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素自组装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吴伟兵 庄志良 +1 位作者 景宜 戴红旗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6-133,共8页
针对纤维素自组装纳米粒子(CSANPs)中两亲性纤维素聚合物的骨架结构、疏水侧链和自组装响应类型进行了归纳,并介绍了CSANPs在不同条件下的粒径、形态和结构。CSANPs普遍具有智能响应性能(如温度、pH值等),在智能材料和生物医学领域有重... 针对纤维素自组装纳米粒子(CSANPs)中两亲性纤维素聚合物的骨架结构、疏水侧链和自组装响应类型进行了归纳,并介绍了CSANPs在不同条件下的粒径、形态和结构。CSANPs普遍具有智能响应性能(如温度、pH值等),在智能材料和生物医学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尤其在可控药物释放方面。新型的微观结构、尺寸、形态可控的且具有光、磁、热、生物学等性能的可降解CSANPs正成为纤维素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自组装纳米粒子 载药 智能响应
下载PDF
自组装纳米粒子防龋疫苗的免疫效能 被引量:3
2
作者 叶倩琳 李祯 +2 位作者 曹茜茜 刘畅 樊明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23-1026,共4页
目的:研究自组装纳米粒子防龋疫苗Glu-FTH以及Glu+Poly(I:C)(联合应用佐剂Poly(I:C)与抗原Glu)对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和黏膜免疫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将Glu-FTH、Glu、Glu-FTH+Poly(I:C)、Glu+Poly(I:C)、FTH、PBS经鼻黏... 目的:研究自组装纳米粒子防龋疫苗Glu-FTH以及Glu+Poly(I:C)(联合应用佐剂Poly(I:C)与抗原Glu)对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和黏膜免疫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将Glu-FTH、Glu、Glu-FTH+Poly(I:C)、Glu+Poly(I:C)、FTH、PBS经鼻黏膜滴注免疫小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和唾液中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Glu-FTH、Glu、Glu-FTH+Poly(I:C)、Glu+Poly(I:C)均可有效提高小鼠血清中抗Glu IgG水平;Glu+Poly(I:C)和Glu可有效提高小鼠唾液中抗Glu sIgA水平。结论:防龋疫苗Glu-FTH具有一定的免疫效果,佐剂Poly(I:C)与抗原Glu联合应用可引发较强的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自组装纳米粒子疫苗Poly(I:C) 佐剂 黏膜免疫
下载PDF
自组装纳米粒子在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戈伟 欧昌金 +1 位作者 司伟丽 董晓臣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2,共12页
目前,肿瘤治疗手段呈现智能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等特征,但所使用的诊疗试剂常因水溶性、靶向性、稳定性以及多药耐药性等问题限制了它们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为弥补这些不足,纳米技术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被广泛研究。利用超分子自组装... 目前,肿瘤治疗手段呈现智能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等特征,但所使用的诊疗试剂常因水溶性、靶向性、稳定性以及多药耐药性等问题限制了它们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为弥补这些不足,纳米技术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被广泛研究。利用超分子自组装技术制备的纳米粒子最令人瞩目且具有独特优势,其中尺寸均一、易于合成、功能多样且可调、可功能导向设计的纳米药物,可用于提高肿瘤疗效。基于自组装前驱分子类型,本文从单组分、双组分和多组分等方面介绍自组装纳米粒子在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讨论每一类材料的功能应用与设计思路。最后,阐述了自组装纳米粒子面临的相关挑战与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纳米粒子 超分子作用 纳米药物 靶向材料 药物组装 肿瘤治疗
下载PDF
多糖自组装纳米粒子在防治犊牛腹泻中的可行性分析
4
作者 金远铭 崔莲花 严昌国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037-6043,共7页
犊牛腹泻严重影响着养牛业的发展。抗生素药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腹泻,减少损失,但长期使用会使致病菌产生耐药性,严重影响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益生菌已成为良好的抗生素替代品,随着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在科学研究中的深入发展,将... 犊牛腹泻严重影响着养牛业的发展。抗生素药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腹泻,减少损失,但长期使用会使致病菌产生耐药性,严重影响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益生菌已成为良好的抗生素替代品,随着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在科学研究中的深入发展,将多糖自组装纳米粒子作为新型益生元内化入益生菌体内,可促使其分泌大量具有抑菌活性的抗菌肽,若将其应用于犊牛的生产实践当中,将为治疗犊牛腹泻提供新的思路与解决方案。本文综述了犊牛腹泻原因、多糖自组装纳米粒子与益生菌的协同效应,分析了多糖自组装纳米粒子在防治犊牛腹泻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腹泻 多糖自组装纳米粒子 益生菌 协同效应
下载PDF
聚苯胺纳米粒子的反胶束法合成及自组装 被引量:5
5
作者 邢双喜 褚莹 隋晓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15-1319,共5页
