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北京近交通主干线地区的臭氧生成效率
被引量:
24
1
作者
安俊岭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2-657,共6页
2004年9月27日至10月4日一冷锋系统途径北京并带来了大风和降水天气,为了解冷锋过境前后北京近交通主干线地区臭氧生成效率的变化,利用此期间北京外场观测资料和箱模式计算了臭氧生成率及生成效率.结果表明,臭氧生成率可由观测结果...
2004年9月27日至10月4日一冷锋系统途径北京并带来了大风和降水天气,为了解冷锋过境前后北京近交通主干线地区臭氧生成效率的变化,利用此期间北京外场观测资料和箱模式计算了臭氧生成率及生成效率.结果表明,臭氧生成率可由观测结果进行求算,表达式为Q·∑Zi·Ki·[VOCi]/KOH+NO2·[NO2],臭氧生成效率(OPE)变化范围为1.5~6.0,均值约为3.0,冷锋系统过境前、后OPE变化不显著.削减近交通主干线地区的VOCs排放量能有效降低该地的臭氧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生成效率
光化学模式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氮氧化物
臭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次放电重叠效应对臭氧生成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孙亚兵
窦玉峰
任兆杏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3-75,共3页
分析了二次放电重叠效应对臭氧生成效率的影响机制,建立了旋转放电理论模型,导出了臭氧生成效率理论公式并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二次放电重叠
臭氧生成效率
放电
电力系统
故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甸子本底站臭氧生成效率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
21
3
作者
葛宝珠
徐晓斌
+1 位作者
林伟立
王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44-1450,共7页
2008年3月26日~10月9日在北京上甸子大气本底站开展了O3、NOx、NOy、CO等气体的现场观测和VOCs采样观测.利用观测数据,首次取得该本底站臭氧生成效率(OPE),研究了OPE与NOx和VOCs的关系,探讨了HNO3干沉降对OPE的可能影响及订正方法.结...
2008年3月26日~10月9日在北京上甸子大气本底站开展了O3、NOx、NOy、CO等气体的现场观测和VOCs采样观测.利用观测数据,首次取得该本底站臭氧生成效率(OPE),研究了OPE与NOx和VOCs的关系,探讨了HNO3干沉降对OPE的可能影响及订正方法.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逐日OPE值的变化范围为0.2~21.1,平均值为4.9±3.6;晴天的总体OPE值为4.3±1.5;OPE值随NOx浓度的变化基本符合抛物线关系,当NOx<14×10-9时,OPE随NOx的增加而增加;当NOx>14×10-9时,OPE随NOx的增加而减少;芳香烃和OVOCs与OPE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HNO3等NOx氧化产物的干沉降对计算的OPE有显著影响,导致计算结果偏高.利用北京市区和上甸子的NOy/CO值可以对观测期间的OPE值进行初步订正,但订正方法尚不够严谨,结果需要进一步验证.未订正的OPE计算值可认为是实际OPE的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甸子本底站
臭氧生成效率
(OPE)
NOx
VOCS
相关性
原文传递
臭氧生成效率(OPE)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
19
4
作者
徐晓斌
葛宝珠
林伟立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45-853,共9页
大气光化学系统的非线性特征增加了O3控制的复杂性,因此各种有助于O3控制对策制定的指标研究备受关注,臭氧生成效率(OPE)就属于这样一种指标。对OPE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回顾了OPE定义及计算方法的演变,总结了OPE的空间和季节...
