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和致中”法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刘礼梅 张媛媛 +2 位作者 孙琴 李学军 夏建国 《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28-33,共6页
目的观察“调和致中”法针药结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的临床疗效及内镜下胃黏膜的影响。方法将80例CAG伴I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调和致中”针药结合治疗,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治疗前后及治... 目的观察“调和致中”法针药结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的临床疗效及内镜下胃黏膜的影响。方法将80例CAG伴I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调和致中”针药结合治疗,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年,对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胃黏膜镜下征象、病理变化、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黏膜征象积分、胃黏膜病理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观察组减少优于对照组(P<0.05);1年后随访,对照组胃脘胀满和/或疼痛与嗳气泛酸、呈颗粒(结节)状与糜烂、炎症与肠化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胃中嘈杂与饮食减少、黏膜皱襞、血管透见与出血积分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黏膜皱襞积分、炎症、肠化积分减少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对于CAG伴IM患者,“调和致中”针药结合能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或逆转内镜下黏膜及病理表现,并能有效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调和致中 针药结合 胃黏膜 病理积分
下载PDF
储浩然基于“调和致中”理论针药结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撷菁
2
作者 朱敬伟 李奎武 +1 位作者 储浩然 李晓民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4期55-58,共4页
总结储浩然主任针药结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经验。认为单纯性肥胖症病位在中焦,根本病机在于“失中和”,即饮食失节、情志失平、时气失常而致的“失中为病”。治疗上主张“调和致中”,即重视和运脾胃、调和情志、天人合一,强调辨证... 总结储浩然主任针药结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经验。认为单纯性肥胖症病位在中焦,根本病机在于“失中和”,即饮食失节、情志失平、时气失常而致的“失中为病”。治疗上主张“调和致中”,即重视和运脾胃、调和情志、天人合一,强调辨证辨病有机结合,针药结合功用互补。妙用经方,辨证加减药对;擅用电针,灵活运用合募配穴。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 调和致中 临床经验 储浩然
下载PDF
刘完素“火热致中”理论与证治
3
作者 刘娜 崔友祥 《河南中医》 2023年第5期675-678,共4页
刘完素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在病机上独创“火热论”,并在此基础上倡导“火热致中”理论,认为“火热致中”的关键病机为“怫热郁结,气血不通”,本质为水亏火旺,以“清泻火热、活血通经、调和脏腑”为治则。刘完素... 刘完素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在病机上独创“火热论”,并在此基础上倡导“火热致中”理论,认为“火热致中”的关键病机为“怫热郁结,气血不通”,本质为水亏火旺,以“清泻火热、活血通经、调和脏腑”为治则。刘完素认为,中风有邪中于脏与邪中于腑之别,邪中于腑者“有表证、多著四肢”,常因外感之邪与内生火热相兼为病;中脏者则有“唇吻不收,舌不转而失音……多滞九窍”的特点。“中腑者宜汗之,中脏者宜下之。”常用麻黄续命汤、桂枝续命汤、大秦艽汤、地黄饮子、三化汤、愈风汤等治疗。中风先兆与中风同根而生,故亦从寒凉论治,宜“先服祛风涤热之剂,辛凉之药,治内外之邪”,常用八风散、天麻丸、愈风汤等未病先防。中风者火热程度因人而异,疾病不同阶段的火热热势亦不同,用药不可太过寒凉,亦不可过汗、过下,故治疗上虽以寒凉药物为主,亦辅加辛热之祛风药以行血散结通经,常用至宝丹、灵宝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热论” “火热致中 刘完素
下载PDF
对火热致中学说源流与现状的考察及认识 被引量:6
4
作者 丁元庆 《中国中医急症》 2001年第2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火热致中 源流 现状 病机 病因
下载PDF
王清任“气虚致中”学说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茅晓 《山西中医》 2002年第1期38-39,共2页
王清任认为 ,元气是人体生命的根源 ,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的所有功能活动均有赖于元气 ,阐明了元气的重要意义 ,并在中风半身不遂的病机分析及治法方药上具体发挥应用 ,提出了重要思路。探讨该学说的本义和临床应用 ,有助于全面研究和继... 王清任认为 ,元气是人体生命的根源 ,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的所有功能活动均有赖于元气 ,阐明了元气的重要意义 ,并在中风半身不遂的病机分析及治法方药上具体发挥应用 ,提出了重要思路。探讨该学说的本义和临床应用 ,有助于全面研究和继承王清任的学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清任 气虚致中 元气 补气活血 脑梗塞
下载PDF
马骏对药应用中“调和致中”思想阐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卜菲菲 薛西林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年第7期601-602,共2页
"对药"是指某两味药总是成双成对出现,如影随形,起着相辅相成或相得益彰的作用。"对药"不仅有提高疗效,减轻药物不良反应等作用,其中还富含着哲理和浓郁的中医文化气息。我师马骏为全国名老中医,其在临床诊治疾病中擅用"对药"。
关键词 马骏 对药 调和致中 名医经验 学术思想
下载PDF
