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PD-1抑制剂诱导自身免疫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综合征的护理
1
作者 陈润瑶 伍豪 +1 位作者 黄培琪 陈雄虎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S01期192-194,共3页
总结1例PD-1抑制剂诱导自身免疫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综合征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前期护理结合患者“食管癌根治术后免疫治疗”的既往病史,加强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出现,做好胰岛素泵治疗“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护理,关注血糖波动情况;后期... 总结1例PD-1抑制剂诱导自身免疫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综合征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前期护理结合患者“食管癌根治术后免疫治疗”的既往病史,加强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出现,做好胰岛素泵治疗“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护理,关注血糖波动情况;后期进行“腺垂体功能减退、垂体危象前期”的抢救,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预防激素治疗后并发症的出现;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行疾病宣教与心理支持,增加患者配合程度,加速疾病的康复。经过多学科合作治疗及精心护理,患者入院21天后血糖、血压恢复平稳,允予出院。后期门诊定期复查,患者情况良好,无不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剂 暴发1型糖尿病 垂体危象前期 多发性内分泌腺综合征 护理
下载PDF
自身免疫多发性内分泌腺病综合征Ⅰ型的相关研究阐述 被引量:2
2
作者 于丽微 陈树春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6期178-179,共2页
自身免疫多发性内分泌腺病综合征(APS)是2个及以上内分泌腺出现功能障碍,因免疫耐受不良导致多种内分泌腺功能受损,多数患者表现为机体内分泌功能减退,少数表现为内分泌功能亢进。本文就APSⅠ型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做... 自身免疫多发性内分泌腺病综合征(APS)是2个及以上内分泌腺出现功能障碍,因免疫耐受不良导致多种内分泌腺功能受损,多数患者表现为机体内分泌功能减退,少数表现为内分泌功能亢进。本文就APSⅠ型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腺 自身免疫多发性综合征 流行病学 机制 综述
下载PDF
免疫吸附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2例和多发性肌炎1例 被引量:3
3
作者 陆婉杏 曾丽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3-214,共2页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多发性肌炎 免疫吸附技术 葡萄球菌蛋白质A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病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丽婷 伍豪 +2 位作者 朱玲玲 蔡泉方 陈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期164-167,共4页
本文报道1例自身免疫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病综合征(APS)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希望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例患者成年女性,2017年6月因“1型糖尿病”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治疗,2018年3月出现“桥... 本文报道1例自身免疫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病综合征(APS)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希望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例患者成年女性,2017年6月因“1型糖尿病”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治疗,2018年3月出现“桥本甲状腺炎”症状,患者于2019年6月检查提示“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确诊为“APSⅡ型”。根据病因和临床特征可以将APS分为2型:APSⅠ型和APSⅡ型。APSⅡ型包括1型糖尿病、Addison病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合并两种即可诊断APSⅡ型。APS治疗主要是针对所累及的内分泌腺体给予相应的激素替代治疗及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腺体 自身免疫 综合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多发性内分泌自身免疫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邵红 薛淑云 孙亚东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4年第10期43-43,共1页
多发性内分泌自身免疫综合征,又称多发性内分泌腺功能减退综合征(PGA),系指病理性自身免疫反应引起2个以上分泌腺疾病的症候群。我们曾于2001年收治了1例以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为首发,合并2型糖尿病及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 多发性内分泌自身免疫综合征,又称多发性内分泌腺功能减退综合征(PGA),系指病理性自身免疫反应引起2个以上分泌腺疾病的症候群。我们曾于2001年收治了1例以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为首发,合并2型糖尿病及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系:PGA的一种新型组合,现报道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内分泌自身免疫综合征 PGA 免疫调节 免疫反应
下载PDF
纤维肌痛综合征生物标记物的筛选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
6
作者 刘雅妮 杨静欢 +5 位作者 陆慧慧 易玉芳 李智翔 欧阳福 吴璟莉 魏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1-1100,共10页
