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贮存条件下端羟基聚丁二烯体系的老化机理与结构-性能关系
1
作者 曾繁琦 陈家兴 +1 位作者 杨其 吕亚栋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4-149,共6页
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应用于固体火箭推进剂,对国防装备的动力系统至关重要。虽然围绕HTPB老化机理的研究成果众多,但其在自然贮存条件下的老化机制及与性能劣化之间的确切关系尚未充分阐明。本研究专注于探索HTPB推进剂在自然贮存期间... 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应用于固体火箭推进剂,对国防装备的动力系统至关重要。虽然围绕HTPB老化机理的研究成果众多,但其在自然贮存条件下的老化机制及与性能劣化之间的确切关系尚未充分阐明。本研究专注于探索HTPB推进剂在自然贮存期间的老化行为,致力于阐释微观结构损伤与宏观性能衰减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通过对HTPB推进剂样品进行精细的微观结构表征与宏观性能测试,揭示了老化过程中结构变化与性能劣化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HTPB推进剂宏观性能的衰减主要源于微观层面的结构损伤,如氧化交联增加与分子链的断裂降解。特别地,这些老化效应在材料的内部结构中更为显著。在贮存的早期阶段,氧化交联是主导老化机制;而在后期,降解断裂则成为主要老化过程。深入分析发现,HTPB推进剂的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与其凝胶含量及交联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些发现对于理解HTPB推进剂的老化机理和预测其长期贮存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进剂性能变化 自然贮存老化 微细观表征 机理研究 构效关系
下载PDF
校友关系对科研产出的负效应——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样本的实证
2
作者 李开顺 胡奕明 谢坤煌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6,共11页
校友关系对科研产出具有重要影响,但由于教育背景数据难以获取,从校友关系视角开展的科研产出影响因素研究相对不足。基于2009—2015年立项的30989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据,构建负责人校友关系中心度与研究产出指标。研究发现:①校... 校友关系对科研产出具有重要影响,但由于教育背景数据难以获取,从校友关系视角开展的科研产出影响因素研究相对不足。基于2009—2015年立项的30989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据,构建负责人校友关系中心度与研究产出指标。研究发现:①校友关系对科研产出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对普通论文数量的负效应强于高质量论文,对技术效率的负效应强于规模效率,直接校友关系的负效应强于间接校友关系;②当负责人处于职业初始期,当项目所在学科知识壁垒较高,当依托单位属于985、211高校以及中科院研究所,当论文采用中文发表时,校友关系对科研产出负效应更强;③校友关系会通过增加负责人的弱关系和减小项目团队规模这两种机制对科研产出造成负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校友关系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可对中国科研资源配置优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友关系 科研产出 中心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从冲突走向融合: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四种形态
3
作者 张志云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且是中外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古典哲学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命题。通过上述理论视域对人类社会漫长发展历史进行审视观照,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且是中外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古典哲学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命题。通过上述理论视域对人类社会漫长发展历史进行审视观照,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由冲突对抗逐步走向协调和解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出现了四种对应的形态,即远古时期听命于自然的“自然中心主义”,农业时期依存于自然的“天地与我并生”,工业化时期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信息化时期尊重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自然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天人合一 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央地关系视角下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腾茜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4年第2期36-45,共10页
【目的】阐明央地关系在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并针对其完善路径与方法展开探索,以解决当前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存在的不足,并推动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首先基于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对央地关系与国家... 【目的】阐明央地关系在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并针对其完善路径与方法展开探索,以解决当前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存在的不足,并推动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首先基于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对央地关系与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相互交织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实证研究,对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现状进行全面透视和分析,揭示存在的不足之处,如事权和财权配置不清晰、不均衡以及权责交叉重叠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构建央地协同共治机制以解决上述问题。【结果】优化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产权制度需要央地各方积极参与,明确组织结构和职权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需在权力分配、政策制定与执行、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实现协同与合作。【结论】构建央地共同参与治理的新机制将有效促进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保护。本研究强调了央地关系在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中的重要地位,也为新时代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制度建议。然而未来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实证分析研究,以进一步完善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地关系 国家公园 自然资源 产权制度 完善路径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之超越性——基于发展历程比较
5
作者 边培瑞 华启和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24期88-92,共5页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作为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探索的重要形式,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既有共通之处,也有相异之别。基于中西方现代化发展历程比较的视域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三重超越。在本...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作为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探索的重要形式,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既有共通之处,也有相异之别。基于中西方现代化发展历程比较的视域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三重超越。在本体论维度,人与自然辩证统一超越了人与自然二元对立;在价值论维度,人民至上的生态理性超越了资本至上的经济理性;在实践论维度,共谋全球生态建设超越了生态帝国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 和谐共生
