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实建构主义与自由建构主义:一种研究纲领内部的分化 被引量:14
1
作者 董青岭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4-53,共10页
作为竞争性理论,现实建构主义与自由建构主义均强调国际政治的社会建构性,二者的分歧不在于认识论和本体论,而在于诸如身份如何被建构、规范如何被社会化、国际政治最终朝向何种方向演化以及谁是国际关系的关键施动者等一系列"有... 作为竞争性理论,现实建构主义与自由建构主义均强调国际政治的社会建构性,二者的分歧不在于认识论和本体论,而在于诸如身份如何被建构、规范如何被社会化、国际政治最终朝向何种方向演化以及谁是国际关系的关键施动者等一系列"有关国际政治如何运行"的规范性问题。围绕这些分歧,现实建构主义与自由建构主义分庭抗礼,其实质是坚持建构主义研究方法的两种不同政治哲学之对立,因而其学术分野应居于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研究纲领内部。就此而言,现实建构主义的理论内核应是权力政治的社会建构,是国际关系的进化冲突论;与之相对应,自由建构主义的理论内核则是合作政治的社会建构,是国际关系的进化合作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建构主义 自由建构主义 现实主义 自由主义
原文传递
从全球区域经济整合看东亚与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建构 被引量:3
2
作者 饶美蛟 杨伟文 《开放导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50,共8页
本文从探讨全球区域经济整合出发,认为东亚和东北亚各国具备了地缘、市场规模和具有实力的核心成员等条件,且大部分国家均有意向或正在进行区内关税的减低或废除,区内的贸易强度、各国的互补性与贸易竞争性亦在增强,这些均有利于建构自... 本文从探讨全球区域经济整合出发,认为东亚和东北亚各国具备了地缘、市场规模和具有实力的核心成员等条件,且大部分国家均有意向或正在进行区内关税的减低或废除,区内的贸易强度、各国的互补性与贸易竞争性亦在增强,这些均有利于建构自由贸易区。但仍有不少制约因素,例如,东亚及东北亚各国(地区)在经济发展程度、人均国民所得、政治制度等方面差别较大。目前进行的贸易自由化或经济合作措施,虽程度较低,但却务实,自由化及整合程度可望再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整合 东亚 东北亚 建构自由贸易区
下载PDF
自由批判与建构——从《论犹太人问题》看马克思自由思想的萌芽 被引量:1
3
作者 孟书广 张迪 《社会科学论坛》 2020年第4期48-55,共8页
自由是马克思思想体系的重要价值取向,是未来理想社会的重要特质。马克思在理论与实践的自由批判与建构中阐发了自由思想。在马克思的著作《论犹太人问题》中,他批判了鲍威尔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的抽象自由观,批判了资本主义自由的局限... 自由是马克思思想体系的重要价值取向,是未来理想社会的重要特质。马克思在理论与实践的自由批判与建构中阐发了自由思想。在马克思的著作《论犹太人问题》中,他批判了鲍威尔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的抽象自由观,批判了资本主义自由的局限性,指出资本主义自由是有产者的自由,是一种形式自由。他尝试构建了未来理想社会的普遍人的自由,是一种实质自由。从马克思自由思想,可以得出几点结论:自由始终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自由是具体的历史的;自由是相对的;自由具有阶级性;自由的实现程度与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批判与建构 鲍威尔抽象自由 马克思 论犹太人问题
下载PDF
关于人类自由领域建构的探讨——驳汉娜·阿伦特对马克思理论的误解
4
作者 方亮 徐飞 《大连干部学刊》 2021年第9期30-34,共5页
近现代人们自由思想的丧失、个体发展的受限一直受到敏锐哲学家们的重视。在面对相似的时代问题,汉娜·阿伦特企图回归古典政治学的本真政治,通过构建一个用言语和行动获得自由的政治领域作为突破路径,而马克思则强调重视历史现实,... 近现代人们自由思想的丧失、个体发展的受限一直受到敏锐哲学家们的重视。在面对相似的时代问题,汉娜·阿伦特企图回归古典政治学的本真政治,通过构建一个用言语和行动获得自由的政治领域作为突破路径,而马克思则强调重视历史现实,从废除不合理的现实制度出发,从而实现人的类本质,构建一个人类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我们以汉娜·阿伦特在建构自身理论时对马克思理论的误解作为基点,呈现两者所提解决路径的不同之处,更好地厘清马克思理论中对人类自由领域建构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领域建构 马克思理论 古典政治学
下载PDF
试论文字作品阅读的真善美取向
5
作者 杨道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42-147,共6页
以竹简书、绢帛书、纸质书、电子书等为载体的文字作品(文章作品、文学作品),既是人类文明史、精神史、审美史、奋进史的形象演绎,也是人类"求真"、"向善"、"崇美"的生动展示。因而对于它的阅读,作为一... 以竹简书、绢帛书、纸质书、电子书等为载体的文字作品(文章作品、文学作品),既是人类文明史、精神史、审美史、奋进史的形象演绎,也是人类"求真"、"向善"、"崇美"的生动展示。因而对于它的阅读,作为一种言语技能予以考察,属于认知、行为领域,有着严密的科学规律;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予以观照,则属于情感、价值领域,又有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当阅读主体打开"真善美取向"的文字作品(文章作品、文学作品)时,不仅能够从中认识大千世界,求得"真",使其"探索品质的养成";而且能够从中明确荣辱是非,向往"善",使其"道德意识的觉醒";更加能够从中享受精神愉悦,崇尚"美",使其"自由心灵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作品阅读 真善美取向 养成探索品质 觉醒道德意识 建构自由心灵
