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常性银屑病合并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13例临床分析
1
作者 周健 刘宇 +1 位作者 俞晨 王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7-392,共6页
目的:分析寻常性银屑病合并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21年西京医院皮肤科确诊寻常性银屑病合并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收集13例寻常性银屑病合并自身免疫... 目的:分析寻常性银屑病合并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21年西京医院皮肤科确诊寻常性银屑病合并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收集13例寻常性银屑病合并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其中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44.69±8.02)岁。所有患者于银屑病发生后平均(14.85±7.54)年合并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所有患者中7例合并天疱疮(其中1例伴有汞中毒),5例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确诊肺腺癌),1例合并成人型线状Ig A大疱性皮病。7例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6例予单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出院后随访2个月~13年,10例患者治愈或病情稳定,3例失访。结论:寻常性银屑病可合并多种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临床较为少见。患者多为银屑病病程中出现水疱、大疱性皮损,明确诊断需结合皮损组织病理表现、免疫荧光、疱病自身抗体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提示临床上需警惕合并汞中毒可能,并重视对肿瘤的筛查和随访,根据疱病严重程度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 大疱
下载PDF
基于疾病修饰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治疗进展
2
作者 吴倩 姜福琼 +2 位作者 游淑琼 王媛 吴永卓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5期371-376,共6页
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主要治疗方式为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而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且病情复发率较高。近年来,随着BP疾病修饰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BP的靶向治疗受到很大关注,越来越多的新型... 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主要治疗方式为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而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且病情复发率较高。近年来,随着BP疾病修饰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BP的靶向治疗受到很大关注,越来越多的新型药物应用于临床。本文基于BP疾病修饰的相关研究,对当前BP新靶点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 靶向治疗 疾病修饰 治疗机制 小分子抑制剂
下载PDF
水杨酸类药物抗炎作用的研究新进展与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华 邹峥 邹大卫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水杨酸药物 抗炎作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 儿童 自身免疫疾病 细胞因子表达 转录因子活化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乌干达自身免疫性表皮下水疱性疾病:自身抗体类别和年龄的相关性
4
作者 Mulyowa G.K Jaeger G. +2 位作者 Kabakyenga J. E. Schmidt 董平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6年第12期24-24,共1页
Background: No data are available on the incidence and immunoreactivity of autoimmune subepidermal blistering skin diseases in East Africa. Methods: All patients with frank blisters/erosions on the skin and/or mucous ... Background: No data are available on the incidence and immunoreactivity of autoimmune subepidermal blistering skin diseases in East Africa. Methods: All patients with frank blisters/erosions on the skin and/or mucous membranes that attended the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at Mbarara University, Uganda, from May 2000 to June 2002, were investigated. The diagnosis was based on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on the presence of circulating autoantibodies detected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microscopy on 1M NaCl-split human skin and by Western blotting of recombinant and cell-derived forms of BP180, BP230, and type VII collagen. Results: Twenty two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subepidermal blistering skin disorders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nine with bullous pemphigoid pemphigoid(41%), four with linear immunoglobulin A (IgA) disease (18%), three with mucous membrane pemphigoid (14%), two with linear IgG/IgA bullous dermatosis (9%), and one each with cicatricial pemphigoid and epidermolysis bullosa acquisita (5%). In addition, two patients with immunoreactivity to both the epidermal and dermal side of salt-split skin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microscopy, who were unreactive to type VII collagen, were provisionally diagnosed as “mixed pemphigoid”(9%). In patients with subepidermal blistering diseases, IgG reactivity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old age, whereas younger patients preferentially developed IgA autoantibodies (P = 0.024). Conclusions: The age of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subepidermal blistering diseases appears to influence the immunoglobulin class of autoantibodies. The high frequency of IgA autoantibodies in Ugandan patients may be explained by the age distribution of the Ugandan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 皮肤 大疱性皮肤病 自身免疫性 自身抗体 乌干达 疾病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的实验室诊断进展
