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青紫蓝兔模型的建立及其特点比较
1
作者 张欣欣 谢立科 郝晓凤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6期506-511,共6页
目的评价2种方法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青紫蓝兔模型的发生过程及特点。方法42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G)6只、模型1组(MG1)18只、模型2组(MG2)18只。CG组不做任何处理;MG1组使用结核分枝杆菌H37Ra与弗氏完全佐剂的混悬... 目的评价2种方法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青紫蓝兔模型的发生过程及特点。方法42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G)6只、模型1组(MG1)18只、模型2组(MG2)18只。CG组不做任何处理;MG1组使用结核分枝杆菌H37Ra与弗氏完全佐剂的混悬液皮下注射进行预先免疫,19 d后右眼玻璃体腔注射结核分枝杆菌H37Ra建立EAU模型;MG2组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耳缘静脉及玻璃体腔二次注射法建立EAU模型。所有动物分别于完成免疫后第1、4、7、14、21、28天行裂隙灯显微镜、前置镜、眼前节照相、眼B超、眼底照相观察眼部情况,根据自拟的EAU青紫蓝兔模型症状评分标准进行症状评分。结果(1)发病时间与周期:MG1组所有青紫蓝兔在完成诱导后第1天均初发炎症,第4天炎症达到高峰,第7天开始逐渐消退,症状持续4周以上。MG2组13只(72.22%)青紫蓝兔在完成诱导后第1天初发炎症,第4天炎症达到高峰,之后炎症开始逐渐消退,以眼前段炎症为主,症状持续4周以上;其余5只(27.78%)初发症状时间及症状高峰时间不一。(2)症状表现:2组青紫蓝兔眼部表现均为混合充血、角膜水肿、前房炎症及渗出、瞳孔受损、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出血。(3)症状评分:与CG组比较,MG1、MG2组青紫蓝兔各时间眼部症状评分均升高(MG1:t_(1d)=12.550,t_(4d)=12.620,t_(7d)=14.090,t_(14d)=11.610,t_(21d)=12.530,t_(28d)=41.470,均P=0.000。MG2:t_(1d)=2.600,P=0.016;t_(4d)=7.293,t_(7d)=8.354,t_(14d)=7.410,t_(21d)=6.843,t_(28d)=7.397,均P=0.000);与MG1组比较,MG2组青紫蓝兔诱导后第1、4天眼部症状评分降低(t_(1d)=4.062,P=0.000;t_(4d)=2.359,P=0.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时间2组间眼部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EAU青紫蓝兔模型其眼部表现与人类葡萄膜炎相似,MG1的初发炎症时间、炎症高峰时间、炎症严重程度及炎症变化趋势均一致。MG1较MG2的稳定性更好,可重复性更强,可作为理想的全葡萄膜炎研究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 青紫蓝兔 动物模型 表型
下载PDF
复发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小鼠模型的诱导及其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徐磊 潘永全 +2 位作者 何明忠 高杰 陈飞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32-1436,共5页
目的诱导复发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oretinitis,EAU)小鼠模型,评价其发生过程及特点。方法完全弗氏佐剂(CFA)乳化的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161-180肽段免疫B10.RⅢ小鼠作为诱导组(35只),用... 目的诱导复发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oretinitis,EAU)小鼠模型,评价其发生过程及特点。方法完全弗氏佐剂(CFA)乳化的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161-180肽段免疫B10.RⅢ小鼠作为诱导组(35只),用CFA-PBS免疫小鼠作为对照组(6只)。小鼠免疫后7、14、21、28、35 d裂隙灯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及评价眼部炎症发生、眼部表现和病理学变化;待炎症完全消失时,再次免疫小鼠,评价小鼠眼部炎症复发。结果诱导组首次免疫后7 d出现初发炎症,14 d炎症达高峰,随后炎症消退,至35 d完全消失。第35天进行再次免疫,36 d出现复发炎症,42 d达炎症高峰,随后炎症消退,但至观察期第96天部分鼠(1/5)仍维持炎症。眼部表现为睫状充血、前房渗出、瞳孔受损。病理学表现为视网膜和脉络膜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炎、肉芽肿性炎,光感受器细胞层破坏,视网膜下渗出。对照组未见明显炎症。结论建立的EAU呈现慢性复发性病程,其眼部表现和病理学特征与人类葡萄膜炎相似,可作为葡萄膜炎研究的新型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 表型 病理学 复发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转化医学理念指导下的芍药甘草汤对实验性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大鼠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吕璐 宁云红 郭承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配比的芍药甘草汤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大鼠眼部体征、血清、脾脏及腹股沟淋巴结IL-17的影响,探讨芍药甘草汤干预葡萄膜炎的机制。方法:采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混合完全弗氏佐剂(CFA)... 目的 :观察不同配比的芍药甘草汤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大鼠眼部体征、血清、脾脏及腹股沟淋巴结IL-17的影响,探讨芍药甘草汤干预葡萄膜炎的机制。方法:采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混合完全弗氏佐剂(CFA)及结核杆菌反复3次皮下注射建立EAU大鼠模型,不同配比的芍药甘草汤灌胃干预;采用数码裂隙灯动态观察免疫后各组大鼠的眼部炎症表现;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不同配比的芍药甘草汤均可减轻EAU大鼠眼部炎性病变,不同程度的恢复大鼠体内IL-17表达,且以3∶1组效果佳。结论:芍药甘草汤以3∶1配比可以有效减轻葡萄膜炎眼部的炎症改变,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致炎因子IL-17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转化医学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模型大鼠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蕾 柳力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43-646,共4页