分别在 2 乙基己基琥珀酸钠 (AOT)、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 (OP)及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 (CTAB) 3种表面活性剂构建的反胶束体系中合成了聚苯胺纳米粒子 ;利用紫外 可见、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及透射电镜等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形... 分别在 2 乙基己基琥珀酸钠 (AOT)、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 (OP)及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 (CTAB) 3种表面活性剂构建的反胶束体系中合成了聚苯胺纳米粒子 ;利用紫外 可见、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及透射电镜等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形态观察 ;讨论了反胶束水池大小、苯胺单体浓度及表面活性剂种类等对聚苯胺纳米粒子尺寸和形态的影响 ;首次探讨了反胶束体系中聚苯胺纳米粒子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 ,聚苯胺纳米粒子的尺寸随着反胶束水池的增大而增大 ,并能在较高单体浓度下进行自组装 ,聚苯胺纳米粒子从球形组装为米粒状 ;单体浓度从 0 0 5mol/L增大到 0 2mol/L时 ,以及表面活性剂带有电荷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纳米粒子 反胶束 自组装
下载PDF
自组装纳米相粒子(SNAP)涂料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徐炽焕 《上海涂料》 CAS 2012年第1期21-24,共4页
采用XRD(X射线衍射)、TOF-SIMS(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和AFM(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自组装纳米相粒子(SNAP)涂料的化学结构与形态。SNAP涂料可设计用于宇航领域中的铝合金材料的表面防腐。
关键词 自组装纳米粒子(SNAP)涂料 XRD TOF-SIMS AFM
下载PDF
“核—卫星”状金纳米粒子组装体的自组装方法与应用
7
作者 余贵萍 胡建强 《广东化工》 CAS 2015年第9期117-117,114,共2页
"核—卫星"状金纳米粒子组装体(CSNAs)因其新颖的构型和特殊的性能而备受关注,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光电器件、生化传感器和特异材料方面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文章总结了目前用于构建CSNAs的几种主要的自组装方法... "核—卫星"状金纳米粒子组装体(CSNAs)因其新颖的构型和特殊的性能而备受关注,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光电器件、生化传感器和特异材料方面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文章总结了目前用于构建CSNAs的几种主要的自组装方法,并对组装体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自组装 “核—卫星” 组装方法 应用
下载PDF
环糊精与表面活性剂主客体作用诱导的金纳米棒可控自组装 被引量:5
8
作者 肖军燕 齐利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2-128,共7页
纳米结构基元的可控自组装是自下而上构筑功能材料及纳米器件的有效途径。各向异性的金纳米棒具有独特的等离激元特性,而如何通过简单有效的方法实现其可控自组装仍具有较大的挑战性。本文利用环糊精(CD)与吸附于金纳米棒表面的十六烷... 纳米结构基元的可控自组装是自下而上构筑功能材料及纳米器件的有效途径。各向异性的金纳米棒具有独特的等离激元特性,而如何通过简单有效的方法实现其可控自组装仍具有较大的挑战性。本文利用环糊精(CD)与吸附于金纳米棒表面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主客体作用,实现了金纳米棒(GNR)在水溶液中的可控自组装。通过调节α-CD的浓度可以分别实现金纳米棒肩并肩组装或头对头组装,初步揭示α-CD与CTAB的超分子作用是金纳米棒组装的主要诱因。根据实验结果推测α-CD诱导金纳米棒组装的机理如下:在α-CD浓度较低时,GNR表面的CTAB吸附层部分被α-CD/CTAB超分子复合物取代,从而发生缓慢的肩并肩组装;在α-CD浓度较高时,GNR表面的CTAB吸附层大量被α-CD/CTAB复合物取代,并且GNR两端的CTAB几乎完全被取代,因而发生快速的头对头组装。借助于α-淀粉酶对α-CD的水解作用,可以利用该组装体系实现对溶液中微量淀粉酶的检测。这种基于主客体作用的自组装策略为非球形纳米基元的可控自组装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纳米粒子自组装 主客体作用 Α-环糊精 Α-淀粉酶
下载PDF
纳米流体液膜蒸发自组装双尺度沉积结构三维模拟 被引量:2
9
作者 高超 袁俊杰 +2 位作者 曹进军 杨荟楠 单彦广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76-283,共8页
纳米流体液膜在自然状态下蒸发干燥后除了形成单一尺度的网状连续结构、枝状分形结构以及微尺寸环结构等沉积结构,还会形成双尺度细胞网络沉积结构和双尺度纳米粒子环状沉积结构.为了更直观地研究纳米流体液膜双尺度沉积结构的形成机理... 纳米流体液膜在自然状态下蒸发干燥后除了形成单一尺度的网状连续结构、枝状分形结构以及微尺寸环结构等沉积结构,还会形成双尺度细胞网络沉积结构和双尺度纳米粒子环状沉积结构.为了更直观地研究纳米流体液膜双尺度沉积结构的形成机理,本文在二维动力学蒙特卡罗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动力学蒙特卡罗模型,并加入了耦合溶剂蒸发率的动态化学势,成功模拟出了双尺度细胞网络沉积结构和双尺度纳米粒子环状沉积结构,并讨论了动态化学势中化学势锐度与流体临界蒸发率对纳米流体液膜蒸发自组装双尺度沉积结构的影响.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模拟 动态化学势 纳米粒子自组装 双尺度沉积结构
下载PDF
姜黄素修饰透明质酸的自组装特性及其对Aβ40聚集的抑制作用:透明质酸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晓燕 林进忠 蒋志强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70-878,共9页
