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路减压联合钛网及自锁定椎间融合器重建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24
1
作者 周健 李熙雷 +2 位作者 周晓岗 林红 董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73-680,共8页
目的 :评价前路减压、钛网及自锁定融合器联合重建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行前路减压、钛网与自锁定融合器联合重建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32例。其中男17例,女15... 目的 :评价前路减压、钛网及自锁定融合器联合重建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行前路减压、钛网与自锁定融合器联合重建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53~74岁,平均65.7±4.2岁。患者影像学上均表现为连续3个节段及以上的脊髓受压,且保守治疗无效。所有患者均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11例患者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JOA评分及Odom标准评价神经功能及临床效果。观察并记录手术的并发症、融合率、融合器下沉及手术后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钛网及融合器置入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13.0±12.5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23.0±9.4ml。平均随访时间23.2±2.3个月(12~41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颈椎生理曲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均获得融合,平均融合时间6.4±0.7个月。无内固定失败,无浅表及深部感染。术后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1例(3.1%),经保守治疗7d后治愈。钛网沉降2例(6.2%),患者无临床症状;自锁定融合器无沉降。无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根据Odom标准,术后疗效优11例,良好17例,一般4例。结论:前路减压、钛网及自锁定融合器联合重建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能够有效恢复颈椎曲度,减少长钛板相关并发症,并获得满意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减压 融合 自锁定融合器 钛网
下载PDF
自锁定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前路接骨板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疗效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沈怀霜 陆英杰 +4 位作者 朱天峰 钮俊杰 杨惠林 朱雪松 邹俊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881-887,共7页
背景:随着自锁定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ROI-C)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广泛应用,ROI-C也被应用于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目的:比较ROI-C及传统前路接骨板cage系统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 背景:随着自锁定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ROI-C)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广泛应用,ROI-C也被应用于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目的:比较ROI-C及传统前路接骨板cage系统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2例接受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其中23例采用ROI-C(ROI-C组),19例采用传统前路接骨板cage系统(接骨板固定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包括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以及影像学指标(包括颈椎融合率、颈椎生理曲度、手术节段椎间盘高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与接骨板固定组患者比较,ROI-C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更短,失血量更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各出现2例轻度吞咽困难。两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两组患者JOA评分、NDI均较术前改善,颈椎生理弧度、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或0.01),且均获得满意椎间融合。各随访时间点两组患者JOA评分、NDI、颈椎生理弧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前即术后首次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ROI-C组患者椎间隙高度大于接骨板固定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ROI-C组患者椎间隙高度下降多于接骨板固定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手术能有效改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隙高度。相比传统接骨板,ROI-C手术时间少,创伤小,且术后短期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隙高度恢复更为显著,但仍需注意颈托固定,防止早期椎间隙高度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 颈椎前路手术 自锁定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传统接骨板
下载PDF
两种内固定物置入增强前路椎间融合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的差异 被引量:2
3
作者 朱爱国 张烽 +2 位作者 陈向东 曹涌 王以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9期7243-7245,共3页
背景:腰椎前路自锁定椎间融合器SynFix-LR与前路钢板和后路椎弓根螺钉比较,其操作更简单、创伤更少,而且其前方0切迹设计降低了血管损伤的风险。如果前路椎间融合后以SynFix-LR固定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在生物力学上相似,那么在避免后... 背景:腰椎前路自锁定椎间融合器SynFix-LR与前路钢板和后路椎弓根螺钉比较,其操作更简单、创伤更少,而且其前方0切迹设计降低了血管损伤的风险。如果前路椎间融合后以SynFix-LR固定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在生物力学上相似,那么在避免后路手术入路的情况下就可以达到同样的脊柱稳定的效果。目的:比较前路椎间融合后以前路自锁定椎间融合器固定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的差异。方法:选用15具新鲜小牛腰椎标本,模拟临床建立前路椎间融合后SynFix-LR固定模型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模型,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上测试两种内固定模型生物力学特性上差异。结果与结论:行单纯前路椎间融合后,腰椎的稳定性比完整标本有明显的下降。以SynFix-LR固定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都能有效地增加腰椎前路椎间融合的初始稳定性,而且两种固定增加脊柱稳定性的效果之间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区别,因此认为SynFix-LR是较理想的前路椎间融合固定器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椎间融合 前路自锁定椎间融合器 椎弓根螺钉 腰椎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后应用桥式自锁定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4
作者 朱明智 《临床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对于颈椎病患者,观察完成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术后,选择桥式自锁定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颈椎病患者46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对于所有患者,临床完成颈椎前路椎间盘切... 目的探讨对于颈椎病患者,观察完成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术后,选择桥式自锁定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颈椎病患者46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对于所有患者,临床完成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术治疗后,选择桥式自锁定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的方法对疾病进行治疗。针对患者展开定期随访,对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准确记录。选择JOA评分的方法对所有患者完成手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实施评估。于临床对患者实施正侧位X线摄片,对椎体间隙高度、植骨融合情况以及颈椎生理曲度进行观察。结果在JOA评分方面,末次随访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椎体间隙高度方面,末次随访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手术后9个月对患者实施随访发现,患者的76个椎体间隙表现为完全骨性融合,最终融合率达到了100%。结论对颈椎病患者完成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术后,选择桥式自锁定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的方法进行治疗最终获得的融合率较高,显著恢复椎体间隙高度以及颈椎生理曲度,显著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 桥式自锁定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 颈椎病
原文传递
ALIF与SynFix-LR两种椎间融合固定术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的比较
5
作者 朱爱国 张烽 +2 位作者 陈向东 曹涌 王以进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9-220,共2页
目的比较单纯的前路腰椎椎间融合(ALIF)和前路自锁定椎间融合器(SynFix-LR)固定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的差异。方法选用15具新鲜小牛腰椎标本,模拟临床建立单纯ALIF模型和SynFix-LR固定模型,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上测试两种内固定模型生物力... 目的比较单纯的前路腰椎椎间融合(ALIF)和前路自锁定椎间融合器(SynFix-LR)固定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的差异。方法选用15具新鲜小牛腰椎标本,模拟临床建立单纯ALIF模型和SynFix-LR固定模型,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上测试两种内固定模型生物力学特性上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ALIF组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下降(P<0.05),SynFix-LR固定组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增加(P<0.05)。结论 SynFix-LR是较理想的前路椎间融合固定器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间融合 自锁定椎间融合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