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学“致君行道”向“觉民行道”转变的内在理路——以“仁”内涵的演变为主线
1
作者 李双龙 任永泽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年第6期93-96,共4页
"仁"是儒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而随着"仁"思想内涵的变化,儒学"外王"的基本途径"致君行道"也逐渐向"觉民行道"转变。泰州学派承接阳明心学,是"觉民行道... "仁"是儒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而随着"仁"思想内涵的变化,儒学"外王"的基本途径"致君行道"也逐渐向"觉民行道"转变。泰州学派承接阳明心学,是"觉民行道"的主要践履者,也是其对宋明理学发展的内在超越。以儒家"仁"学思想的演变为主线,可以考察儒学"致君行道"向"党民行道"这一转变的内在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致君行道 “觉民行道
下载PDF
从《象山先生行状》看陆九渊的历史形象书写
2
作者 武胜鑫 《宋史研究论丛》 2023年第2期286-296,共11页
一方面,淳熙以后,朱学与陆学间的门户之见愈来愈深,杨简在记述陆九渊学术活动时重陆学讲学事迹,轻朱、陆交流活动。另一方面,陆九渊朝堂轮对事迹与孝宗后期以来的党争紧密相连,杨简在撰写陆九渊政治活动时略朝堂轮对之事,详治理荆门之... 一方面,淳熙以后,朱学与陆学间的门户之见愈来愈深,杨简在记述陆九渊学术活动时重陆学讲学事迹,轻朱、陆交流活动。另一方面,陆九渊朝堂轮对事迹与孝宗后期以来的党争紧密相连,杨简在撰写陆九渊政治活动时略朝堂轮对之事,详治理荆门之举。加之与陆九渊师生关系及撰写《象山先生行状》时诡谲多变的党争环境,杨简采取曲笔隐晦地呈现陆九渊“致君行道”和“发明本心”的历史形象,且表达其坚定心学的学术立场。虽然《象山先生行状》所撰陆九渊形象难免存在回护的地方,但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陆九渊的部分面相,并传递出较强时代特色的“历史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先生行状》 杨简 致君行道 历史书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