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o-致使构式中互为变化的共现词素——国外对into-致使构式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晶 王勇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0-75,共6页
文章在综述国外语言学家对into-致使构式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作为对传统的单纯注重频率的语料库研究方法的一种更新,搭配构式分析研究构式中互为变化的共现词素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并以实例解释这一方法。同时,该方法对于汉语构式的... 文章在综述国外语言学家对into-致使构式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作为对传统的单纯注重频率的语料库研究方法的一种更新,搭配构式分析研究构式中互为变化的共现词素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并以实例解释这一方法。同时,该方法对于汉语构式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o-致使构式 互为变化的共现词素 搭配分析 搭配强度
下载PDF
“得”字情感致使构式化的事件结构认知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文旭 段红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55,共6页
探讨"得"字情感致使构式的构式化过程及"得"字情感致使构式范畴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得"字情感致使构式的构式义源于人类自身对情感致使客观事件的具身体验,是对客观世界情感致... 探讨"得"字情感致使构式的构式化过程及"得"字情感致使构式范畴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得"字情感致使构式的构式义源于人类自身对情感致使客观事件的具身体验,是对客观世界情感致使事件的临摹和概念化。其构式化缘于高频使用的情感致使句法表达式的抽象化和共性提取。(2)"得"字情感致使构式范畴的不同构式类型是对客观世界情感致使意象或次意象的线性编码。该范畴以原型为认知参照点,依据与客观情感致使事件的不同象似性程度形成"原型-延伸"关系辐射性范畴。其演化类型编码的情感致使语义略有差异,构成一个语法网络,通过范畴化关系互相连接,是以不同方式将抽象的情感致使语义具体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 情感致使构式 事件结 范畴化
下载PDF
《语料库、认知与致使构式》述评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健 胡鸿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9-112,共4页
《语料库、认知与致使构式》一书,利用BNC语料库与启发式数据,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中的致使构式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该书讨论了致使构式的概念,论述了数据收集方法,采取了自上而下语料库验证性方法和自下而上语料库驱动方法,对... 《语料库、认知与致使构式》一书,利用BNC语料库与启发式数据,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中的致使构式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该书讨论了致使构式的概念,论述了数据收集方法,采取了自上而下语料库验证性方法和自下而上语料库驱动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将研究结论付诸于外语教学实践的可能。本文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指出了其优点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认知与致使构式 主要内容 述评
下载PDF
汉语得益型隐性致使构式综合考察
4
作者 房战峰 张建理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年第4期54-58,共5页
汉语得益型隐性致使构式采用主动宾形式表述因果事件,其构式义为"致事致使得益事件发生"。致事具有致使性,使事兼施事因默认而被隐含。此构式在语义特征和句法分布上,不同于分析型致使构式、施事主语构式和被动构式,是能够独... 汉语得益型隐性致使构式采用主动宾形式表述因果事件,其构式义为"致事致使得益事件发生"。致事具有致使性,使事兼施事因默认而被隐含。此构式在语义特征和句法分布上,不同于分析型致使构式、施事主语构式和被动构式,是能够独立存在的常用构式。此构式背后的社会理据是在商贸服务领域中,消费者借助商家获取某种有益结果;认知理据是致事代使事、动作代结果双转喻操作。从语言类型学角度看,汉语得益型隐性致使构式的本质是一种从分析型致使向词汇型致使过渡的语言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得益型隐性致使构式 致事 使事 语法 转喻
下载PDF
现代汉语致使构式论元实现的三种方式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淑伟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79-83,共5页
现代汉语致使构式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形式-意义配对体,其多样化的句法表达形式一直是描写语言学派所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试用认知语言视角下的构式语法重新解读致使构式形式与语义之间的联接方式。通过对致使构式论元多寡的动态考察和分... 现代汉语致使构式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形式-意义配对体,其多样化的句法表达形式一直是描写语言学派所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试用认知语言视角下的构式语法重新解读致使构式形式与语义之间的联接方式。通过对致使构式论元多寡的动态考察和分析得出结论:在句法、语义、语用的相互牵制和作用下,构式能够左右致使句的形成,对论元的实现具有强制性作用,致使构式论元实现的方式可以划分为论元一致、论元蕴涵和论元增容三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构式 论元实现 论元一致 论元蕴涵 论元增容
