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1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舰载新型物理类非致命性武器原理及应用研究
1
作者 张玉强 秦立国 《中国设备工程》 2024年第3期88-91,共4页
本文首先阐述了非致命性武器的概念及分类,然后重点研究了新型物理类非致命武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场景,最后总结得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为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舰载 物理类 致命性武器 发展方向
下载PDF
急性胸痛患者临床特征及致命性胸痛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孙维忆 胡卓思 +1 位作者 刘书娟 张英泽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8期2847-2850,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致命性胸痛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2019年4月至2022年3月急诊科以胸痛为主诉的431例患者资料,对其人口学特征、就诊时间、病因、生命体征等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急性胸痛患者431例,男292... 目的 探讨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致命性胸痛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2019年4月至2022年3月急诊科以胸痛为主诉的431例患者资料,对其人口学特征、就诊时间、病因、生命体征等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急性胸痛患者431例,男292例,女139例。年龄中位数为65岁,高发就诊年龄段为55~74岁。胸痛患者高发就诊月份为3月(11.6%,50/431),高发就诊时间段为20∶01~24∶00(14.6%,63/431)。病因以急性冠脉综合征占比最高,为63.8%(275/431)。男性、吸烟史、高脂血症、糖尿病、低血压、心率减慢、指脉氧降低是致命性胸痛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致命性胸痛的危险因素为胸痛患者的进一步诊治,减少病死率和降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胸痛 致命性胸痛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1例致命性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标准化分级转运的护理
3
作者 张香云 朱倩影 徐欢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3年第8期135-137,共3页
对于大咯血经药物治疗不能止血者,为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可于造影后考虑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止血,对部分患者有效。2020年6月,本院呼吸科转运1例致命性大咯血患者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室行支... 对于大咯血经药物治疗不能止血者,为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可于造影后考虑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止血,对部分患者有效。2020年6月,本院呼吸科转运1例致命性大咯血患者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室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途中发生病情恶化,经医护密切配合,积极抢救,患者转危为安,且术后安全返回,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命性大咯血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标准化分级转运
下载PDF
D-二聚体与超敏肌钙蛋白I比值和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在致命性胸痛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项阳 董梓扬 +1 位作者 王蒙蒙 宋艳丽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95-201,共7页
目的 探讨D-二聚体与超敏肌钙蛋白I比值和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和急性主动脉夹层3种致命性胸痛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月因胸闷或胸痛至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胸痛中... 目的 探讨D-二聚体与超敏肌钙蛋白I比值和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和急性主动脉夹层3种致命性胸痛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月因胸闷或胸痛至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胸痛中心就诊,经冠状动脉、肺动脉或主动脉造影最终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或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共817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551例,急性肺栓塞196例,急性主动脉夹层70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既往病史等临床基本信息,收集血常规、肝肾功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超敏肌钙蛋白I等实验室数据。计算所有患者D-二聚体与超敏肌钙蛋白I的比值和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比值。