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律能规制紧急状态吗?——美国行政权扩张与自由主义法学的病理 被引量:16
1
作者 丁晓东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62,共12页
行政权在处理紧急议题时的比较优势和宪法上的法律路径使得行政权急遽扩张,但只有在二战后行政权才被自由主义法学视为宪法的威胁者。自由主义法学认为二战后的紧急状态被不断地伪造和利用,行政特权被滥用,这导致了非理性政治的泛滥。... 行政权在处理紧急议题时的比较优势和宪法上的法律路径使得行政权急遽扩张,但只有在二战后行政权才被自由主义法学视为宪法的威胁者。自由主义法学认为二战后的紧急状态被不断地伪造和利用,行政特权被滥用,这导致了非理性政治的泛滥。自由主义法学据此期望以宪法和法律规制紧急状态从而实现理性政治。但政治不仅仅是理性的活动,自由主义法学理论不足以解释政治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权 宪法 紧急状态 自由主义法学 理性
下载PDF
刑法谦抑性:新自由主义法学语境中的考察 被引量:8
2
作者 韩德明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15-121,共7页
在新自由主义法学理论语境中 ,谦抑性刑法是法治社会的一种基本要求。作为正当行为规则的谦抑性刑法并非刻意设计的而是自生自发的。私法视域中的刑法应与其他私法性质的法律在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有一个合理的范围界限 ,更应与政府指令... 在新自由主义法学理论语境中 ,谦抑性刑法是法治社会的一种基本要求。作为正当行为规则的谦抑性刑法并非刻意设计的而是自生自发的。私法视域中的刑法应与其他私法性质的法律在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有一个合理的范围界限 ,更应与政府指令性质的行为规则有明确的分界。非犯罪化有其深刻的知识论基础 ,轻刑化的目的在于防止过度强制并应以刑事责任能力为基准把握刑罚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谦抑性 自由主义法学 非犯罪化 轻刑化
下载PDF
新自由主义法学与中国物权制度的完善
3
作者 刘茜 黄锡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0-163,共4页
新自由主义法学崇尚自由,同时强调通过限制的手段实现更广泛的自由,并开创性地提出资源平等原则,立足于这些理念,重新审视中国现行的物权制度,发现其中存在生态环境利益保护缺失,以及个人权利受限后补偿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当借... 新自由主义法学崇尚自由,同时强调通过限制的手段实现更广泛的自由,并开创性地提出资源平等原则,立足于这些理念,重新审视中国现行的物权制度,发现其中存在生态环境利益保护缺失,以及个人权利受限后补偿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当借鉴吸收新自由主义法学的合理思想,加大对生态环境利益的保护,完善个人权利受限后的补偿机制,以充分发挥物权制度的功能和价值,更好地保障个人的权利与自由,有效促进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法学 物权制度 资源平等
下载PDF
论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法学的三个挑战
4
作者 朱光涛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42-45,共4页
与自由主义强调原子人、理性人、经济人不同,社群主义强调社会人、历史人与文化人,自由主义的原子人、理性人与经济人是无法脱离社群的型塑的;社群主义通过批判自由主义的权利优先论,提出了自己社会权益优先的观点。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 与自由主义强调原子人、理性人、经济人不同,社群主义强调社会人、历史人与文化人,自由主义的原子人、理性人与经济人是无法脱离社群的型塑的;社群主义通过批判自由主义的权利优先论,提出了自己社会权益优先的观点。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弱国家与中立国家造成的现代西方社会公民美德的缺失不满,主张加强国家对公民美德的型塑功能,进而引导公民过美德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群主义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法学
下载PDF
自由的女性与女性的自由——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法学的主张及其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沈国琴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77-81,共5页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法学是较早引入性别视角分析法律制度的一个学派,其核心思想是围绕"自由"而展开的,一方面,主张女性应获得独立的法律主体地位,从而摆脱被奴役的地位,成为自由的女性;另一方面,主张女性应当获得与男性一样多...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法学是较早引入性别视角分析法律制度的一个学派,其核心思想是围绕"自由"而展开的,一方面,主张女性应获得独立的法律主体地位,从而摆脱被奴役的地位,成为自由的女性;另一方面,主张女性应当获得与男性一样多的自由和权利,获得女性的自由,从而实现性别平等。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法学所主张的"自由"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推动了妇女解放事业,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须客观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法学 自由 性别平等 法律地位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与国际法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志云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5-173,共9页
20世纪以来的国际关系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舞台,各种各样的"主义"与"理论"都在其上有着精彩纷呈的表演。但就对国际关系实践的影响力而言,自由主义、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无疑是表现最为突出的三股思潮。从本质上说,... 20世纪以来的国际关系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舞台,各种各样的"主义"与"理论"都在其上有着精彩纷呈的表演。但就对国际关系实践的影响力而言,自由主义、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无疑是表现最为突出的三股思潮。从本质上说,新自由主义是垄断资本国际扩张的理论体系。虽然自由主义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对国际法与国际组织的重视,一直是自由主义阵营的一个基本共识。冷战结束以及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为自由主义提供了理论创新以及扩大对实践影响的机会,"软权力"理论以及"自由主义国际法学"的提出及传播即为典型。自由主义的理论创新为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与国际法学的进步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持,虽然其中存在的瑕疵我们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 软权力 自由主义国际法学