目的 :建立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 (EAU)模型 ,为探讨人类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18只Wistar大鼠用 3只不同剂量牛视网膜可溶性抗原 (S Ag)免疫后 ,每日扩瞳进行EAU临床观察 ;当大鼠出现中度以上EAU临床表现... 目的 :建立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 (EAU)模型 ,为探讨人类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18只Wistar大鼠用 3只不同剂量牛视网膜可溶性抗原 (S Ag)免疫后 ,每日扩瞳进行EAU临床观察 ;当大鼠出现中度以上EAU临床表现时处死、其他大鼠第 3~ 4w时处死后眼球摘除 ,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3组不同剂量S Ag免疫大鼠EAU发病率分别为 :10 0 μgS Ag组 6只大鼠 (12只眼 )为 2 12、2 0 0 μgS Ag组 6只大鼠 (12只眼 )为 6 12、30 0 μgS Ag组 6只大鼠 (12只眼 )为8 12 ;组织学炎症评分分别为 :0、16 76± 11 0 2、17 5 6± 9 96。结论 :使用中等纯度的S Ag ,以及中等敏感度的Wistar大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 葡萄膜 发病机制
下载PDF
Th1、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钱丽丽 徐亚茹 +3 位作者 胡芳 官杰 吴艳敏 王琪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18-920,共3页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Th)1、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取清洁级纯系健康雌性Lewis大鼠40只随机分为EAU组(32只)和对照组(8只),EAU组用光...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Th)1、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取清洁级纯系健康雌性Lewis大鼠40只随机分为EAU组(32只)和对照组(8只),EAU组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诱导大鼠EAU模型,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造模后视网膜内干扰素(inferferon,IFN)-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e,IL)-17、IL-6的表达。ELISA法对比分析房水中各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EAU模型建立成功;造模后第14天,视网膜损害以外层为主,视网膜内有大量炎细胞浸润,从而导致视网膜内结构紊乱,同时在视网膜的视锥、视杆细胞层和神经节细胞层i NOS、IL-17、IL-6、IFN-γ表达,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9%、48%、52%、73%。在EAU发病过程中,IL-6于造模后第7天迅速升高,第10天达到高峰;IL-17于造模后第14天达到最高值,变化趋势与炎症进程一致;IFN-γ在炎症后期仍有升高,于造模后第16天达到最高值;IL-6、IL-17、IFN-γ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 NOS在炎症进程中表达有所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Th1、Th17细胞相关因子调节网络共同参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性T细胞1 辅助性T细胞17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 大鼠
下载PDF
清开灵眼用凝胶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田庆梅 毕宏生 +5 位作者 崔彦 解孝锋 宋继科 郭大东 赵圣亚 杜然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91-896,共6页
背景葡萄膜炎是常见的致盲眼病,多反复发作,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不良反应较多,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目的观察清开灵眼用凝胶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疗效,并探讨其... 背景葡萄膜炎是常见的致盲眼病,多反复发作,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不良反应较多,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目的观察清开灵眼用凝胶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雌性Lewis大鼠27只,皮下注射200斗l含100μg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1177—1191多肽、100μl完全弗氏佐剂(CFA)、100μg结核菌素及100μlPBS的乳化液,在大鼠两足垫处、尾根部两侧及脊背正中均匀注射5个点建立EAU动物模型。将免疫后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大鼠免疫后第7天开始点眼,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点眼,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分别用相应的药物点眼,每日3次,连续用药7d。从免疫后第1天开始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眼前节炎症反应并进行炎症评分;免疫后第14天过量麻醉法处死实验动物并获取眼球标本,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大鼠前房、虹膜和睫状体的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脾脏、淋巴结分离的T细胞悬液中CD4^+和CD8^+细胞百分比、CD4^+/CD8^+值以及Th1细胞和Th17细胞的比例。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免疫后第9天开始出现眼部炎症表现,第11天炎症反应达高峰期,而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大鼠眼部炎症反应的发生较模型对照组晚,炎症反应轻,病程短。免疫后13d,3个组大鼠眼部炎症评分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2,P=0.00)。