下载PDF
学生另类,教师个性教育之初探
6
作者 陈红卫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年第18期155-155,共1页
在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今天,新生代高中生个性倔强,厌学情绪严重,在老师的眼中是那样的"另类",教师们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在教育改革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如何就这样的情况开展有效地教学,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学生另类,教师... 在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今天,新生代高中生个性倔强,厌学情绪严重,在老师的眼中是那样的"另类",教师们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在教育改革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如何就这样的情况开展有效地教学,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学生另类,教师个性教育"作了一番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另类 个性 自由建构 教学美
下载PDF
农村留守家庭离散的生成逻辑与治理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筱红 全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8,共8页
以家庭离散作为研究留守问题的切入点,以"赋能"作为解决农村留守问题的路径是一条新的思路。本文创新运用阿玛蒂亚·森的自由发展观思想,从两个层面构建留守家庭离散问题的分析框架,以此探讨家庭离散的生成逻辑与治理路... 以家庭离散作为研究留守问题的切入点,以"赋能"作为解决农村留守问题的路径是一条新的思路。本文创新运用阿玛蒂亚·森的自由发展观思想,从两个层面构建留守家庭离散问题的分析框架,以此探讨家庭离散的生成逻辑与治理路径。在自由的建构性层面,长期以来国家实行的城乡发展政策突出功利主义导向,农村家庭作为一个经济发展的单元得到伸展,作为一个安居乐业、情感陪伴、家庭教育的载体,则受到排斥甚至伤害;在自由的工具性层面,农村离散家庭面临政治自由、经济条件、社会机会、透明性保证和防护性保障五个方面的可行能力贫乏,农民举家进城及留村安居的自由选择能力不足。治理留守家庭离散问题应该从可行能力建设的角度来考虑扶助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家庭离散 自由建构 自由的工具性 可行能力剥夺 赋能
下载PDF
基于可行能力的农民工家庭离散生成逻辑与政策调适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汪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7-125,共9页
新时代的美好生活蕴涵了农民工家庭享有尊严生活而又体面劳动的实质自由之意,然其绵延的家庭离散式日常生活实践提出了“何以可能,又何以弥合”之问。文章运用阿玛蒂亚·森的自由发展观,从自由的建构性与工具性层面解读农民工家庭... 新时代的美好生活蕴涵了农民工家庭享有尊严生活而又体面劳动的实质自由之意,然其绵延的家庭离散式日常生活实践提出了“何以可能,又何以弥合”之问。文章运用阿玛蒂亚·森的自由发展观,从自由的建构性与工具性层面解读农民工家庭离散问题,提出城市导向的发展政策聚焦于农民工家庭的经济自由,影响了农民工家庭在经济条件、政治自由、社会机会、透明性保证和防护性保障等方面的工具性自由与可行能力。农民工家庭的经济自由与实质自由的悖论则进一步说明,单纯发展经济的政策弊端及对农民工家庭需求缺乏合理预期。研究启示:要在拓展需求信息基础上,以构成实质自由的功能性活动为价值标准,从建构经济自由与实质自由的融合统一体来合理预期修复与弥合农民工家庭离散这一问题的公共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家庭离散 自由建构 自由的工具性 可行能力贫困
下载PDF
Structural Synthesis, Dynamic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a 3-DOF Asymmetric Parallel Mechanism
9
作者 Rynaldo Zanotele Hemerly de Almeida and Tarcisio Antonio Hess-Coelho 《Journal of Mechanics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2011年第6期481-490,共10页
Most research papers about parallel kinematic chainmechanisms investigate symmetric robot manipulators, in which all the limbs connecting the end-effector to the fixed based are composed by the same sequence of links ... Most research papers about parallel kinematic chainmechanisms investigate symmetric robot manipulators, in which all the limbs connecting the end-effector to the fixed based are composed by the same sequence of links and joints. Contrarily, in some manipulation tasks the velocity and stiffness requirements are anisotropic. In such cases, the asymmetric parallel kinematic chain mechanisms may offer advantages. This work