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2022年重庆市近地面臭氧的暴露风险及环境影响
1
作者 骆雨茜 陈静 +3 位作者 郝宇杭 黄威 万凤莲 田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54-2765,共12页
为综合评估近地面臭氧(O_(3))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等的暴露风险,及其对二次颗粒物形成的环境影响,本文研究了重庆市2015~2022年O_(3)长期变化特征,采用多种指标综合表征O_(3)暴露对健康、经济和植被的长期影响及短期持续污染的暴露风险... 为综合评估近地面臭氧(O_(3))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等的暴露风险,及其对二次颗粒物形成的环境影响,本文研究了重庆市2015~2022年O_(3)长期变化特征,采用多种指标综合表征O_(3)暴露对健康、经济和植被的长期影响及短期持续污染的暴露风险,并探讨O_(3)对夜间硝酸盐生成的潜在作用.结果表明:近年来重庆市近地面O_(3)呈总体上升趋势,夜间O_(3)浓度逐渐增长,春季的高O_(3)事件不容忽视.相应的各类O_(3)长期暴露风险指标均总体呈现2015~2019年先增加后逐渐下降的趋势.短期的O_(3)持续暴露风险相较污染前后显著增加.夜间O_(3)的升高会增大NO_(3)自由基生成速率(PNO_(3)),从而促进N_(2)O_(5)异质水解及夜间硝酸盐的形成,且在高湿伴随的污染条件下更为显著.可见,夜间O_(3)变化的潜在暴露风险及对二次无机盐的生成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面臭氧 臭氧暴露风险 臭氧持续污染 夜间高臭氧 夜间硝酸盐生成
下载PDF
北京市东南郊区夏季低层大气臭氧浓度垂直分布特征
2
作者 王琴 景宽 +5 位作者 王陈婧 刘保献 沈秀娥 张健 刘洋 罗霄旭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6-695,共10页
为探究臭氧污染季北京市臭氧浓度垂直分布特征及对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影响,基于差分吸收臭氧激光雷达,对北京市东南郊区永乐店2019年5−9月低层大气臭氧浓度的垂直分布进行连续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①1.5 km以下,臭氧浓度随高度的增加呈先... 为探究臭氧污染季北京市臭氧浓度垂直分布特征及对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影响,基于差分吸收臭氧激光雷达,对北京市东南郊区永乐店2019年5−9月低层大气臭氧浓度的垂直分布进行连续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①1.5 km以下,臭氧浓度随高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特征,边界层中上部(0.5~0.6 km)为臭氧浓度最大区域;1.5~3 km,臭氧浓度相对稳定或随高度增加而缓慢上升.臭氧浓度最高的6月,其浓度垂直梯度变化率略小于其他月份.②边界层内臭氧浓度与近地面臭氧浓度的日变化基本一致,均呈午后单峰分布特征;但近地面的臭氧浓度波动幅度较大,具有更低的早高峰谷值和更高的午后峰值.午后峰值期间,边界层内臭氧浓度垂直分布呈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特征,体现出午后近地面光化学生成是臭氧升高的主要原因.夜间高空臭氧浓度高于近地面,可为翌日白天的臭氧浓度提供较高的背景.③典型臭氧污染过程显示,午后快速的光化学生成导致近地面和边界层中部以下臭氧浓度明显上升,部分夜间残留层可见明显的臭氧污染层,并于翌日上午向下传输;夜间低空急流、风向的切变及持续偏南风等气象条件也易导致臭氧垂直或水平传输至北京市.研究显示,应强化本地前体物控制及区域联防联控,实现边界层内臭氧浓度整体降低对臭氧污染治理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臭氧雷达 臭氧 垂直分布 臭氧污染过程
下载PDF
上海西南某工业区夏季臭氧污染时期挥发性有机物特征及来源分析
3
作者 曹想 李跃武 +6 位作者 赵梦飞 易家林 陈喆 黄蓓佳 段玉森 修光利 段炼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6-802,共7页
于2020年8月1—31日在上海金山区省界工业区附近设置观测点,对空气中104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NO_(x))和臭氧(O_(3))水平进行观测。观测期间,O_(3)小时质量浓度为17~262μg/m^(3),平均值为83μg/m^(3),期间出现两次O_(3)污染... 于2020年8月1—31日在上海金山区省界工业区附近设置观测点,对空气中104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NO_(x))和臭氧(O_(3))水平进行观测。观测期间,O_(3)小时质量浓度为17~262μg/m^(3),平均值为83μg/m^(3),期间出现两次O_(3)污染时段,O_(3)时均值分别为119、110μg/m^(3);观测期间总VOCs(TVOCs)体积分数为66.67×10^(-9),VOCs呈白天低、夜间高的变化趋势,各VOCs组分的日变化趋势与TVOCs一致;VOCs的总臭氧生成潜势(OFP)为578.85μg/m^(3),烯烃对OFP的贡献最大;源解析结果表明,两个污染时期的VOCs均与机动车尾气排放及涂料溶剂使用有关,应加强两个VOCs来源的管控;后向轨迹聚类分析表明,两污染时期VOCs高值气团均来自于海上,除周边城市的区域输送外,海上排放源也需加强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污染 臭氧生成潜势 源解析
下载PDF
气象要素与前体物排放对中国区域性臭氧污染的影响
4
作者 赵熠琳 李子 +4 位作者 沈劲 王威 朱媛媛 丁俊男 高愈霄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6-881,共6页