大气光化学系统的非线性特征增加了O3控制的复杂性,因此各种有助于O3控制对策制定的指标研究备受关注,臭氧生成效率(OPE)就属于这样一种指标。对OPE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回顾了OPE定义及计算方法的演变,总结了OPE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研究结果,分析、讨论了影响OPE的几个主要因素,指出了OPE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需要加强的方面。我国OPE研究非常缺乏,鉴于我国城市和区域O3污染形势,建议开展多点位、长时间的OPE观测研究,并结合模式研究深化对我国O3问题的认识,寻找有效的O3控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生成效率
(OPE)
计算方法
观测结果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长江三角洲地区臭氧生成过程分析
被引量:
47
5
作者
胡建林
张远航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8,共6页
建立了二维空气质量模式模拟长江三角洲地区臭氧体积分数,模拟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较好。并以常熟地区为例分析了臭氧生成过程。结果表明:干沉降对大气臭氧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平均为2 1μL (m3·h);水平输送过程对臭氧的影响和化学臭氧...
建立了二维空气质量模式模拟长江三角洲地区臭氧体积分数,模拟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较好。并以常熟地区为例分析了臭氧生成过程。结果表明:干沉降对大气臭氧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平均为2 1μL (m3·h);水平输送过程对臭氧的影响和化学臭氧生成速率P(O3)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总体来说,水平输送对臭氧有净的去除,平均为1 9μL (m3·h);化学生成过程则增加臭氧体积分数,净生成速率为5 3μL (m3·h),表明该地区大气有较强的氧化性;计算了该地区的臭氧生成效率,结果表明1分子NOx从排放到去除期间可以生成7 5分子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水平输送
过程分析
臭氧生成效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观测的臭氧污染研究方法
被引量:
27
6
作者
吴琳
薛丽坤
王文兴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7年第6期479-491,共13页
总结了国内外研究中常用的基于外场观测的臭氧污染成因分析方法。区域传输和本地生成的相对贡献以及臭氧与前体物的非线性关系是研究臭氧污染和制定控制对策的两个关键科学问题。基于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常见的量化区域传输和本地生成贡...
总结了国内外研究中常用的基于外场观测的臭氧污染成因分析方法。区域传输和本地生成的相对贡献以及臭氧与前体物的非线性关系是研究臭氧污染和制定控制对策的两个关键科学问题。基于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常见的量化区域传输和本地生成贡献的方法包括背景点测量法、TCEQ区域背景臭氧估算法和主成分分析区域背景臭氧估算法;用于诊断臭氧光化学生成机制的方法包括光化学指示剂比值法和基于观测的化学模型。本文对上述方法的原理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其优缺点和适用条件进行了评述,以期为环境监测资料的深入科学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污染
外场观测
区域背景
臭氧
臭氧
前体物关系
光化学指示剂
臭氧生成效率
基于观测的模型
空气质量监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京城区夏季O_3化学生成过程
被引量:
13
7
作者
徐敬
马建中
+4 位作者
张小玲
徐晓峰
孟伟
马志强
赵秀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100,共8页
选取2007年7月1日—8月31日中的21个晴空日,利用观测资料和光化学箱模式计算了北京城区测点的O3生成速率G(O3)和O3生成效率OPE.结果表明,21个晴空日中G(O3)日最高小时值分布在(18~82)×10-9h-1之间;在O3污染和非污染日G(O3)最高值...
选取2007年7月1日—8月31日中的21个晴空日,利用观测资料和光化学箱模式计算了北京城区测点的O3生成速率G(O3)和O3生成效率OPE.结果表明,21个晴空日中G(O3)日最高小时值分布在(18~82)×10-9h-1之间;在O3污染和非污染日G(O3)最高值的平均水平无显著差异,且与Ox浓度之间不存在一致的对应关系,表明O3化学生成过程不能全面解释地面O3浓度的累积,物理传输过程对测点O3实测浓度有显著作用;各个化学过程对G(O3)的贡献率对比结果显示,HO2在NO向NO2的转化中贡献最大;OPE值分布在2.8~5.8之间,总体水平为4.1±0.1;OPE值与NOx浓度之间为非线性关系,OPE值随NOx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表明消减测点附近VOCs排放能有效降低O3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臭氧
生成
速率
臭氧生成效率
光化学箱模式
原文传递
题名
北京近交通主干线地区的臭氧生成效率
被引量:
24
1
作者
安俊岭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出处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2-657,共6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方向性项目(No.KJCX2-SW-H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575068)~~
文摘
2004年9月27日至10月4日一冷锋系统途径北京并带来了大风和降水天气,为了解冷锋过境前后北京近交通主干线地区臭氧生成效率的变化,利用此期间北京外场观测资料和箱模式计算了臭氧生成率及生成效率.结果表明,臭氧生成率可由观测结果进行求算,表达式为Q·∑Zi·Ki·[VOCi]/KOH+NO2·[NO2],臭氧生成效率(OPE)变化范围为1.5~6.0,均值约为3.0,冷锋系统过境前、后OPE变化不显著.削减近交通主干线地区的VOCs排放量能有效降低该地的臭氧浓度.
