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软骨素/壳聚糖自组装复合膜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9
1
作者 马豫峰 蔡继业 夏科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9-133,共5页
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在云母基底上制备了硫酸软骨素 壳聚糖的复合双层膜,并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X-RD)对复合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AFM和X RD实验结果显示当壳聚糖浓度在5mg ml,硫酸软骨素浓度在1mg ml时二者可... 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在云母基底上制备了硫酸软骨素 壳聚糖的复合双层膜,并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X-RD)对复合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AFM和X RD实验结果显示当壳聚糖浓度在5mg ml,硫酸软骨素浓度在1mg ml时二者可以组装成结构紧密、彼此嵌套的平滑均匀膜,在复合膜上硫酸软骨素以无定形状态存在,而壳聚糖以结晶体形式分布于硫酸软骨素膜网格中。红外图谱表征出这种复合膜的形成是带相反电荷的两种聚电解质间通过离子键和氢键相互作用的结果,体现了硫酸软骨素和壳聚糖之间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二者的复合膜将很好地改善壳聚糖膜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缺陷,对实现壳聚糖这种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软骨素 壳聚糖 自组装复合膜 原子力显微镜 静电自组装技术
下载PDF
壳聚糖的分维模拟及自组装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扬哲 王彬 +1 位作者 雷勇波 蔡继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8-261,265,共5页
用原子力显微术及计算机模拟计算研究了壳聚糖的分形维数,壳聚糖与肝素形成的自组装复合膜。对壳聚糖的分形维数的模拟计算表明,壳聚糖胶粒堆积程度越高,其分形维数越小。利用两种方法即层层自组装法和混合成膜法制备了壳聚糖/肝素的复... 用原子力显微术及计算机模拟计算研究了壳聚糖的分形维数,壳聚糖与肝素形成的自组装复合膜。对壳聚糖的分形维数的模拟计算表明,壳聚糖胶粒堆积程度越高,其分形维数越小。利用两种方法即层层自组装法和混合成膜法制备了壳聚糖/肝素的复合膜,与后一方法所制备的膜相反,前一方法制备的膜的表面颗粒虽然较小但平均粗糙度较大。原子力显微术是生物大分子分形表征、生物膜表征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分形 分形维数 自组装复合膜 原子力显微术
下载PDF
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自组装复合膜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琰 潘庆谊 李明星 《化学研究》 CAS 2003年第1期74-79,共6页
对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二维自组装复合膜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系统地分类阐述,在详细介绍各种方法的特点的基础上比较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并简述了这类复合膜在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关键词 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 二维自组装复合膜 应用 制备
下载PDF
铜卟啉-L-半胱氨酸自组装复合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4
作者 徐肖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2-634,共3页
利用电化学扫描法在L-半胱氨酸(Cys)自组装单分子膜修饰金电极表面现场制备了金属卟啉复合膜,对其进行SEM和ATR-FTIR表征。修饰电极的支持电解质以及pH值对膜的稳定性和灵敏度有很大影响。铜卟啉-L-Cys膜对H2O2具有良好的电催化还原特... 利用电化学扫描法在L-半胱氨酸(Cys)自组装单分子膜修饰金电极表面现场制备了金属卟啉复合膜,对其进行SEM和ATR-FTIR表征。修饰电极的支持电解质以及pH值对膜的稳定性和灵敏度有很大影响。铜卟啉-L-Cys膜对H2O2具有良好的电催化还原特性,催化电流与H2O2浓度在1.0×10^-6到3.0×10^-5mol·L^-1范围内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5,检测限达1.0×10^-7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卟啉 自组装复合膜 修饰电极 电催化还原 L-半胱氨酸
下载PDF
银表面复合自组装膜的电化学阻抗和X射线衍射分析(英文)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怡红 宋伟 +2 位作者 高李憬 葛杰 顾宁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6年第1期121-124,共4页
银表面组装有一系列自组装膜:3-巯基三甲氧基硅烷(3-MPT SAMs)、3-巯基三甲氧基硅烷与十八硫醇混合自组装膜(SAMM)以及两者之上分别自组装有乙烯基咔唑与甲基丙烯酸乙脂共聚物的复合自组装多层膜(CSAF(Ⅰ)和CSAF(Ⅱ)).这些惰性膜可作为... 银表面组装有一系列自组装膜:3-巯基三甲氧基硅烷(3-MPT SAMs)、3-巯基三甲氧基硅烷与十八硫醇混合自组装膜(SAMM)以及两者之上分别自组装有乙烯基咔唑与甲基丙烯酸乙脂共聚物的复合自组装多层膜(CSAF(Ⅰ)和CSAF(Ⅱ)).这些惰性膜可作为金属表面的隔绝层.使用电化学阻抗(EIS)技术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分析了表面修饰有这些自组装膜的银在10%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的氧化阻力及其影响因素,发现自组装膜的存在不同程度地抑制了银表面的氧化反应,氧化过程存在2个以上时间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阻抗 X射线衍射 复合自组装