2022年9月,中国出现了多次区域性臭氧污染过程,污染较重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华南与华北。全国339个城市中,共出现了1844天次的臭氧超标情况,其中重度污染3天次(均出现在珠三角)、中度污染123天次、轻度污染1718天次。中国华北与华南等地长... 2022年9月,中国出现了多次区域性臭氧污染过程,污染较重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华南与华北。全国339个城市中,共出现了1844天次的臭氧超标情况,其中重度污染3天次(均出现在珠三角)、中度污染123天次、轻度污染1718天次。中国华北与华南等地长期处于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影响区,容易出现持续干燥少雨、风速偏低、气温持续偏高的气象特征,有利于臭氧的生成与积累,是造成该时期臭氧污染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污染程度重的重要原因。臭氧超标天数较多的城市一般具有较高的NO_(2)浓度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臭氧生成潜势(OFP),其中NO_(2)一般在30μg/m^(3)左右、OFP一般超过100μg/m^(3),通过相关性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出区域性臭氧污染受NO_(2)影响更显著的结论。可见,当前中国华南与华北等地臭氧前体物排放量仍较大,在不利气象条件下,臭氧前体物累积加剧了臭氧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臭氧 污染过程 成因
下载PDF
沈阳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蒋伯琪 浮天 +4 位作者 程昳璇 苏枞枞 沈建东 于谨铖 于兴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9,共8页
近年来中国城市O_(3)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近地面O_(3)已成为沈阳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之一。基于沈阳市2019年近地面臭氧(O_(3))及其前体物(VOCs和NO_(2))的逐时数据,结合同期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2019年沈阳大气O_(3)的季节变化特征,分析了V... 近年来中国城市O_(3)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近地面O_(3)已成为沈阳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之一。基于沈阳市2019年近地面臭氧(O_(3))及其前体物(VOCs和NO_(2))的逐时数据,结合同期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2019年沈阳大气O_(3)的季节变化特征,分析了VOCs和NO_(2)以及气象条件对O_(3)生成的影响;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MIR)估算了沈阳大气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并运用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PMF)进行了沈阳夏季VOCs的来源解析。结果表明:2019年沈阳市O_(3)平均质量浓度夏季最高,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最低;四季O_(3)日变化特征均表现为单峰型,质量浓度峰值出现在14:00左右,谷值出现在07:00左右。沈阳市O_(3)质量浓度与温度、风速均呈现正相关关系(P=0.001,P=0.005),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P=0.005);当温度达到30.0℃以上,O_(3)质量浓度明显升高;风速低于3.0 m·s^(-1)时O_(3)质量浓度小于75.0μg·m^(-3),而风速超过4.0 m·s^(-1)时O_(3)质量浓度迅速升高至100μg·m^(-3);湿度小于20%时O_(3)质量浓度较高,当湿度大于80%时O_(3)质量浓度显著降低,由75.0μg·m^(-3)降低至58.7μg·m^(-3)。O_(3)平均质量浓度与前体物VOCs和NO_(2)质量浓度呈负相关关系(P=0.005),O_(3)平均质量浓度最大值对应的NO_(2)质量浓度区间为20.0-30.0μg·m^(-3)。2019年沈阳市大气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依次表现为烯烃>芳香烃>烷烃>炔烃,烯烃在4个季节均为最大贡献者,表明烯烃对沈阳市O_(3)生成具有重要贡献。夏季沈阳市VOCs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源、溶剂使用源、液化石油气污染源、燃烧源和机动车排放源。沈阳作为我国传统重工业基地,加强对石油化工、溶剂使用和燃料挥发等方面的监管是降低沈阳市大气O_(3)质量浓度水平的有效途径。该研究可以为沈阳市O_(3)污染治理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 臭氧 VOCS 污染特征 气象条件 臭氧生成潜势 来源解析
下载PDF
臭氧微纳米气泡处理焦化废水零排放工艺中浓盐水的效能
6
作者 沈俊伯 缪蔚 +2 位作者 胡楠 李恩超 李攀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0-1140,共11页