下载PDF
汉语负面致使构式“X人”及其构式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华丽 《辞书研究》 2022年第3期96-106,共11页
文章指出,汉语负面致使构式“X人”指通过外在刺激或以X的方式引起说话人的负面消极情绪感受或消极的认知感觉。“X人”在中原官话、西南官话、胶辽官话、江淮官话、晋语、赣语、湘语、客家话等方言区较发达,在东南方言区不发达。其题... 文章指出,汉语负面致使构式“X人”指通过外在刺激或以X的方式引起说话人的负面消极情绪感受或消极的认知感觉。“X人”在中原官话、西南官话、胶辽官话、江淮官话、晋语、赣语、湘语、客家话等方言区较发达,在东南方言区不发达。其题元关系为<致事,感事,动作>,致事是隐含的外部论元,感事是内部论元,因此“X人”属于隐性致使构式。句法上大多可扩展为“X死/煞人”,受主观程度副词修饰和带极性补语。“X人”经历图式一和图式二两种演变,作格化和词汇化同步。作格化是“X人”构式化主要机制,从句法构式到词汇构式演变是类推动因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面致使构式 X 作格化 类推
下载PDF
英汉情感致使结果构式的语际对比研究
7
作者 王亚聪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97-102,共6页
虽然情感致使结果事件的概念结构在英汉民族中具有泛文化的特征,但英汉情感致使结果构式在形式和意义方面略有差异。英语情感致使结果构式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N 1+V R+in/with/for/out of+N E”,在意义上凸显受力体;汉语情感致使结果... 虽然情感致使结果事件的概念结构在英汉民族中具有泛文化的特征,但英汉情感致使结果构式在形式和意义方面略有差异。英语情感致使结果构式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N 1+V R+in/with/for/out of+N E”,在意义上凸显受力体;汉语情感致使结果构式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N 1+V E+V R+N 2”和“N 1+V E+得+N 2+V R”,在意义上凸显施力体。英语情感致使结果构式蕴含了“情感是实体”的概念隐喻,体现了英民族的抽象思维方式;汉语情感致使结果构式蕴含了“情感是力”的概念隐喻,体现了汉民族的形象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致使结果 形义特征 认知理据 英汉对比
下载PDF
基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致使构式”的语言特征研究——以“into V-ing致使构式”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继东 刘恋 刘萍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39,共6页
本文参照Stefanowitch、Kim、Quirk和Biber等对致使谓词和结果谓词的语义分类,采用构式搭配分析法,探究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中"into V-ing致使构式"的语言特征。通过对"into V-ing致使构式"进行检索、计算和分析,我... 本文参照Stefanowitch、Kim、Quirk和Biber等对致使谓词和结果谓词的语义分类,采用构式搭配分析法,探究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中"into V-ing致使构式"的语言特征。通过对"into V-ing致使构式"进行检索、计算和分析,我们发现:1)在"into V-ing致使构式"中,致使谓词中的欺诈类谓词与"into V-ing致使构式"之间的语义关联度最强;2)致使谓词中一些谓词的实词基形和屈折变形与"into V-ing致使构式"之间的吸引力存在差异,不能简单地进行词项归并;3)在"into V-ing致使构式"中,欺诈类致使谓词与心理类结果谓词组合时最具意义连贯性;4)致使谓词的语义类别及其对文本类型的选择各具倾向性。该研究进一步充实了构式的语言学特征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o V-ing致使构式" 致使谓词 结果谓词 文本类型
原文传递
情感致使构式的认知转喻特质 被引量:17
9
作者 潘震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9,共4页
情感致使构式蕴含了情感作用力或能量的传递和接收,体现了外界刺激物与情感体验者之间的情感致使关系,以及情感体验者自身情感的变化过程。情感致使构式的构建与识解是构式整体与其构成成分之间互动与融合的过程,该过程是以认知转喻机... 情感致使构式蕴含了情感作用力或能量的传递和接收,体现了外界刺激物与情感体验者之间的情感致使关系,以及情感体验者自身情感的变化过程。情感致使构式的构建与识解是构式整体与其构成成分之间互动与融合的过程,该过程是以认知转喻机制的具体运作为根本前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致使构式 致使 转喻
原文传递
同义构式的行为特征范畴化突显——以Enable类迂回致使构式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莹 陈建平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8年第2期40-45,共6页
对Enable类迂回致使构式(包括allow,enable,help,let,permit)的行为特征范畴化突显的分析表明,let构式与其它四个构式间存在明显用法差异,前者较多出现于祈使句中和口语、小说语域中,且致使者多为有生命,而其余四个构式较多使用一般现... 对Enable类迂回致使构式(包括allow,enable,help,let,permit)的行为特征范畴化突显的分析表明,let构式与其它四个构式间存在明显用法差异,前者较多出现于祈使句中和口语、小说语域中,且致使者多为有生命,而其余四个构式较多使用一般现在时态、较多出现于杂志和学术语域,致使者多为无生命。各行为特征对不同致使构式使用的影响程度也存在梯度差异,其中致使者生命度影响程度最高。同义构式具有浮现性、动态性、变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特征 Enable类迂回致使构式 同义现象 用法差异 突显