下载PDF
聚电解质自组装复合多层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邓联东 孙多先 +1 位作者 董岸杰 侯国玲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1年第6期401-406,410,共7页
以静电相互作用为基础的聚电解质自组装复合多层膜近十年来发展非常迅速 ,本文总结了聚电解质自组装复合多层膜的研究历史及聚电解质自组装的制备和表征方法 ,介绍了聚电解质自组装机理和自组装复合多层膜的应用 。
关键词 聚电解质 自组装复合多层 高分子 两亲性聚氨酯
下载PDF
QPVA/SMPVA自组装聚离子复合物膜对乙醇中水的渗透汽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孟平蕊 康智慧 +2 位作者 李良波 宋庆群 董晨光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54-1159,共6页
聚乙烯醇-N,N-二甲基-3-氨基-2-羟基丙基醚的季铵化产物(quaternized PVA-N,N-dimethyl-3-amido-2-hydroxy-propyl ether,简称QPVA)与硫酸单酯化聚乙烯醇(sulphate monoesterified polyvinyl alcohol,简称SMPVA)自组装聚离子复合物(self... 聚乙烯醇-N,N-二甲基-3-氨基-2-羟基丙基醚的季铵化产物(quaternized PVA-N,N-dimethyl-3-amido-2-hydroxy-propyl ether,简称QPVA)与硫酸单酯化聚乙烯醇(sulphate monoesterified polyvinyl alcohol,简称SMPVA)自组装聚离子复合物(self-assembled polyion complex,简称SAPIC),自组装溶液pH=7时,膜在水中的溶胀度最小.SAPIC均质膜在60vol%~90vol%(间隔10%)乙醇中浸泡48h,观察不同浓度乙醇中水在均质膜中的扩散行为.SAPIC均质膜在95%乙醇中浸泡48h,在20~120℃(间隔20℃)下,观察乙醇中水在膜中的汽化行为.应用FTIR技术跟踪两类吸水膜,确认了水和膜内聚离子基的吸收.改变浓度的一维(1D)和二维(2D)FTIR相关分析表明,渗透过程中形成两种状态的水,游离水和缔合水,随乙醇中水的增加游离水优先变化.游离水靠静电作用与膜内聚离子基优先缔合形成缔合水;改变温度的1D-和2D-FTIR显示,汽化过程中也存在两种状态的水,游离水和缔合水,随温度升高游离水优先变化.游离水较缔合水优先挥发,脱离膜与乙醇分离.同时测定了SAPIC复合膜对95%乙醇/水的渗透汽化性能,分离因子870,渗透通量1400g/(m2·h).为SAPIC膜用于乙醇脱水的渗透汽化过程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溶液 聚乙烯醇 自组装复合 傅立叶变换二维红外光谱 渗透汽化
下载PDF
单晶硅表面有机硅烷/Ag_2O纳米微粒复合自组装膜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9
8
作者 王金清 杨生荣 +1 位作者 王博 陈淼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44,共4页
利用分子自组装成膜技术 ,在单晶硅表面制备了有机硅烷 /Ag2 O纳米微粒复合膜 .应用接触角测定仪、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表征了薄膜的组成和结构 .结果表明 ,通过硅烷偶联剂 3 氨丙基 三乙氧基硅烷在单晶硅基底表面的... 利用分子自组装成膜技术 ,在单晶硅表面制备了有机硅烷 /Ag2 O纳米微粒复合膜 .应用接触角测定仪、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表征了薄膜的组成和结构 .结果表明 ,通过硅烷偶联剂 3 氨丙基 三乙氧基硅烷在单晶硅基底表面的成功组装 ,获得了较为均匀的硅烷化表面 ,而Ag2 O纳米微粒可在硅烷化表面成功地进行组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 有机硅烷 AG2O 纳米微粒 复合自组装 制备 表征 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氧化银 分子自组装
下载PDF
复合自组装分子膜的摩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会臣 孙昌国 +1 位作者 闫锦 严立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3-176,共4页
本文采用自组装技术制备了三氯十八硅烷(octadecyltrichorosilaneOTS) 3 胺基丙基 三甲氧基硅烷(3 amino propyltrimethoxysilaneAPTMS)和APTMS OTS复合自组装分子膜,在原子力 摩擦力显微镜上对薄膜的摩擦特性进行了测试,并与OTS和APTM... 本文采用自组装技术制备了三氯十八硅烷(octadecyltrichorosilaneOTS) 3 胺基丙基 三甲氧基硅烷(3 amino propyltrimethoxysilaneAPTMS)和APTMS OTS复合自组装分子膜,在原子力 摩擦力显微镜上对薄膜的摩擦特性进行了测试,并与OTS和APTMS自组装分子膜(self assembledmonolayersSAMs)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OTS APTMS复合自组装分子膜因既保持了一定的键合强度又增加了自组装分子的流动性,使其摩擦力显著降低。复合自组装分子膜的摩擦力随着载荷和滑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这与自组装分子的受力响应和弛豫特性相关。合理地设计自组装分子膜可有效地减小摩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自组装分子 摩擦性能 原子力/摩擦力显微镜 表征 X光电子能谱分析
下载PDF
硅基底复合自组装膜的制备及其微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同冈 游坤 +1 位作者 赵康康 查塔尔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4-451,共8页