背景:纤维肌痛综合征作为常见风湿病,其发病与中枢敏化及免疫异常有关,但具体过程尚未阐明,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志物,不断探索该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 背景:纤维肌痛综合征作为常见风湿病,其发病与中枢敏化及免疫异常有关,但具体过程尚未阐明,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志物,不断探索该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筛选纤维肌痛综合征潜在的诊断相关标志基因,并分析其免疫细胞浸润特征。方法:对来自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的纤维肌痛综合征数据集转录谱进行差异分析和WGCNA分析,整合筛选出差异共表达基因,进一步采用机器学习套索回归(LASSO)算法、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VM-RFE)机器学习算法来识别核心生物标志物,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估诊断价值。最后,采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评估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及通路富集。结果与结论:①对GSE67311数据集按照log2|(FC)|>0,P<0.05的条件进行差异分析后获得8个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WGCNA分析后获得正相关性最高(r=0.22,P=0.04)的模块(MEdarkviolet)内含基因497个,负相关性最高(r=-0.41,P=6×10-5)的模块(MEsalmon2)内含基因19个;将差异表达基因与WGCNA的2个高相关性模块基因取交集,获得7个基因。②对上述7个基因进行LASSO回归算法筛选出4个基因,进行SVM-RFE机器学习算法筛选出5个基因,两者取交集后确定了3个核心基因,分别为重组1号染色体开放阅读框150蛋白(germinal center associated signaling and motility like,GCSAML)、整合素β8(Integrin beta-8,ITGB8)和羧肽酶A3(carboxypeptidase A3,CPA3);绘制3个核心基因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4,0.739,0.734,提示均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可作为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生物标志物。③免疫浸润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记忆B细胞、CD56 bright NK细胞和肥大细胞显著下调(P<0.05),且与上述3个生物标志物显著正相关(P<0.05)。④富集分析结果提示,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富集途径包括9条,主要与嗅觉传导、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及感染等通路密切相关。⑤上述结果显示,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与多基因参与、免疫调节异常及多个通路失调有关,但这些基因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各通路之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肌痛综合征 生物信息学 机器学习 免疫浸润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套索回归 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算法 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 基因集富集分析
下载PDF
运动改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生理功能的潜在生物学机制
7
作者 沈闯 蔺松 程瑞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4341-4350,共10页
背景:研究证实运动对多发性硬化症具有潜在的改善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总结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生理功能变化,探讨运动改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生理功能的机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 背景:研究证实运动对多发性硬化症具有潜在的改善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总结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生理功能变化,探讨运动改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生理功能的机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等,中文检索词为“多发性硬化症,脱髓鞘自身免疫疾病,运动,体育锻炼,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英文检索词为“Multiple sclerosis,Demyelinating Autoimmune Diseases,Exercise,Physical activity,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等,文献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6月,根据预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筛选出8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生理和功能变化复杂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独立生活能力。运动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方式,在改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生理和功能状态方面显示出显著潜力,运动可以缓解疲劳、调节免疫反应、降低压力激素水平、增强血脑屏障功能及促进神经可塑性。然而,当前关于运动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具体机制研究仍然不足,需要更多高质量、系统性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和完善相关结论。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探索不同类型和强度运动对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生理功能和病情进展的具体影响,找出最适合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运动方案;开展大规模、长期随访的临床试验,验证运动对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神经电生理技术,深入揭示运动干预对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神经系统的具体作用机制;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干预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干预效果和患者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症 脱髓鞘自身免疫疾病 运动 神经退行性疾病 生理功能 工程化组织构建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病综合征 被引量:5
8
作者 金雨 杨涛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5年第4期259-262,共4页
自身免疫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病综合征(autoimmune polyendocrine syndromes,APS)又称多发性内分泌自身免疫综合征(polyglandular autoimmune syndromes,PGAS),是指由自身免疫引起、同时或先后发生2种或2种以上的内分泌腺病,合并或者... 自身免疫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病综合征(autoimmune polyendocrine syndromes,APS)又称多发性内分泌自身免疫综合征(polyglandular autoimmune syndromes,PGAS),是指由自身免疫引起、同时或先后发生2种或2种以上的内分泌腺病,合并或者不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病。根据病因和临床特征可以将APS分为2型:APSⅠ型和APSⅡ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多发性内分泌腺病综合征 自身免疫调节基因 自身抗体 人白细胞抗原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测定和免疫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奇 刘旻 +1 位作者 张丽翠 马雅静 《新疆医学》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免疫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中的应用与价值。