焦化废水的零排放工艺中使用蒸汽机械再压缩(MVR)蒸发结晶处理膜浓缩液,最终产生超高盐浓缩液废水,其难以通过传统氧化方法进行处理。臭氧微纳米气泡技术能够提高臭氧传质效率、增强臭氧氧化能力,可望用于处理MVR浓缩母液。为验证该技... 焦化废水的零排放工艺中使用蒸汽机械再压缩(MVR)蒸发结晶处理膜浓缩液,最终产生超高盐浓缩液废水,其难以通过传统氧化方法进行处理。臭氧微纳米气泡技术能够提高臭氧传质效率、增强臭氧氧化能力,可望用于处理MVR浓缩母液。为验证该技术的工程应用可行性,以MVR浓缩母液为研究对象,对比臭氧微纳米气泡和普通大气泡2种曝气方式下臭氧传质速率以及有机物的降解效能,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盐浓度和有机物浓度对2种臭氧氧化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以界定臭氧微纳米气泡技术处理高盐废水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从0.1 mol/L增加至1 mol/L,微纳米气泡和普通大气泡的臭氧传质系数分别提高0.13和0.09倍,臭氧自分解速率分别升高2.10和1.38倍。在处理高盐、高有机物废水(TOC浓度为57.2~587.6 mg/L,电导率为3.47~28.6 mS/cm)时,臭氧微纳米气泡较普通大气泡的TOC去除率提升0.50~3.76倍,吨水能耗最大可降低71%;处理超高盐、超高有机物废水(TOC浓度为5626 mg/L,电导率为164.3 mS/cm)时,臭氧微纳米气泡去除效果与普通大气泡趋于一致且吨水能耗更高。高盐废水的盐浓度和有机物浓度对臭氧微纳米气泡处理效能影响显著,工程应用中应根据废水特性选择合适的臭氧曝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微纳米气泡 臭氧氧化 臭氧传质系数 降解 MVR浓缩母液
下载PDF
臭氧催化氧化在单晶硅切削液废水处理的工程应用
7
作者 王学良 杨永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198,共4页
单晶硅切削液废水具有COD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针对某单晶硅生产企业废水,目前拟采取将其在企业内经过气浮、生化、曝气生物滤池等工艺处理至达到接管标准后,与其他污水混合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生化处理的措施,这存在着对下游污水处理... 单晶硅切削液废水具有COD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针对某单晶硅生产企业废水,目前拟采取将其在企业内经过气浮、生化、曝气生物滤池等工艺处理至达到接管标准后,与其他污水混合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生化处理的措施,这存在着对下游污水处理厂水质冲击问题,影响其稳定运行。对此,在污水处理厂生化工艺段前增设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工艺段对废水进行预处理,以提升生化段进水水质。根据企业外排废水出水COD设置不同的臭氧投加量,连续运行15 d,分析了臭氧消耗量、出水COD和下游污水处理厂出水COD,结果表明,随着单位质量COD的臭氧投加量(臭氧投加比)的提高,出水COD显著降低,但过高的臭氧投加量会造成臭氧尾气破坏装置高负荷运行及高能耗。实验条件下,当臭氧投加比在0.98~1.39 mg/mg内变动,平均1.20 mg/mg时,臭氧工艺段出水COD平均为83 mg/L,下游污水处理厂最终出水COD平均为17 mg/L,实现了出水稳定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切削液 臭氧催化氧化 臭氧投加比
下载PDF
广州市2022年臭氧污染特征与成因分析
8
作者 黄继章 高健 +9 位作者 余美芳 高锐 裴成磊 杨素霞 张金谱 宋伟 李磊 李银松 郭昊 叶子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00-3110,共11页
选取2022年O_(3)及其前体物观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结合基于观测的模型(OBM)和后向轨迹模型,分析了2022年广州市O_(3)污染特征,识别了O_(3)生成控制区及关键敏感型物种,并从O_(3)前体物排放、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3个方... 选取2022年O_(3)及其前体物观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结合基于观测的模型(OBM)和后向轨迹模型,分析了2022年广州市O_(3)污染特征,识别了O_(3)生成控制区及关键敏感型物种,并从O_(3)前体物排放、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3个方面开展了O_(3)污染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O_(3)生成以VOCs控制和NO_(x)-VOCs协同控制为主,现阶段VOCs和NO_(x)减排比例应不低于1:1;O_(3)生成对含氧VOCs最为敏感,其次是植物源VOCs(BVOCs)、烯烃、芳香烃和烷烃;2022年广州市O_(3)前体物NO_(x)和VOCs浓度同比下降14.7%和30.4%,但副高强盛、台风外围环流影响频繁叠加强辐射、高温、低湿等不利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抵消了广州市本地前体物减排的成效,造成O_(3)浓度上升,其中典型O_(3)污染过程(2022年9月16~22日)气流轨迹由西北、西南方向气团转变为东和东南方向气团,易受到来自周边城市区域传输影响.建议下一步持续推动NO_(x)减排,促进O_(3)对NO_(x)敏感性向正敏感性的转变,同时积极构建区域联防联控机制,降低区域传输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 臭氧污染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 前体物 气象条件 区域传输
下载PDF
基于臭氧氧化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优化及中试验证