原文传递
英语“结束”类体动词参与上位构式的准入条件和汉译技巧
11
作者 舒苗 房战峰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9期46-49,共4页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和各种语料库的建立,基于语料库的行为描述法在语言研究和教学中被视为一种科学的、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借助COCA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研究英语“结束”类体动词finish、end、complete、terminate参与上位构式的准...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和各种语料库的建立,基于语料库的行为描述法在语言研究和教学中被视为一种科学的、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借助COCA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研究英语“结束”类体动词finish、end、complete、terminate参与上位构式的准入条件和汉译技巧,旨在拓展英语体动词研究深度,帮助人们更好地开展翻译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束”类体动词 致使构式 汉译技巧
下载PDF
汉语“得”字致使句的构式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阳 董哲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2年第5期53-55,共3页
本文运用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总结出汉语“得”字致使句的不同形式及其意义。研究发现,动词在进入构式时,因受到构式的压迫与其进行互动,形成了构式的意义。同时,本文也对不同构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得”字句 致使构式 语法
下载PDF
汉语变体中分析型致使构式变异研究——多分类逻辑斯蒂回归建模 被引量:5
13
作者 田笑语 张炜炜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33,146,147,共14页
以往对于汉语分析型致使构式的研究较少关注其在语言变体维度上的变异。本研究在认知社会语言学的框架下,基于跨变体语料库,使用多分类逻辑斯蒂回归考察了影响致使词“使”、“令”、“让”选择的句法、语义、语言变体等因素。研究发现... 以往对于汉语分析型致使构式的研究较少关注其在语言变体维度上的变异。本研究在认知社会语言学的框架下,基于跨变体语料库,使用多分类逻辑斯蒂回归考察了影响致使词“使”、“令”、“让”选择的句法、语义、语言变体等因素。研究发现:1)“令”构式用于关系从句的概率显著高于其他小句类型,其结果谓词倾向于使用形容词,被使者常充当感事。2)相较于“令”,“使”和“让”都更偏好及物动词作为结果谓词、排斥充当感事的被使者。3)当被使者为定指或充当受事时“使”的概率显著提高;而“让”更倾向于充当施事的被使者,当被使者为客体时“让”的概率显著降低。4)“语言变体”与“小句类型”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中国大陆地区汉语中“使”和“让”在不同小句类型中的概率差异更大;中国台湾地区汉语和新加坡汉语中“小句类型”对“使”和“让”概率的影响较小,且“让”的概率总是高于“使”;而三个变体在“令”的用法上未表现出显著差异。本文展示了认知社会语言学将语言内部和外部因素整合在同一框架内进行考察的优势,并在更多数据和参项的基础上丰富了汉语分析型致使构式与汉语变体变异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型致使构式 交替 变体变异 认知社会语言学 多分类逻辑斯蒂回归
原文传递
体认语言学视角下致使类兼语构式的概念套叠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云飞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21,共7页
本文在体认语言学视角下提出概念套叠模型,进一步分析致使类兼语构式的组配机制和认知成因。依据该模型,致使类兼语构式的句法套叠形成于其成分构式在概念层面的套叠;实现概念套叠的途径为相互依存关系;压制能促成相互依存关系的形成;... 本文在体认语言学视角下提出概念套叠模型,进一步分析致使类兼语构式的组配机制和认知成因。依据该模型,致使类兼语构式的句法套叠形成于其成分构式在概念层面的套叠;实现概念套叠的途径为相互依存关系;压制能促成相互依存关系的形成;语法构式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压制关系为语法表征的组成部分。概念套叠源自生活中人们对实体物质套叠体验的映射,这也体现了"现实-认知-语言"这一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类兼语 体认语言学 概念套叠
下载PDF
现代汉语致使移动构式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俊芳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39-43,共5页
Goldberg早在1995年就提出英语的致使移动构式是NP1+VP+NP2+PP,以此为基点,通过考察大型语料库中英语致使移动构式的汉译对应式,笔者归纳出了现代汉语的致使移动构式,并采用F illmore和Kay的单层构式语法方法,对现代汉语的致使移动构式... Goldberg早在1995年就提出英语的致使移动构式是NP1+VP+NP2+PP,以此为基点,通过考察大型语料库中英语致使移动构式的汉译对应式,笔者归纳出了现代汉语的致使移动构式,并采用F illmore和Kay的单层构式语法方法,对现代汉语的致使移动构式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致使移动 单层语法 认知分析
下载PDF
单层构式语法框架下英汉典型致使移动构式的认知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俊芳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14-15,20,共3页