肝脏MRI精准定量分析基于“调和致中”理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李晓民 张帆 +10 位作者 阮静茹 李奎武 朱敬伟 胡培佳 吴睿 靳恒军 甄振华 李向梅 何荣芬 蔡荣林 储浩然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83-5088,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调和致中”理论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单纯性肥胖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穴位埋线组(49例,脱落15例,剔除5例,最终入组29例)和营养管理组(49例,脱落11例,剔除9例,最终入组29例)。营养管理组给予... 目的:观察基于“调和致中”理论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单纯性肥胖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穴位埋线组(49例,脱落15例,剔除5例,最终入组29例)和营养管理组(49例,脱落11例,剔除9例,最终入组29例)。营养管理组给予单纯的营养管理治疗,时间为6周。穴位埋线组在穴位埋线的基础上给予营养管理,2周1次穴位埋线治疗,共治疗3次。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肝脏MRI精准定量分析,利用LiverLab系统精准分析治疗前后肝脏脂肪含量、R2^(*)值的变化,计算以脐为平面的腹壁厚度,比较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腰臀比、体脂百分比(PBF)等。结果:穴位埋线组治疗后体质量、肝脏脂肪含量、BMI、R2^(*)值、腰臀比、以脐为平面的腹壁厚度、PBF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营养管理组治疗后R2^(*)值、腰臀比、PBF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比较治疗前后体质量、肝脏脂肪含量、BMI、R2^(*)值等指标,以及治疗前后差值、治疗前后差值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穴位埋线可显著降低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R2^(*)值,减少腹部脂肪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肝脏MRI精准定量分析 R2^(*) 营养管理 调和致中
原文传递
储浩然基于“调和致中”从脾胃论治原发性痛经学术思想探析
8
作者 朱敬伟 储浩然 +1 位作者 王子叶 方誉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9-1231,共3页
储浩然教授提出原发性痛经的病位在子宫、冲任及脾胃,中焦失衡是其发病基础,核心病机为“失中和”,发病关键在于中焦、情志、时气失调。“调和致中”法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以调和为第一要义,健脾和胃、和合气血为治疗准则,巧用灸法,辅... 储浩然教授提出原发性痛经的病位在子宫、冲任及脾胃,中焦失衡是其发病基础,核心病机为“失中和”,发病关键在于中焦、情志、时气失调。“调和致中”法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以调和为第一要义,健脾和胃、和合气血为治疗准则,巧用灸法,辅以穴位埋线巩固疗效,强化认知干预和心理疏导,尤其注重形神同治,以协同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针灸 脾胃 调和致中 名医经验 储浩然
原文传递
从“浊邪害清”论“湿热致中” 被引量:23
9
作者 温雅 许永楷 +2 位作者 孙美灵 郭永胜 张思超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87-991,共5页
因今人嗜食肥甘厚味、饱啖辛辣过度,中风湿热证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本文通过梳理"浊邪""清窍""浊邪害清"理论内涵与源流,明确湿热是中风发生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病因。湿热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别,湿热合邪,... 因今人嗜食肥甘厚味、饱啖辛辣过度,中风湿热证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本文通过梳理"浊邪""清窍""浊邪害清"理论内涵与源流,明确湿热是中风发生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病因。湿热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别,湿热合邪,困碍中焦,阻滞气机,上蒙清窍,清窍壅塞,导致头面诸症,甚则诱发中风的发生。叶天士"浊邪害清"理论可视为"湿热致中"的概括性论述,中风湿热证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应当引起临床重视。基于"脑肠相通"假说,提出中风湿热证病变核心责之"脑-脾胃-肠",预防"湿热致中",应树立脾胃、大肠脏腑发病观,治疗上应以祛湿清热、通腑开窍为核心大法。"浊邪害清"理论与祛湿清热、通腑开窍法均源于温病学理论与经验,"分消走泄""滋阴生津"等治法在中风治疗中亦多有应用,因此温病学理论与经验或可为中风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邪 清窍 “浊邪害清”理论 湿热致中 湿热
原文传递
“生生”:天地之德,人生之的——先秦儒、道思想中的意义世界通诠 被引量:5
10
作者 于述胜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99,共9页
"一体""感应"与"生生",是构筑儒、道意义世界的三大关节。其中,"生生"既是天地运化的根本趋向,也是人生在世的意义之源。它以"天人一体"为生存论前提,以"物我感应"为根本... "一体""感应"与"生生",是构筑儒、道意义世界的三大关节。其中,"生生"既是天地运化的根本趋向,也是人生在世的意义之源。它以"天人一体"为生存论前提,以"物我感应"为根本运化机制。"生生"之论的内在价值义蕴是:天人不二,故"自"、"当"一体;修其天爵,学以为己;成己成物,致中蹈和;素位而行,乐天知命。生人之道,尽乎此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生 自、当一体 学以为己 致中蹈和 乐天知命
下载PDF
《向导》周报上的笔名“致中”与蔡和森、陈独秀考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永春 《党的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95,共5页
《向导》周报上的笔名"致中",有人考证为邓中夏,有人推测为尹宽,更多的人认定是陈独秀。考诸"致中"文章的语言风格、用词特点和主要思想观点,再证诸陈独秀、邓中夏和蔡和森的活动轨迹,可知《离间中俄感情之宣传》... 《向导》周报上的笔名"致中",有人考证为邓中夏,有人推测为尹宽,更多的人认定是陈独秀。考诸"致中"文章的语言风格、用词特点和主要思想观点,再证诸陈独秀、邓中夏和蔡和森的活动轨迹,可知《离间中俄感情之宣传》《丧尽利权之鲁案协定》《北京政变与孙曹携手说》出自蔡和森之手,《统一的国民运动》《广州事变之研究》《宪法与自治学院》为陈独秀的手笔。因此"致中"是蔡和森和陈独秀共同使用的笔名,部分署名"致中"的文章是蔡和森代陈独秀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导》 笔名“致中 蔡和森 陈独秀