5
作者 乌心怡 潘萌 朱海琴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3期306-310,共5页
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autoimmune bullous dermatoses,AIBD)与针对皮肤及黏膜组织中结构蛋白的自身抗体相关。天疱疮疾病中的自身抗体主要针对桥粒的组成部分,而类天疱疮疾病中的自身抗体主要针对真表皮连接的结构蛋白。这两类疾病... 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autoimmune bullous dermatoses,AIBD)与针对皮肤及黏膜组织中结构蛋白的自身抗体相关。天疱疮疾病中的自身抗体主要针对桥粒的组成部分,而类天疱疮疾病中的自身抗体主要针对真表皮连接的结构蛋白。这两类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同,因此需要依靠实验室诊断予以鉴别。传统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直接免疫荧光(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DIF)、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IBT)。近年来,不断有新型实验室技术出现。生物芯片技术简化了IIF的判读,成本较低且高效,对桥粒芯糖蛋白(Dsg3)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180(BP180)的检出率分别高达97%~100%和94%;EUROTide™孵育技术比传统DIF方法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背景荧光更少;MESACUP anti⁃Skin profile TEST能同时检测多种抗体,对Dsg1和Dsg3的检测特异度可达100%;侧向流动免疫层析技术(lateral flow immunoassay,LFIA)可用于快速定性检测,能肉眼观察结果;化学发光酶免疫技术与ELISA相比符合率可达到94%~99%,且检测时间短、自动化程度高;荧光叠加抗原定位⁃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技术(fluorescence overlay antigen mapping using laser-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FOAM⁃LSCM)能够一次性对皮肤基底膜带的不同成分进行区别染色,比传统手工DIF法效率更高,且有助于诊断在传统方法下难以与大疱性类天疱疮或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区分的AIBD。实验室诊断技术对AIBD的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传统实验室方法,比较并探讨了新技术在AIB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 直接免疫荧光 大疱疮抗原180 实验室
下载PDF
大疱性类天疱疮总IgE和CCL17表达水平与中医证型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研究
6
作者 于研 李梦琳 +3 位作者 郭涛 王甜雪 苏畅 张峻岭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11-514,共4页
目的观察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皮肤组织中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CCL17)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2种指标在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月... 目的观察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皮肤组织中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CCL17)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2种指标在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住院,且确诊为BP的65例患者为病例组和皮肤外科有医疗美容需求的健康人群24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总IgE及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皮损中趋化因子CCL17的表达水平,以大疱性类天疱疮面积指数评分(BPDAI)判定BP的严重程度,分析二者在不同中医证型中差异及与BPDAI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较对照组血清总IgE均明显升高,有显著统计学意义(kU/L:1101.70±848.40比62.47±28.81,P<0.001),血清总IgE在不同中医证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5);病例组CCL1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值:0.36±0.08比0.17±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6,P<0.001),CCL17表达水平在不同中医证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2)。血清总IgE与BPDAI总评分呈正相关(r=0.491,P<0.001),CCL17表达水平与BPDAI总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256,P=0.040)。结论血清总IgE与趋化因子CCL17表达水平在BP患者中明显增高,二者均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有助于诊断BP生物标志物的开发,是BP患者靶向治疗的新靶点,可为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BP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 免疫球蛋白E 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 大疱疮面积指数评分 疾病严重程度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糖尿病1例诊疗体会
7
作者 王海静 杨连伟 +1 位作者 周玉萍 解洁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期277-278,共2页
1病例报道患者女性,60岁,父母均患糖尿病。患者于2008年1格月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皮肤黄染、体质量下降伴高热、寒战等症状,曾在我院血液内科治疗,首次住院查血常规:WBC 2.9×109/L,N%76.8%,RBC 2.0×1012/L,HGB 60g/L,PLT 16... 1病例报道患者女性,60岁,父母均患糖尿病。患者于2008年1格月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皮肤黄染、体质量下降伴高热、寒战等症状,曾在我院血液内科治疗,首次住院查血常规:WBC 2.9×109/L,N%76.8%,RBC 2.0×1012/L,HGB 60g/L,PLT 161×109/L,ESR〉140m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大疱 糖尿病
下载PDF
大疱性类天疱疮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进展
