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16种硫醇类致嗅物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波 黄为红 朱铭洪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626-629,共4页
目的建立饮用水中16种硫醇类致嗅物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方法。方法吸取25mL水样,加入氟苯和溴苯内标物,45℃吹扫捕集15min,经HP-VOC色谱柱(60m×0.32mm,1.8μm)分离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结果建立的方法在0.4... 目的建立饮用水中16种硫醇类致嗅物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方法。方法吸取25mL水样,加入氟苯和溴苯内标物,45℃吹扫捕集15min,经HP-VOC色谱柱(60m×0.32mm,1.8μm)分离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结果建立的方法在0.4~5.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0.997,方法检出限为0.1~0.3μg/L,加标质量浓度0.8、2.0、3.2μg/L,平均回收率为76.2%~10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1%~13.3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水中16种硫醇类致嗅物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吹扫捕集 硫醇类致嗅物 饮用水
下载PDF
水中致嗅物电氧化处理法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彭敏 范洪波 肖媛 《广东化工》 CAS 2012年第6期33-34,共2页
文章研究了利用电氧化法处理南方某运河水中的致嗅物的氧化机理及影响致嗅物去除率的因素。研究了影响电氧化去除效果的电解时间、极板距离和电解电压。氧化时间存在一个最佳值,达到最佳值后再延长反应时间,致嗅物的去除率不变。在电极... 文章研究了利用电氧化法处理南方某运河水中的致嗅物的氧化机理及影响致嗅物去除率的因素。研究了影响电氧化去除效果的电解时间、极板距离和电解电压。氧化时间存在一个最佳值,达到最佳值后再延长反应时间,致嗅物的去除率不变。在电极板距离相差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极板间距对致嗅物的去除率影响较小。电极电压对致嗅物的处理效果的影响是呈现随着电压增加致嗅物的去除率降低,达到12 V时,除嗅效果达到极限值,电压继续增加去除率略有所变化。从实验现象和数据可判断电氧化机理是直接氧化,是水分子在阳极表面产生OH自由基,OH对吸附在阳极表面的有机物产生氧化作用,从而将还原性致嗅物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嗅物 硫醚 电氧化 机理
下载PDF
某运河水致嗅物去除工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彭敏 刘传生 +1 位作者 周亚民 肖媛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65-67,共3页
主要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和高锰酸钾预氧化法对某运河水的致嗅物去除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粉末活性炭最佳投加量是50 mg/L,此条件活性炭吸附平衡时间为30 min;高锰酸钾最佳投加量为3 mg/L,这样有助于保持运河水体的平衡,避免对微生物... 主要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和高锰酸钾预氧化法对某运河水的致嗅物去除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粉末活性炭最佳投加量是50 mg/L,此条件活性炭吸附平衡时间为30 min;高锰酸钾最佳投加量为3 mg/L,这样有助于保持运河水体的平衡,避免对微生物产生影响;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嗅味,使嗅阀值由42降至23以下,明显改善了水的嗅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嗅物 阀值 吸附处理 氧化处理
下载PDF
藻型湖泊大量藻类衰亡后致嗅物的分析以及水质变化的研究
4
作者 朱培瑜 魏轲 《干旱环境监测》 2014年第2期60-65,共6页
藻类大量死亡后极易产生致嗅物。我们模拟了藻类的生长死亡过程,观测除藻后水体理化性质和生物性质的改变情况以及致嗅物的成分及浓度,以确定致嗅物质产生的途径。由于藻类死亡后细胞解体,藻类细胞中的氮、磷物质释放到水体中,导致水体... 藻类大量死亡后极易产生致嗅物。我们模拟了藻类的生长死亡过程,观测除藻后水体理化性质和生物性质的改变情况以及致嗅物的成分及浓度,以确定致嗅物质产生的途径。由于藻类死亡后细胞解体,藻类细胞中的氮、磷物质释放到水体中,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反而升高,而叶绿素-a也呈现下降趋势,整个试验过程后期溶解氧为0,水体产生嗅味物质,可采用吹扫捕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致嗅物质。实验证明,当藻型湖泊的藻类被基本去除后,整个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受到严重的破坏,威胁到水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可导致水体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型湖泊 藻类 除藻 富营养化 初级生产力 致嗅物
下载PDF
饮用水中嗅味物质的检测与去除研究进展
5
作者 宋连心 王洪波 +2 位作者 薄其馨 杨广森 李晓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5-958,963,共5页
论述了水体中致嗅物的主要来源和产生的气味、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对嗅味物质的规定和我国水源及饮用水中嗅味物检出情况。讨论了嗅味物质的两种检验检测方法及各自特点以及局限性。介绍了嗅味物质的处理技术,如:吸附法、高级氧化法... 论述了水体中致嗅物的主要来源和产生的气味、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对嗅味物质的规定和我国水源及饮用水中嗅味物检出情况。讨论了嗅味物质的两种检验检测方法及各自特点以及局限性。介绍了嗅味物质的处理技术,如:吸附法、高级氧化法、生物法,以及各自应用范围以及和优缺点。对未来嗅味物质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致嗅物 土臭素 二甲基异莰醇 检测
下载PDF
饮用水中30种硫醚类致嗅物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测定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波 朱铭洪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92-895,共4页