关键词
臭氧生成效率
光化学模式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氮氧化物
臭氧
Keywords
ozone production efficiency
photochemical mode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NOx
ozone
分类号
X5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次放电重叠效应对臭氧生成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孙亚兵
窦玉峰
任兆杏
机构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
出处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3-75,共3页
文摘
分析了二次放电重叠效应对臭氧生成效率的影响机制,建立了旋转放电理论模型,导出了臭氧生成效率理论公式并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二次放电重叠
臭氧生成效率
放电
电力系统
故障
Keywords
ozone secondary discharge overlapping ozone generation efficiency
分类号
TM711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甸子本底站臭氧生成效率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
21
3
作者
葛宝珠
徐晓斌
林伟立
王瑛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44-145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5074
40475046)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82012)
文摘
2008年3月26日~10月9日在北京上甸子大气本底站开展了O3、NOx、NOy、CO等气体的现场观测和VOCs采样观测.利用观测数据,首次取得该本底站臭氧生成效率(OPE),研究了OPE与NOx和VOCs的关系,探讨了HNO3干沉降对OPE的可能影响及订正方法.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逐日OPE值的变化范围为0.2~21.1,平均值为4.9±3.6;晴天的总体OPE值为4.3±1.5;OPE值随NOx浓度的变化基本符合抛物线关系,当NOx<14×10-9时,OPE随NOx的增加而增加;当NOx>14×10-9时,OPE随NOx的增加而减少;芳香烃和OVOCs与OPE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HNO3等NOx氧化产物的干沉降对计算的OPE有显著影响,导致计算结果偏高.利用北京市区和上甸子的NOy/CO值可以对观测期间的OPE值进行初步订正,但订正方法尚不够严谨,结果需要进一步验证.未订正的OPE计算值可认为是实际OPE的上限.
关键词
上甸子本底站
臭氧生成效率
(OPE)
NOx
VOCS
相关性
Keywords
Shangdianzi background station
ozon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PE)
NOx
VOCs
correlation
分类号
X5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臭氧生成效率(OPE)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
19
4
作者
徐晓斌
葛宝珠
林伟立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
出处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45-853,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华北区域本底大气臭氧生成效率观测研究”(编号:40775074)资助
文摘
大气光化学系统的非线性特征增加了O3控制的复杂性,因此各种有助于O3控制对策制定的指标研究备受关注,臭氧生成效率(OPE)就属于这样一种指标。对OPE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回顾了OPE定义及计算方法的演变,总结了OPE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研究结果,分析、讨论了影响OPE的几个主要因素,指出了OPE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需要加强的方面。我国OPE研究非常缺乏,鉴于我国城市和区域O3污染形势,建议开展多点位、长时间的OPE观测研究,并结合模式研究深化对我国O3问题的认识,寻找有效的O3控制对策。
关键词
臭氧生成效率
(OPE)
计算方法
观测结果
影响因素
Keywords
Ozon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PE)
Calculation method
Observational result
Influencing factor.