淀粉样β蛋白(amyloidβ-peptide,Aβ)的聚集是阿尔兹海默症的主要病因.姜黄素(curcumin,Cur)是一种良好的Aβ聚集小分子抑制剂,但其存在水溶性和稳定性差等缺点.针对该问题,笔者先前将Cur修饰在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上形成自... 淀粉样β蛋白(amyloidβ-peptide,Aβ)的聚集是阿尔兹海默症的主要病因.姜黄素(curcumin,Cur)是一种良好的Aβ聚集小分子抑制剂,但其存在水溶性和稳定性差等缺点.针对该问题,笔者先前将Cur修饰在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上形成自组装纳米粒子CHA,不仅改善了Cur的水溶性和稳定性,而且还提高了Cur对Aβ聚集的抑制效果.为进一步考察HA的相对分子质量对纳米粒子自组装特性及其对Aβ聚集的抑制作用的影响,本研究将Cur分别以不同修饰度(substitution degree,SD)修饰在相对分子质量40、300和1,000的HA上,得到3类CHA.实验结果表明:HA相对分子质量能影响CHA的纳米结构及其最佳SD,HA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形成的CHA纳米结构越疏松,因而其最佳SD越大;在最佳SD下,相对分子质量为300的HA自组装形成的CHA的纳米结构最为合适,其抑制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对自组装纳米药物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B蛋白 纳米抑制剂 自组装纳米粒子 姜黄素一透明质酸结合物
下载PDF
自组装金团簇电极库仑台阶现象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文莉 林仲华 +1 位作者 翁少煌 周剑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0-355,共6页
采用示差脉冲伏安法研究了自组装单层保护金纳米团簇(C8AuMPC)在常温下二氯甲烷溶液中的量子化电容充电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该团簇在-0.8~0.8V电位范围内有4对明显的量子化电容充电峰.同时采用电化学阻抗谱对C8AuMPC修饰金电极... 采用示差脉冲伏安法研究了自组装单层保护金纳米团簇(C8AuMPC)在常温下二氯甲烷溶液中的量子化电容充电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该团簇在-0.8~0.8V电位范围内有4对明显的量子化电容充电峰.同时采用电化学阻抗谱对C8AuMPC修饰金电极体系的界面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MPC自组装层存在两个界面,即金电极-MPC层界面和MPC层一溶液界面;这两个界面的界面电容在MPC的零电荷电位(ca.-0.2V)附近均基本保持不变,随着电位正移或负移到一定程度,界面电容发生变化.进一步利用双隧道结金属岛库仑阻塞效应理论讨论了已有报道中对MPC量子化电容充电的理论分析结果,并证明电化学阻抗谱也是研究MPC量子化电容充电效应的有效方法.另外,用示差脉冲伏安法及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电活性物种二茂铁对C8AuMPC量子化电容充电的影响,发现溶液中的电活性物种对MPC层-溶液界面的电子传递的贡献可以忽略,表明该界面的电子传递主要发生在纳米粒子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纳米粒子 量子化电容充电 电化学阻抗谱 界面结构
下载PDF
纳米粒子的程序化自组装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陈程 齐利民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15-1226,共12页
纳米粒子的自组装作为自下而上构筑纳米组装结构的简便且高效的策略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在组装结构的精准性、多样性以及可操控性等方面仍面临较大的挑战.纳米粒子的程序化自组装是指特定的纳米粒子基元按照预先编好的程序自发排列成位置... 纳米粒子的自组装作为自下而上构筑纳米组装结构的简便且高效的策略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在组装结构的精准性、多样性以及可操控性等方面仍面临较大的挑战.纳米粒子的程序化自组装是指特定的纳米粒子基元按照预先编好的程序自发排列成位置和取向等空间排列方式受到精准调控的组装结构,其更强调任意构筑一系列符合预先设定结构的多种形式纳米粒子组装体.本文总结了应用于纳米粒子程序化自组装的四类常用策略,即类原子成键、区域选择性修饰、模板引导和物理场调控,着重评述了近年来该领域的一些重要进展,并对纳米粒子程序化自组装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自组装 程序化自组装 类原子成键 区域选择性修饰 结构精准调控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的压电免疫传感器在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辉 王桦 +1 位作者 陈方平 沈国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08-512,共5页
为了将压电免疫传感器应用于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免疫分型 ,首次研制了一种以等离子体聚合膜和金纳米粒子自组装技术为基础的新的压电免疫传感器 ,用于吸附固定多种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分子的单克隆抗体 ,检测急性白血病人血样中的相应分化抗... 为了将压电免疫传感器应用于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免疫分型 ,首次研制了一种以等离子体聚合膜和金纳米粒子自组装技术为基础的新的压电免疫传感器 ,用于吸附固定多种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分子的单克隆抗体 ,检测急性白血病人血样中的相应分化抗原。结果表明 :该方法的检出率与临床常用的荧光免疫法相接近 ,无显著性差异(χ2 =3.4 ,P >0 .0 5 )。结论 :本研究中的免疫传感检测法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和能进行实时监测与定量检测等优点 ,将其应用于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免疫分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免疫传感器 荧光免疫法 急性白血病 免疫分型 等离子体聚合膜技术 纳米粒子自组装 技术
下载PDF
富勒醇微囊的制备与自由基清除效应
14
作者 姚璐 朱保庆 +2 位作者 胡毅 康峰 杨新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19,共4页
采用以聚电解/盐复合体为模板的纳米粒子自组装微囊法,利用分子间的静电作用力,在不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首次将带负电的富勒醇纳米颗粒制备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聚丙烯铵盐酸盐/HPO42-/富勒醇复合微胶囊。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 采用以聚电解/盐复合体为模板的纳米粒子自组装微囊法,利用分子间的静电作用力,在不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首次将带负电的富勒醇纳米颗粒制备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聚丙烯铵盐酸盐/HPO42-/富勒醇复合微胶囊。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仪、Zeta电位仪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了微囊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发现,该复合微囊接近球形,分散良好且大小均一,微囊直径约为1~2μm,表面电势接近0mV;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较强清除能力且呈现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醇 纳米颗粒 微囊 纳米粒子自组装微囊法 自由基
