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路自由流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洪萍 裴玉龙 杨中良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72-776,共5页
为了研究快速路自由流速度的规律,利用上海市快速路上埋设的检测线圈获取的交通数据,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快速路实测自由流速度、理论自由流速度和85位车速及其关系。重点研究了实测自由流速度,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别建立了实测... 为了研究快速路自由流速度的规律,利用上海市快速路上埋设的检测线圈获取的交通数据,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快速路实测自由流速度、理论自由流速度和85位车速及其关系。重点研究了实测自由流速度,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别建立了实测自由流速度与平曲线半径、进出口距离与交通饱和度之间的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快速路自由流速度估算模型,从而使得在缺乏交通流数据的条件下,能够估算自由流速度,为进行快速路运营阶段的系统服务水平评价和通行能力分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自由流速度 统计分析 快速路 交通饱和度
下载PDF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环形匝道自由流速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臧晓冬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32-34,共3页
根据车辆的行驶特性和驾驶员及乘客的心理,分析了理论自由流速度模型,在大量数据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了实测自由流速度,并将理论分析自由流速度和实测统计得到的自由流速度对比.对比结果证明:当横向力系数为0.16时,理论自由... 根据车辆的行驶特性和驾驶员及乘客的心理,分析了理论自由流速度模型,在大量数据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了实测自由流速度,并将理论分析自由流速度和实测统计得到的自由流速度对比.对比结果证明:当横向力系数为0.16时,理论自由流速度与实测自由流速度基本一致,因此可以根据实际的半径、超高,在横向力系数取0.16的情况下确定环形匝道的自由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路 互通立交 环形匝道 自由流速度
下载PDF
双车道公路自由流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杏梅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02年第1期5-7,共3页
自由流速度是通行能力分析的基础。文章通过充分分析河北、河南的观测数据 ,确定双车道公路自由流速度的数学模型 ,并对自由流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自由流速度 双车道公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车辆自由流速度分布 被引量:5
4
作者 徐程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2-135,158,共5页
基于车辆速度参数是描述交通流运行的最基本参数之一,在交通状态评价与交通安全性分析中具有的重要作用,针对城市道路不同种类车型混合运行的特征,提出采用高斯混合模型来描述自由流状态下的车辆速度分布。结合实测速度数据中的双峰分... 基于车辆速度参数是描述交通流运行的最基本参数之一,在交通状态评价与交通安全性分析中具有的重要作用,针对城市道路不同种类车型混合运行的特征,提出采用高斯混合模型来描述自由流状态下的车辆速度分布。结合实测速度数据中的双峰分布特性,将混合车流车型分为大型车与小型车2类,进而建立了2类型的高斯混合模型,并采用期望最大化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通过实测数据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很好的拟合观测速度数据,并能够有效区分不同类型车辆速度,为确定不同类型车辆限速标准、分析不同类型车辆相互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自由流速度 高斯混合模型 分布
原文传递
自由流速度影响模型在山区双车道公路仿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孙艳霞 周荣贵 《公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9-112,共4页
自由流速度是分析通行能力的基础。用仿真的方法对山区双车道公路通行能力进行分析,必须建立各因素对自由流速度产生影响的仿真模型。首先利用山区双车道公路的实测数据对自由流速度模型进行了标定,然后通过仿真程序对这些模型的适用性... 自由流速度是分析通行能力的基础。用仿真的方法对山区双车道公路通行能力进行分析,必须建立各因素对自由流速度产生影响的仿真模型。首先利用山区双车道公路的实测数据对自由流速度模型进行了标定,然后通过仿真程序对这些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仿真模型的运行结果与实测数据相比,误差大部分在10%以内,满足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流速度 影响模型 仿真 双车道公路 山区
原文传递
四类代表车型自由流稳态速度的测量与分析研究
6
作者 袁毓敏 王静 +2 位作者 徐建东 江梦泽 黄景华 《华东公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4-66,共3页
选择了4条不同路面宽度的实验路段,测量四类代表车型的自由流稳态速度,确定了四类代表车型的希望速度,并分析得出路面宽度与希望速度的关系。
关键词 自由稳态速度 希望速度 路面宽度 变化规律
下载PDF
《HCM(2000)》典型高速公路路段速度-流率-密度曲线分析与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瑞麟 王萍 +3 位作者 殷杰 冯灿 吕锦刚 尚延刚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8-331,共4页
依据《HCM(2000)》中典型高速公路路段速度-流率-密度曲线,定义并计算了美国高速公路自由流速度、自由流临界流率、自由流临界流率密度、自由流临界流率车头时距(间距)、临界密度、临界密度流率、临界速度、临界密度车头时距(间距)等交... 依据《HCM(2000)》中典型高速公路路段速度-流率-密度曲线,定义并计算了美国高速公路自由流速度、自由流临界流率、自由流临界流率密度、自由流临界流率车头时距(间距)、临界密度、临界密度流率、临界速度、临界密度车头时距(间距)等交通流参数;详细分析上述交通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各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自由流速度FFS(或者设计速度)级差不宜大于10km/h,高速公路自由流临界流率v0与自由流速度FFS成反比关系,流率大于自由流临界流率时流率影响FFS且FFS越高影响越大,以及流率接近通行能力时行驶速度、跟车距离、流率都将趋于一个相对稳定、恒值而与公路几何线形指标高低关联性不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自由流速度 自由临界 自由临界率密度 临界 临界速度