9
作者 杨培 杨立臣 +3 位作者 胡晓娜 祝金星 张亮 彭永臻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99,共6页
针对实际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流程优化开展中试实验。深度处理采用混凝沉淀+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碳工艺,针对垃圾渗滤液传统工艺过程中的MBR出水、纳滤浓缩液的处理效果和运行成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臭氧氧化为基础的深度处理工艺... 针对实际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流程优化开展中试实验。深度处理采用混凝沉淀+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碳工艺,针对垃圾渗滤液传统工艺过程中的MBR出水、纳滤浓缩液的处理效果和运行成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臭氧氧化为基础的深度处理工艺经过参数优化调整后,处理MBR出水时有机物、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为97.3%、71.76%和42.26%,处理纳滤浓缩液时有机物、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98.82%、74.41%和22.53%。其中,臭氧氧化对有机物处理能力最强,深度处理后COD浓度可直接满足排放限值,但是氨氮在后续的臭氧氧化环节和生物活性碳吸附环节存在较大波动。长期成本核算分析表明:处理MBR出水的运行成本为约92.10元/吨;处理纳滤浓缩液的运行成本为约166.00元/吨。最后根据中试研究成果实现了以臭氧氧化为基础的纳滤浓缩液处理工艺的工程转化,为该工艺市场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深度处理 高级氧化 臭氧
下载PDF
臭氧注射和脉冲射频治疗粘连性关节囊炎
10
作者 杨朋坤(译) 吴毅(译编/审) 陆蓉蓉(审) 《中国康复》 2024年第4期217-217,共1页
粘连性关节囊炎(AC)是一种严重程度不一、以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逐渐受限为特点。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本研究评估了特发性AC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应用脉冲射频(PRF)进行肩关节内臭氧注射与关节内类固醇注射的疗效。受试者为4... 粘连性关节囊炎(AC)是一种严重程度不一、以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逐渐受限为特点。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本研究评估了特发性AC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应用脉冲射频(PRF)进行肩关节内臭氧注射与关节内类固醇注射的疗效。受试者为45例成年人,年龄为30~65岁,患有原发性肩周炎。所有受试者都接受了标准肩关节检查,并记录了基线视觉模拟评分(VAS)、肩痛和残疾(SPADI)评分以及活动范围(ROM)。受试者被随机分为两组,类固醇组接受了5ml浓度0.125%布比卡因加40mg曲安奈德关节腔内注射,臭氧组在关节腔内注射5ml浓度0.125%布比卡因后,再注射10ml氧气-臭氧混合物(15μg/ml)。干预后,所有组别受试者的疼痛、残疾、关节活动度和炎症指标都出现了显著改善。PRF/臭氧组VAS疼痛评分和ROM评分均优于激素组。结论:这项针对特发性粘连性关节囊炎患者的研究发现,臭氧疗法和射频疗法都能有效改善疼痛和活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关节囊炎 关节腔内注射 关节活动度 布比卡因 臭氧注射 臭氧疗法 被动活动 曲安奈德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臭氧氧化VOCs模拟气体的试验研究
11
作者 王嘉豪 陈晔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4年第4期60-66,共7页
为了消解废水处理过程逸出尾气中恶臭的挥发性有机物,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法进行处理,以二甲苯作为目标污染物,以二甲苯的消解率为指标,探讨了臭氧浓度、填料高度和入口流量对二甲苯消解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臭... 为了消解废水处理过程逸出尾气中恶臭的挥发性有机物,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法进行处理,以二甲苯作为目标污染物,以二甲苯的消解率为指标,探讨了臭氧浓度、填料高度和入口流量对二甲苯消解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臭氧催化氧化消解二甲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臭氧浓度(体积分数)6.54%,填料高度15 cm,入口流量2 L/min。最佳条件下的二甲苯消解率为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二甲苯 臭氧催化氧化 响应面法 臭氧浓度 填料高度 入口流量
下载PDF
臭氧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12
作者 霍岩松 孙海燕 +4 位作者 庞金磊 郭向飞 刘亚静 冉广原 何明伟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840-844,共5页
