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oretical Study on Destruction Mechanism of 2,3,7,8-TCDD by O3 and NO3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智化 温正城 +2 位作者 徐江荣 周俊虎 岑可法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03-309,I0001,共8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struction efficiency of dioxins and also for developing new dioxin control technology, the destruction mechanisms of 2,3,7,8-tetrachlorodihenzo-p-dioxin (2,3,7,8-TCDD) by O3 and NO3, were i...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struction efficiency of dioxins and also for developing new dioxin control technology, the destruction mechanisms of 2,3,7,8-tetrachlorodihenzo-p-dioxin (2,3,7,8-TCDD) by O3 and NO3, were investigated employing 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s. For involved reactions, the microcosmic reaction processes were analyzed and depicted in detail based on geometry optimizations made by the B3LYP/6-31G(d) metho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action activation energies were also calculated at the MP2/6- 311G(d,p)//B3LYP/6-31G(d) level. Configur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2,3,7,8-TCDD could be destroyed by 03 and NO3 in two different ways. The destruction of 2,3,7,8-TCDD by 03 proceeded via the addition of 03 and the cleavage of C=C while the destruction of 2,3,7,8-TCDD by NO3 proceeded via the substitution of chlorine by NO3. Calc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destruction reaction of 2,3,7,8-TCDD by NO3 (267.48 kJ/mol)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destruction reaction of 2,3,7,8-TCDD by O3 (51.20 kJ/mol).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destruction of 2,3,7,8-TCDD by 03 is much more efficient than that of 2,3,7,8-TCDD by NO3. The reason why the activation energy for the destruction reaction of 2,3,7,8-TCDD by NO3 is so large, i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ZONE DIOXIN 2 3 7 8-tetrachlorodihenzo-p-dioxin Quantum chemistry Destruc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臭氧负离子消毒保鲜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殷志坚 黄云 《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46-49,共4页
通过多年实际应用发现 ,长期使用臭氧空气消毒 ,具有一定的持续作用。经对试验病毒、病菌的试验 ,配合一定的外界环境 ,具有良好的效果 ,杀灭率高达 80 %以上。负离子。
关键词 臭氧 负离子 空气消毒 保鲜 杀菌试验 SR-8臭氧负离子消毒柜 水果 蔬菜
下载PDF
辽宁省典型城市空气质量现状与污染原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夏 李长波 邱峰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96-301,共6页
根据中国环保部大气环境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中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仍然不容乐观。为全面了解辽宁省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沈阳、大连、鞍山、抚顺、锦州5个典型城市的颗粒物监测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主要探讨TSP、PM10、P... 根据中国环保部大气环境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中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仍然不容乐观。为全面了解辽宁省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沈阳、大连、鞍山、抚顺、锦州5个典型城市的颗粒物监测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主要探讨TSP、PM10、Pm2.5及臭氧8小时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5城市TSP、PM10、Pm2.5均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浓度限值,分别超过0.14-0.44倍、0.57-0.91倍及0.96-1.53倍,臭氧8小时未超过。从季节变化来看,5城市TSP、PM10、Pm2.5浓度大体上呈现冬、春季较夏、秋季高的趋势,臭氧8小时浓度值春、夏两季比秋、冬两季高。5个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的Pb、Zn元素含量最高,金属元素主要富集在Pm2.5中。除TSP、PM10、Pm2.5对城市空气质量造成严重污染外,臭氧8小时浓度对于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将逐渐超过细颗粒物,可能成为污染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质量 颗粒物 臭氧8小时