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的炎症评分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2、10.11,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模型对照组大鼠前房、虹膜及睫状体组织中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大鼠前房、虹膜及睫状体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模型对照组大鼠脾脏和淋巴结中CD4^+细胞、CD8^+细胞的百分比及CD4^+/CD8^+值分别为(83.10±0.15)%、(18.60±0.09)%和4.50±0.02,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分别为(79.90±0.21)%、(19.20±0.15)%和4.20±0.04,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分别为(78.604-0.09)%、(23.44±0.09)%和3.40±0.01,3个组间CD4^+、CD8^+细胞百分比及CD4^+/CD8^+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3.68、530.77、404.83,均P=0.00)。模型对照组大鼠脾脏和淋巴结中CD4^+^ν干扰素’(IFN-ν^+),CD4^+白细胞介素-17^+(IL-17^+)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32.20±0.19)%和(55.10±0.09)%,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分别为(20.404-0.18)%和(25.204-0.32)%,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分别为(10.40±0.23)%和(8.20±0.15)%,3个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86.34、12807.54,均P=0.00)。结论清开灵眼用凝胶点眼可减轻大鼠EAU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CD4^+细胞的增生和分化,降低CD4^+/CD8^+值,并抑制Th1、Th17效应细胞的分化,减少相应细胞因子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免疫性疾病 前部葡萄膜/免疫性 T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TH1细胞 TH17细胞 动物模型 杂交Lewis大鼠
下载PDF
白杨素对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孟祥达 颜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88-593,共6页
背景 白杨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其抗炎作用已在多种炎性疾病动物模型中得到证实,但其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目的 探讨白杨素对小鼠EAU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选择SPF级C57BL/6J小鼠3... 背景 白杨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其抗炎作用已在多种炎性疾病动物模型中得到证实,但其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目的 探讨白杨素对小鼠EAU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选择SPF级C57BL/6J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白杨素组.用光间受体视黄类物质结合蛋白1-20(IRBP1-20)/完全弗氏佐剂(CFA)注射法建立C57BL/6J小鼠EAU模型,白杨素组小鼠自免疫前3d至免疫后21d按25 mg/kg的剂量每日给予白杨素灌胃,模型对照组小鼠同法给予空白溶媒灌胃.每日间接检眼镜下观察眼底,免疫后21d参照Caspi的标准对EAU小鼠进行视网膜炎症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采用TUNEL法检测小鼠视网膜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视网膜中炎性因子γ干扰素(IFN--y)、白细胞介素-17A(IL-17A)、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子1(STAT1)、STAT3、p-STAT1、p-STAT3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 模型对照组和白杨素组小鼠视网膜炎症评分分别为1.58&#177;0.92和0.50&#177;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0,P=0.026);白杨素组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0.58&#177;0.38与1.83 &#177;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8,P=0.005).模型对照组小鼠玻璃体及视网膜血管周围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可见视网膜血管炎症,视网膜组织有肉芽肿性病变,而白杨素组玻璃体腔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视网膜形态大致正常.TUNEL染色结果显示,白杨素组小鼠视网膜凋亡细胞数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Western blot法检测表明,白杨素组小鼠视网膜中炎性因子IFN-γ、IL-17A、IL-6、TNF-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02,P=0.001;t=14.906,P=0.000;t=10.241,P=0.001;t=3.304,P=0.030).白杨素组小鼠视网膜中STAT1、STAT3、p-STAT1、p-STAT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65,P=0.001;t=8.358,P=0.001;t=4.864,P=0.031;t=4.730,P=0.009). 结论 白杨素能够缓解EAU小鼠模型的视网膜炎症反应,具有抗眼内炎症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TAT途径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黄酮/药理学 免疫抑制剂/药理学 自身免疫性疾病 葡萄膜/免疫 动物模型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子 T淋巴系细胞/药物作用
下载PDF
