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魏咏梅:梅花香自爱心来
1
作者 孟庆松 《雷锋》 2022年第11期76-77,共2页
初春时节,梅花竞相开放。魏咏梅,正如她的名字一样,早在今年这个美丽的春天里奉献着她的爱心。2022年2月12日,在苏北小城泗洪,魏咏梅正在驻军某陆航旅营部机房为官兵们的手机提供通信监管服务,忙得满头大汗。1976年,魏咏梅出生在江苏省... 初春时节,梅花竞相开放。魏咏梅,正如她的名字一样,早在今年这个美丽的春天里奉献着她的爱心。2022年2月12日,在苏北小城泗洪,魏咏梅正在驻军某陆航旅营部机房为官兵们的手机提供通信监管服务,忙得满头大汗。1976年,魏咏梅出生在江苏省泗洪县一个军人家庭,父亲、姐夫都是军人,从小耳濡目染,立志从军报国。1994年12月,她带着父母的殷殷期盼,如愿来到原南京军区某分部新兵训练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殷期盼 咏梅 新兵训练 军人家庭 南京军区 自爱心 泗洪县
原文传递
国魂、橘魂与屈原精神
2
作者 龚红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屈原精神的内涵阐释,需回归屈原、回归屈原作品、回归楚国文化。爱国与好修是屈原精神的文本抒写,忧国忧民于众皆贪婪之时代、好修自爱于浑浊之世道,是屈原精神的核心要素,亦是中国国魂之所在。屈原一生,执着求索,孤独高洁,以死殉国,不... 屈原精神的内涵阐释,需回归屈原、回归屈原作品、回归楚国文化。爱国与好修是屈原精神的文本抒写,忧国忧民于众皆贪婪之时代、好修自爱于浑浊之世道,是屈原精神的核心要素,亦是中国国魂之所在。屈原一生,执着求索,孤独高洁,以死殉国,不愿妥协苏世独立的品格,正是他青年时代从政初期所歌颂的"受命不迁""深固难徙""秉德无私"的橘树品格。屈原精神之"好修爱国"与我们民族深厚的儒家文化精神水乳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精神 爱国心 自爱心 橘树 国魂
下载PDF
论卢梭的自然主义美学思想(二)——种的自爱
3
作者 成晓娜 《艺术科技》 2013年第6期109-109,共1页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所设想的精神的原始动力自爱心与怜悯心应当补充以能动性的"能",三者将为原始精神刻画出简洁有效的样貌,其中怜悯心的可能的几种的保存意义对社会化的起源有解释的意义。
关键词 卢梭 自爱心 怜悯心 “能”
下载PDF
卢梭的道德情感基础学说浅析——道德情感基础的逻辑可行性分析
4
作者 谢亮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9-12,共4页
在为道德寻找根基的过程中,卢梭返身内求于人的自然天性.寻觅出“自爱心”、“怜悯心”、“良心”等善良情感作为道德的自然性基础,由此扩展、演化出世间的道德原则,成就人的德性。
关键词 卢梭 道德情感基础 自爱心 怜悯心 良心
下载PDF
道德与社会形成的另一种假说——卢梭情感主义自然状态学说的创见及问题
5
作者 陶文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48,共10页
卢梭以自然状态、社会契约和共和国公民之培养为核心的政治哲学体系虽已在学界获得了一定的研究,然而少有学者注意到这一政治哲学体系中的情感主义倾向。在《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一文的自然状态理论中,卢梭将自然情感——... 卢梭以自然状态、社会契约和共和国公民之培养为核心的政治哲学体系虽已在学界获得了一定的研究,然而少有学者注意到这一政治哲学体系中的情感主义倾向。在《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一文的自然状态理论中,卢梭将自然情感——自爱心与怜悯心——而非理性视为人最原始的自然属性,认为仅靠自然情感就能够确保自然人的自我保存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平相处,让自然人处于一个相对道德的自然状态。在人最初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的过程中,也是自尊心这一外在于人自身、以与他人攀比来获得对自身价值之肯定的情感成为人类出现恶的倾向的第一步。由自尊心而产生的自私自利、对财产的占有欲等恶行随后导致了自然状态的解体和社会的形成。这种对道德与社会形成的情感主义诠释在近代社会契约论传统中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理性主义者的另一种设想,将近代契约论理论追溯自然状态的方法向前推进了一步,对其他契约论者理性自然人假设的批判也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然而,卢梭的自然状态理论也存在着一定问题,他对自然状态的论证方法和论证目的都体现出将自然状态当作实然状态的倾向,容易对契约论传统的自然状态学说造成更大的混淆。尽管如此,卢梭情感主义的自然状态学说与理性主义的社会契约论之间的相容性有助于回应当代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理论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即在心理学等实证科学研究证实了情感在人进行道德决策时的重要性之后,一种情感主义的道德和社会起源论是否可能与理性主义的道德和政治哲学体系相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状态 情感主义 政治哲学 怜悯心 自爱心 自尊心
下载PDF
平等何以成为一种信念——基于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6
作者 马海山 《品位·经典》 2022年第16期37-40,共4页
卢梭在写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时始终将追求平等作为一种坚定的信念展开论述。原因在于,卢梭思考了人类的自然状态,认为原始人是自由和平等的,并没有互相奴役和剥削的行为。而随着文明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促进了社会的进... 卢梭在写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时始终将追求平等作为一种坚定的信念展开论述。原因在于,卢梭思考了人类的自然状态,认为原始人是自由和平等的,并没有互相奴役和剥削的行为。而随着文明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造就了社会的不平等,暴力和強权逐渐统治了人类社会。在新的社会下,人类变得虚荣、残忍和贪婪,种种痛苦随之产生。在思考了这一变化过程后,卢梭觉得,不平等是可以改变的,这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制度,使人类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归自然。平等的社会作为一种曾经拥有过并且未来还可能实现的美好社会样态,也就成为人们应追求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不平等 政治不平等 自然状态 自爱心 自尊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