8
作者 林秋萍 王甜雪 +2 位作者 于研 郭涛 张峻岭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3年第5期292-295,共4页
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是一种常见的表皮下水疱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典型表现为紧张性水疱、大疱伴不同程度的瘙痒。目前研究发现,嗜酸粒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在大多数BP患者的外周血、疱液及皮损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也... 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是一种常见的表皮下水疱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典型表现为紧张性水疱、大疱伴不同程度的瘙痒。目前研究发现,嗜酸粒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在大多数BP患者的外周血、疱液及皮损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也有不少研究发现,嗜酸粒细胞及其相关因子与BP的疾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该文对此进行综述,为临床皮肤科医生判断BP患者的疾病发展进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 疾病严重程度 嗜酸粒细胞 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下载PDF
甲泼尼龙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口腔黏膜类天疱疮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9
作者 熊小琴 高峰 孟文霞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8期614-619,共6页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在口腔黏膜类天疱疮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报道1例糖皮质激素联合MMF治疗口腔黏膜类天疱疮,结合文献探讨MMF在口腔黏膜相关大疱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结果1例临床诊断为“口腔...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在口腔黏膜类天疱疮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报道1例糖皮质激素联合MMF治疗口腔黏膜类天疱疮,结合文献探讨MMF在口腔黏膜相关大疱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结果1例临床诊断为“口腔黏膜类天疱疮”患者,在单一使用甲泼尼龙(36 mg,qd,晨服)或联合硫酸羟氯喹(0.1 g/次,bid)、沙利度胺胶囊(50 mg,qd,睡前服)等药物治疗后,患者病情控制缓慢且易复发。随即调整治疗方案,即甲泼尼龙(36 mg,qd,晨服)与MMF(0.5 g/次,bid)联合使用,2周后病损愈合控制较理想。甲泼尼龙联合MMF使用8周后,甲泼尼龙逐渐减量至(12 mg,qd),MMF减为(0.5 g,qd),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口内未见明显病损,后按照类天疱疮治疗原则进行减量维持,目前已使用甲泼尼龙(8 mg,qd,晨服)以及MMF(0.5 g,qd)维持治疗6个月,仍在随诊中,病情稳定无明显病损及新发水疱,未见明显副作用。文献回顾表明,MMF在皮肤科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结缔组织疾病、自身免疫性疱性疾病等多种免疫性疾病。根据MMF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消化系统反应为最为常见,因此有活动性胃肠疾病的患者慎用,其次是骨髓抑制,建议对使用MMF患者进行肝功能及血常规等指标监测,本病例在开始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后,定期检查血常规及肝功能,未发现明显异常改变。MMF在累及皮肤的类天疱疮治疗上已有相关文献报道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口腔黏膜病医生仍缺乏此药治疗黏膜类天疱疮的相关经验。结论MMF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对于临床上病情较重、难治性口腔黏膜类天疱疮患者,可考虑作为联合辅助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疾病 糖皮质激素 吗替麦考酚酯 免疫抑制剂 硫酸羟氯喹 沙利度胺胶囊 副作用
下载PDF
大疱性类天疱疮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冉德琳 杨宝琦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77-380,共4页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群的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国内外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病与神经系统疾病有显著相关性,其2种主要自身抗原BP180和BP230在神经系统中均有表达。交叉免疫反应、自我耐受失败、等位基因HLA-DQB1^(*)03:01及...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群的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国内外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病与神经系统疾病有显著相关性,其2种主要自身抗原BP180和BP230在神经系统中均有表达。交叉免疫反应、自我耐受失败、等位基因HLA-DQB1^(*)03:01及“免疫缺陷皮区”概念的提出,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二者关联的可能机制。该文对BP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 自身抗原 BP180 BP230 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与HLA-Ⅱ类基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金岩 翁孟武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2年第1期37-39,共3页
人类白细胞抗原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有关HLA的研究已涉及遗传学、免疫学和医学。HLA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是 10年来的热点之一 ,本文就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及其与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关联性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HLA-Ⅱ基因 自身免疫性大疱 遗传易感性
下载PDF
抗p200类天疱疮:一种新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水疱病
12
作者 栾琪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08年第1期63-63,共1页