探讨运用穴位埋线对实验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外周血IFN-γmRNA/IL-4 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赵建英 黎海平 +5 位作者 郝小波 杨毅 郑凤鸣 吴含青 黄素珍 郭大东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9年第2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疗法在纠正EAU大鼠免疫Thl/Th2失衡方面的实验研究。方法Lewis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只、EAU组24只和穴位埋线(ACE)组24只。除对照组外,均使用免疫造模形成EAU组,ACE组为造模成功后次日进行穴位埋线,按照观察时间段分别...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疗法在纠正EAU大鼠免疫Thl/Th2失衡方面的实验研究。方法Lewis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只、EAU组24只和穴位埋线(ACE)组24只。除对照组外,均使用免疫造模形成EAU组,ACE组为造模成功后次日进行穴位埋线,按照观察时间段分别观察眼前段炎症变化及大鼠心脏血中IFN-γ、IL-4mRNA的表达量。结果造模后13d是炎症的高峰期,这个时间模型鼠眼睛前部炎症情况达到最高点,IFN-γ量EAU组6.75±2.75,埋线组为3.49±0.91;同一时段IL-4量两组趋势则不同,EAU组1.32±0.51,埋线组为7.83±1.75。两个指标该在免疫后13天ACE组与EAU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能减轻EAU大鼠眼前段炎症反应,还可以在炎症期提升IL-4、并抑制IFN-γ,在纠正免疫Thl/Th2失衡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 大鼠 IL-4MRNA IFN-γmRNA Thl/Th2
下载PDF
穴位埋线对实验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眼部炎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建英 郝小波 +3 位作者 郑凤鸣 黄素珍 吴含青 郭大东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7年第4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疗法对治疗EAU大鼠眼部炎症情况的影响变化。方法Lewis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只、EAU组24只和穴位埋线(ACE)组24只。除对照组外,均使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结合蛋白(IRBP)免疫造模形成EAU组,ACE组为造模成功后次日进行穴位...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疗法对治疗EAU大鼠眼部炎症情况的影响变化。方法Lewis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只、EAU组24只和穴位埋线(ACE)组24只。除对照组外,均使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结合蛋白(IRBP)免疫造模形成EAU组,ACE组为造模成功后次日进行穴位埋线,分别观察眼前段炎症变化并记录免疫后9d、13d、18d及23d不同时间段的眼部房水蛋白量。结果造模后13d是炎症的高峰期,该时段模型鼠眼前段炎症及房水蛋白量均达到高峰,EAU组房水蛋白浓度为41.15±3.91mg/ml,ACE组13d房水蛋白浓度为21.85±1.70mg/m;不仅如此,在观察的4个时间段中,ACE组房水蛋白量均低于EAU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疗法能减轻EAU大鼠眼前段炎症反应,同时还可以减轻由于眼前段炎症导致的房水蛋白量的急剧升高,因此该疗法在调节免疫状态方面是一种有积极有效的绿色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 实验 大鼠 房水蛋白
下载PDF
大鼠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眼部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的表达
10
作者 梁亮 王红 彭晓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大鼠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xperimentalautoimmune uveoretinitis,EAU)大鼠模型眼部研究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的表达。方法: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nterphotoreceptorretino... 目的:大鼠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xperimentalautoimmune uveoretinitis,EAU)大鼠模型眼部研究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的表达。方法: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nterphotoreceptorretinoid-binding protein,IRBP)免疫Lewis鼠160只后,在眼组织切片上应用SOCS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在眼组织中的表达并与正常大鼠40只做对照。结果:用IRBP免疫Lewis鼠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在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部位可见SOCS-1和SOCS-5蛋白表达;而在正常Lewis鼠未见SOCS蛋白表达。统计学结果显示,SOCS-1和SOCS-5蛋白表达与EAU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1=0.954,r2=0.963,P<0.01)。结论: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Lewis鼠出现SOCS阳性表达细胞在EAU的发病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 大鼠模型 眼部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OCS-1 LEWIS RETINOID
下载PDF
大鼠复发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眼部炎症和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慧 张晓敏 +4 位作者 粘红 张灵君 刘勋 Hui Shao 李筱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2-646,共5页