原文传递
《中庸》义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25,共18页
文章从天人关系视域理解《中庸》文本,以天为基础和前提阐释人的性分、使命和目标,并据此对《中庸》诸关键性概念做出新的诠释:把"慎独"理解为个体对自己生命本之于天的自觉及相应的持守与承担;释"中"为"性&qu... 文章从天人关系视域理解《中庸》文本,以天为基础和前提阐释人的性分、使命和目标,并据此对《中庸》诸关键性概念做出新的诠释:把"慎独"理解为个体对自己生命本之于天的自觉及相应的持守与承担;释"中"为"性","中和"为"致中于和";释"诚"为"成",含"成己成物"两个层次或阶段。作者试图将这一切与《易传》的"天地之大德曰生"和《大学》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论述整合贯通,建立一个与朱子《四书章句集注》心性论体系不同额儒教思想新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慎独 致中于和 成己成物
下载PDF
MBE生长PbSe/PbSrSe量子阱结构的光致中红外发光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蔡春锋 吴惠桢 +2 位作者 斯剑霄 孙艳 戴宁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60-3564,共5页
研究了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的PbSe/PbSrSe多量子阱结构的中红外光致荧光现象.高分辨率X射线衍射(HRXRD)谱观察到了多量子阱所特有的多级卫星峰,表明量子阱界面陡峭.变温光致荧光谱测量显示量子阱结构对电子空穴有强的限制效应,在相同温度... 研究了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的PbSe/PbSrSe多量子阱结构的中红外光致荧光现象.高分辨率X射线衍射(HRXRD)谱观察到了多量子阱所特有的多级卫星峰,表明量子阱界面陡峭.变温光致荧光谱测量显示量子阱结构对电子空穴有强的限制效应,在相同温度下,量子阱样品的荧光峰峰位相对PbSe体材料有一定的蓝移.发现量子阱样品的荧光强度同温度有关,温度从150K上升到230K时,荧光强度逐渐增大,温度继续升高,荧光强度缓慢下降,但在高于室温时,仍能观察到较强的荧光发射,这说明该量子阱结构材料具有应用于室温工作的中红外光电子器件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Se/PbSrSe多层量子阱(MQWs) 致中红外荧光 高分辨X射线衍射(HRXRD)
原文传递
“丁氏脑科”颈动脉粥样硬化创新性研究概述
14
作者 赵哲 丁玉洁 +4 位作者 陈哲 温雅 赵丽丽 黄鑫磊 丁元庆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4期405-411,共7页
丁氏脑科团队近20年来就中风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及斑块形成做了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包括:①提出了CAS中医病名应为“人迎脉积”。②系统整理并丰富CAS病因病机,在传统病因基础上补充了吸烟、贪嗜咸辣、生活压力、气候变化... 丁氏脑科团队近20年来就中风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及斑块形成做了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包括:①提出了CAS中医病名应为“人迎脉积”。②系统整理并丰富CAS病因病机,在传统病因基础上补充了吸烟、贪嗜咸辣、生活压力、气候变化、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内容;病机方面,发现火热是CAS的始动因素并贯穿疾病始终,亦是CAS进展为中风的首要推动因素:火热灼伤脉道,痰瘀胶着不化,结于人迎脉,形成人迎脉积,这是“火热致中风”的病机核心,由此提出了“火热灼脉”CAS病机学说。③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吸烟患者及绝经女性等特定人群CAS进行了针对性病机探讨。④研制了高血压CAS证素诊断量表。⑤制定了清热泻火治法。⑥临床以清热泻火法干预CAS火热证,应用葛根芩连汤加减,疗效确切,开展多项临床疗效观察并提出了针药联合治疗方案。参考文献44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氏脑科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 人迎脉积 火热灼脉学说 火热致中 清热泻火法
下载PDF
储浩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撷要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奎武 孙培养 +1 位作者 邹玲 童婷婷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39-42,共4页
储浩然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多属脾胃亏虚,运化失权,病位主在脾胃,根本病机在于脾胃虚弱,中焦失和。其主张以“调和致中”为原则,重视辨证与辨病有机结合,不拘于经络辨证,提倡结合脏腑辨证等辨证方法,创新性提出“调和致中”特色针灸治法... 储浩然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多属脾胃亏虚,运化失权,病位主在脾胃,根本病机在于脾胃虚弱,中焦失和。其主张以“调和致中”为原则,重视辨证与辨病有机结合,不拘于经络辨证,提倡结合脏腑辨证等辨证方法,创新性提出“调和致中”特色针灸治法,选穴组方以健运脾胃、调中畅气为准则。针灸治疗常取足三里、中脘、内关、天枢等穴,重视灸法及补泻手法的应用,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调和致中 临床经验 储浩然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及预后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海 任志平 +1 位作者 张英俊 李亮星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686-68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颅脑损伤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为临床提供科学的诊疗证据。方法选取诊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6例,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开颅组(28例)、微创组(30例)和保守组(28例),分别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颅内...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颅脑损伤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为临床提供科学的诊疗证据。