下载PDF
上游空间信息融合对随机森林模型预报长三角日尺度臭氧污染的性能提升研究
4
作者 莫健彬 袁自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9-49,共11页
我国大气臭氧污染呈加剧态势,准确的臭氧污染预报是开展应急防控以降低其污染水平的前提条件.机器学习模型具有计算效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在臭氧污染预报中的应用日趋广泛.臭氧污染水平除了取决于本地光化学反应生成外,也与区域传输... 我国大气臭氧污染呈加剧态势,准确的臭氧污染预报是开展应急防控以降低其污染水平的前提条件.机器学习模型具有计算效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在臭氧污染预报中的应用日趋广泛.臭氧污染水平除了取决于本地光化学反应生成外,也与区域传输密切相关.然而,现有基于机器学习的臭氧日最大8 h滑动平均(MDA8)预报并未通过考虑空间信息以体现臭氧区域传输的影响,或在融合空间信息时只考虑了目标站点同一聚类监测站点,不能全面反映区域传输对臭氧浓度的重要作用,导致模型预报臭氧MDA8和污染事件的准确率都较低.鉴于此,本研究开发了一种融合上游空间信息的随机森林算法,该算法能从大范围臭氧监测站点中提取与预报目标站点相关的臭氧上游空间信息,提取后的上游空间信息包含丰富的臭氧急剧变化信号,从而提高随机森林模型对臭氧MDA8的预报精度和对臭氧污染事件的预报准确率.将融合上游空间信息的随机森林模型(L-RF)应用于长三角地区163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选取位于南京、上海和杭州的6个站点为目标站点,其余站点为目标站点提供空间信息.结果表明,与未融合空间信息模型(RF)相比,L-RF对臭氧MDA8的预报性能有了显著提升,决定系数R2从0.67提升到0.80,平均绝对误差MAE从20.95降低到16.19.L-RF能准确预报MDA8急剧上升的趋势且峰值浓度与实测值最为接近,其预报臭氧污染事件的准确率最高可达84%,远大于RF的40%;预报臭氧骤升骤降事件的准确率可达52%,远大于RF的18%.L-RF特征变量重要性分析表明上游空间信息融合是臭氧污染预报性能提升的关键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空间信息 臭氧MDA8预报 臭氧污染事件
原文传递
活性碳催化燃烧设备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5
作者 刘红霞 袁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7期111-113,共3页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深度治理工作开展,火电、水泥、钢铁、玻璃制造等行业先后完成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颗粒物减排治理,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取得显著改善,冬季颗粒物污染天气逐渐减少。但是夏季臭氧(O3-8h)污染逐渐凸显,氮氧化物、颗粒物协...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深度治理工作开展,火电、水泥、钢铁、玻璃制造等行业先后完成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颗粒物减排治理,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取得显著改善,冬季颗粒物污染天气逐渐减少。但是夏季臭氧(O3-8h)污染逐渐凸显,氮氧化物、颗粒物协同减排与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提上大气污染防治新的议程。传统式“UV光解+活性碳吸附”、“低温等离子”、“光氧催化+活性炭吸附”、“水幕+活性炭吸附”等工艺难以满足新形势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效率需求,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设备与其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备,以其高处理效率、低一次性投入、低维护频次、低活性碳废物处置成本逐渐应用于中小型涂装、印刷、机电、家具、制鞋、塑料及各种化工车间里挥发或泄漏出的有害有机废气的净化及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O3-8h)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活性炭 吸附 脱附 催化燃烧设备
下载PDF
2016~2020年成都市控制PM_(2.5)和O_(3-8h)污染的健康效益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莹 田琪琪 +3 位作者 魏晓钰 张少波 胡文东 李明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08-3116,共9页
细颗物(PM_(2.5))和臭氧是我国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人群健康.为评估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期间PM_(2.5)和臭氧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首先,利用流行病学中的广义相加模型和非线性分布滞后模型估算了2014~2016年成都市PM_(2.5)和... 细颗物(PM_(2.5))和臭氧是我国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人群健康.为评估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期间PM_(2.5)和臭氧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首先,利用流行病学中的广义相加模型和非线性分布滞后模型估算了2014~2016年成都市PM_(2.5)和臭氧最大8 h滑动平均(O_(3-8h))浓度变化对居民疾病死亡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β),在此基础上,采用环境风险和环境价值评估法估算2016~2020年成都市PM_(2.5)和O_(3-8h)浓度暴露水平变化的健康收益.结果表明:(1)2016~2020年成都市的ρ(PM_(2.5))年均值呈逐年下降趋势,从63μg·m^(-3)降至40.92μg·m^(-3),年均下降率约为10.14%;与之相反,ρ(O_(3-8h))年均值从155μg·m^(-3)升至169μg·m^(-3),年均增长率约为2.23%.