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抗桥粒芯蛋白1、抗桥粒芯蛋白3及抗表皮基底膜抗原180抗体在自身免疫性大疱病诊断中应用研究
1
作者 赵刚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6期2719-272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桥粒芯蛋白1(Dsg1)、抗桥粒芯蛋白3(Dsg3)及抗表皮基底膜抗原180抗体(BP180)在口腔自身免疫性大疱病(ABD)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52例口腔ABD患者(ABD组)、152例口腔溃疡患者(溃疡组)... 目的:探讨血清抗桥粒芯蛋白1(Dsg1)、抗桥粒芯蛋白3(Dsg3)及抗表皮基底膜抗原180抗体(BP180)在口腔自身免疫性大疱病(ABD)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52例口腔ABD患者(ABD组)、152例口腔溃疡患者(溃疡组)及152例健康人群(对照组),比较各组及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Dsg1、Dsg3、BP180,统计血清Dsg1、Dsg3、BP180检出口腔ABD情况,应用Spearman分析血清Dsg1、Dsg3、BP180与病情程度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Dsg1、Dsg3、BP180及联合诊断口腔ABD价值。结果:ABD组血清Dsg1、Dsg3、BP180大于溃疡组、对照组(P<0.05);血清Dsg1阳性检出口腔ABD 134例,Dsg3阳性检出口腔ABD 138例,BP180阳性检出口腔ABD 128例,血清Dsg1阳性、Dsg3阳性联合BP180阳性检出口腔ABD 150例;不同病情患者间血清Dsg1、Dsg3、BP180比较显示:重度>中度>轻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Dsg1、Dsg3、BP180与口腔ABD患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血清Dsg1、Dsg3、BP180诊断口腔AB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1、0.954、0.934,三者联合诊断口腔AB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3;三者联合的特异度、准确度高于单一指标的灵敏度、准确度。结论:血清Dsg1、Dsg3、BP180与口腔ABD及其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三者联合诊断口腔ABD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可作为口腔ABD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抗桥粒芯蛋白1 抗桥粒芯蛋白3 BP180 自身免疫性大疱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疱液在诊断表皮下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曙霞 李卫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讨表皮下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疱液中抗基底膜带(BMZ)自身抗体的情况及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非盐裂皮肤及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检测38例表皮下自身免疫性大疱病患者疱液和血清中IgG、IgA、IgM、... 目的:探讨表皮下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疱液中抗基底膜带(BMZ)自身抗体的情况及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非盐裂皮肤及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检测38例表皮下自身免疫性大疱病患者疱液和血清中IgG、IgA、IgM、IgE及IgG亚型IgG1~IgG4抗BMZ抗体及滴度,并检测疱液和血清中结合补体C3的特异性抗BMZ抗体。结果:(1)疱液和血清中抗BMZ抗体及滴度和结合补体C3的特异性抗BMZ抗体均无显著性差异。(2)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疱液和血清中IgG抗BMZ抗体的亚型分布相同,主要为IgG1和IgG4。结论:疱液可作为IIF检测表皮下大疱病抗BMZ抗体的另一个有价值的标本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膜带 自身免疫性 大泡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基底膜带自身抗体的检测
3
作者 杨森 张学军 +4 位作者 翁孟武 王再兴 王培光 杨春俊 刘江波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5-146,共2页
目的 比较免疫印迹 (IB)和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 (IIF)检测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 (SABD)基底膜带自身抗体 (BMZ A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分别应用IIF和IB技术对 97例SABD患者血清中IgG型或IgA型BMZ Ab进行检测。结果 IIF法阳性... 目的 比较免疫印迹 (IB)和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 (IIF)检测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 (SABD)基底膜带自身抗体 (BMZ A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分别应用IIF和IB技术对 97例SABD患者血清中IgG型或IgA型BMZ Ab进行检测。结果 IIF法阳性率 75 .3 % ,免疫印迹法阳性率 79.4% ,两者在检测灵敏度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二者均可用于SABD中BMZ Ab的检测 ,二者联用对于提高BM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 表皮大疱 免疫印迹 自身抗体
下载PDF
表皮下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相关抗原研究进展
4
作者 杨春俊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1999年第1期22-24,共3页
综述了表皮下自身免疫性大疱病表皮基底膜带相关抗原的研究进展,有BPAG1、BPAG2、Ⅶ型胶原、Ⅳ型胶原、板层素5和6、97kD蛋白、450kD蛋白、120kD蛋白、45kD蛋白、200kD蛋白、105kD蛋白、100kD和145kD蛋白等。讨论它们各自在发病中的作用... 综述了表皮下自身免疫性大疱病表皮基底膜带相关抗原的研究进展,有BPAG1、BPAG2、Ⅶ型胶原、Ⅳ型胶原、板层素5和6、97kD蛋白、450kD蛋白、120kD蛋白、45kD蛋白、200kD蛋白、105kD蛋白、100kD和145kD蛋白等。讨论它们各自在发病中的作用,并就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 自身免疫性 抗原
下载PDF
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免疫性大疱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夕湲 赵蓓 +1 位作者 陈学军 杨雁 《四川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405-408,共4页
目的研究改良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免疫性大疱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重症天疱疮和20例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天疱疮和10例大疱性类天疱疮,联合组给予改良环磷酰胺冲击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目的研究改良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免疫性大疱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重症天疱疮和20例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天疱疮和10例大疱性类天疱疮,联合组给予改良环磷酰胺冲击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在出院时激素量、随访结束时激素量以及住院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免疫性大疱病,可减少治疗中长期激素量以及住院天数,有效且安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糖皮质激素 免疫性大疱