下载PDF
论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理论基础
6
作者 韩东旭 杨凡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8-24,共7页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乃至人的发展问题的重要思想来源。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由此可见,研究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乃至人的发展问题的重要思想来源。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由此可见,研究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形成过程,厘清这一思想的理论基础尤为重要。总体上看,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理论基础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超越意识内在性“圆圈”以确立现实的人的本质基础;二是超越抽象的精神劳动和感性直观以确立感性活动即实践基础;三是超越唯心辩证法以确立唯物辩证法基础。以“三个超越”来阐释和说明马克思对西方近代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重建,为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提供了理论借鉴,奠定了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人的本质 感性活动 唯物辩证法
下载PDF
马克思“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思想的价值意蕴及其启示
7
作者 成军青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4期39-50,109,110,共14页
马克思立足感性的对象性活动,批判性考察费尔巴哈“对象性直观的自然”和黑格尔“无人身的理性自然”,揭示人与自然本质上是互为对象的辩证发展关系,拒斥一切把客体或主体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迷雾,揭露人与自然遭受资本霸权支配的真实图景... 马克思立足感性的对象性活动,批判性考察费尔巴哈“对象性直观的自然”和黑格尔“无人身的理性自然”,揭示人与自然本质上是互为对象的辩证发展关系,拒斥一切把客体或主体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迷雾,揭露人与自然遭受资本霸权支配的真实图景,开辟出重建人与自然同生共进关系的现实路径。马克思“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思想破解了西方生态中心论和现代人类中心论主客二分的形而上学迷雾,打破资本逻辑下的生态幻想。新时代,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秉持马克思“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思想的本真精神,增强“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意识,警惕割裂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陷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价值立场,超越资本逐利的价值诉求;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真正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对象性关系 主客二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载PDF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范式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解读——以“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为线索
8
作者 刘晓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24-132,共9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贯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流派的显性问题,其中作为主体的人如何看待和理解自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论题。“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用“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范式重新解读人与...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贯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流派的显性问题,其中作为主体的人如何看待和理解自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论题。“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用“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范式重新解读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历史唯物主义视野彰显人与自然的本真样态;资本主义制度悖谬造成人与自然的关系异化;人类中心主义特质指证人与自然的最终走向。不可否认的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难以有效应对当前的生态危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回应了时代问题,超越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缺陷,构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否定之否定:从中西对比中看中国式现代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超越
9
作者 李晓雅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5期84-91,共8页
人与自然关系发展遵循和谐—对立—和谐的否定之否定过程。西方现代化以“理性”战胜自然,否定了前现代化时期受低生产力水平限制和“神”干预的人与自然朴素共生的初级和谐,却将人与自然置于资本增殖体系中,导致人与自然的对立。中国... 人与自然关系发展遵循和谐—对立—和谐的否定之否定过程。西方现代化以“理性”战胜自然,否定了前现代化时期受低生产力水平限制和“神”干预的人与自然朴素共生的初级和谐,却将人与自然置于资本增殖体系中,导致人与自然的对立。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模式进行了辩证扬弃,将人与自然关系从资本增殖体系中解放出来,以“以人民为中心”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超越人与自然二元对立,以“绿色发展”超越“黑色发展”,是人与自然辩证共生的高级和谐,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关系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从心物关系看刘勰《文心雕龙》的文道自然观
10
作者 高宇宣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8期49-51,共3页
刘勰的《文心雕龙》从对于万物的感悟开始,将“道”的自然规律应用于“文”,以“自然之道”贯穿文学思想。从为文之用心与创作之用心建构“文心”,实现心与物的自然交融。刘勰从感于外物到与心徘徊,实际上是由外向内寻求精神上的家园,... 刘勰的《文心雕龙》从对于万物的感悟开始,将“道”的自然规律应用于“文”,以“自然之道”贯穿文学思想。从为文之用心与创作之用心建构“文心”,实现心与物的自然交融。刘勰从感于外物到与心徘徊,实际上是由外向内寻求精神上的家园,从而形成了具有生命意识与责任意识的文道自然观。天地之心与自然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共鸣的内在生命力,“心物交融”正是两者的契合,也是文道自然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心物关系 文道自然 自然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研究
11