(2)成都市PM_(2.5)对全因、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早逝人数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β分别为0.0003600、0.0005001和0.0009237;O_(3-8h)对应的β分别为0.0003103、0.0006726和0.0007002.(3)假设ρ(PM_(2.5))年均值削减至国家二级标准限值后(35μg·m^(-3)),带来的健康受益人数和经济效益呈逐年下降趋势,可避免的全因、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早逝人数分别从2016年的1128、416、328例降至2020年的229、96和54例.近5年可避免的全因早逝人数共计3314例,对应的健康经济效益为76.60亿元.(4)假设ρ(O_(3-8h))年均值削减至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浓度限值(70μg·m^(-3)),带来的健康受益人数和经济效益呈上升态势,可避免的全因、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早逝人数分别从2016年的1919、779和606例升至2020年的2429、1157和635例.可避免的全因和心脑血管疾病早逝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85%和10.72%,高于O_(3-8h)浓度年均上升率.近5年可避免的全因早逝人数为10790例,对应的健康经济效益为266.20亿元.成都市细颗粒物治理成效显著,但臭氧污染凸显,臭氧已经成为危害成都市居民健康不可忽视的大气污染物,加强PM_(2.5)和O_(3)协同治理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物(PM_(2.5)) 臭氧最大8 h滑动平均(O_(3-8h)) 成都 健康效益 经济损失
原文传递
支持向量机回归在臭氧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苏筱倩 安俊琳 +3 位作者 张玉欣 梁静舒 刘静达 王鑫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97-1704,共8页
采用南京工业区2016年5月20日~8月15日这一高臭氧(O_3)期的O_3、O_3前体物和常规气象资料数据,利用支持向量机回归(SVMr)方法分别预报O_3的小时值、日最大值和最大8 h滑动平均值.结果表明,O_3小时值预报的相关系数(R^2)为0. 84,平均绝... 采用南京工业区2016年5月20日~8月15日这一高臭氧(O_3)期的O_3、O_3前体物和常规气象资料数据,利用支持向量机回归(SVMr)方法分别预报O_3的小时值、日最大值和最大8 h滑动平均值.结果表明,O_3小时值预报的相关系数(R^2)为0. 84,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分别为3. 44×10-9和24. 48,O_3前期浓度、紫外B波段辐射(UVB)和NO_2浓度是关键因子. O_3日最大值预报的主要因子是NO_x在07:00的浓度和UVB.预报O_38 h时UVB和气温起重要作用.加入前体物项能够使O_3的预报精度提升10%~28%.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相比,SVMr对O_3浓度的预报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回归 臭氧预报 臭氧小时值 臭氧日最大值 臭氧日最大8 h滑动平均
原文传递
2017—2019年苏州市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对医院门诊数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朱小红 刘强 +6 位作者 周晓龙 赵敏娴 陆颂文 王瑛 陆颖枫 张宸 杨海兵 《职业与健康》 CAS 2021年第9期1241-1246,共6页
目的探讨苏州市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NO2、臭氧8 h浓度(O3-8h)、CO和SO2等污染物浓度对医院总门诊数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苏州市市立医院门诊数据、大气污染物的数据以及气象资... 目的探讨苏州市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NO2、臭氧8 h浓度(O3-8h)、CO和SO2等污染物浓度对医院总门诊数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苏州市市立医院门诊数据、大气污染物的数据以及气象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泊松回归模型分析苏州市PM2.5、PM10、NO2、O3-8 h、CO、SO2等污染物暴露与医院总门诊数及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数之间的关系,计算各污染物质量浓度每上升10μg/m^(3)的RR值及其95%CI。结果2017—2019年苏州市市立医院总门诊数5 974 736人,呼吸系统门诊数525 691人,日均总门诊M(P25,P75)为5 298(4 194,6 967)人,日均呼吸系统门诊M(P25,P75)为463(362,575)人。大气污染物PM2.5、PM10、NO2、SO2、O3-8 h、CO的年日均中位浓度为34.0μg/m^(3)、56.0μg/m^(3)、42.0μg/m^(3)、8.0μg/m^(3)、94.0μg/m^(3)、0.6 mg/m^(3)。在控制气温气压等气象因素、星期几效应和假期效应的影响后,总门诊数单日效应最高和平均效应分别出现在当天和第5天,即PM2.5浓度每上升10μg/m^(3),总门诊患病数在单日最佳滞后(lag0)和平均最佳滞后(lag05)条件下,RR(95%CI)为1.006(1.005-1.007)和1.007(1.006-1.008);呼吸系统门诊患病数单日效应最高和平均效应分别出现在第4天和第6天,即PM2.5浓度每上升10μg/m^(3),总门诊数在单日最佳滞后(lag4)和平均最佳滞后(lag06)条件下,RR(95%CI)为1.007(1.006-1.008)和1.017(1.015-1.019);在多污染模型中,同时将PM10、SO2、NO2、CO和O3-8 h引入模型后,医院总门诊和呼吸系统就医风险均升高,其RR(95%CI)分别为为1.010(1.009-1.011)和1.012(1.010-1.014)。结论苏州市大气中PM2.5浓度的升高可能引起总疾病数及呼吸系统疾病风险的增加,引入多污染模型时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氮 臭氧8 h浓度 一氧化硫 二氧化碳 医院总门诊数 呼吸系统门诊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