下载PDF
盐裂皮肤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联合应用鉴别诊断表皮下大疱病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森 张学军 +1 位作者 翁孟武 施守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3-14,共2页
本文探讨盐裂皮肤DIF和盐裂皮肤IIF联合应用鉴别诊断表皮下大疱病的价值。20例两种盐裂皮肤免疫荧光均阳性的病例比较表明,盐裂皮肤IIF示抗基底膜带抗体结合表皮侧或真皮侧与盐裂皮肤DIF示免疫反应物(IgG、IgA、... 本文探讨盐裂皮肤DIF和盐裂皮肤IIF联合应用鉴别诊断表皮下大疱病的价值。20例两种盐裂皮肤免疫荧光均阳性的病例比较表明,盐裂皮肤IIF示抗基底膜带抗体结合表皮侧或真皮侧与盐裂皮肤DIF示免疫反应物(IgG、IgA、C_3等)沉积于表皮例或真皮侧的部位基本一致。提示多数情况下盐裂皮肤DIF或IIF均可单独用于表皮下大疱病诊断,两者对比分析可以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裂皮肤 间接免疫荧光 表皮大疱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培光 杨森 +4 位作者 林达 范利 胡晓莉 林国书 张学军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各种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的临床特征和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35例自身免疫性大疱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天疱疮、类天疱疮和线状IgA大疱性皮病是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中常见的3种疾病,分别易累及中年人、老年人和儿童。寻常型天... 目的:探讨各种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的临床特征和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35例自身免疫性大疱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天疱疮、类天疱疮和线状IgA大疱性皮病是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中常见的3种疾病,分别易累及中年人、老年人和儿童。寻常型天疱疮伴发口腔黏膜受累多见(73.1%)。在病情得到控制的患者中,重症患者糖皮质激素用量泼尼松(78.7±23.9)mg/d显著高于轻、中症患者泼尼松(45.8±19.8)mg/d和(59.4±20.8)mg/d,P<0.001;寻常型、落叶型天疱疮糖皮质激素用量(66.2±24.3)mg/d、(73.0±14.9)mg/d显著高于红斑型(49.1±21.8)mg/d,P<0.05;寻常型天疱疮痊愈率(24.2%)显著低于红斑型(63.6%),P<0.05。接受相近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类天疱疮痊愈率(56.1%)明显高于天疱疮(35.5%),P<0.05。结论:应根据不同情况确定糖皮质激素合适的初始剂量。对于线状IgA大疱性皮病和IgA型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氨苯砜是首选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自身免疫性大疱 类天 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 泼尼松 红斑 寻常型天 患者 老年人 治疗
下载PDF
抗p200类天疱疮:一种新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水疱病
8
作者 栾琪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08年第1期63-63,共1页
自身免疫性表皮下水疱病主要包括大疱性类天疱疮(BP)、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和疱疹样皮炎(DH)。除DH外,表皮下水疱病都具有以下特点。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 获得性大疱表皮松解症 自身抗体 角质形成细胞 真皮 患者 免疫印迹 大疱性类天 复合体
下载PDF
乌干达自身免疫性表皮下水疱性疾病:自身抗体类别和年龄的相关性
9
作者 Mulyowa G.K Jaeger G. +2 位作者 Kabakyenga J. E. Schmidt 董平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6年第12期24-24,共1页
Background: No data are available on the incidence and immunoreactivity of autoimmune subepidermal blistering skin diseases in East Africa. Methods: All patients with frank blisters/erosions on the skin and/or mucous ... Background: No data are available on the incidence and immunoreactivity of autoimmune subepidermal blistering skin diseases in East Africa. Methods: All patients with frank blisters/erosions on the skin and/or mucous membranes that attended the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at Mbarara University, Uganda, from May 2000 to June 2002, were investigated. The diagnosis was based on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on the presence of circulating autoantibodies detected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microscopy on 1M NaCl-split human skin and by Western blotting of recombinant and cell-derived forms of BP180, BP230, and type VII collagen. Results: Twenty two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subepidermal blistering skin disorders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nine with bullous pemphigoid pemphigoid(41%), four with linear immunoglobulin A (IgA) disease (18%), three with mucous membrane pemphigoid (14%), two with linear IgG/IgA bullous dermatosis (9%), and one each with cicatricial pemphigoid and epidermolysis bullosa acquisita (5%). In addition, two patients with immunoreactivity to both the epidermal and dermal side of salt-split skin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microscopy, who were unreactive to type VII collagen, were provisionally diagnosed as “mixed pemphigoid”(9%). In patients with subepidermal blistering diseases, IgG reactivity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old age, whereas younger patients preferentially developed IgA autoantibodies (P = 0.024). Conclusions: The age of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subepidermal blistering diseases appears to influence the immunoglobulin class of autoantibodies. The high frequency of IgA autoantibodies in Ugandan patients may be explained by the age distribution of the Ugandan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 皮肤 类天 大疱性皮肤 自身免疫性 自身抗体 乌干达 性疾