目的探讨臭氧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对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疼痛科治疗的7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臭氧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 目的探讨臭氧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对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疼痛科治疗的7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臭氧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的疼痛程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臭氧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术后VAS及NDI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VAS:5.36(4,7)vs.1.32(1,2),P<0.0001;NDI:32.72(24,70)vs.7.62(3.55,8.9),P<0.0001]。手术治疗两周后可有效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和IFN-γ的水平,减轻炎性反应[IL-6:4.33(2.51,5.04)vs.3.49(2.08,4.43),P<0.05;TNF-α:1.95(1.41,2.21)vs.1.61(1.02,2.03),P<0.05;IFN-γ:1.84(1.18,2.47)vs.1.55(0.76,2.09),P<0.05]。结论臭氧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术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臭氧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炎性反应
下载PDF
保妇康栓联合臭氧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戴星 孙玉芳 +2 位作者 胡鸣 焦榕芳 张凡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4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采用保妇康栓联合臭氧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妇科检查中HPV检测为阳性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采用保妇康栓联合臭氧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妇科检查中HPV检测为阳性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保妇康栓治疗,试验组采用保妇康栓联合臭氧治疗,两组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V转阴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R-HPV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TNF-α、TGF-β水平低于对照组,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HR-HPV患者采用保妇康栓联合臭氧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提高HPV转阴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高危型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臭氧 保妇康栓
下载PDF
CaO催化臭氧选择性氧化肉桂中油的研究
14
作者 罗轩 秦莎 +4 位作者 冀海华 苏通明 谢新玲 秦祖赠 纪红兵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粗肉桂油精馏后残留的尾油(也称为肉桂中油)含有肉桂醛和烯烃类化合物。为通过精馏分离肉桂中油中的肉桂醛,实现肉桂中油资源再利用,根据前期研究成果,采用CaO催化臭氧选择性氧化肉桂中油中的烯烃类化合物;采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 粗肉桂油精馏后残留的尾油(也称为肉桂中油)含有肉桂醛和烯烃类化合物。为通过精馏分离肉桂中油中的肉桂醛,实现肉桂中油资源再利用,根据前期研究成果,采用CaO催化臭氧选择性氧化肉桂中油中的烯烃类化合物;采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臭氧化反应60 min后,存在于肉桂中油中的10种烯烃类化合物在反应产物中仅检出1种,肉桂醛的相对含量从反应前的56.46%增至80.48%。反应后,GC-MS未检测出烯烃类化合物臭氧化后生成的醛或酮类物质。通过臭氧化可基本清除肉桂中油中的烯烃类化合物,保留肉桂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中油 肉桂醛 臭氧 CAO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不同气象条件下北京市植被区与非植被区PM_(2.5)与臭氧(O_(3))的质量浓度及其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李少宁 时聪 +3 位作者 杨君芳 赵娜 徐晓天 鲁绍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153,169,共8页