下载PDF
双车道自由流车速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晶 徐广勇 刘丽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6-7,22,共3页
本文在对东北地区的双车道公路的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自由流车速的 分布规律,定量分析了路面宽度、路肩宽度、横向干扰等因素对自由流车速的影响。
关键词 自由流速度 路面宽度 横向干扰
下载PDF
北京市快速环路速度-密度模型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孙宇星 陈德望 吴建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73,共4页
以北京市快速环路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微波检测器(RTMS)获得的交通流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研究北京市快速环路交通流运行特征,建立了速度_密度模型.同时分析了北京市快速环路速度_密度模型在快速路研究中的作用,指出了快速路出入口对保持... 以北京市快速环路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微波检测器(RTMS)获得的交通流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研究北京市快速环路交通流运行特征,建立了速度_密度模型.同时分析了北京市快速环路速度_密度模型在快速路研究中的作用,指出了快速路出入口对保持自由流速度的不利影响.这为交通控制优化、车流波形成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模型 微波检测器 快速环路 速度-密度模型 北京 自由流速度
下载PDF
不同道路条件对城市路段交通流特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茹 翁剑成 乔国梁 《道路交通与安全》 2015年第1期8-14,共7页
以北京市快速路和主干路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微波检测器和视频检测器数据,研究城市路段交通流特征的影响因素.论文利用非线性回归的方法确定路段的通行能力和临界速度值,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评估交通设施属性、道路平纵线形、车道... 以北京市快速路和主干路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微波检测器和视频检测器数据,研究城市路段交通流特征的影响因素.论文利用非线性回归的方法确定路段的通行能力和临界速度值,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评估交通设施属性、道路平纵线形、车道数量以及道路出入口4个因素对交通流参数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道路受到间断流设施影响、线形复杂化、车道减少以及出入口车流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城市基本路段的自由流速度、通行能力及临界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间断流设施对交通流特征参数的影响最为明显,间断流设施相对于连续流设施自由流速度减少了39.8%,通行能力折减了64.29%.车道数对自由流速度的影响次之,单向4车道比单向3车道路段自由流速度增加了16.81%,通行能力增加了14.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特性 影响因素 道路条件 通行能力 自由流速度
下载PDF
行李对被疏散者运动参数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开冉 邱谦谦 王若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5-109,共5页
为研究突发事件下行李对行人疏散自由流速度的影响,采用试验测定的方式修正负重人群的速度参数。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试验对象,分别进行不携带行李、携带小件手提包、携带背包、携带手提袋(大)及携带拉杆箱等5种负重类型的疏散试... 为研究突发事件下行李对行人疏散自由流速度的影响,采用试验测定的方式修正负重人群的速度参数。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试验对象,分别进行不携带行李、携带小件手提包、携带背包、携带手提袋(大)及携带拉杆箱等5种负重类型的疏散试验,并运用sPSs配对样本£检验方法分析试验所得数据。试验结果表明,携带小件手提包者的步行速度与未携带者无显著性差别,而分别携带背包、拉杆箱、手提袋(大)者的速度与未携带者有显著·陛差别;成年男性与成年女性在负重疏散时,除携带手提袋(大)外,携带其余行李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同时,行李对成年人与小孩、成年人与老人的疏散速度的影响也有显著性差异。被疏散者携带行李种类、年龄段、性别是影响其运动速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李 负重人群 自由流速度 试验测定 安全疏散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地区公路路段交通运行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亚平 张起森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6-49,共4页
以大量实测交通流数据为依据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道路特性和交通组成特点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该地区速度分布特性及交通运行特性。划分自由流、稳定流和拥挤流 ,建立符合我国公路交通实际工况下的高速公路速度 流量模型 ,并籍此进... 以大量实测交通流数据为依据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道路特性和交通组成特点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该地区速度分布特性及交通运行特性。划分自由流、稳定流和拥挤流 ,建立符合我国公路交通实际工况下的高速公路速度 流量模型 ,并籍此进行交通特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地区 交通组成 速度特性 自由流速度 速度-量曲线
下载PDF
双车道过境公路的通行能力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荣贵 方靖 《广西交通科技》 2003年第3期6-11,共6页
