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份与刑罚——以自由和名誉身份为中心的研究
1
作者 高丰美 《铜陵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57-58,共2页
在古罗马社会,统治者往往以身份作为其制度构建的基础。本文以古罗马的自由、市民、家族和名誉的四种身份中的自由和名誉身份为中心,尝试探究身份在刑事处罚资源分配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论证身份的社会组织性。
关键词 自由身份 名誉身份 刑事处罚
下载PDF
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内在逻辑及其局限性
2
作者 张慧卿 卢瑾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16,共4页
建立在个体本位以及普遍主义思维方式和价值论基础上的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核心主张为权利至上;该理论在处理国家与公民关系时,遵循中立性原则;在处理公民与公民关系时,遵循平等原则,其实质是形式平等、普遍平等。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 建立在个体本位以及普遍主义思维方式和价值论基础上的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核心主张为权利至上;该理论在处理国家与公民关系时,遵循中立性原则;在处理公民与公民关系时,遵循平等原则,其实质是形式平等、普遍平等。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存在以下局限性: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之间存在内在张力;权利与责任严重不平衡;自由主义所谓的政府中立性是不彻底的,甚至是虚假的;政府中立性的主张,容易导致公民政治冷漠和公共美德的缺失;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普遍平等观漠视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公民身份 中立性 权利 平等
下载PDF
平等的不平等机制还是不平等的平等机制?——后T·H·马歇尔时代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的理论走向
3
作者 张正瑞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19,共4页
T·H·马歇尔认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将公民生活定量化仅涉及公民身份义务而遗忘了其权利旨趣,社会主义者的价值理想则因以丧失自由为代价而应遗弃,平等应以文化上能否成为社会完全成员而分享社会遗产的公民权利为总体评价... T·H·马歇尔认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将公民生活定量化仅涉及公民身份义务而遗忘了其权利旨趣,社会主义者的价值理想则因以丧失自由为代价而应遗弃,平等应以文化上能否成为社会完全成员而分享社会遗产的公民权利为总体评价。基于公民身份权利平等的个体不平等有益于社会进步,自由主义公民身份平等的不平等机制具有合法性。后T·H·马歇尔时代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则批评其形式平等遮蔽下无视男性与女性、主流文化与少数文化、形式公民与实质公民之间的差异,而转向将自由主义公民身份视为一种不平等的平等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T·H·马歇尔时代 自由主义公民身份 走向
下载PDF
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的问题
4
作者 张昌林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82-89,共8页
强调消极自由最大化和个人权利排他性占有的自由主义公民身份所带来的某些利益或好处是无可否认的,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诸多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如孤立原子主义与激进个人主义、政治市场化与公民消费者化、弱势民主与温和专制主义等等... 强调消极自由最大化和个人权利排他性占有的自由主义公民身份所带来的某些利益或好处是无可否认的,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诸多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如孤立原子主义与激进个人主义、政治市场化与公民消费者化、弱势民主与温和专制主义等等。因此,在公民身份议题回归的背景下,需要对自由主义的理论类型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清理,并探寻适合当今和未来的公民身份替代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公民身份 激进个人主义 政治市场化 公民消费者化 弱势民主 温和专制主义
下载PDF
身份自由主义的困境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华灵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2-121,159,共11页
近年来,美国知识界日渐弥漫着一种盛世危言:美国自由主义处于危机之中。美国自由主义的危机根源于两大病症,一是民粹主义的外部病症,二是身份政治的内部病症。马克·里拉认为,身份政治的问题是没有公民政治。因此,他号召从身份政治... 近年来,美国知识界日渐弥漫着一种盛世危言:美国自由主义处于危机之中。美国自由主义的危机根源于两大病症,一是民粹主义的外部病症,二是身份政治的内部病症。马克·里拉认为,身份政治的问题是没有公民政治。因此,他号召从身份政治转向公民政治,从身份自由主义转向公民自由主义。但是,里拉的公民政治方案的问题是没有身份政治。身份自由主义是没有公民政治的身份政治,而公民自由主义是没有身份政治的公民政治。两者都割裂了身份政治与公民政治之间的密切关联。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是公共自由主义。公共自由主义的优越性在于,它既是有公民政治的身份政治,也是有身份政治的公民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政治 公民政治 身份自由主义 公民自由主义 公共自由主义
原文传递
论身份选择自由下佛教罪观念对隋唐前刑法的影响
6
作者 李勤通 《北大法律评论》 2021年第2期278-298,共21页
中国传统罪观念以维护身份秩序为主要目的。佛教东传后,佛教徒可以基于自由意志选择异于传统的新身份。传统身份秩序的超越性反对这种身份选择自由。由于传统文化中存在尊重个体独立自由的要素,佛教的政治功能也得到统治者认可,佛教伦... 中国传统罪观念以维护身份秩序为主要目的。佛教东传后,佛教徒可以基于自由意志选择异于传统的新身份。传统身份秩序的超越性反对这种身份选择自由。由于传统文化中存在尊重个体独立自由的要素,佛教的政治功能也得到统治者认可,佛教伦理还不断自我调适以实现本土化,佛教罪观念逐渐被隋唐前刑法接受,当然也有其限度。基于对其新身份的肯定,隋唐前刑法为佛教徒设定了新罪,强化了旧罪,还豁免或减轻了某些旧罪;基于对其新身份的否定,隋唐前刑法开始控制沙门拜君父、私入道等,并根据传统伦理改造了佛教徒新身份的内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罪观念 身份选择自由 儒表法里 沙门拜君父 私入道
原文传递
从共同体到市民社会——雇佣劳动发生史的政治哲学解读 被引量:8
7
作者 田毅松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9-75,共7页