本研究利用2022年北京市植被区与非植被区监测点PM_(2.5)和O_(3)质量浓度数据以及气象数据,揭示气象因素对PM_(2.5)和O_(3)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象因素影响PM_(2.5)与O_(3)间相关性。全年以及不同季节中,温度对PM_(2.5)-O_(3)相关... 本研究利用2022年北京市植被区与非植被区监测点PM_(2.5)和O_(3)质量浓度数据以及气象数据,揭示气象因素对PM_(2.5)和O_(3)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象因素影响PM_(2.5)与O_(3)间相关性。全年以及不同季节中,温度对PM_(2.5)-O_(3)相关系数的影响作用最强。所有温度区间、湿度>55%、气压<985 hPa条件下的相关性表现为植被区高于非植被区。当温度<0℃或湿度>75%时,PM_(2.5)和O_(3)质量浓度负相关程度最高,温度>20℃或湿度<35%时,正相关程度最高。介于955~985 hPa气压范围的PM_(2.5)和O_(3)质量浓度呈正相关,低于或高于此范围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其中955~970 hPa气压范围的正相关程度最强,高于985 hPa气压范围的负相关程度最强。高温、高湿的气象条件,PM_(2.5)和O_(3)质量浓度存在正效应;低温、低湿的气象条件,二者存在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PM_(2.5) 臭氧 气象因子
下载PDF
飓风中卫星臭氧总柱观测与位涡相关性和在飓风中心定位中的应用
16
作者 周恒 邹晓蕾 《气象科学》 2024年第1期106-114,共9页
本文使用搭载于极轨气象卫星S-NPP(Suomi 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的臭氧成像廓线仪(Ozone Mapping and Profiler Suite,OMPS)观测的臭氧总柱(Total Column Ozone,TCO)资料对大西洋飓风“Maria”(2017)进行研究。针对对流... 本文使用搭载于极轨气象卫星S-NPP(Suomi 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的臭氧成像廓线仪(Ozone Mapping and Profiler Suite,OMPS)观测的臭氧总柱(Total Column Ozone,TCO)资料对大西洋飓风“Maria”(2017)进行研究。针对对流区域TCO与气柱平均位涡(Mean column-integrated Potential Vorticity,MPV)的低相关性构建了分区域线性回归模型,不仅能同时提高大尺度和对流尺度上TCO和MPV的相关性,还能提高对流区域S-NPP OMPS TCO观测资料的利用率(95.5%)。TCO观测资料可以清晰地反映出飓风的顶部结构,据此可得到对流层顶附近的飓风中心位置。卫星总柱臭氧资料对飓风Maria中心定位结果与最佳路径的距离相差58.1 km,略大于使用S-NPP先进技术微波探测仪(Advanced Technology Microwave Sounder,ATMS)、MetOp-A微波湿度计(Microwave Humidity Sounder,MHS)和FY-3B微波湿度计(MWHS)亮温观测资料得到的Maria中心定位结果与最佳路径的距离(47.5 km)。臭氧定位结果与垂直风切变(Vertical Wind Shear,VWS)具有一定关系,垂直风切变越强,臭氧资料定位中心偏离最佳路径越大。本研究构建的分区域线性回归模型可作为间接同化卫星TCO资料的观测算子,也可应用到涡旋初始化中,以改进飓风路径和强度预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臭氧资料 臭氧总柱 分区域线性回归模型 中心定位
下载PDF
解析北京郊区一次典型臭氧污染的物理化学过程
17
作者 贾龙 于姗杉 徐永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1-404,共14页
臭氧污染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大气环境问题,其不仅取决于大气化学反应过程,而且会受大气物理过程和各气象要素的影响,因此需要从化学和物理两个方向来研究近地面臭氧污染问题。本研究结合外场观测和欧拉光化学模式,解析了2022年秋季北... 臭氧污染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大气环境问题,其不仅取决于大气化学反应过程,而且会受大气物理过程和各气象要素的影响,因此需要从化学和物理两个方向来研究近地面臭氧污染问题。本研究结合外场观测和欧拉光化学模式,解析了2022年秋季北京怀柔城区的一次光化学污染周期内的物理和化学过程。给出了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以及臭氧及其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_(x),x=1、2)在此期间的日变化特征。通过源解析得到VOCs主要来源为交通排放(46%)、植物源(25%)、溶剂挥发(23%)和燃烧源(9%)。通过欧拉光化学模式确定了区域传输和本地VOCs对臭氧的贡献,结果显示强北风天气条件下,怀柔区臭氧以外来水平输送为主(贡献超过70%);当以弱的南风或东南风为主时,天气处于稳定状态,臭氧主要来自VOCs和NO_(x)的二次转化。根据VOCs的臭氧潜势,在所有VOCs中对臭氧贡献最大的物质为烯烃,其贡献为67%,其次为芳香烃(16%)。通过敏感度分析,发现臭氧生成对物理因子中的光强、温度和边界层高度最敏感;在臭氧前体物中,活性较强的烯烃类物质的敏感度最高,烷烃最低。最后基于本地VOCs特征的EKMA曲线,提出了控制臭氧污染的减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挥发性有机物 源解析 敏感性分析 怀柔
下载PDF
臭氧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热凝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18
作者 霍岩松 孙海燕 +5 位作者 庞金磊 郭向飞 刘亚静 冉广原 符舟洋 何明伟 《中国医药》 2024年第5期723-727,共5页