公路通行能力分析是公路网规划、公路设计与运营管理等工作的基础,列入国家 “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公路通行能力研究”中,并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做了全 面深入的研究。针对基于大量的实测交通流数据,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出了... 公路通行能力分析是公路网规划、公路设计与运营管理等工作的基础,列入国家 “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公路通行能力研究”中,并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做了全 面深入的研究。针对基于大量的实测交通流数据,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出了双车道城 镇过境公路的速度-流量关系、自由流速度以及通行能力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三块板 式的过境公路横断面形式,可以部分解决过境公路的路侧干扰,较大地提高车辆运行速 度。这一结论可为城镇公路的设计、管理、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车道 过境公路 通行能力 公路网规划 公路设计 运营管理 交通数据 车辆运行速度 自由流速度 跟车率 横向干扰因素
下载PDF
慢即是快——紧凑道路设计思路
14
作者 Kenneth A.Small Chen Feng Ng +5 位作者 姜洋 解建华 Kenneth A. Small Chen Feng Ng 姜洋(译) 解建华(译) 《城市交通》 2013年第2期91-94,共4页
按照联邦州际高速公路系统设定的标准修建、扩容快速路耗资巨大,且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然而由于交通拥堵,仅有少数出行者才能体验到快速驾驶的优势。探讨了道路设计的另一种思路——设计更紧凑的道路,或者说车道数更多但车道宽度更窄... 按照联邦州际高速公路系统设定的标准修建、扩容快速路耗资巨大,且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然而由于交通拥堵,仅有少数出行者才能体验到快速驾驶的优势。探讨了道路设计的另一种思路——设计更紧凑的道路,或者说车道数更多但车道宽度更窄的道路。对比常规设计和紧凑设计两种思路下快速路车速、通行能力、行程时间指标,结果显示在高峰时段车辆排队严重时,紧凑设计具有较明显的优势。由于紧凑设计对道路安全性的影响尚未定论,建议设置更低的限速并采取措施禁止超速行为。最后指出,紧凑设计可增加道路通行能力以缓解交通拥堵,因此其适用范围得到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设计 通行能力 自由流速度
下载PDF
车速与交通安全探讨
15
作者 田树平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09年第22期188-188,共1页
本文阐述了大速差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并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车速降低系数法和HDM-Ⅲ自由流稳态速度模型等评价工具来减小大速差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关键词 速度差值 车速降低系数法 (SRC)HDM-Ⅲ自由稳态速度模型
下载PDF
双车道公路通行能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6
作者 周荣贵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1-34,共4页
关键词 双车道公路 公路通行能力 路段通行能力 山区公路 公路交通 车头时距 交通组成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道路通行能力 自由流速度
原文传递
The reliability of the improved e^N method for the transition prediction of boundary layers on a flat plate 被引量:7
17
作者 SU CaiHong1,2 1 Department of Mechanics,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2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Modern Engineering Mechanics,Tianjin 300072,China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2年第5期837-843,共7页
The transition criterion in the improved eN method is that transition would occur whenever the velocity amplitude of disturbance reaches 1%-2% of the free stream velocity,while in the conventional eN method,the N fact... The transition criterion in the improved eN method is that transition would occur whenever the velocity amplitude of disturbance reaches 1%-2% of the free stream velocity,while in the conventional eN method,the N factor is an empirical factor.In this paper the reliability of this key assumption in the improved eN method is checked by results of transition prediction by using the Parabolized Stability Equations(PSE).Transition locations of an incompressible boundary layer and a hypersonic boundary layer at Mach number 6 on a flat plate are predicted by both the improved eN method and the PSE method.Results from both methods agree fairly well with each other,implying that the transition criterion proposed in the improved eN method is reli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边界层 可靠性 边界层转捩 预测 抛物化稳定性方程 超音速边界层 自由流速度 扰动速度
原文传递
Investigation of Endwall Flow Behavior with Plasma Flow Control on a Highly Loaded Compressor Cascade 被引量:3
18
作者 Xiaohu ZHAO Yinghong LI Yun WU Jun LI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4期295-301,共7页