自身免疫性表皮下水疱病主要包括大疱性类天疱疮(BP)、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和疱疹样皮炎(DH)。除DH外,表皮下水疱病都具有以下特点。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自身抗体 角质形成细胞 真皮 患者 免疫印迹 大疱 复合体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Th_1/Th_2相关细胞因子不同极化方向漂移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汪新宇 李全忠 +2 位作者 罗国春 吕凌波 余怀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发病的始动原因,明确AITD 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群谱的特征。方法用逆转录酶链聚合反应方法检测IFN-γ、TNF-α、IL-2、IL-4、IL-6、IL-10等6种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raves病(GD...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发病的始动原因,明确AITD 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群谱的特征。方法用逆转录酶链聚合反应方法检测IFN-γ、TNF-α、IL-2、IL-4、IL-6、IL-10等6种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raves病(GD)和桥本甲状腺炎(HT)细胞因子表达率明显增加;GD Th2类细胞因子IL-4和IL-6总表达频率明显高于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2表达频率,他巴唑治疗前后GD细胞因子Th2强势的表达特征没有明显变化,但总的细胞因子的表达频率下降;HT 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2表达频率高于Th2类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的表达频率。结论GD细胞因子表达向Th2方向漂移,以体液免疫为主;他巴唑治疗后的GD细胞因子谱没有明显改变,而HT细胞因子表达则呈现Th1强势,以细胞免疫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自身免疫性 Graves病 桥本甲状腺炎 TH1/TH2细胞因子
下载PDF
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神经系统疾病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李丽 王宝玺 陈霞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286-288,共3页
目的总结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pemphigoid,BP)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特点,探讨二者间可能存在的病理机制联系。方法收集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B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22例合并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 目的总结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pemphigoid,BP)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特点,探讨二者间可能存在的病理机制联系。方法收集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B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22例合并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BP平均发病年龄为(74.4±9.3)岁;BP诊断前病程(4.2±4.4)个月。神经系统疾病平均发病年龄(74.4±9.3)岁,包括痴呆、脑血管病13例(脑血栓、脑出血、脑梗死等)和多系统萎缩1例。BP均发生在神经系统疾病起病之后。治疗后随访0.5~48个月,6例失访,4例死亡。结论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情况并不少见。二者合并出现的机制尚不清楚,免疫交叉反应或年龄相关的某些变性退化过程可能参与激发大疱性类天疱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 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并发神经系统疾病的大疱性类天疱疮临床特点和预后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浩 林景荣 +3 位作者 刘晓明 韩世新 张振颖 谭雪晶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2-154,共3页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老年人较易发病,这可能由于老年人皮肤免疫系统退化,从而易患自身免疫性皮肤病。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并发阿尔茨海默病、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ND)的BP临床病例显著...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老年人较易发病,这可能由于老年人皮肤免疫系统退化,从而易患自身免疫性皮肤病。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并发阿尔茨海默病、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ND)的BP临床病例显著增加。这些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与未并发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 神经系统疾病 并发症
下载PDF
130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系统性疾病发生情况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苏芳 陈晴燕 +4 位作者 孙晓杰 金春林 王丽莉 白明辉 李铁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17-619,共3页
目的:分析130例大疱性类天疱疮(BP)住院患者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系统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对130例BP住院患者(BP组)及130例同期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其他皮肤病患者(对照... 目的:分析130例大疱性类天疱疮(BP)住院患者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系统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对130例BP住院患者(BP组)及130例同期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其他皮肤病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并将系统性疾病作为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BP组中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为脑卒中、痴呆、帕金森病和癫痫。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卒中(30%)和痴呆(6.1%)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是BP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22,95%CI(1.436~5.160),P=0.002]。BP组中糖尿病、心律失常、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在BP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与BP具有相关性。采用多专科合作的综合管理措施,对优化BP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 脑卒中 危险因素 系统性疾病 肿瘤
下载PDF
