这一维度。当代的"自然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出现,就是要超出以艺术为研究中心的"分析美学"传统,而去寻求审美观念曾经退场的新的生长空间。如从这两种美学对哲学的贡献来看,则具体包括如下四个方面:1.对"康德美学原则"的当代辩驳;2.对"环境伦理学"的本体论推动;3.对于"自然-文化"之辩的哲学反思;4.对中国古典"生态智慧"的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美学 介入关学 肯定关学 自然鉴赏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