方法收集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确诊为MM患者58例血清,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IgG,IgA,IgM,κ轻链(kappa light chain)...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免疫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中的应用与价值。方法收集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确诊为MM患者58例血清,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IgG,IgA,IgM,κ轻链(kappa light chain)和λ轻链(lambda light chain)],并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及免疫固定电泳,评价上述检测指标在M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58例MM患者中41人经蛋白电泳检测发现存在M蛋白,检出阳性率为70.7%,经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后;54例检测阳性,阳性率93.1%,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另外IgG型32例(55.2%)、IgA型8例(13.8%)、IgM型3例(5.1%)、轻链型8例(13.8%),同时相应对类型的免疫球蛋白和轻链增高并伴其它组分免疫球蛋白及轻链降低。结论免疫球蛋白及轻链检测、免疫蛋白电泳是临床初筛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方法,而免疫固定电泳能够快速、准确的对MM进行诊断及分型,可作为MM常规检测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蛋白电泳 固定电泳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干燥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卜玲玲 殷燕 +1 位作者 潘丹烨 陈晨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合并干燥综合征(S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2015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50例、AIH合并SS患者20例,PBC患者85例和PBC合并SS患者45例,均接受肝活检,采... 目的分析总结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合并干燥综合征(S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2015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50例、AIH合并SS患者20例,PBC患者85例和PBC合并SS患者45例,均接受肝活检,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抗核抗体(ANA)、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抗线粒体M2型抗体(AMA-M2)、抗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抗体(Sp100)、抗核膜糖蛋白210抗体(gp210)和抗Ro-52抗体(Ro-52)。结果AIH合并SS患者口干/眼干发生率为95.0%,显著高于AIH组的10.0%(P<0.05),PBC合并SS患者口干/眼干发生率为97.8%,显著高于PBC组的12.9%(P<0.05),而瘙痒和黄疸发生率分别为37.8%和40.0%,显著低于PBC组的67.1%和60.6%(P<0.05);AIH合并SS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为(14.4±3.1)μmol/L,显著低于AIH组【(23.8±5.3)μmol/L,P<0.05】;PBC合并SS患者血清TBIL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分别为(26.7±6.6)μmol/L和(159.1±14.3)U/L,显著低于PBC组【分别为(61.4±13.8)μmol/L和(223.5±25.4)U/L,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水平为(20.6±3.6)g/L,显著高于PBC组【(15.6±2.5)g/L,P<0.05】;AIH合并SS患者血清抗Ro-52阳性率为55.0%,显著高于AIH组的16.0%(P<0.05),PBC合并SS患者血清抗Ro-52阳性率为53.3%,显著高于PBC组的25.9%(P<0.05);与AIH/PBC组比,AIH合并SS/PBC合并SS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SS的AIH和PBC患者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使病情具有复杂性,临床在诊治过程中,应注意识别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干燥综合征 临床特征
下载PDF
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Guillain-Barre综合征和多发性硬化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家堂 郎森阳 +3 位作者 匡培根 黄旭升 刘军 蒲传强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348-350,共3页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IVIG)治疗 Guillain- Barre综合征 (GBS)及多发性硬化 (MS)的疗效。方法 应用 IVIG,首日 0 .4g/ kg,继而以 0 .2 g/ kg/ d连用 4天 ,治疗 17例 GBS和 12例MS,与同期应用激素冲击治疗的 2 5例 GBS...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IVIG)治疗 Guillain- Barre综合征 (GBS)及多发性硬化 (MS)的疗效。方法 应用 IVIG,首日 0 .4g/ kg,继而以 0 .2 g/ kg/ d连用 4天 ,治疗 17例 GBS和 12例MS,与同期应用激素冲击治疗的 2 5例 GBS和 41例 MS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IVIG治疗 GBS和 MS组在按功能评定的临床分级及临床见效时间方面优于激素治疗组 ,均 P<0 .0 5 ;而临床有效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IVIG治疗 GBS和 MS的近期疗效优于激素冲击治疗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GUILLAIN-BARRE综合征 多发性硬化 治疗
下载PDF
托珠单抗治疗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亦琳 赵万红 +9 位作者 张王刚 刘捷 陈银霞 曹星梅 何爱丽 王剑利 杨楠 杨云 古流芳 范晓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90-994,共5页
目的:观察托珠单抗治疗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的疗效。方法:以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住... 目的:观察托珠单抗治疗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的疗效。方法:以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住院的24例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MM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发生2级以上的CRS患者给予4~8 mg/(kg·d)的托珠单抗治疗,观察其疗效及毒副作用、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等的变化。结果:24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发生了CRS,依据CRS分级标准:1、2级各7例,3级5例,4级2例。CRS患者均表现持续高热,细胞因子及Hs CRP明显升高,其中IL-6升高最为显著。14例2级以上CRS患者经托珠单抗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体温迅速下降,细胞因子、Hs CRP含量逐渐恢复正常,无明显毒副作用发生。结论:托珠单抗在CRS治疗中疗效明显、无明显毒副作用,保证了难治复发MM患者CAR-T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珠单抗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铜死亡基因的免疫浸润机制及潜在中药治疗预测