分析2个比值在3种致命性胸痛疾病中的差异,利用ROC曲线分析2个比值在3种致命性胸痛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817例致命性胸痛患者中,D-二聚体与超敏肌钙蛋白I的比值在心肌梗死组最低(P<0.001),在主动脉夹层组最高(P=0.027)。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在心肌梗死组最低(P<0.001),在主动脉夹层组最高(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在3种胸痛患者中,D-二聚体与超敏肌钙蛋白I的比值在诊断心肌梗死时,理想界值为28.523×103,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88.2%,在诊断肺栓塞时,理想界值为20.500×103,灵敏度为87.7%,特异度为79.0%,在诊断主动脉夹层时,理想界值为59.428×103,灵敏度为94.9%,特异度为79.1%。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在诊断肺栓塞时,理想界值为0.342×10-3,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78.0%,在诊断主动脉夹层时,理想界值为0.917×10-3,灵敏度为94.9%,特异度为81.2%。结论 D-二聚体与超敏肌钙蛋白I比值和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在鉴别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和急性主动脉夹层3种致命性胸痛疾病中有一定应用价值,有利于床旁早期快速筛查出需进一步影像检查的患者,缩短致命性胸痛患者的确诊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命性胸痛 D-二聚体 超敏肌钙蛋白I 纤维蛋白原 鉴别诊断
下载PDF
D-二聚体与肌钙蛋白I的比值诊断致命性胸痛病因的临床应用价值
5
作者 刘文德 高伟龙 +1 位作者 陈职堂 陈俊蓉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1820-1823,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D-二聚体(D-D)与肌钙蛋白I(cTnI)的比值诊断致命性胸痛病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就诊或经绿色通道送入医院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测结果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目的:探究与分析D-二聚体(D-D)与肌钙蛋白I(cTnI)的比值诊断致命性胸痛病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就诊或经绿色通道送入医院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测结果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D-D、cTnI检测。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急性肺栓塞组、急性主动脉夹层组患者血清D-D、cTnI水平以及D-D/cTnI比值与cTnI/D-D的差异。并应用ROC曲线分析D-D、cTnI、D-D/cTnI比值、cTnI/D-D比值在上述四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急性肺栓塞组、急性主动脉夹层组患者中血清D-D、cTnI水平以及D-D/cTnI比值与cTnI/D-D比值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血清D-D、cTnI水平以及D-D/cTnI比值与cTnI/D-D比值作为评估指标,以冠脉造影、肺动脉CT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四组患者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四个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要明显高于单一检测。结论:D-D与cTnI的比值在诊断致命性胸痛病因方面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 CTNI 致命性胸痛 病因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介入放射学在抢救致命性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颂章 金德勤 +1 位作者 魏崇健 乔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8-460,共3页
为探讨在抢救致命性出血患者中如何发挥介入放射学的优势 ,采用不同栓塞材料对 2 7例致命性出血患者直接栓闭供血动脉 19例 ,暂时阻断血流加外科手术 8例。结果显示 :除 1例患者只取得短期 (3周未出血 )疗效外 ,其余病例经半年~ 7年随... 为探讨在抢救致命性出血患者中如何发挥介入放射学的优势 ,采用不同栓塞材料对 2 7例致命性出血患者直接栓闭供血动脉 19例 ,暂时阻断血流加外科手术 8例。结果显示 :除 1例患者只取得短期 (3周未出血 )疗效外 ,其余病例经半年~ 7年随访 ,均达临床止血治愈目的。提示介入放射学依其专业的技术和优势 ,对临床多种致命性出血患者的救治和现代创伤外科的发展意义重大 ;在内、外、介入等多学科的充分协作下 ,对于挽救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命性出血 介入治疗 栓塞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急诊筛查D-二聚体在致命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赵艳军 李富利 +4 位作者 高春雨 董二飞 刘超 史菲 于健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20期3118-3120,共3页