背景目前用于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实验研究动物模型多为单次发作性葡萄膜炎,与临床上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反复发作导致的眼部严重组织形态学和功能学改变的自然病程并不完全相符。建立复发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模型... 背景目前用于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实验研究动物模型多为单次发作性葡萄膜炎,与临床上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反复发作导致的眼部严重组织形态学和功能学改变的自然病程并不完全相符。建立复发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模型对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建立大鼠复发性EAU动物模型,动态观察眼部炎症和病理特点,并分析其眼部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方法采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177—1191多肽片段(IRBP1177—1191,R16)注射于9只SPF级Lewis大鼠皮下进行免疫,10d后分离淋巴结及脾脏T细胞,体外R16刺激下培养2d。将24只SPF级Lewis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造模后1、2、3个月组,每组6只。将制备的T细胞悬液通过尾静脉注射法注入模型组大鼠体内,建立复发性EAU模型。注射后每天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眼部炎症表现,依据Caspi炎症反应分级标准进行评分。分别于造模后1、2、3个月处死动物后制备视网膜切片,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和视网膜厚度的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17A在各组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并计算阳性表达的评分。结果R16特异性T细胞注射后第4天大鼠前房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浊,炎症评分为2分。第6天前房重度混浊,评为3分;至第10天大鼠眼前节恢复正常,但造模后2个月内炎症复发4—5次,且大鼠一侧眼发病而对侧眼可正常,与人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自然病程极为相似。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造模后1、2、3个月组随着注射时间的延长,炎性细胞浸润逐渐减少。与正常组大鼠比较,造模后1、2、3个月组大鼠视网膜全层、外核层及内核层逐渐变薄,4个组间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46、288.40、4.43,均P=0.00);正常组及造模后1、2、3个月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数分别为(231.27±15.36)、(225.36±17.79)、(132.18±9.39)和(67.45±11.90)个,显示造模后随着时间的延长,RGCs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94,P=0.00)。正常组及造模后1、2、3个月组大鼠视网膜中IL-17表达评分分别为(0.64±0.17)、(1.92±0.19)、(1.17±0.23)和(0.83±0.23)分,显示造模后大鼠视网膜中IL-17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10,P=0.00)。结论利用R16特异性T细胞可成功诱导大鼠的复发性EAU模型,Th17可能参与疾病的整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 复发性 实验性 免疫 自身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γδT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小鼠脾脏中的动态表达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贝贝 田庆梅 +2 位作者 解孝锋 宋继科 毕宏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93-798,共6页
背景以往研究证明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与γδT细胞相关,18T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目的研究γδT细胞在EAU小鼠脾脏中的动态变化,探讨γδT细胞在EAU病程进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 背景以往研究证明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与γδT细胞相关,18T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目的研究γδT细胞在EAU小鼠脾脏中的动态变化,探讨γδT细胞在EAU病程进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C57BL/6(B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模型组39只。用抗原肽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20(IRBP1-20)及完全弗氏佐剂(CFA)的乳化液在B6小鼠的足垫、尾根部及躯干部均匀注射6个点,用Genesis-D动物眼部照相机观察并记录正常小鼠及免疫后不同时间点(4、8、12、16、20、24、28、32和36d)EAU小鼠的发病情况,参照Thurau的评分标准进行炎症评分。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后摘取右侧眼球,切片后行组织病理学评分。同时在相同时间点分离模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18T细胞数量和激活状态。免疫磁珠分选18T细胞,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内表达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变化。向EAU小鼠回输激活的18T细胞,观察炎症变化。结果经IRBP1-20及CFA乳化液免疫后小鼠于第12天可见轻度葡萄膜炎症,炎症反应在免疫后第16-20d达峰,至第28天炎症明显减轻。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免疫小鼠视网膜外核层皱褶,玻璃体、视网膜全层炎性细胞浸润及内界膜层增厚。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的炎症症状评分和病理学炎症评分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399,P=0.000;F=47.342,P=0.000)。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EAU发病高峰期小鼠的脾脏中γδT细胞数量增加,造模后16d和20d分别为(5.67±0.49)%和(5.78±0.55)%,与造模前的(1.53±0.1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呈活化状态。EAU发病高峰期小鼠的脾脏中18T细胞分泌的IL-17A明显增多,造模后16d和20d分别为(13.40±0.50)%和(17.80±2.37)%,与正常对照小鼠的(1.53±0.1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体内回输激活的γδT细胞后EAU炎症加重,炎症症状评分为1.00(1.00,2.00),明显高于未回输激活的γδT细胞的0.75(0.05,1.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00,P=0.03)。结论EAU中γδT细胞比例在炎症的高峰期明显升高,且呈激活状态;活化性γδT细胞在EAU模型中发挥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分泌IL-17A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 γδ T细胞 白细胞介素-17A 动物模型 近交系C57BL小