作者 韦巧荷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5期90-93,共4页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体、人靠自然界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马克思深刻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导...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体、人靠自然界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马克思深刻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导致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根源,提出要通过扬弃异化劳动、消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共产主义,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本文通过深入研究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对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局面、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与自然 关系 思想
下载PDF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现实意蕴
12
作者 李彤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4期130-132,共3页
马克思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从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的视角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马克思认为由于异化的问题,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了一种对立的关系,而实践则是人与自然之间联系的桥梁,共产主义能够使人与自然达... 马克思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从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的视角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马克思认为由于异化的问题,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了一种对立的关系,而实践则是人与自然之间联系的桥梁,共产主义能够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在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指导下,我国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对建设美丽中国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文明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浅析
13
作者 陈文新 《哲学进展》 2024年第9期2303-2309,共7页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议题。而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对于当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揭示了自然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并强调了...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议题。而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对于当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揭示了自然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并强调了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的能动性与其局限性。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发展的,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影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并结合中国国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该思想不仅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经验。In the context of increasingly severe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 widely discussed topic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 Marxist view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holds significant valu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Marxist natural views reveal that nature is the foundation for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emphasizing both the proactive role and limitations of human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ing n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Marxist natural views point out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is continuously generated and developed through practice, highlighting the profound impact of changes in productive forces and production relations on this relationship. Xi Jinping’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inherits and develops Marxist natural views, proposing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and offering practical pathways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based on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This thought not only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but also contributes Chinese wisdom and experience to 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文明思想
下载PDF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研究
14
作者 郎廷建 黄咏薇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零散分布着大量的人与自然关系论述,深蕴极富现实解释力和实践指导力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这些思想沿着异化劳动的状况描述、成因分析和解决路径展开理论叙事,内容论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维度的人化自然观...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零散分布着大量的人与自然关系论述,深蕴极富现实解释力和实践指导力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这些思想沿着异化劳动的状况描述、成因分析和解决路径展开理论叙事,内容论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维度的人化自然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维度的自然界财富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维度的人与自然和谐观三个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整体初成的显性标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极具独特价值。深化相关研究,须要回到文本、深耕细作,整体把握、系统研究,实践导向、知行合一,顺应时代、通俗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与自然关系 异化劳动 生态批判