下载PDF
论法律获取问题
7
作者 李剑(译) 《湖湘法学评论》 2024年第2期142-160,共19页
利益法学的出现是德国法学发展中的一道分水岭。在它之前是独领风骚近百年的德国历史法学以及由其发展而来的概念法学,而在它之后则是延宕至今的评价法学。在批判当时处于主流地位的概念法学和反思同时代兴起的自由主义法学的背景下,利... 利益法学的出现是德国法学发展中的一道分水岭。在它之前是独领风骚近百年的德国历史法学以及由其发展而来的概念法学,而在它之后则是延宕至今的评价法学。在批判当时处于主流地位的概念法学和反思同时代兴起的自由主义法学的背景下,利益法学应运而生。随之,德国法律人对法律适用的认知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利益法学看作是介于概念法学与自由主义法学之间的“中间道路”。这三个法学流派之间存在的差异就集中反映在各自的方法论立场上,具体表现为对法律解释或法律获取问题的不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获取 概念法学 利益法学 自由主义法学
下载PDF
论法学的人性论传统
8
作者 邢继洪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3-7,共5页
法的基础的核心是人性。中国传统法学和西方法学大都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同样,马克思主义法学也有自己的人性论。人性论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现在自由主义法学所面临的问题无不与人性有关。
关键词 法学理论 人性论 马克思主义法学 自由主义法学
下载PDF
自由主义国际法学:一种“自下而上”对国际法分析的理论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志云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8-90,共13页
从本源看,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之间联系紧密,在学科发展上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学相互依托、互相促进。斯劳特的"自由主义国际法学",正是一种渊源于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并将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研究范式... 从本源看,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之间联系紧密,在学科发展上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学相互依托、互相促进。斯劳特的"自由主义国际法学",正是一种渊源于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并将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研究范式。在这种范式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尝试为国际法学开辟一条"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无疑,这是对长期以来依赖"自上而下"的国际法传统研究路径的一个很好的弥补,也为当代"跨国法"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框架。当然,"自由主义国际法学"存在的不足也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妮-玛丽.斯劳特 自由主义国际法学 自下而上 国际法学 国际关系理论
原文传递
法律是一种规则政治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景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9-89,共1页
关键词 规则政治 法理学 自由主义法学 政治组织
下载PDF
存在确定的法律吗?——一个西方法律思想的梳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傅蔚冈 《研究生法学》 2002年第4期1-11,共11页
法律的确定性,被称为是西方自由主义法学的三大理论基石之一,法律的确定性可以从两个角度来了解,第一:法律条文的可确定性;第二,法律推理的可确定性,而从法律推理的可确定性出发,我们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果。
关键词 法律思想 西方自由主义法学 法律推理 法律确定性 法学研究
下载PDF
Society and State in Marcuse and Hegel
12
作者 Stefan Gandler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4年第1期55-67,共13页
In the 40s and the 50s of the last century existed a largely shared conviction amongst the majority of social scientists in the US regarding the explan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philosophical roots of National Socialism... In the 40s and the 50s of the last century existed a largely shared conviction amongst the majority of social scientists in the US regarding the explan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philosophical roots of National Socialism. Contrarily to European writers, who searched its philosophical origins in irrational philosophical traditions, in the US, they relied upon the perception that Hegel's Philosophy of State was the most relevant ideological basis of National Socialism. Hegel's idea for the need of a strong state, seemed to clearly support the hypothesis. Herbert Marcuse, exiled in the United States, bad to confront himself with this conviction that academic colleague shared. This theoretical hypothesis was in tune to the Zeitgeist and the political context, in which anticommunism was growing stronger by the day and where the cold war was developing. Associating Hegel and National Socialism implied, for most of the hypothesis defenders yet another