目的探讨即时检测(POCT)D-二聚体对于急诊致命性胸痛患者的诊断作用。方法收集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并最终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评估D-二聚体在疾... 目的探讨即时检测(POCT)D-二聚体对于急诊致命性胸痛患者的诊断作用。方法收集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并最终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评估D-二聚体在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同时比较、分析其他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6例患者,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AMI的患者193例,经主动脉CTA明确诊断AAD的患者19例,经肺动脉CTA明确诊断APE的患者24例,通过对3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示AMI组、AAD组、APE组3组间年龄、性别、高血压史、吸烟史、D-二聚体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平均年龄高于AAD组(P=0.000)和APE组(P=0.000),AMI组男性比例高于APE组(χ~2=9.140,P=0.003),AMI组高血压病史高于APE组(χ~2=7.093,P=0.008),AMI组(χ~2=6.622,P=0.010)、AAD组(χ~2=6.344,P=0.012)吸烟比例均高于APE组,D-二聚体方面APE组高于AAD组(P=0.043),APE组高于AMI组(P=0.000),AAD组高于AMI组(P=0.000)。结论POCT检测D-二聚体有助于急诊致命性胸痛患者的鉴别诊断,有助于鉴别AMI、AAD和APE,有助于提高早期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CT 致命性胸痛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肺栓塞 急性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利胆排毒口服液抗致命性内毒素血症的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曹艳 常明向 +1 位作者 刘义梅 陈科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45-48,共4页
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致命性内毒素血症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根据内毒素在体内代谢的途径,用利胆、排毒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药清除血液和肠道内毒素,用清热活血药抗炎治疗微循环障碍,据此组方制备利胆排毒口服液,从整体上治疗内毒素血症... 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致命性内毒素血症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根据内毒素在体内代谢的途径,用利胆、排毒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药清除血液和肠道内毒素,用清热活血药抗炎治疗微循环障碍,据此组方制备利胆排毒口服液,从整体上治疗内毒素血症。结果: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利胆排毒口服液对醋酸铅致敏的致命性内毒素血症模型小鼠的保护率为100%,对氨基半乳糖致敏的致命性内毒素血症模型小鼠的保护率为50%~80%,而病理对照组模型小鼠的死亡率均为100%。结论:利胆排毒口服液能有效地预防性治疗内毒素血症,该组方的思路对致命性内毒素血症具有有效性,但该组方尚待深入进行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命性内毒素血症 脓毒症 利胆排毒口服液 茵陈蒿汤
下载PDF
临床特征和改良MRI-PC-ASPECTS预测后循环致命性脑卒中的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崇 王建明 严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172-3174,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特征和改良后用于磁共振评分的后循环急性卒中预后早期CT量表(MRI-PC-ASPECTS)对预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价值。方法:90例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患者1周内是否昏迷... 目的:探讨临床特征和改良后用于磁共振评分的后循环急性卒中预后早期CT量表(MRI-PC-ASPECTS)对预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价值。方法:90例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患者1周内是否昏迷或者死亡分为致命性卒中组(n=70)和非致命性卒中组(n=20)。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临床特点及MRI—PC—ASPECTS。结果:两组中有糖尿病痛史者分别为16例(80.0%),36例(51.4%),入院NIHSS分别为7.78±2.70,4.60±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饮水呛咳、持续眩晕、复视、构音障碍等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RI—PC—ASPECTS分为≤10、11、12~133组,发生致命性卒中分别为10例(83.3%)、8例(25.8%)、2例(4.3%),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特征和MRI-PC-ASPECTS结合可早期预测致命性脑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椎动脉 致命性结局 危险因素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致命性大咯血的病因及其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素美 杨松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10期1791-1794,共4页
