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林子大样地两个青冈属优势种的点格局对比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俊 艾训儒 +1 位作者 姚兰 陈思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0,共10页
【目的】基于同一生境范围内的大量数据,对比2个青冈属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生境异质性和密度制约效应的作用机制及种间差异,为进一步揭示群落构建规则在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目的】基于同一生境范围内的大量数据,对比2个青冈属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生境异质性和密度制约效应的作用机制及种间差异,为进一步揭示群落构建规则在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基于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 hm^2大样地,选择群落优势种群中数量最多、分布广泛、形态相似且同属的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在剔除高度聚集的根蘖株个体后,将2个种分为小树(1 cm≤DBH<10 cm)、中树(10 cm≤DBH<20 cm)和大树(DBH≥20 cm),运用点格局分析中的成对相关函数g(r)以及4个点格局零模型(完全空间随机模型、异质泊松模型、先决条件模型和随机标签模型),分析生境异质性在0~150 m尺度上和密度制约在0~30 m尺度上对树木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生境异质性在r>20 m尺度上明显促进了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聚集分布,但小叶青冈在112~150 m尺度上对生境异质性的作用不敏感;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在相同发育阶段的空间格局在1~150 m尺度上关联强度g_(12)(r)≈1,主要表现为无关联或负关联,但在1 m距离内,2个树种在小树、中树阶段倾向于相互聚集,大树阶段不能共存;密度制约的自疏效应在0~30 m尺度上均未表现,距离制约仅在多脉青冈小树阶段有轻度表现,但在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的小树到中树阶段,均在0~10 m尺度表现出明显的密度制约稀疏效应;多脉青冈与小叶青冈大树均在1 m距离内对同种小树和中树表现出庇护作用,大树在1~10 m距离内导致了同种小树稀疏,此外,小树、中树的分布格局在0~30 m尺度上与同种大树多为无关联。【结论】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种群内,密度制约的自疏效应、稀疏效应和距离制约效应的作用机制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多脉青冈小树倾向于远离大树,而小叶青冈小树在小尺度上轻度聚集在大树周围。多脉青冈和小叶青冈在小尺度上能较好地共存,在中大尺度上,生境异质性是2个树种在样地中大量共存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属比较 生境异质性 密度制约 效应 自疏效应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车桑子的点格局与负密度依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蔺雨阳 张铭迪 +3 位作者 贺英 俞靓 杨涛 周天娃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6-73,共8页
基于负密度制约假说对植物群落构建规则的解释,研究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车桑子的分布格局和负密度依赖(NDD)的作用过程,揭示干热河谷区生态脆弱带优势建群种稳定性机制。采用点格局分析中的成对相关函数O-ring的O(r)以及随机标签模型(R... 基于负密度制约假说对植物群落构建规则的解释,研究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车桑子的分布格局和负密度依赖(NDD)的作用过程,揭示干热河谷区生态脆弱带优势建群种稳定性机制。采用点格局分析中的成对相关函数O-ring的O(r)以及随机标签模型(RL),分析车桑子种群点格局特征和密度制约效应。结果表明:车桑子种群分布格局聚集频率随着空间尺度呈倒J型(近L型),0~5 m呈较强的聚集分布,5~22 m的尺度上,存在较弱的聚集分布现象,在>22 m尺度上车桑子种群为随机分布;车桑子和常见木本伴生种在0~9 m尺度上O12(r)>0.04存在强度关联,12~30 m尺度表现为弱关联,30~72 m主要表现为无关联或较弱的负关联。密度制约的自疏效应在0~40 m尺度上均不明显,但距离制约在小树阶段比在中树阶段明显,同时大树在2 m距离内对同种小树表现出强的庇护效应。车桑子种群从小树、中树到大树的依序生境利用方式没有差异,但小树的额外聚集度明显大于中树,在0~22 m尺度上表现出明显的稀疏效应。点格局O-ring函数能更清楚刻画车桑子种群的格局与小尺度的关系,在消除累加效应上,比L函数更有优势。车桑子种群各龄级结构在生境利用上无明显差异。在中小尺度上,密度制约是车桑子为建群种的群落骨架构造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物种共存提供空间;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上缘交错带上,密度制约是车桑子群落构建与生物多样性动态维持稳定性的潜在驱动力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桑子 密度制约 种群 自疏效应 干热河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