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中,马克思集中讨论了三种共同体形式。结合文本不难发现,马克思讨论共同体诸形式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前提条件之一——雇佣劳动的产生或劳动者自由身份的确立问题。因此,以自由为主要特征... 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中,马克思集中讨论了三种共同体形式。结合文本不难发现,马克思讨论共同体诸形式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前提条件之一——雇佣劳动的产生或劳动者自由身份的确立问题。因此,以自由为主要特征的雇佣劳动的发生史是理解从共同体向市民社会发展的核心,而生产力的发展和交换的扩大则是共同体解体和市民社会确立的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共同体雇佣劳动 自由身份
原文传递
Teaching to, with, and Against the Test: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acher Identity Under Institutional Neoliberalization 被引量:1
8
作者 Enmou Huang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9年第3期307-326,400,401,共22页
Neoliberalism has emerged as a keyword that captures some core features of global economic and educational reform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reports a linguistic ethnographic study of how a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 ... Neoliberalism has emerged as a keyword that captures some core features of global economic and educational reform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reports a linguistic ethnographic study of how a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 was engaged with neoliberal discourses on language education in and out of the classroom in a suburban public middle school in China, with an attempt to illuminate the complexity of language education in a neoliberal context. The analysis shows three general identity positions-as an opponent, a conformist, and a pragmatist-across the identification trajectory of the focal language teacher through the fieldwork period, in relation to neoliberal exam-oriented education and her various ways of engaging with exam discourses in her language classrooms. This inquiry argues for the perspective of unpredictability and complexity as an alternative that goes beyond the current "deterministic neoliberalism" in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of neoliberalization in language education,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acher identity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liberalism language teaching teacher identity identity trajectory sociolinguistic ethnography
原文传递
"Who Are We?" Woodrow Wilson, the First World War and the Reshaping of America's National Identity
9
作者 Wang Lixi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0年第2期111-129,共19页
In the new context of the rise of United States as a world power, Woodrow Wilson seized the exceptional opportunity offered by American involvement in the First World War and wartime mobilization to reinterpret Americ... In the new context of the rise of United States as a world power, Woodrow Wilson seized the exceptional opportunity offered by American involvement in the First World War and wartime mobilization to reinterpret America's trad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contrasting the US with Germany, the "other." He successfully transformed America's self-image and international role from the "model republic" and "example of freedom"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o "champion of liberty" and "world leader." Wilson's reshaping of the national identity not only facilitated wartime mobilization but also resolved America's identity crisis and its confusion about the role it was to play after it came on the world stage. In so doing, he identified the long-term direction of national policy for an America that had risen to be a world power. His creative interpretation of America's ideals, role and destiny guided his countrymen i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their country's existence and its relations with the world and became the most influential foreign policy discourse of twentieth century America. This had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odrow Wilson national identity international role champion of liberty American diplomac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