方法选取诊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6例,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开颅组(28例)、微创组(30例)和保守组(28例),分别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及保守治疗,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开颅组、微创组和保守组总有效率为89.29%、93.33%、92.86%,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例数以及复发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1、3、7 d的颅内压均明显下降,其中微创组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开颅组和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治疗后1、3、7 d的Glasgow昏迷评分均低于开颅组和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开颅组和微创组的对侧血肿厚度及中线移位情况有明显变化,开颅组和微创组与保守组的血肿厚度及中线移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微创组变化情况要大于开颅组(P<0.05)。保守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开颅组和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抢救生命是实施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通过治疗,阻止患者脑疝发生与恶化,缓解颅高压症状,清除颅内血肿。症状较轻患者进行脑膜修补,临床上需要依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选择治疗方法,从而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保守治疗 临床适应症
下载PDF
Effects of Applying Bio-bacterial Fertilizer on Aroma Components of Flue-cured Tobacco
17
作者 景延秋 高玉珍 +7 位作者 王卫峰 朱金峰 袁秀秀 张豹林 程玉渊 李怀奇 张月华 鲁平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6期1209-1211,1215,共4页
Objective] This research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io-bacterial fertilizer on quality of flue-curved tobacco. [Method] The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bio-bacterial fertilizer were applied to flue-cured tobac... Objective] This research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io-bacterial fertilizer on quality of flue-curved tobacco. [Method] The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bio-bacterial fertilizer were applied to flue-cured tobacco as leaf fertilizer and base fertilizer respectively. [Result] The effect of bio-bacterial fertilizer on flue-cured tobac-co differed among different treatmen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bio-bacterial fertilizer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quality of flue-cured tobacco. Among al the treat-ments, Treatment 3(leaf fertilizer) showed the best treatment effect, and i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flue-cured tobacco. [Conclusion] The bio-bacterial fertilizer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ing effect on quality of flue-cured tobacco if spayed as leaf fertiliz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bacterial fertilizer Plasmid pigment Neutral aroma components Flue-cured tobacco
下载PDF
Effects of Different Yellowing Conditions on Neutral Aroma Components and Smoking Quality of Flue-cured Upper Leaves
18
作者 张真美 赵铭钦 +5 位作者 王一丁 梅雅楠 高净净 李燕 赵东杰 王鹏泽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3期424-431,共8页
A heated air circulation standard curing barn was used for baking tobacco leaves,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yellowing conditions during the baking process on contents of neutral aroma components and smoking quality... A heated air circulation standard curing barn was used for baking tobacco leaves,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yellowing conditions during the baking process on contents of neutral aroma components and smoking quality of upper leaves were studied by setting different yellowing time and color-fixing tim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baking process, only by prolonging the yellowing time by 24 h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the content of every kind of neutral aroma components in- creased