objective is to present the synthesis, dynamic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a 3-dof asymmetric parallel chain mechanism, conceived as a robot manipulator for pick-and-place operations. Firs't, a structural synthesis, resulting in a three translations end-effector, and a kinematic modeling are carried out. Then, the inverse dynamic modeling is developed by employing the virtual work principle. Based on the model equations and on the saturation of the mechanism actuators, a maximum acceleration analysis is performed and shows that although the mechanism has a parallel architecture its actuators influences on the 3-dof are quite decoup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LLEL ASYMMETRIC SYNTHESIS DYNAMIC modeling.
下载PDF
On the Possibilities of Leisure Studies in Mozambique: Historical and Sociological Considerations
10
作者 Patricio V. Langa 《Sociology Study》 2014年第2期157-169,共13页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possibilities of leisure (studies) in Mozambique. First,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leisure can he looked at as a social construct which resulted from the colonial regulation of ...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possibilities of leisure (studies) in Mozambique. First,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leisure can he looked at as a social construct which resulted from the colonial regulation of native labour, particularly between 1890s and 1974. Secondly,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people look at the conditions of possibility of leisure in a context dominated by the new moral code of conduct, a cathartic purification of the colonial mentality, introduced through the ideology of the "New Man" created by the ruling party, Frelimo. Thirdly,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possibility of leisure in the context of Mozambique's adherence to neo-liberalism and market-driven economy after the collapse of socialism. The author concludes by providing the ground to establish lines of inquiry for an eventual field of leisure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ISURE leisure studies forced labour native labour REGULATION Mozambique
下载PDF
简论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11
作者 马龙潜 《艺术学界》 2009年第1期103-110,共8页
中国的书法艺术,之所以能够作为一种逐步成熟的自由的艺术形态,一方面同汉字这种特殊的符号系统密切相关,一方面也同中国古代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偏于主体内在情感的自由表现有内在联系。中国古代的艺术和审美思想,一般偏重于主体内在审... 中国的书法艺术,之所以能够作为一种逐步成熟的自由的艺术形态,一方面同汉字这种特殊的符号系统密切相关,一方面也同中国古代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偏于主体内在情感的自由表现有内在联系。中国古代的艺术和审美思想,一般偏重于主体内在审美情感的自由抒发与表现,又偏重于美与善的结合。因此,人们常常把自由地表现主体内在审美情感与意趣的书法艺术与人品、人格联系起来。在书法艺术的历史发展嬗变过程中,前期一般略偏重于理性、自觉、功力、笔法,而后逐渐偏重于自由地抒情达性。书法艺术发展到今天,也许还应建立在对笔法自觉刻苦磨练的基础之上,使其借助文字表情达意的较为明晰性和确定性,与借助流动线条自由组合抒发内在审美情感的宽泛性、朦胧性和不确定性有机统一起来,以达于尽善尽美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主体结构 审美情感 自由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