目的了解致命性大咯血的病因及其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84例致命性大咯血患者进行病因分类,对2009年8月至2012年1月期间的30例致命性大咯血患者进行选择性... 目的了解致命性大咯血的病因及其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84例致命性大咯血患者进行病因分类,对2009年8月至2012年1月期间的30例致命性大咯血患者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观察其即刻、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致命性大咯血的病因分别为肺结核(63例,75.0%)、支气管扩张症(11例,13.1%)、肺曲霉病(6例,7.1%)、肺癌(2例,2.4%)和肺动静脉瘘(2例,2.4%)。对其中30例致命性大咯血患者(肺结核25例,肺曲霉病和肺动静脉瘘各2例,支气管扩张症1例)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即刻止血率达90.0%(27/30)。术后随访5~29个月(平均16个月),近期止血率93.3%(28/30),远期止血率达96.7%(29/30)。结论致命性大咯血的病因主要为肺结核,其次为支气管扩张症和肺曲霉病,BAE是治疗致命性大咯血的首选措施,具有安全、有效、高成功率优点,为基础肺疾病的治愈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命性大咯血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 疗效
下载PDF
长QT综合征发病率及不同年龄段的致命性危险因素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翠兰 胡大一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7-98,共2页
目的长QT综合征(LQTS)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心脏离子通道疾病。最新的数据表明,LQTS的发病率为1/2500至1/2000。近年研究发现,各年龄段LQTS患者的发病特点和致命性危险因素有所不同:对1~12岁儿童,危险因素有男性、晕厥病史、QTc>500ms;... 目的长QT综合征(LQTS)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心脏离子通道疾病。最新的数据表明,LQTS的发病率为1/2500至1/2000。近年研究发现,各年龄段LQTS患者的发病特点和致命性危险因素有所不同:对1~12岁儿童,危险因素有男性、晕厥病史、QTc>500ms;对10~20岁青少年,危险因素则是男性、最近2年内晕厥病史、QTc>530ms;对18~40岁成年人,危险因素为女性、18岁之前的晕厥病史、LQT2基因型、QTc>500ms;对41~75岁的中老年人,危险因素则是2年内有晕厥病史、年龄<60岁、LQT3基因型、女性QTc≥470ms或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长QT综合征 综述 发病率 致命性危险因素 年龄
下载PDF
基于多次致命性故障定量判定的复杂可修系统可信度建模的解析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武宏 杨为民 屠庆慈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2-146,共5页
在定量识别多次致命性故障状态的基础上 ,通过对发生致命性故障事件和修复事件的描述 ,提出了复杂可修系统可信度计算的一般方法 ,同时详细地推导致命性故障率和任务修复率为常数时复杂可修系统可信度的计算公式 ,并且展开讨论了发生多... 在定量识别多次致命性故障状态的基础上 ,通过对发生致命性故障事件和修复事件的描述 ,提出了复杂可修系统可信度计算的一般方法 ,同时详细地推导致命性故障率和任务修复率为常数时复杂可修系统可信度的计算公式 ,并且展开讨论了发生多次致命性故障时复杂可修系统可信度的建模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器装备 军用车辆 故障 可修系统 致命性故障
下载PDF
外军非致命性武器研究现状及防护研究对策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培进 刘杰 《人民军医》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691-692,共2页
关键词 外军 致命性武器 现状 防护 对策
下载PDF
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引发致命性鼻衄的早期救治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国平 黄思庆 +1 位作者 游潮 易章超 《华西医学》 CAS 2003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动脉瘤引发致命性鼻衄的机理和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近年我科收治经脑血管造影和手术证实的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伴致命性鼻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临床特点 1 均有闭合性颅底骨...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动脉瘤引发致命性鼻衄的机理和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近年我科收治经脑血管造影和手术证实的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伴致命性鼻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临床特点 1 均有闭合性颅底骨折 ,2 伤后 1~ 3月反复出现严重的鼻衄 ,3 脑血管造影证实。治疗应早期行孤立性手术或栓塞治疗。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 致命性鼻衄 早期救治 诊断
下载PDF
联合国CCW框架下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军控辩争的焦点与趋势 被引量:26
15
作者 徐能武 龙坤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132,159-160,共26页