下载PDF
免疫电镜在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春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26-528,共3页
关键词 大疱 自身免疫性 免疫电镜技术
下载PDF
金标免疫电镜在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研究中的应用
11
作者 杨森 杨春俊 +5 位作者 张学军 王培光 王再兴 刘江波 庄永龙 林中清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814-818,共5页
采用 LR White作为包埋剂 ,用胶体金标记包埋后直接和间接免疫电镜技术 ,对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线型 Ig A大疱性皮肤病皮损组织中的抗体和血清中自身抗体对正常人皮肤的结合部位进行研究。发现 Ig G型天疱疮抗体位于桥粒上 ;Ig G... 采用 LR White作为包埋剂 ,用胶体金标记包埋后直接和间接免疫电镜技术 ,对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线型 Ig A大疱性皮肤病皮损组织中的抗体和血清中自身抗体对正常人皮肤的结合部位进行研究。发现 Ig G型天疱疮抗体位于桥粒上 ;Ig G型类天疱疮抗体在半桥粒上及透明层中 ;而线型Ig A大疱病 Ig A型自身抗体结合在半桥粒、透明层和致密层中。提示寻常型天疱疮和落叶型天疱疮抗原均位于桥粒复合体上 ;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位于半桥粒上及其下方的透明层中 ;线型 Ig A大疱病抗原位于半桥粒上、透明层和 /或致密层中。本文同时就金标记包埋后免疫电镜在大疱性皮肤病诊断和研究中的价值进行介绍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电镜 大疱 自身免疫性 金标记
下载PDF
生物疗法在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中的应用
12
作者 张文静 林乃余 曾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0-252,共3页
自身免疫性大疱病(AIBD)是指一组发生在皮肤和黏膜、以水疱和大疱为基本损害,重者可危及生命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目前,AIBD治疗方法仍首选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剂,但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多,且部分患者疗效欠佳或不能耐受。随着对AIBD... 自身免疫性大疱病(AIBD)是指一组发生在皮肤和黏膜、以水疱和大疱为基本损害,重者可危及生命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目前,AIBD治疗方法仍首选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剂,但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多,且部分患者疗效欠佳或不能耐受。随着对AIBD分子病理学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针对这类疾病不同病理过程的生物疗法不断出现,该文将对其在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中的应用及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疾 生物制剂 治疗 自身免疫性大疱 自身免疫性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3例报告
13
作者 余进 牟向东 +2 位作者 万喆 阙呈立 李若瑜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14-218,共5页
目的通过典型病例回顾探讨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合并肺曲霉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报告3例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病例。3例病例均行痰镜检、培养、抗原检测、胸部CT或者坏死组织病理检查。分离病原菌经... 目的通过典型病例回顾探讨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合并肺曲霉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报告3例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病例。3例病例均行痰镜检、培养、抗原检测、胸部CT或者坏死组织病理检查。分离病原菌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烟曲霉、黄曲霉和刺孢裸胞壳。结果 3例病例证实为侵袭性肺曲霉病。进行以伏立康唑为主的综合治疗后均治愈。结论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应警惕肺曲霉病的发生。多种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早期诊断,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大疱 糖皮质激素 肺曲霉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老年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疗效观察
14
作者 颉玉胜 彭学标 +3 位作者 马爱红 孟全林 范文成 宋维旭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第3期225-226,共2页
2004年7月至2008年3月我们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11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治疗 自身免疫性大疱 丙种球蛋白治疗 疗效观察 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 老年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下载PDF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的现状
15
作者 袁艳霞 林麟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年第6期400-402,共3页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可治疗多种免疫相关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疱病是在皮肤科中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最有效的疾病之一。该方法不良反应较少且大多有自限性,为一些常规治疗禁忌或无效的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可治疗多种免疫相关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疱病是在皮肤科中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最有效的疾病之一。该方法不良反应较少且大多有自限性,为一些常规治疗禁忌或无效的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但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可能与抗独特型抗体、中和Fc受体、调节细胞因子网络、影响发病中的细胞凋亡过程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类 静脉内 自身免疫性 治疗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与HLA-Ⅱ类基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金岩 翁孟武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2年第1期37-39,共3页