下载PDF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余奇 许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11-1414,共4页
葡萄膜炎是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EAU)是研究人类葡萄膜炎乃至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实验动物模型。EAU模型通过视网膜抗原诱导造模,以眼部视网膜及周围相关组织为靶器官,是研究葡萄膜炎机制以及... 葡萄膜炎是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EAU)是研究人类葡萄膜炎乃至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实验动物模型。EAU模型通过视网膜抗原诱导造模,以眼部视网膜及周围相关组织为靶器官,是研究葡萄膜炎机制以及检验新型抗感染及免疫抑制类药物的重要工具。文章就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的造模方法、基本病程、评价方法、模型机制以及研究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模型 葡萄膜 效应性T淋巴细胞
下载PDF
MANF在Lewis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鲍颖超 高翔 +2 位作者 徐龙 蒋正轩 陶黎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观察中脑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ANF)在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中的作用。方法用感光细胞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免疫Lewis大鼠,制造EAU模型。实验组在免疫后第3、7、11天通过玻璃体腔给予MANF,对照组给予磷酸盐... 目的观察中脑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ANF)在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中的作用。方法用感光细胞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免疫Lewis大鼠,制造EAU模型。实验组在免疫后第3、7、11天通过玻璃体腔给予MANF,对照组给予磷酸盐溶液(PBS)作为阳性对照,正常组不做处理。采用Caspi的方法进行炎症程度评分。在炎症高峰期处死大鼠,采用HE染色法检测3组大鼠视网膜炎症反应情况和组织结构形态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NF-γ)的表达。结果大鼠在免疫后第3天开始出现炎症,第14天为炎症高峰期。免疫后第14天组织病理学和临床表现提示,实验组大鼠的眼部炎症、病理组织学改变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实验组致炎因子IL-17和INF-γ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MANF玻璃体腔给药减轻大鼠EAU的炎症程度,降低IL-17和INF-γ的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一部分作用,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 动物模型 人中脑胶质细胞来源的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祛风活血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血清IL-15、IFN-γ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颢筱 喻京生 +3 位作者 秦汉 贺莉 高健 姚琬华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11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祛风活血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5 (Interleukin-15,IL-15)、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影响。方法:将80只(160眼)雄性Lewis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观察祛风活血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5 (Interleukin-15,IL-15)、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影响。方法:将80只(160眼)雄性Lewis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祛风活血丸常规剂量组、祛风活血丸2倍剂量组、熊胆开明片组,每组1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进行主动免疫,建立EAU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连续灌胃给药14天,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5、IFN-γ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IL-15、IFN-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祛风活血丸常规剂量组、祛风活血丸2倍剂量组以及熊胆开明片组IL-15、IFN-γ的表达均降低(P<0.05,P<0.01)。结论:祛风活血丸可能通过抑制促炎症因子IL-15和IFN-γ的表达发挥其抗炎作用,从而达到改善EAU病理过程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EAU) 祛风活血丸 白细胞介素-15 (IL-15) 干扰素-γ(IFN-γ) 动物实验 大鼠
下载PDF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小鼠视网膜蛋白差异表达及生物信息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爽 邵先锋 +5 位作者 张智慧 陈努 吴凌子 崔雪雪 李筱荣 张晓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49-955,共7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小鼠视网膜蛋白质表达情况并探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发生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取12只SPF级雌性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模型组小鼠皮下注射人光感受器... 目的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小鼠视网膜蛋白质表达情况并探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发生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取12只SPF级雌性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模型组小鼠皮下注射人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651-670建立EAU模型,通过直接检眼镜观察眼底,采用OCT仪和组织病理学染色检测视网膜改变。