本文采用Kay和Fillmore(1999)的单层构式语法方法、采用最小递归语义(MRS)的表达形式(Copestake1995,Copestake1999),对英汉语的典型致使移动构式进行认知对比,得出了英汉民族对于致使移动事件的根本性认知差异,即英语民族对于致使移动... 本文采用Kay和Fillmore(1999)的单层构式语法方法、采用最小递归语义(MRS)的表达形式(Copestake1995,Copestake1999),对英汉语的典型致使移动构式进行认知对比,得出了英汉民族对于致使移动事件的根本性认知差异,即英语民族对于致使移动事件的认知是单事件认知,而汉语民族对于致使移动事件的认知是双事件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语法 典型致使移动 认知对比
下载PDF
英汉典型致使移动构式认知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俊芳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69-173,共5页
从构式语法角度出发,英语典型致使移动构式"NP1+VP+NP2+PP"和汉语典型致使移动构式"NP1+把+NP2+V+PP"在句法、语义、语音、能产性、论元实例化模式及句法语义联接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句法上,前者是"主语+谓语+... 从构式语法角度出发,英语典型致使移动构式"NP1+VP+NP2+PP"和汉语典型致使移动构式"NP1+把+NP2+V+PP"在句法、语义、语音、能产性、论元实例化模式及句法语义联接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句法上,前者是"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而后者是"主语+把+宾语+谓语+宾语补足语";语义上,前者表达"致使者发出致使力作用于被使者,致使被使者移向/移到某地"之义,而后者表达"致使者针对被使者发出致使力,致使被使者移向/移到某地"之义;语音上,前者动词不受音节数量限制,而后者动词大都是单音节动词,某些双音节及三音节动词不适用于它;能产性上,前者比后者能产性高;论元实例化模式上,前者属于直接实例化模式,而后者属于共同实例化模式;句法语义联接上,两者句法元素和语义论元的联接方式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英汉典型致使移动 认知对比
下载PDF
非典型致使移动构式的认知语用解读——基于典型事件模型的概念整合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杨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45-152,共8页
典型事件模型与概念整合融合构建的网络模型为后者注入外部视角的同时,使后者输入空间组成元素的内在联系变得更为紧密,进一步增强了概念整合的解释力。借助该网络模型对不同类型致使力作用下非典型致使移动构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非典... 典型事件模型与概念整合融合构建的网络模型为后者注入外部视角的同时,使后者输入空间组成元素的内在联系变得更为紧密,进一步增强了概念整合的解释力。借助该网络模型对不同类型致使力作用下非典型致使移动构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非典型致使移动构式语义主要来源于对物理致使力这一认知原型的隐喻延伸;准入非典型致使移动构式动词致使力作用效果强劲,抹杀了受事的认知决定,因而其后行为结果不存在转喻表达;该类构式实例语用意义集中体现了受事在情感层面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致使移动 概念整合 典型事件模型 认知语用
下载PDF
中国学生英语致使移动构式的认知习得调查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道凤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84-87,共4页
基于中国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六类不同语法整合类型的英语致使移动句的汉译情况及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分析,本研究探讨了他们对英语致使移动构式的习得情况、认知规律、认知差异及造成学生理解、翻译困难和认知差异的根源。结果发现学生对... 基于中国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六类不同语法整合类型的英语致使移动句的汉译情况及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分析,本研究探讨了他们对英语致使移动构式的习得情况、认知规律、认知差异及造成学生理解、翻译困难和认知差异的根源。结果发现学生对不同整合类型的句子的习得和认知差异显著,呈现从核心义向边缘义扩散的趋势,这种差异源于其英语水平及对隐喻、转喻、构式、语法整合等认知能力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致使移动 语法整合 认知 习得
下载PDF
现代汉语致使移动构式的认知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俊芳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97-104,共8页
随着Goldberg对英语致使移动构式的分析,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英汉语的致使移动构式进行分析,但是他们对现代汉语致使移动构式的分析尚不系统完备。以Goldberg的论元结构构式语法理论为依据,对现代汉语的致使移动构式进... 随着Goldberg对英语致使移动构式的分析,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英汉语的致使移动构式进行分析,但是他们对现代汉语致使移动构式的分析尚不系统完备。以Goldberg的论元结构构式语法理论为依据,对现代汉语的致使移动构式进行了系统的认知分析,指出了不同的汉语致使移动构式中动词与构式之间的不同互动方式,把各种致使移动构式联接成一个系统的整体,并分析了各种汉语致使移动构式中语义角色与句法成分的联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元结语法 汉语致使移动 认知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