下载PDF
Au量子点I-V特性的计算机模拟
15
作者 周继承 何红波 李义兵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1-53,共3页
基于量子力学隧穿原理,对由 Au纳米粒子自组装体系构建的典型串联双隧道结模型的 I-V特性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模拟结果与实验曲线吻合。该方法对于构建纳米电子器件模型 及工艺优化将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纳米粒子自组装体系 量子点 隧穿 计算机模拟 I-V特性
原文传递
Preparation and self-assembly of amphiphilic polymer with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被引量:17
16
作者 QIN AnJun ZHANG Ya +4 位作者 HAN Ning MEI Ju SUN JingZhi FAN WeiMin TANG Ben Zho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2年第5期772-778,共7页
An amphiphilic polymer bearing tetraphenylethene (TPE) moiety was synthesized by convenient reactions. The polymer exhibits unique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 characteristics and can self-assemble to size-tunab... An amphiphilic polymer bearing tetraphenylethene (TPE) moiety was synthesized by convenient reactions. The polymer exhibits unique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 characteristics and can self-assemble to size-tunable particles in DMF/water mixtures. The polymer nanoparticles can be used for cell imaging, which provides a potential stable fluorescent tool to monitor the distribution of drugs and bioconjugates in living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hiphilic polymer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tetraphenylethene SELF-ASSEMBLY cell imaging
原文传递
Selective DNA detection at Zeptomole level based on coulometric measurement of gold nanoparticle-mediated electron transfer across a self-assembled monolayer 被引量:1
17
作者 WANG Wei YUAN XiaQing +3 位作者 LIU XuHui GAO Qiang QI HongLan ZHANG ChengXiao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3年第7期1009-1016,共8页
A selective DNA sensing with zeptomole detection level is developed based on coulometric measurement of gold nanoparticle (AuNPs)-mediated electron transfer (ET) across a self-assembled monolayer on the gold elect... A selective DNA sensing with zeptomole detection level is developed based on coulometric measurement of gold nanoparticle (AuNPs)-mediated electron transfer (ET) across a self-assembled monolayer on the gold electrode. After immobilization of a thiolated hairpin-structured DNA probe, an alkanethiol monolayer was self-assembled on the resultant electrode to block [Fe(CN)6]3-/4 in a solution from accessing the electrode. In the presence of DNA target, hybridization between the DNA probe and the DNA target breaks the stem duplex of DNA probe. Consequently, stem moiety at the 3'-end of the DNA probes was removed from the electrode surface and made available for hybridization with the reporter DNA-AuNPs conjugates (reporter DNA-AuNPs). The thiolated reporter DNA matches the stem moiety at the 3'-end of the DNA probe. AuNPs were then en- larged by immersing the electrode in a growth solution containing HAuCI4 and H202 after the reporter DNA-AuNPs bound onto the electrode surface. The enlarged AuNPs on the electrode restored the ET between the electrode and the [Fe(CN)6]3 -/4-, as a result, amplified signals were achieved for DNA target detection using