下载PDF
人与自然关系视野中的整体性文学绘图——读《大湖消息》
15
作者 马媛慧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4期4-7,共4页
“以地理空间熔铸美学境界,以身体力行测量生态人心。”《大湖消息》荣膺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并非偶然,其在写作意识、文本构成、作品风格等方面展示出文学绘图的整体性建构。《大湖消息》的写作立足深刻的地方意识和处所意识并... “以地理空间熔铸美学境界,以身体力行测量生态人心。”《大湖消息》荣膺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并非偶然,其在写作意识、文本构成、作品风格等方面展示出文学绘图的整体性建构。《大湖消息》的写作立足深刻的地方意识和处所意识并更突破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文学奖 美学境界 整体性建构 文本构成 写作意识 地理空间 人与自然关系 作品风格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开展户外运动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人地关系协调视角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丽君 王琰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56,共8页
自然保护地是开展户外运动的重要空间载体,自然保护地开展户外运动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创新举措。针对自然保护地开展户外运动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两个关键性问题,基于人地关系协调视角,梳理与... 自然保护地是开展户外运动的重要空间载体,自然保护地开展户外运动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创新举措。针对自然保护地开展户外运动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两个关键性问题,基于人地关系协调视角,梳理与总结发达国家在自然保护地开展户外运动的经验,并进一步结合国内发展实际,从完善政策法规、推进自然保护地营地教育、创新户外运动产品与服务、加强环境效应评估、规范户外运动项目开发等方面提出中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外运动 自然保护地 人地关系协调
下载PDF
生态人类学的四个时代——基于“自然—文化”关系理论范式转换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意 张欣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43,共10页
生态人类学虽然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但却有着深厚的人类学根基,发展出多种关于“自然—文化”关系的理论范式。文章以相关理论范式的转换为主轴,将生态人类学的发展区分为先声、形成、发展与拓展四个时代,对不同时代的代表性研究与观点... 生态人类学虽然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但却有着深厚的人类学根基,发展出多种关于“自然—文化”关系的理论范式。文章以相关理论范式的转换为主轴,将生态人类学的发展区分为先声、形成、发展与拓展四个时代,对不同时代的代表性研究与观点做了精细梳理。生态人类学关于“自然—文化”关系理论范式的转换源自不同时期研究人群及其面临的环境问题之差异,受到了人类学主流理论研究范式变换的影响,也是对研究人群与人类学家所处世界之变化的回应。随着“本体论转向”思潮的发展,生态人类学日益走向人类学的中心,并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构建中展现出强盛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类学 自然—文化”关系 理论范式
下载PDF
从物欲追求到理性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文明选择
18
作者 李庆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1-20,共10页
生态文明思想是人类自然意识的觉醒,更是人类理性的回归,是人类文明冲破物欲藩篱、以人类智慧呵护人与自然关系的可持续发展觉悟。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的生物本能驱使人类为自身利益攫取生态资源,自然选择也使得人类不具有为生态系统整... 生态文明思想是人类自然意识的觉醒,更是人类理性的回归,是人类文明冲破物欲藩篱、以人类智慧呵护人与自然关系的可持续发展觉悟。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的生物本能驱使人类为自身利益攫取生态资源,自然选择也使得人类不具有为生态系统整体利益而放弃人类个体利益的可能,但这并非人的全部,人是有理性物种,人的主观意识使他超越了其他物种具有理性选择的能力。生态文明是人类理性超越自身物质局限性,以生态系统整体的视角保护自然,从而最终保护人类自身的文明阶段。人类站在生态文明的思想高度,实现生态整体利益对人类中心利益的超越,生态整体利益本质上仍然是以人类根本利益为目标的,这种人类根本利益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感性欲望基础上。农业文明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的物质欲望,工业文明是为了满足人类享受的物质欲望,而生态文明是为了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生态文明是相对于物质文明的质的飞跃,这个飞跃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生存保障和物质极大丰富基础上,更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光辉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创造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选择 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文明
下载PDF
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认识
19
作者 陈国阶 《决策咨询》 2023年第6期1-4,共4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论题很大,很抽象,但也很现实,很具体,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不对称性、动态性、非线性、演替性的特点。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和协调需求在人,责任在人,受益在人。和谐不和谐的标准是人的价值取向决定... 人与自然的关系论题很大,很抽象,但也很现实,很具体,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不对称性、动态性、非线性、演替性的特点。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和协调需求在人,责任在人,受益在人。和谐不和谐的标准是人的价值取向决定的。协调是相对的、变化的,矛盾是第一位的、普遍的,争取人与自然协调的过程是无止境的,千变万化的,是与人类的发展相依存相适应的。当前,人类研究自然的科学已取得重大成果,对与自然协调的意义有更积极客观的认识,但人类对自然的了解尚肤浅,如何适应庞大复合自然系统的性质、过程和规律尚需不断探索,永无止境。在我国应该抓住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与自然冲突较突出的问题,科学地、因地制宜处理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协调 不对称性 复合系统
下载PDF
《反杜林论》中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20
作者 冯开甫 陈佳怡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6-120,共5页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系统地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不仅要受自然规律的压迫,也要利用自然界的规律为自身服务,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的过程是人类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分离...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系统地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不仅要受自然规律的压迫,也要利用自然界的规律为自身服务,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的过程是人类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分离对立的原因,揭示出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思想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反杜林论》 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