To discover the flow behavior in the endwall region and mechanism of plasma flow control on a highly loaded compressor cascade, distributions of static pressure coefficient, total pressure loss coefficient and streaml... To discover the flow behavior in the endwall region and mechanism of plasma flow control on a highly loaded compressor cascade, distributions of static pressure coefficient, total pressure loss coefficient and streamline pattern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cross flow from the pressure surface to neighboring suction surface exists under pitch-wise pressure gradient. The deflected endwall boundary layer flow interacts with the incoming flow, and then both of them leave off the endwall in the form of a span-wise vortex. Effect of angle of attack on static pressure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free stream velocity. The distinct variations of total pressure loss with endwall actuations are mainly located within the outer verge of a triangular area with high total pressure loss. Effect of pitch-wise actuation on separated flows i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stream-wise actuation, and both enhance with the increase of angle of attack and actuation strength.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plasma flow control in the endwall region is the increase of actuation strength, such as adjusting discharge voltage or changing plasma power supp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叶栅 动行为 量控制 端壁区 高负荷 血浆 总压损失 自由流速度
原文传递
山区双车道公路通行能力研究综述
19
作者 周刚 周荣贵 孙家凤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双车道公路 公路通行能力 基本通行能力 车辆折算系数 交通仿真模型 山区公路 服务水平等级划分 爬坡车道 交通模型 自由流速度
原文传递
Kutta-Joukowski force expression for viscous flow
20
作者 LI Juan XU YiZhe WU ZiNiu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90-94,共5页
The Kutta Joukowski(KJ) theorem, relating the lift of an airfoil to circulation, was widely accepted for predicting the lift of viscous high Reynolds number flow without separation. However, this theorem was only prov... The Kutta Joukowski(KJ) theorem, relating the lift of an airfoil to circulation, was widely accepted for predicting the lift of viscous high Reynolds number flow without separation. However, this theorem was only proved for inviscid flow and it is thus of academic importance to see whether there is a viscous equivalent of this theorem. For lower Reynolds number flow around objects of small size, it is difficult to measure the lift force directly and it is thus convenient to measure the velocity flow field solely and then, if possible, relate the lift to the circulation in a similar way as for the inviscid KJ theorem.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relevant conditions under which a viscous equivalent of the KJ theorem exists that reduces to the inviscid KJ theorem for high Reynolds number viscous flow and remains correct for low Reynolds number steady flow. It has been shown that if the lift is expressed as a linear function of the circulation as in the classical KJ theorem, then the freestream velocity must be corrected by a component called mean deficit velocity resulting from the wake. This correction is small only when the Reynolds number is relatively large. Moreover, the circulation, defined along a loop containing the boundary layer and a part of the wake, is generally smaller than that based on inviscid flow assumption. For unsteady viscous flow, there is an inevitable additional correction due to unsteadi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性 高雷诺数 直接测量 自由流速度 低雷诺数 线性函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