采用共吸附法,在硅基底表面制备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和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WD-10)复合自组装膜.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不同温度与混合分子在不同比例下的混合体系界面结合能;依据模拟结果,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试验方案制备9种不... 采用共吸附法,在硅基底表面制备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和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WD-10)复合自组装膜.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不同温度与混合分子在不同比例下的混合体系界面结合能;依据模拟结果,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试验方案制备9种不同条件下的自组装膜;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接触角测定仪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自组装膜的表面形貌、湿润性能和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分析;利用微摩擦测试仪对自组装膜的微摩擦磨损性能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混合分子成功组装到羟基化硅基底表面,并且当组装温度为25℃,组装时间为4 h,组装溶液的pH为6时,自组装膜的质量较好;制备的复合自组装膜由于引起了边界润滑效应,有效减小了试件表面的摩擦磨损,且两种混合分子比例为1:1时自组装膜的减摩特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吸附法 硅基底 复合自组装 微摩擦磨损性能 边界润滑效应
下载PDF
壳聚糖自组装复合修饰血红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豫峰 蔡继业 +1 位作者 杨培慧 陈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2-275,共4页
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和通过改变溶液的pH值与组装循环数在云母基底上制备了壳聚糖/血红蛋白复合膜,并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以去离子水为溶剂的血红蛋白溶液与pH为5.5的壳聚糖醋酸溶液复合制... 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和通过改变溶液的pH值与组装循环数在云母基底上制备了壳聚糖/血红蛋白复合膜,并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以去离子水为溶剂的血红蛋白溶液与pH为5.5的壳聚糖醋酸溶液复合制备的三循环膜结构紧密,壳聚糖与血红蛋白相互作用能较好地达到平衡。体现了壳聚糖与血红蛋白之间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临床应用壳聚糖对血红蛋白进行修饰来改进其作为血液替代品的缺陷方面作了一些基础性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血红蛋白 自组装复合膜 原子力显微镜
下载PDF
OTS/MPS复合自组装分子膜的摩擦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莎 季世军 +2 位作者 闫锦 孙昌国 张会臣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6-78,共3页
采用自组装技术制备了OTS/MPS和MPS/OTS复合自组装分子膜,在原子力/摩擦力显微镜上对薄膜的摩擦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OTS/MPS复合自组装分子膜的摩擦力随着载荷和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基本保持不变;MPS/OTS复合自组装分子膜的摩擦力随... 采用自组装技术制备了OTS/MPS和MPS/OTS复合自组装分子膜,在原子力/摩擦力显微镜上对薄膜的摩擦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OTS/MPS复合自组装分子膜的摩擦力随着载荷和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基本保持不变;MPS/OTS复合自组装分子膜的摩擦力随着载荷的增加而保持不变,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OTS/MPS复合自组装分子膜既保持了一定的键合强度,又增加了自组装分子的流动性,使摩擦力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技术 摩擦特性 OTS/MPS复合自组装分子 滑动速度
原文传递
硅基双层复合自组装分子膜结构特性及其润湿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思思 童佳威 张言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8-475,共8页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单晶硅(Si)表面N-3-(三甲氧基硅烷基)丙基乙二胺(DA)-月桂酰氯(LA)(DA-LA)双层复合自组装分子膜(SAMs)的结构特性,得到膜层中DA和LA分子的最佳覆盖率及分布情况。进一步讨论了水滴在DA-LA双层复合SAMs表面的润湿...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单晶硅(Si)表面N-3-(三甲氧基硅烷基)丙基乙二胺(DA)-月桂酰氯(LA)(DA-LA)双层复合自组装分子膜(SAMs)的结构特性,得到膜层中DA和LA分子的最佳覆盖率及分布情况。进一步讨论了水滴在DA-LA双层复合SAMs表面的润湿过程,通过接触角和径向分布函数等参量对其润湿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DA分子在Si上覆盖率为50%、LA分子在DA自组装单分子膜(DA SAM)上接枝率为100%时,分子膜呈有序排布,体系能量最低,从分子角度揭示了Si表面覆盖致密SAMs的形成机制。当取最佳覆盖率体系进行润湿机制模拟时,DA-LA双层复合SAMs表面水滴接触角与实验值相似,表现出良好的疏水性。而DA SAM表面由于DA分子短而稀疏,暴露出底层更亲水的羟基分子,从而导致所得接触角较实验偏小;经测量及计算得出,羟基化Si表面自由能最高,表现出较强的亲水性;DA表面次之;DA-LA表面自由能最低,表现出良好的疏水性。进一步分析发现:羟基化Si表面、DA SAM表面与水滴间存在氢键,加强了表面的亲水性,而DA-LA双层复合SAMs表面与水滴间只存在弱范德华力,有利于表面呈现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 双层复合自组装分子 结构特性 润湿行为 分子动力学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