在免疫后第18天收集2个组小鼠视网膜,进行视网膜蛋白提取、蛋白酶切、质谱检测、数据解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建立EAU小鼠模型,免疫后第10天模型鼠视网膜出现局灶性损伤,免疫后第18天视网膜炎症反应达峰值,视网膜出现水肿、脱离,玻璃体液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渗透。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共鉴定到蛋白质4458个,其中差异表达蛋白(变化倍数>1.5,P<0.05)有522个。在这些差异表达蛋白中,上调的蛋白有147个,包括Stat1、Stat3等;下调的蛋白有375个,包括Gucy2f、Rho等。经基因本体(GO)分析和Reactome通路分析,这些差异蛋白主要与血小板活化、整合素信号、T细胞活化、光传导级联、Toll样受体等密切相关。结论EAV与Stat1、Stat3等蛋白的异常表达,以及血小板活化、整合素信号等信号通路的异常调节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免疫 视网膜 自身免疫性疾病 蛋白组学 C57BL近交系小
下载PDF
加味虎杖散对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炎症因子MCP-1及PDGF-B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周青 田雪飞 +2 位作者 龚秀英 冯亚兰 胡华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8,共6页
目的:观察加味虎杖散对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PDGF-BB)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应用大鼠前列腺蛋白... 目的:观察加味虎杖散对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PDGF-BB)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应用大鼠前列腺蛋白提纯液辅以免疫佐剂制备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造模60d时正常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西药组予消炎痛,加味虎杖散大剂量、中剂量、小剂量组分别按生药量0.445、0.223、0.089g/kg体重予中药复方连续灌胃,各组给药30d时处死,采用免疫组化、荧光定量RT-PCR等方法检测炎症因子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加味虎杖散大、中、小剂量组前列腺组织MCP-1、PDGF-BBmRNA表达水平(MCP-1:0.31±0.14、0.49±0.21、0.62±0.28;PDGF-BB:0.50±0.22、0.54±0.17、0.71±0.29)及蛋白的IA值(MCP-1:677±208、725±311、1302±884;PDGF-BB:1265±698、1347±827、1655±812)与模型组(MCP-1mRNA:1.12±0.43;MCP-1蛋白:2201±934;PDGF-BBmRNA:1.14±0.51;PDGF-BB蛋白:2754±852)比较显著降低(P<0.05),且大、中剂量组作用要优于小剂量组(P<0.05);西药组MCP-1(mRNA:0.71±0.34;蛋白:1824±1157)、PDGF-BB(mRNA:1.08±0.37;蛋白:2493±92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加味虎杖散各组(P<0.01)。结论:调控炎症因子MCP-1、PDGF-BB可能是加味虎杖散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虎杖散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 自身免疫性前列腺 症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 模型大鼠
下载PDF
Treg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莲 宋继科 +3 位作者 唐凯 郑凤鸣 郭俊国 毕宏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84-690,共7页
背景 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类负向调控免疫应答的T细胞亚群,在维持免疫稳态和免疫耐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是一种免疫性眼病,Treg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 ... 背景 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类负向调控免疫应答的T细胞亚群,在维持免疫稳态和免疫耐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是一种免疫性眼病,Treg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 观察Treg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大鼠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取84只6~8周龄SPF级Lewis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于大鼠双后足垫、腹部双侧及背部皮下注射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1177-1191、结核菌素(TB)、完全弗氏佐剂(CFA)和PBS混合乳化剂共300μl,对照组大鼠以同样方法皮下注射等容量不含IRBP的TB与CFA乳化剂.分别于造模后第9、13、18、23、28、35、48天观察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的眼部炎症症状并根据严重程度进行炎症评分.于造模后上述时间点分别处死模型组及对照组大鼠各6只,采用常规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眼部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组织形态变化;分离大鼠脾脏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脾脏悬液中Treg细胞特异性标志物Foxp3标记细胞比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中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 结果 免疫后第8天模型组大鼠虹膜血管扩张充血,开始出现眼部炎症表现,免疫后第13天虹膜血管明显扩张,前房可见渗出和积脓,瞳孔区有膜样渗出,炎症评分最高,为(3.75±0.42)分,之后眼部炎症反应逐渐减轻,至免疫后第23天炎症反应接近消失,造模后第7、11、13、15、17、19、21天间模型鼠眼炎症反应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709,P<0.001).对照组大鼠眼部检查正常.