vantage point: it could discredit also Marx, for the tights links between his philosophical thinking and Hegel's one. For Marcuse this hypothesis was even more problematic knowing that in Germany, national socialist philosophers had rejected Hegel from the very first day their party came to power. In this article we try to analyze Marcuse's respective philosophical argument. The point of departure of this reconstruction is the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of Hegel's theory of the State. Further tha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the debate on Hegel and his theory of the State, is very relevant for today's debates, dominated by neoliberal ideologies, which often are starting from similar theoretical errors than the mentioned. In both cases exists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classic bourgeois content within the concept of the State, based on the French R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Herbert Marcuse STATE SOCIETY
下载PDF
Resisting the Violences of "Market Normalisation": The Importance of Critical Pedagogies for Critical Criminology
13
作者 Andrea Beckmann 《Sociology Study》 2012年第7期483-495,共13页
The neo-liberal re-positioning of the educational-explorative realm to a vocational market-confinement has already impacted quite heavily on the educational sector in England and Wales and is now being imposed on a Eu... The neo-liberal re-positioning of the educational-explorative realm to a vocational market-confinement has already impacted quite heavily on the educational sector in England and Wales and is now being imposed on a European wide scale. However, global as well as European students' protests illustrate that resistance to this ideology is gathering pace, and not only involves students and academics but also reaches wider parts of societies. This paper seeks to demonstrate the need for critical pedagogical practices that seek to sensitise students to the modes of current "conditions of domination". It further suggests critical criminologists to foster and engage in a process of public, intellectual, and intercultural exchange of ideas about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way from merely rationalistic, one-dimensional and profit-orientated ambitions toward a multitude of exchanges about meanings and purposes of such important socio-cultural and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processes that shape "subjectivities", inter-subjectivities and thus entire socio-cultural and political spheres. Such processes and active engagements are crucial to the agenda of critical criminologists, and perhaps most importantly, vital to the continued existence of a critical criminology that understands itself as proper ideology crit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ademic capitalism corporate culture subjectivities critical criminology desubjectification
下载PDF
司法客观性的理论构建 被引量:8
14
作者 秦策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1-50,共10页
关键词 司法客观性 法律客观性 自由主义法学 古典自然法学 分析法学 认识论
原文传递
德沃金关于法的不确定性和自主性的看法 被引量:15
15
作者 洪川 《环球法律评论》 2001年第1期84-87,共4页
The author firstly describes the main trend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jurisprudence, and then points out R.Dworkin’s theoretical role in the academia. Secondly, the author also classifies what Dworkin thought about t... The author firstly describes the main trend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jurisprudence, and then points out R.Dworkin’s theoretical role in the academia. Secondly, the author also classifies what Dworkin thought about the concept of law, and explains the inadequacy of Dworkin’s id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自由 德沃金 自由主义法学 规则 非规则标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