老年人大疱性类天疱疮与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大伟 陈晋文 +3 位作者 杜文津 刘玮 李华军 孟如松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249-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大疱性类天疱疮(BP)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23例老年BP(>65岁)、11例成年BP(22~65岁)及23例老年其他皮肤病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结果神经系统疾病在老年B... 目的探讨老年大疱性类天疱疮(BP)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23例老年BP(>65岁)、11例成年BP(22~65岁)及23例老年其他皮肤病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结果神经系统疾病在老年BP组出现的频率(43.5%)高于成年BP组(9.1%,P=0.06)和老年非BP组(8.7%,P<0.01),logistic回归显示具有神经系统疾病的老年人患BP的风险高于无神经系统疾病的老年人(OR=6.41,P<0.05)。卧床仅发生于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BP患者。BP患者所合并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为痴呆、脑血管病和帕金森病。结论神经系统变性病和脑血管病是老年BP的独立危险因素,且BP与神经系统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神经系统损伤及交叉免疫反应可能在老年BP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 老年人 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培光 杨森 +4 位作者 林达 范利 胡晓莉 林国书 张学军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各种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的临床特征和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35例自身免疫性大疱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天疱疮、类天疱疮和线状IgA大疱性皮病是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中常见的3种疾病,分别易累及中年人、老年人和儿童。寻常型天... 目的:探讨各种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的临床特征和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35例自身免疫性大疱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天疱疮、类天疱疮和线状IgA大疱性皮病是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中常见的3种疾病,分别易累及中年人、老年人和儿童。寻常型天疱疮伴发口腔黏膜受累多见(73.1%)。在病情得到控制的患者中,重症患者糖皮质激素用量泼尼松(78.7±23.9)mg/d显著高于轻、中症患者泼尼松(45.8±19.8)mg/d和(59.4±20.8)mg/d,P<0.001;寻常型、落叶型天疱疮糖皮质激素用量(66.2±24.3)mg/d、(73.0±14.9)mg/d显著高于红斑型(49.1±21.8)mg/d,P<0.05;寻常型天疱疮痊愈率(24.2%)显著低于红斑型(63.6%),P<0.05。接受相近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类天疱疮痊愈率(56.1%)明显高于天疱疮(35.5%),P<0.05。结论:应根据不同情况确定糖皮质激素合适的初始剂量。对于线状IgA大疱性皮病和IgA型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氨苯砜是首选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自身免疫性大疱 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 泼尼松 红斑 寻常型天 患者 老年人 治疗
下载PDF
大疱性类天疱疮与内科疾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殷董 曹冰清 +2 位作者 党倩丽 孙晓燕 惠海英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8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BP)与内科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7年3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及住院的48例BP及62例其他皮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结果神经系统疾病在BP组出现的频率(43.8%)数值明显高于... 目的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BP)与内科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7年3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及住院的48例BP及62例其他皮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结果神经系统疾病在BP组出现的频率(43.8%)数值明显高于非BP组(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具有神经系统疾病的老年人患BP的风险高于无神经系统疾病的老年人(OR=3.89;95%CI:1.51~10.05,P=0.004)。BP患者所并发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为脑梗死、痴呆、脑出血和帕金森病。结论神经系统疾病和脑血管病可视为BP的独立危险要素,其严重程度与BP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相比于其他皮肤病患者,对BP患者要更加重视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并发内科疾病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 神经系统疾病 糖尿病 高血压 肿瘤 恶性
下载PDF
大疱性类天疱疮和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强 邢育华 +2 位作者 佟艳梅 刘文力 李铁男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年第11期974-975,共2页
对2003年6月~2006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大疱性类天疱疮和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33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中37例合并脑血管疾病,占27.8%,多发生于脑血管疾病的后遗症期,82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有8例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占0.97%... 对2003年6月~2006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大疱性类天疱疮和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33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中37例合并脑血管疾病,占27.8%,多发生于脑血管疾病的后遗症期,82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有8例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占0.97%;发病率均高于其他疾病组中患这两种疾病的比率。大疱性类天疱疮和脑血管疾病之间可能具有相关性,而肌张力障碍可能是两者联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二者相关性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大疱性类天疱疮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 脑血管疾病 肌张力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