人类白细胞抗原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有关HLA的研究已涉及遗传学、免疫学和医学。HLA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是 10年来的热点之一 ,本文就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及其与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关联性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HLA-Ⅱ类基因 自身免疫性大疱 遗传易感性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大疱病26例观察疗效 被引量:12
17
作者 眭洪峰 孙新芬 翁孟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39-540,共2页
目的评价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治疗自身免疫性大疱病方面的疗效。方法对应用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1周以上疗效不佳的自身免疫性大疱病患者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应用丙种球蛋白后均取得明显效果,92.3%的患者2~5... 目的评价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治疗自身免疫性大疱病方面的疗效。方法对应用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1周以上疗效不佳的自身免疫性大疱病患者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应用丙种球蛋白后均取得明显效果,92.3%的患者2~5天后水疱停止发生,尼氏征转阴,黏膜损害消退。结论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的重症患者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糖皮质激素 自身免疫性大疱
下载PDF
656例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住院患者皮肤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姚香君 张琪 +4 位作者 王婷 范敏 罗镇 王培光 王再兴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1年第8期494-498,共5页
目的:总结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住院患者皮肤感染的相关因素、病原体以及药物敏感特征。方法:收集2013-2019年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感染相关因素以及皮肤感染病原体、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656例自身免... 目的:总结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住院患者皮肤感染的相关因素、病原体以及药物敏感特征。方法:收集2013-2019年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感染相关因素以及皮肤感染病原体、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656例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住院患者纳入分析,皮肤感染率为74.29%,住院时长≥14天与<14天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39.51%和31.07%(P<0.05),黏膜受累者与未受累者感染率分别为42.20%和33.26%(P<0.05),合并糖尿病者与不合并糖尿病者感染率分别为46.43%和33.08%(P<0.01)。皮肤感染主要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7.68%)。对复方新诺明(93.46%)、万古霉素(99.35%)、利奈唑胺(100%)的敏感度高。革兰氏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排在首位(20.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的总体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自身免疫性大疱病患者容易并发皮肤感染。皮肤感染率与住院时长、累及黏膜、合并糖尿病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最常见的皮肤感染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大疱 大疱性类天 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自身免疫性大疱病
19
作者 陈喜雪 常远 《皮肤科学通报》 2021年第3期284-287,共4页
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是一类少见的重症疾病,主要包括天疱疮和类天疱疮。近年来,多种生物制剂和靶向治疗陆续应用于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目前在美国与欧洲,利妥昔单抗已作为中重度寻常型天疱疮的一线治疗方案。本文将对利妥昔单... 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是一类少见的重症疾病,主要包括天疱疮和类天疱疮。近年来,多种生物制剂和靶向治疗陆续应用于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目前在美国与欧洲,利妥昔单抗已作为中重度寻常型天疱疮的一线治疗方案。本文将对利妥昔单抗治疗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的作用机制、治疗方案以及安全性做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自身免疫性大疱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国 杨宝琦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9年第2期90-93,共4页
自身免疫性大疱病是以患者体内B淋巴细胞产生自身抗体,破坏皮肤黏附结构为特征的一组皮肤病。利妥昔单抗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制剂,以B淋巴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为靶点,导致B淋巴细胞清除,减少自身抗体的生成,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自... 自身免疫性大疱病是以患者体内B淋巴细胞产生自身抗体,破坏皮肤黏附结构为特征的一组皮肤病。利妥昔单抗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制剂,以B淋巴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为靶点,导致B淋巴细胞清除,减少自身抗体的生成,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的治疗中,利妥昔单抗应用越来越多。该文对利妥昔单抗在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疱疹样皮炎、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自身免疫性大疱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 自身免疫性 利妥昔单抗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