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模型组大鼠虹膜、睫状体、视网膜等组织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组织结构排列疏松,以免疫后第13天最为明显,此后逐渐减轻,至免疫后第23天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组织结构接近正常,炎性细胞浸润消失.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发现,免疫后第13、18、23、28、35、48天模型组大鼠脾脏Foxp3标记细胞比例分别为(5.50±0.64)%、(13.36±0.98)%、(10.34±0.79)%、(9.58±1.02)、(6.73±0.81)%和(5.58±0.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0±0.38)%、(3.36±0.53)%、(3.65±0.57)%、(3.37±0.43)%、(3.33±0.50)%和(3.13±0.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72、-15.556、-11.910、-9.753、-6.154、-5.491,均P<0.01).模型组和对照组造模后各时间点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中Fox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变化与Foxp3标记细胞比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结论 EAU大鼠葡萄膜炎的发病及转归与Treg细胞数量和功能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免疫 调节性T淋巴细胞/免疫 淋巴细胞活性 近交系Lew大鼠 动物模型 叉头转录因子/免疫 脾脏/免疫
下载PDF
不同剂量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诱导的实验性自体免疫性葡萄膜炎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新军 张晓敏 李筱荣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385-387,39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的致葡萄膜视网膜炎活性,为研究人类葡萄膜视网膜炎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案等提供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根据IRBP剂量的不同分为10μg IRBP组、30μg IRBP组、50μg IRBP组和对照组,前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的致葡萄膜视网膜炎活性,为研究人类葡萄膜视网膜炎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案等提供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根据IRBP剂量的不同分为10μg IRBP组、30μg IRBP组、50μg IRBP组和对照组,前3组采用IRBP联合完全弗氏佐剂和400 ng百日咳毒素免疫Lewis大鼠,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联合弗氏佐剂和400 ng百日咳毒素免疫。结果:30μg IRBP组和50μg IRBP组均可诱发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而低剂量组(10μg)则不能,而且50μg IRBP组与30μg IRBP组相比,在炎症严重程度和炎症持续时间上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RBP具有强烈的致葡萄膜视网膜炎活性,可以成功诱发出EAU,且疾病严重程度和炎症持续时间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 大鼠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天赋 李卫巍 +6 位作者 吴秋月 张翠 李娜 商学军 夏欣一 许豪勤 黄宇烽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14-418,共5页
目的:使用前列腺蛋白提纯液建立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方法:选用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每组12只。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低浓度和高浓度组实验大鼠于0、14 d分别注射等剂量15 mg/ml及80 mg/ml浓度的... 目的:使用前列腺蛋白提纯液建立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方法:选用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每组12只。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低浓度和高浓度组实验大鼠于0、14 d分别注射等剂量15 mg/ml及80 mg/ml浓度的前列腺蛋白提纯液,4周后处死大鼠,前列腺组织HE染色,取大鼠外周血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8、IL-10,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辅助性T细胞Th1/Th2等指标。结果:高浓度组有3只大鼠死亡,对照组与低浓度组均无死亡。前列腺大体观察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低浓度组大鼠前列腺体积增大,质地稍硬,高浓度组大鼠前列腺质地坚硬,与周围组织粘连。实验组病理切片显示前列腺组织腺体结构破坏,有炎性细胞浸润。大鼠血清IL-8指标低浓度组[(129.07±11.48)pg/ml]、高浓度组[(147.58±17.70)pg/ml]与对照组[(94.12±7.04)pg/ml]比明显升高(P<0.05);大鼠血清IL-10指标低浓度组[(227.14±18.19)pg/ml]、高浓度组[(187.14±16.32)pg/ml]与对照组[(252.48±21.72)pg/ml]相比显著降低(P<0.05)。大鼠血清IgA与对照组[(0.19±0.14)mg/ml]相比,低浓度组[(0.25±0.37)mg/ml]和高浓度组[(0.31±0.42)mg/ml]明显升高(P<0.05);大鼠血清IgM指标低浓度组[(0.23±0.41)mg/ml]、高浓度组[(0.34±0.58)mg/ml]与对照组[(0.17±0.33)mg/ml]相比,显著升高(P<0.05)。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1/Th2未见明显改变。结论:低、高浓度组大鼠造模均获成功。使用低浓度的前列腺蛋白提纯液造模的动物死亡率低,病理改变及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符合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的表现,可作为制备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的可靠模型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前列腺 蛋白提纯液 大鼠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