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的文学”和“自由的文学”——论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传统 被引量:1
1
作者 黄万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56,共7页
二战后,面对左翼文学的强势扩张,中国大陆文学曾出现立足于"人本位或生命本位"、"文学本位或艺术本位"的"人的文学"、"自由的文学"的思潮,而这一流脉在海外华文文学中始终强劲地保存、发展着... 二战后,面对左翼文学的强势扩张,中国大陆文学曾出现立足于"人本位或生命本位"、"文学本位或艺术本位"的"人的文学"、"自由的文学"的思潮,而这一流脉在海外华文文学中始终强劲地保存、发展着。华人身处各种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的国度中,其生存的根本性处境往往是多重的边缘,"人的文学"和"自由的文学"互为支撑,成为海外华文文学抗衡种种压力,包括"理性过度"的压力,保存发展自身的根本性力量。百年海外华文文学以数千万华人在世界各国的"边缘"经历、体验,在看重人的价值和心灵自由上不断提出新的课题,并以"人的自觉"不断推动着"文的自觉","文的自觉"又在捍卫文学性中深化了"人的自觉",其"边缘性"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人的文学"和"自由的文学"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 整体研究 的文学 自由的文学
下载PDF
论胡秋原的文艺自由观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元绍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46-248,共3页
在三十年代初的文艺自由论辩中,胡秋原自称“自由人”,倡导文艺自由,形成了一整套文艺自由观。《论胡秋原的文艺自由观》着重探讨了其文艺自由观的理论基石、理论来源、理论核心与理论内容等,试图在理论上揭示出其鲜明独特的文艺探索路... 在三十年代初的文艺自由论辩中,胡秋原自称“自由人”,倡导文艺自由,形成了一整套文艺自由观。《论胡秋原的文艺自由观》着重探讨了其文艺自由观的理论基石、理论来源、理论核心与理论内容等,试图在理论上揭示出其鲜明独特的文艺探索路向与价值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的文学 文学自由 自由的智识阶级
下载PDF
台湾五十年代喧嚣的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3
作者 古远清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17年第4期137-172,共36页
50年代,扮演中华文化守护者的国民党推行“战斗文艺”,开展文化清洁运动,批判三十年代文艺,其文艺政策的执行主要有两支文武结合的部队:一为张道藩负责的“中国文艺协会”及“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二是由蒋经国领衔的军中系统。胡适“... 50年代,扮演中华文化守护者的国民党推行“战斗文艺”,开展文化清洁运动,批判三十年代文艺,其文艺政策的执行主要有两支文武结合的部队:一为张道藩负责的“中国文艺协会”及“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二是由蒋经国领衔的军中系统。胡适“自由的文学”主张和现代主义思潮的崛起,形成了向“战斗文学”及其文艺政策挑战的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学 战斗文学 文艺政策 自由的文学
下载PDF
论梁实秋著译题材的“审美自律”特征
4
作者 严晓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90-93,共4页
梁实秋先生的"雅舍"系列散文和汉译《莎士比亚全集》日渐受到读者和学术界的重视。他的著译题材以"人的文学"、"自由的文学"和"伦理的文学"为主要内涵,反映了文学作品的"审美自律"... 梁实秋先生的"雅舍"系列散文和汉译《莎士比亚全集》日渐受到读者和学术界的重视。他的著译题材以"人的文学"、"自由的文学"和"伦理的文学"为主要内涵,反映了文学作品的"审美自律"特征。他以展示普遍的、永恒的人性为宗旨,探索人性特点而又回归传统古典;他坚定地维护着文学的独立和尊严,著译选材交织着"平民意识"和"绅士意识";他注重文学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意义,提倡关注现实人生又要胸怀淡泊。梁实秋"审美自律"的著译题材观蕴含了他对于"时代文学"的理解,呈现出与当时主流文学价值相悖的边缘性文学价值,对提升文学作品的艺术品位、彰显文学活动的"审美"本质和"人学"本义等方面起到了重要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文学 自由的文学 伦理的文学 审美自律
下载PDF
对马恩有关文艺与意识形态关系理论的再认识——兼与董学文的有关观点商榷
5
作者 边平恕 金菊爱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64-70,78,共8页
笼统地把文艺视为意识形态,或认为文艺是与意识形态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式,具意识形态性,都把文艺泛意识形态化。这些观点既不符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原意,也不符合中外文学史的实际。马克思在《序言》中明确把文艺视为一定... 笼统地把文艺视为意识形态,或认为文艺是与意识形态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式,具意识形态性,都把文艺泛意识形态化。这些观点既不符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原意,也不符合中外文学史的实际。马克思在《序言》中明确把文艺视为一定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式,其中部分属于意识形态文艺。文学史上存在着大量的非意识形态文艺和带意识形态性文艺。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和自由的精神生产区别的观点,说明应使意识形态文艺和自由生产的文艺并行不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文艺 非意识形态文艺 带意识形态文艺 自由的文学生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