13
作者 蒙毅 谭文澜 +5 位作者 江颖 吴月霞 傅有学 曹康 张琼心 陈晓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18-1725,I0002,共9页
目的:分析铜死亡基因在多发性硬化(MS)发生发展过程中与免疫浸润的相关性,并进行中药预测,为铜死亡在MS免疫浸润方面的机制研究及中药干预免疫调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GEO数据库下载MS的芯片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基于处理后的数据进行... 目的:分析铜死亡基因在多发性硬化(MS)发生发展过程中与免疫浸润的相关性,并进行中药预测,为铜死亡在MS免疫浸润方面的机制研究及中药干预免疫调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GEO数据库下载MS的芯片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基于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免疫细胞和功能的提取与量化,分析免疫细胞和功能的相关性及差异性;同时筛选出与MS相关的铜死亡基因,构建风险模型,并对其进行富集分析;对铜死亡基因及免疫相关的生物过程进行中药预测。结果:①免疫细胞间,滤泡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呈最强正相关;免疫功能间,低度炎症和Ⅰ型IFN反应呈最强正相关;②B细胞、辅助性T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在MS患者中丰度显著降低,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低度炎症、Ⅰ型IFN反应丰度显著升高;③与MS相关的铜死亡基因为SLC31A1、PDHA1、NLRP3、MTF1、GLS和DBT,其中DBT最有可能是MS的风险因子;④MS发生发展涉及IL-4的产生、辅助性T细胞分化、急性炎症反应等生物过程,与精氨酸生物合成、柠檬酸循环、丙酸代谢等通路相关;⑤半夏、丹参、姜黄等中药可能作为其潜在的分子药物来源。结论:铜死亡基因的表达与MS相关免疫细胞和功能密切相关,可为MS的基础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死亡 多发性硬化 免疫浸润 生物信息学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临床孤立综合征和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MR弥散张量成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亚欧 于春水 +4 位作者 李坤成 林富春 段云云 秦文 王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96-1000,共5页
目的探讨MS最早期阶段即CIS是否已存在可被DTI发现的异常改变及其严重程度,揭示其可能反映的病理改变,与临床状态的关系,从而更加深入认识CIS与MS的关系。方法选择19例CIS患者、19例临床确诊的RRMS患者和19例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 目的探讨MS最早期阶段即CIS是否已存在可被DTI发现的异常改变及其严重程度,揭示其可能反映的病理改变,与临床状态的关系,从而更加深入认识CIS与MS的关系。方法选择19例CIS患者、19例临床确诊的RRMS患者和19例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采集数据,包括常规T1WI、T2WI、DTI,经后处理得到:T2WI上病灶的体积、平均弥散率及各向异性分数,全脑(WB)、表现正常脑组织(NABT)的平均弥散率、各向异性分数直方图,其中提取出下列指标:平均值、直方图峰高和峰位置。应用社会统计软件包(SPSS11.5)对以上观察内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IS与RRMS患者病灶体积、平均弥散率、平均各向异性分数均无显著性差异。WB及NABT平均弥散率正常对照组、CIS组、RRMS组依次增高,平均各向异性分数正常,对照组、CIS组、RRMS组依次减低,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NABT平均弥散率图峰高正常对照组、CIS组、RRMS组依次降低,平均各向异性分数图峰位置正常,对照组、CIS组、RRMS组依次左移,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IS患者各项DTI指标与扩展残疾状态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相关。RRMS患者病灶平均分数各向异性(r=-0.566,P=0.012)、WB的平均弥散率(r=0.497,P=0.030)、NABT的平均弥散率(r=0.692,P=0.001)与EDSS评分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结论本研究表明DTI可以敏感的显示CIS及MS全脑病变,作为MS最早期表现的CIS患者全脑包括病灶、NABT均已发生了病理改变,但其病灶与MS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NABT的严重程度较MS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孤立综合征 多发性硬化 复发缓解性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BP,TNF-α在格林-巴利综合征与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亚贤 梁永源 +3 位作者 林佩玉 周玉兰 赵威芳 许志荣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6-437,共2页
目的了解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和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探讨MBP及TNF-α在GBS和M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对24例GBS和36例MS患者的血清MBP和TNF-α进行测定,并与28例其他... 目的了解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和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探讨MBP及TNF-α在GBS和M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对24例GBS和36例MS患者的血清MBP和TNF-α进行测定,并与28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OND组)和30例正常对照(NC组)进行比较。结果MS组和GBS组的MBP,TNF-α水平均高于OND组及对照组(均P<0.01),且GBS组的MBP,TNF-α的水平高于MS组(P<0.01)。结论MBP,TNF-α水平在GBS和MS均升高,尤其是在GBS中,MBP,TNF-α升高较明显。MBP,TNF-α在GBS和M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格林-巴利综合征 髓鞘碱性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以肾病综合征起病的多发性骨髓瘤伴淀粉样变性1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向茜茜 孔佩艳 +5 位作者 李杰平 曾东风 朱丽丹 熊竹娟 秦先念 尹晓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34-1034,共1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肾病综合征 淀粉样变性
下载PDF
多发性骨折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监控 被引量:3