在人工智能革命背景下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LAWS)军控逐渐成为国际热点议题,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公约》(CCW)会谈机制作为其核心平台召开了三次非正式专家会议和三次正式政府专家组会议。技术层面,主要探讨了LAWS的定义和特点,各方基本... 在人工智能革命背景下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LAWS)军控逐渐成为国际热点议题,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公约》(CCW)会谈机制作为其核心平台召开了三次非正式专家会议和三次正式政府专家组会议。技术层面,主要探讨了LAWS的定义和特点,各方基本同意LAWS军控不应当妨碍民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但对目前是否应制定及如何制定LAWS可行定义等问题存在分歧;伦理层面,讨论焦点在于LAWS对于人权和道德的冲击,各方基本认为不应将生死决定权让渡给机器,但对机器是否作为道德主体等问题存在分歧;法律层面,主要关注LAWS对现有国际人道法的冲击,各方基本同意现有国际人道法依旧适用于LAWS管控,但在是否需要除现有国际法之外增加监管机制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军事层面,主要探讨了LAWS扩散风险对战略稳定性的冲击及存在的局限性等问题,各方基本同意研发部署LAWS的责任在于国家和指挥官,但在预防性禁止还是暂时放任,甚至鼓励发展LAWS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展望未来,这一军控机制可能推动制定各方接受的LAWS工作定义,探索将伦理道德嵌入LAWS的可能性与方法,建立LAWS的法律审查机制,拟定暂停部署LAWS的政治宣言或法律文书。由此,中国应继续积极参与CCW框架下LAWS军控探讨,推动管控相关战略风险及伦理法律挑战,以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和人类安全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定常规武器公约》 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 人工智能 军备控制
下载PDF
碘仿纱条在心脏术后大血管致命性渗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柳阳春 陈艰 +8 位作者 张平 龚南平 胡建明 谢爱民 徐全 涂寒剑 章晔 林庆 杨文凯 《江西医药》 CAS 2010年第10期982-983,共2页
目的探讨碘仿纱条在心脏、大血管手术致命性渗血的应用。方法心脏、大血管手术中发生致命性渗血6例,应用碘仿纱条压迫、填塞。结果全部病人达到成功止血、挽救生命的目的。结论碘仿纱条可以应用于心脏、大血管手术的致命性渗血。
关键词 碘仿纱条 心脏与大血管 致命性渗血
下载PDF
宫纱填压止血处理腹腔致命性出血27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建飞 张泳 +2 位作者 陈志国 周军 肖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413-413,共1页
目的探讨宫纱填压止血处理腹腔致命性出血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2000年5月—2008年7月本院收治27例腹腔致命性出血患者,采用宫纱填压后快速关腹,术后5 d开始逐步拔出宫纱。结果27例全部止血成功,无一例拔出宫纱后发生再次出血。结论宫纱... 目的探讨宫纱填压止血处理腹腔致命性出血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2000年5月—2008年7月本院收治27例腹腔致命性出血患者,采用宫纱填压后快速关腹,术后5 d开始逐步拔出宫纱。结果27例全部止血成功,无一例拔出宫纱后发生再次出血。结论宫纱填压止血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致命性出血 宫纱 填压止血法
下载PDF
静脉推注乙胺碘呋酮抢救致命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柳玉萍 于淼 +1 位作者 李琳 董晓晖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4期415-416,共2页
目的:观察静脉推注乙胺碘呋酮抢救致命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收集荷泽医学专科学校附院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及急诊患者中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经一般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或心律平)治疗无效16例患者,用静脉注射乙胺碘呋酮... 目的:观察静脉推注乙胺碘呋酮抢救致命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收集荷泽医学专科学校附院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及急诊患者中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经一般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或心律平)治疗无效16例患者,用静脉注射乙胺碘呋酮方法进行抢救。结果:16例患者经静脉注射治疗后均转复为窦性心律,有效率100%。起效时间5-40 min,平均(20±8)min。结论:静脉推注乙胺碘呋酮是治疗致命性心律失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命性心律失常 乙胺碘呋酮 静脉推注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酮康唑引起致命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萍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10-810,共1页
关键词 诊断 酮康唑 致命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下载PDF
基于专家系统的飞机致命性部件辨识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裴扬 宋笔锋 韩庆 《现代防御技术》 2004年第6期20-25,共6页
介绍了飞机致命性部件的辨识方法,尤其对该方法的核心部分,即损伤模式影响及致命性分析(DMECA)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引用可靠性分析中比较成熟的FMECA(故障模式影响及致命性分析)思路来确定飞机的致命性部件,从而可为飞机易损性评估及战... 介绍了飞机致命性部件的辨识方法,尤其对该方法的核心部分,即损伤模式影响及致命性分析(DMECA)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引用可靠性分析中比较成熟的FMECA(故障模式影响及致命性分析)思路来确定飞机的致命性部件,从而可为飞机易损性评估及战伤修复提供前提条件。通过考虑影响部件损伤率的因素(部件的尺寸大小、防护与遮挡、复杂程度等),借助系统综合评价中的关联矩阵方法,解决了DMECA分析表单中损伤率的来源问题,从而使DMECA方法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命性部件 损伤模式 易损性 FMECA 关联矩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