分类号
P402 [天文地球—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原文传递
题名
长江三角洲地区臭氧生成过程分析
被引量:
47
5
作者
胡建林
张远航
机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8,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2CB410801)
文摘
建立了二维空气质量模式模拟长江三角洲地区臭氧体积分数,模拟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较好。并以常熟地区为例分析了臭氧生成过程。结果表明:干沉降对大气臭氧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平均为2 1μL (m3·h);水平输送过程对臭氧的影响和化学臭氧生成速率P(O3)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总体来说,水平输送对臭氧有净的去除,平均为1 9μL (m3·h);化学生成过程则增加臭氧体积分数,净生成速率为5 3μL (m3·h),表明该地区大气有较强的氧化性;计算了该地区的臭氧生成效率,结果表明1分子NOx从排放到去除期间可以生成7 5分子O3。
关键词
臭氧
水平输送
过程分析
臭氧生成效率
Keywords
ozone
horizontal transport
process analysis
ozone production efficiency
分类号
X5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观测的臭氧污染研究方法
被引量:
27
6
作者
吴琳
薛丽坤
王文兴
机构
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
出处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7年第6期479-491,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5118)~~
文摘
总结了国内外研究中常用的基于外场观测的臭氧污染成因分析方法。区域传输和本地生成的相对贡献以及臭氧与前体物的非线性关系是研究臭氧污染和制定控制对策的两个关键科学问题。基于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常见的量化区域传输和本地生成贡献的方法包括背景点测量法、TCEQ区域背景臭氧估算法和主成分分析区域背景臭氧估算法;用于诊断臭氧光化学生成机制的方法包括光化学指示剂比值法和基于观测的化学模型。本文对上述方法的原理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其优缺点和适用条件进行了评述,以期为环境监测资料的深入科学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臭氧
污染
外场观测
区域背景
臭氧
臭氧
前体物关系
光化学指示剂
臭氧生成效率
基于观测的模型
空气质量监测
Keywords
ozone pollution
field observations
regional background ozone
ozone-precursor relationship
photochemical indicators
ozon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bservation-based model
air quality monitoring
分类号
X5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城区夏季O_3化学生成过程
被引量:
13
7
作者
徐敬
马建中
张小玲
徐晓峰
孟伟
马志强
赵秀娟
机构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10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075111)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No.8082012)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No.GYHY200806027)~~
文摘
选取2007年7月1日—8月31日中的21个晴空日,利用观测资料和光化学箱模式计算了北京城区测点的O3生成速率G(O3)和O3生成效率OPE.结果表明,21个晴空日中G(O3)日最高小时值分布在(18~82)×10-9h-1之间;在O3污染和非污染日G(O3)最高值的平均水平无显著差异,且与Ox浓度之间不存在一致的对应关系,表明O3化学生成过程不能全面解释地面O3浓度的累积,物理传输过程对测点O3实测浓度有显著作用;各个化学过程对G(O3)的贡献率对比结果显示,HO2在NO向NO2的转化中贡献最大;OPE值分布在2.8~5.8之间,总体水平为4.1±0.1;OPE值与NOx浓度之间为非线性关系,OPE值随NOx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表明消减测点附近VOCs排放能有效降低O3浓度.
关键词
臭氧
臭氧
生成
速率
臭氧生成效率
光化学箱模式
Keywords
ozone
ozone production rate
ozone production efficiency
photochemical box model
分类号
X5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北京近交通主干线地区的臭氧生成效率
安俊岭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二次放电重叠效应对臭氧生成效率的影响
孙亚兵
窦玉峰
任兆杏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上甸子本底站臭氧生成效率的观测研究
葛宝珠
徐晓斌
林伟立
王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1
原文传递
4
臭氧生成效率(OPE)相关研究进展
徐晓斌
葛宝珠
林伟立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9
原文传递
5
长江三角洲地区臭氧生成过程分析
胡建林
张远航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4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基于观测的臭氧污染研究方法
吴琳
薛丽坤
王文兴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7
2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北京城区夏季O_3化学生成过程
徐敬
马建中
张小玲
徐晓峰
孟伟
马志强
赵秀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