目的建立饮用水中30种硫醚类致嗅物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GC)-质谱(MS)测定方法。方法向25 ml水样中加入氟苯和溴苯内标物,室温吹扫捕集11 min,经HP-VOC色谱柱(60 m×0.32 mm,1.8μm)分离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结果在0.09~9.0... 目的建立饮用水中30种硫醚类致嗅物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GC)-质谱(MS)测定方法。方法向25 ml水样中加入氟苯和溴苯内标物,室温吹扫捕集11 min,经HP-VOC色谱柱(60 m×0.32 mm,1.8μm)分离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结果在0.09~9.0μg/L的浓度范围内,所得30种硫醚化合物的回归方程均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7 5。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1~0.03μg/L,定量下限0.03~0.09μg/L,平均回收率为70.0%~125%,RSD为1.85%~9.9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水中30种硫醚类致嗅物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扫捕集 气相色谱-质谱 饮用水 硫醚类致嗅物
原文传递
某南方运河水中致嗅微生物研究
7
作者 彭敏 王欢 周亚民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92-94,共3页
研究了某运河水中的致嗅微生物,发现引起嗅味的微生物主要是颤藻类,同时还含有少量螺旋藻、鱼腥藻、微囊藻类,pH=5.5的时候有利于微囊藻生长,pH=7和8.5的时候有利于颤藻、螺旋藻的生长,明显碱性环境更有利于颤藻的生长。颤藻对水的致嗅... 研究了某运河水中的致嗅微生物,发现引起嗅味的微生物主要是颤藻类,同时还含有少量螺旋藻、鱼腥藻、微囊藻类,pH=5.5的时候有利于微囊藻生长,pH=7和8.5的时候有利于颤藻、螺旋藻的生长,明显碱性环境更有利于颤藻的生长。颤藻对水的致嗅作用是四种藻类中最明显的,喜欢在酸性环境下生长的微囊藻的致嗅作用最不明显。可以控制水体成偏酸性环境,延缓致嗅物的产生。致嗅微生物培养大约10天会达到一个峰值,培养前7天致嗅微生物会成指数的增长,随后放缓,达到一个极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嗅微生 致嗅物 阀值 PH值
下载PDF
吹扫-捕集/气质联用法测定水中硫醚类致嗅物 被引量:13
8
作者 巢猛 陈贻球 戴晓莹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96,共3页
利用吹扫-捕集法对水中的3种硫醚类致嗅物进行富集,经气相色谱分离后以质谱的选择离子扫描方式进行测定。该方法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1~0.9999,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加标回收率为94.0%~96.4%。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08~0.... 利用吹扫-捕集法对水中的3种硫醚类致嗅物进行富集,经气相色谱分离后以质谱的选择离子扫描方式进行测定。该方法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1~0.9999,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加标回收率为94.0%~96.4%。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08~0.4μg/L。对实际水样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可用于水与废水中硫醚类致嗅物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醚 致嗅物 吹扫-捕集 气质联用
原文传递
HS/SPME/GC/MS检测藻细胞内致嗅物的前处理方法
9
作者 侯德林 陶益 张锡辉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48,共5页
藻源致嗅物质引起的水体嗅味是高藻源水环境的重要问题,其定量检测难度高,特别是胞内致嗅物质的检测容易出现误差。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同时定量检测水中5种典型藻源致嗅物质β-环柠檬醛... 藻源致嗅物质引起的水体嗅味是高藻源水环境的重要问题,其定量检测难度高,特别是胞内致嗅物质的检测容易出现误差。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同时定量检测水中5种典型藻源致嗅物质β-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二甲基三硫醚、2-甲基异莰醇和土臭素的方法,各物质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检测限显著低于其嗅阈值,回收率为92.60%-113.70%,相对标准偏差(RSD)≤5.92%。以铜绿微囊藻为例,建立了用于胞内致嗅物质检测的加热盐浴前处理方法。采用密封萃取瓶内加热盐浴处理藻液,检测藻液中致嗅物质总含量,以总含量与经0.45μm滤膜过滤后胞外含量的差值作为胞内含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表明,HS/SPME预热3min内,破胞率超过99%。激光粒度仪检测发现藻细胞以穿孔方式破胞同时细胞尺寸未发生明显变化。加热盐浴差值法简化了操作,缩短了破胞处理时间,密封环境下破胞降低挥发损失,从而保证了胞内致嗅物质检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源致嗅物 HS/SPME/GC/MS 胞内含量 加热盐浴 细胞尺寸 破胞率
原文传递
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检测饮用水中5种异味化合物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亚 李泽仟 +2 位作者 刘梦娅 刘建彬 宋焕禄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968-973,共6页
目的建立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饮用水中5种挥发性痕量异味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CAR/DVB/PDMS纤维涂层萃取头插入装有5种标准化合物的40 m L顶空瓶中,加入6 g Na Cl,80℃下平衡20 min,吸附40 min,经过气相色谱... 目的建立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饮用水中5种挥发性痕量异味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CAR/DVB/PDMS纤维涂层萃取头插入装有5种标准化合物的40 m L顶空瓶中,加入6 g Na Cl,80℃下平衡20 min,吸附40 min,经过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对饮用水中常见的5种致异味化合物(2-甲基异莰醇(MIB)、2,4,6-三氯茴香醚(2,4,6-TCA),土臭素(GSM),2-甲氧基-3-异丙基吡嗪(IPMP),2-甲氧基-3-异丁基吡嗪(IBMP))进行检测。分别优化固相微萃取的萃取头、加盐量、萃取温度以及萃取时间等因素。结果最优提取条件:65μm PDMS/CAR/DVB纤维头,30%(m/v)加盐量,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40 min。5种异味化合物在1~100 n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71,检出限分别为1.0、1.0、0.8、1.0、1.0 ng/L,精密度小于10%。结论本方法检测限低,灵敏度高,是检测饮用水样异味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致嗅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