17
作者 唐新宇 李继云 康斌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4年第14期1829-1830,共2页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折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监测因素。方法 将 87例多发性骨折患者分为SIRS组、非SIRS组和死亡组 ,比较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补体C3 、免疫球蛋白 (IgG)等的变化。...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折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监测因素。方法 将 87例多发性骨折患者分为SIRS组、非SIRS组和死亡组 ,比较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补体C3 、免疫球蛋白 (IgG)等的变化。同时观察失血量分级与SIRS的关系。结果 SIRS组G -CSF和IgG水平明显低于非SIRS组 ,TNF -α水平明显高于非SIRS组 (P <0 .0 5 ) ;死亡组G -CSF、补体C3 及IgG水平较SIRS组进一步降低 ,TNF -α水平进一步升高 (P <0 .0 5 )。随失血量增大 ,SIRS发生率、病死率升高 (P <0 .0 5 )。结论 G -CSF ,IgG ,TNF -α水平及失血量可作为SIRS的监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折 炎症反应综合征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补体C3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志 王林丽 +1 位作者 甘润 陈青山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2322-2324,共3页
目的:观察描述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ultiple evanescent white dot syndrome,MEWDS)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12-11在我院确诊为MEWDS并进行治疗的25例病例临床资料,并对各种影像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总结MEWDS的临床及... 目的:观察描述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ultiple evanescent white dot syndrome,MEWDS)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12-11在我院确诊为MEWDS并进行治疗的25例病例临床资料,并对各种影像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总结MEWD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所有患者均伴轻-中度近视,不同程度的视野缺损。MEWDS的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表现为:病灶处呈圆形强荧光斑,随时间延迟荧光强度增强,晚期呈边界不清的强荧光染色,伴有视盘荧光增强,部分伴有节段状血管管壁染色。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表现为:早期后极部散在的大小不等的相对弱荧光,中晚期渐呈边界清晰的斑片状弱荧光。OCT表现为:病灶部位光感受细胞层厚度不规则、视细胞内节/外节(IS/OS)层的光带局部变薄或缺失,伴反光强度减弱(该部位与血管造影中的异常荧光灶对应),而视网膜内网状层至外核层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MEWDS患者眼底的斑点状病灶在FFA、ICGA、OCT中均有特征性改变,这些特征性改变提示病变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光感受器,这些特征对MEWDS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白点综合征 一过性 多发性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并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影 陈世伦 +3 位作者 钟玉萍 李新 安娜 张佳佳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407-408,共2页
目的:报告1例多发性骨髓瘤(MM)并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病例,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这2种疾病及相关性的认识。方法:对该例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MDS和MM可能来源一个克隆或是二个克隆。给予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反... 目的:报告1例多发性骨髓瘤(MM)并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病例,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这2种疾病及相关性的认识。方法:对该例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MDS和MM可能来源一个克隆或是二个克隆。给予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反应停、地塞米松治疗有效。结论:MM并发MDS少见,其相关性和治疗方法需要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染色体 治疗
下载PDF
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患者的免疫学特征分析
20
作者 王蕊 于佳宁 +1 位作者 张连生 李莉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7-612,共6页
目的:探究伴有肾损害(RI)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与无RI患者间是否存在免疫学指标差异。方法:用2017年1月至2023年8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34例首次确诊为MM的患者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比RI组和非RI组及Durie-Salmon(DS)... 目的:探究伴有肾损害(RI)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与无RI患者间是否存在免疫学指标差异。方法:用2017年1月至2023年8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34例首次确诊为MM的患者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比RI组和非RI组及Durie-Salmon(DS)分期和危险分层两个亚组的10种免疫学指标和6个常规血液学参数的差异。结果:RI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外周血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CD8+T细胞比例、IL-10均较非RI组高(均P<0.05),淋巴细胞绝对值、CD4/CD8比值均较非RI组低(均P<0.05)。DS-Ⅲ分期患者中,RI组NLR、MLR、CD8+T细胞比例、IL-8、IL-10均较非RI组升高(均P<0.05),而DS-Ⅰ和DS-Ⅱ患者中,RI组和非RI组患者免疫指标无明显差异。高危MM患者RI组淋巴细胞数、NLR、IL-10均较非RI有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伴RI的MM患者免疫相关指标异常更为明显,DS-Ⅲ分期和高危险度分层表现出明显的免疫指标异常,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阐明MM伴有RI患者预后较差的原因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肾损害 免疫学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