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对流层异常臭氧次峰的观测研究及其动力输送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郑向东 周秀骥 +2 位作者 秦瑜 汤洁 李维亮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7-266,共10页
文中分析了 1996年 8月 1日发生在西宁 (36 .4 3°N ,10 1.4 5°E ,海拔 :2 2 96m)地区对流层异常臭氧次峰现象。观测资料揭示了高空低压槽东移是臭氧次峰的主要天气特征。三维后向轨迹计算表明 ,尽管代表臭氧次峰的气团可以追... 文中分析了 1996年 8月 1日发生在西宁 (36 .4 3°N ,10 1.4 5°E ,海拔 :2 2 96m)地区对流层异常臭氧次峰现象。观测资料揭示了高空低压槽东移是臭氧次峰的主要天气特征。三维后向轨迹计算表明 ,尽管代表臭氧次峰的气团可以追溯到中亚地区 ,但是明显的气团向下输送则发生在新疆、青海间的高空低压槽内。中尺度模拟进一步确认了对流层顶折叠和平流层向下输送是臭氧次峰出现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 臭氧次峰 动力输送过程 后向轨迹 平流层向下输送
下载PDF
臭氧垂直分布个例观测中次峰现象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郑向东 李维亮 +2 位作者 周秀骥 汤洁 秦瑜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180-1185,共6页
根据臭氧探空观测数据,结合气象和卫星观测资料,对1999年8月2日北京地区10~18 km高度范围出现的臭氧次峰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臭氧次峰的出现与切断低压这一天气过程有密切联系,并伴有显著的高空急流,用国家气象中心高分辨率同化预报系统... 根据臭氧探空观测数据,结合气象和卫星观测资料,对1999年8月2日北京地区10~18 km高度范围出现的臭氧次峰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臭氧次峰的出现与切断低压这一天气过程有密切联系,并伴有显著的高空急流,用国家气象中心高分辨率同化预报系统(HLAFS)再分析网格点数据对臭氧次峰的动力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说明非地转平流输送和对流层顶折叠是对流层臭氧次峰形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次峰 诊断分析 平流层-对流层交换 垂直分布 动力输送机制 切断低压 大气观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