the coulometric measurement of Fe(CN)63- elec- tro-reduction by prolonging the electrolysis time. The quantities of ET on the DNA sensor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DNA target concentration through a linear range of 3.0 fM to 1.0 pM when electrolysis time was set to 300 s,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1.0 fM. Correspondingly, thousands of DNA (zeptomole) copies were detected in 10-μL samples. Furthermore, the DNA sensor showed excellent differentiation ability for single-base mismat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sensor coulometric hairpin DNA DNA-AuNPs conjugate ENLARGEMENT
原文传递
Hetero-assembly of gold nanoparticles on a DNA origami template
18
作者 Jie Chao Yinan Zhang +5 位作者 Dan Zhu Bing Liu Chengjun Cui Shao Su Chunhai Fan Lianhui Wa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730-734,共5页
Hetero-assembling of spherical building blocks with well-defined spatial distribution holds great significance in developing chiral nanostructures. Herein, a strategy for hetero-assembling of gold nanoparticles(Au NPs... Hetero-assembling of spherical building blocks with well-defined spatial distribution holds great significance in developing chiral nanostructures. Herein, a strategy for hetero-assembling of gold nanoparticles(Au NPs) was demonstrated using rigid bifacial DNA origami as templates. By tuning the sizes and the fixed location of Au NPs on DNA origami, right-handed and left-handed Au NPs nanostructures were respectively constructed. Gel electrophoresis indicated the formation of the DNA origami-Au NPs complex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visually displayed the arrangement of Au NPs in these two chiral structures. The spatial configuration and 3D geometry of Au NPs were further illustrated by the stereographic TEM with tilting angles from ?30° to 30°. This strategy provides a universal approach to construct the asymmetrical 3D geometries, which may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biomimicking and nanophoton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tero-assembly DNA origami gold nanoparticles chiral structure
原文传递
Self-assembly of anisotropic tobacco mosaic virus nanoparticles on gold substrate
19
作者 PENG Bo LIU NingNing +5 位作者 LIN Yuan WANG LiMing ZHANG WenKe NIU ZhongWei WANG Qian SU ZhaoHui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137-143,共7页
A facile approach to assembled virus film with tunable structure is presented.Rod-like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was selected as the prototype in this study for its anisotropic structural feature.TMV can either "... A facile approach to assembled virus film with tunable structure is presented.Rod-like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was selected as the prototype in this study for its anisotropic structural feature.TMV can either "lie down" or "stand up" on gold substrate by tuning the solution pH.A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with dissipation monitoring was used to monitor the pH-dependent self-assembly behavior of TMV nanoparticles,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nd single molecule force spectroscopy further confirmed the different assembly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bacco mosaic virus SELF-ASSEMBLY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with dissipation single molecule force spectroscop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