目的探讨臭氧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热凝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疼痛科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探讨臭氧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热凝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疼痛科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低温等离子射频热凝术治疗,观察组行臭氧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热凝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4.2%(49/52)比78.8%(4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2周,2组的VAS及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1.4±1.2)分比(2.4±1.0)分、(13±4)分比(2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后2周,2组血浆IL-1β、IL-6、IL-8和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臭氧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热凝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臭氧 低温等离子射频热凝术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一次持续性极端高温背景下石家庄臭氧污染特征研究
19
作者 金龙 任改莎 +2 位作者 郭小璇 代雅茹 幺伦韬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5期46-51,共6页
利用地面常规观测大气成分数据、地面气象数据、臭氧激光雷达数据结合风廓线雷达和微波辐射计遥测资料,研究了2022年6月16-26日石家庄地区一次持续性极端高温天气过程背景下的臭氧重度污染过程。结果表明强辐照、高温、低湿、弱风的气... 利用地面常规观测大气成分数据、地面气象数据、臭氧激光雷达数据结合风廓线雷达和微波辐射计遥测资料,研究了2022年6月16-26日石家庄地区一次持续性极端高温天气过程背景下的臭氧重度污染过程。结果表明强辐照、高温、低湿、弱风的气象条件,有利于O_(3)的产生和积累;O_(3)日变化特征,峰值区出现在午后,谷值区出现在夜间-凌晨;地面O_(3)与温度(T)、相对湿度(RH)分别具有明显的正、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50;0.5 km^(-1)·km处臭氧浓度变化速率较快;地形和气象条件使得污染物易于太行山东侧生成并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石家庄 臭氧 激光雷达 污染
下载PDF
经穴位至关节突注射臭氧水配合推拿、针刺对关节突源性腰痛的影响
20
作者 宋如意 张丽 +1 位作者 孙飞 杨勇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7期56-60,共5页
目的:观察经穴位至关节突注射臭氧水配合推拿、针刺治疗关节突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06例关节突源性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 目的:观察经穴位至关节突注射臭氧水配合推拿、针刺治疗关节突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06例关节突源性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接受推拿、针刺治疗,研究组接受经穴位至关节突注射臭氧水配合推拿、针刺治疗,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与复发率,以及治疗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评分(ODI评分)和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SF-36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72,P<0.05),研究组总优良率88.68%(47/53)高于对照组71.7%(38/53),复发率7.55%(4/53)低于对照组22.64%(12/53)(P<0.05)。两组VAS评分和ODI评分的时点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3个疗程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3个疗程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各维度得分(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精力)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3个疗程后SF-36量表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穴位至关节突注射臭氧水配合推拿、针刺治疗关节突源性腰痛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改善疼痛程度与腰椎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源性腰痛 穴位至关节突注射臭氧 推拿 针刺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