obviously and the content of solanone increased by nearly 2.20 times. It was unfavorable for the degrad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aroma components when only prolonging color-fixing time by 24 h. Prolonging both yellowing time and color- fixing time by 24 h mainly promoted the accumulation of chlorophyll degradation product neophytadiene, which increased by 33.24%, while the degradation and ac- cumulation of some aroma components were inhibited, indicating that only prolonging the yellowing time by 24 h could promote the accumulation of various kinds of neu- tral aroma compon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obacco leaves. The regression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of neutral aroma components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prin- cipal components to total aroma content, which were y=x+0.053 47 (R^2=0.919 7) and y=x+0.147 5 (R^2=0.698 4), respectively, and they were verified to be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e-cured tobacco Yellowing conditions Neutral aroma components Smoking quality PCA and PLS
下载PDF
世界建筑遗产的保护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昊皓 黄子云 《中外建筑》 2012年第8期10-11,共2页
时间:2012/7/10星期五晚19:00地点:湖南大学建筑学院一楼大报告厅主讲人:黄运昇Y.S.Huang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终身教授主持人:陈飞虎教授,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博导在2012年春季学期即将结束时,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黄运昇教授... 时间:2012/7/10星期五晚19:00地点:湖南大学建筑学院一楼大报告厅主讲人:黄运昇Y.S.Huang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终身教授主持人:陈飞虎教授,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博导在2012年春季学期即将结束时,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黄运昇教授访问了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并为师生带来了一场有关"世界建筑遗产保护"的学术讲座。从巴黎圣母院到中国的长城,从法国的雨果(Hugo)到西班牙的梅里美(ProsperMerimee),黄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述了世界建筑遗产保护的起源、发展和现状。西方建筑遗产保护的思想起源于雨果等一些著名的作家的思考,如雨果认为不管未来的建筑是怎样的,新建的建筑不能割裂历史。梅里美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遗产保护 世界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 建筑学院 湖南大学 巴黎圣母院 学术讲座 主持人
下载PDF
High risk populations and HIV-1 infection in China 被引量:10
20
作者 Tuo Fu ZHU Chun Hui WANG +1 位作者 Peng LIN Na HE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852-857,共6页
China is currently experiencing one of the most rapidly expanding HIV epidemics in the world. Although the overall prevalence rate is still low, with a population of 1.3 billion, high-risk factors which have contribut... China is currently experiencing one of the most rapidly expanding HIV epidemics in the world. Although the overall prevalence rate is still low, with a population of 1.3 billion, high-risk factors which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HIV/AIDS epidemics worldwide continue to prevail in China, including a high rate of injecting drug use and needle sharing, commercial sex with low rates of condom use, and concurrent sex with both commercial sex workers and noncommercial casual or steady sex partners. In addition, there are increasing “double risk” populations overlapping drug users and sex workers, as well as increasing rates of STDs and HIV among high-risk populations. Sexual transmission, therefore, may serve as a bridge connecting high-risk populations with general populations.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HIV from these high-risk oooulations into the general oooulation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high risk Chi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