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敏树突细胞及其亚细胞成分对荷胃癌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罗治彬 徐采朴 +4 位作者 王东 王阁 肖世全 朱高友 房殿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了解胃癌组织中DC的功能状态,探讨DC及其所分泌的亚细胞成分exosomes用于防治胃癌的可能性,旨在为胃癌的治疗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方法:利用致敏DC及其所分泌的亚细胞成分exosomes对荷胃癌小鼠进行治疗,观察其免疫治疗效果. 结果:荷... 目的:了解胃癌组织中DC的功能状态,探讨DC及其所分泌的亚细胞成分exosomes用于防治胃癌的可能性,旨在为胃癌的治疗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方法:利用致敏DC及其所分泌的亚细胞成分exosomes对荷胃癌小鼠进行治疗,观察其免疫治疗效果. 结果:荷胃癌小鼠经胃癌细胞RNA致敏的DC及其所分泌的亚细胞成分exosomes治疗后,小鼠腹水产生率、肿瘤转移率、动物的存活率、瘤体平均质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局部组织中IL-12、IFNγ和IL-18的基因表达水平都明显升高(P<0.01),肿瘤局部CD4+、CD8+ 细胞数量增加(P<0.05),TIL细胞毒活性明显增强. 结论:胃癌RNA致敏的DC及其所分泌的亚细胞成分exoso- mes,能促进胃癌抗原的提呈,并启动和增强局部的抗瘤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和宿主的生存质量,对荷胃癌小鼠具有一定的免疫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敏树突细胞 细胞 胃癌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胃癌术后化疗联合自体肿瘤细胞抗原致敏DC-CIK细胞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子龙 曾放 +1 位作者 庞典付 张克难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0-664,共5页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化疗联合自体肿瘤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autologous tumor antigen load dendritic cells-cytokin-induced killer,Ag-DC-CIK)细胞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3...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化疗联合自体肿瘤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autologous tumor antigen load dendritic cells-cytokin-induced killer,Ag-DC-CIK)细胞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于荆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诊断为进展期(Ⅱ期和Ⅲ期)胃癌的60例患者,均接受胃癌D2根治术,术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单纯化疗组采用FOLFOX化疗方案,给予6个周期化疗;联合治疗组除给予上述化疗外,同时给予Ag-DC-CIK细胞进行治疗。随访期2年,观察两组患者2年OS和PFS、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学指标(CD3+、CD4+、CD8+、CD3+CD56+)、生活质量评分、化疗不良反应分级。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2年OS及PFS较单纯化疗组明显提高(均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单纯化疗组治疗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综合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7.25±1.56)vs(5.54±1.27)分,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10.0%vs 20.0%,P<0.05)。结论:Ag-DC-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能显著提高胃癌术后患者的2年OS及PFS,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化疗 自体肿瘤细胞抗原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自体肿瘤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细胞 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下载PDF
固相致敏红细胞吸附技术快速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IMP-1 被引量:11
3
作者 聂青和 周永兴 +2 位作者 谢玉梅 王全楚 杜德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7期793-795,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改良固相致敏红细胞吸附技术(SPASE)用于快速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 TIMP- 1.方法 用 TIMP- 1单克隆抗体包被微量血凝板 ,加热冲洗后加入待检血清标本 ,最后加入单克隆抗体致敏红细胞 .应用致敏红细胞作为指示系统 ,观察... 目的 建立一种改良固相致敏红细胞吸附技术(SPASE)用于快速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 TIMP- 1.方法 用 TIMP- 1单克隆抗体包被微量血凝板 ,加热冲洗后加入待检血清标本 ,最后加入单克隆抗体致敏红细胞 .应用致敏红细胞作为指示系统 ,观察红细胞吸附状况来判定结果 .结果  SPASE法全过程仅需要 2 .5~ 3h,40 8例肝病患者血清检测 TIMP- 1结果为急性肝炎组检出阳性率 16 .4% ;慢性肝炎组阳性率为 33.3% ;肝硬化组阳性率为 73.6 % .结论 血清中 TIMP- 1的变化可作为肝纤维化较为有用的诊断指标 .SPASE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快速性 ,试剂用量少 ,且不需复杂的仪器设备 ,实验程序又简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TIMP-1 固相致敏细胞吸附技术
下载PDF
mRNA致敏树突细胞对胃癌的免疫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罗治彬 徐采朴 +5 位作者 朱高友 张朋斌 郭朝华 罗元辉 房殿春 罗成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了解DC在胃癌胃黏膜中的功能状态,探讨DC用于胃癌等实体瘤防治的可能性,旨在为胃癌的治疗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方法:利用致敏DC治疗胃癌,以观察其对荷胃癌小鼠的免疫治疗效果. 结果:荷胃癌小鼠经胃癌细胞RNA致敏的DC治疗后,小鼠腹水... 目的:了解DC在胃癌胃黏膜中的功能状态,探讨DC用于胃癌等实体瘤防治的可能性,旨在为胃癌的治疗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方法:利用致敏DC治疗胃癌,以观察其对荷胃癌小鼠的免疫治疗效果. 结果:荷胃癌小鼠经胃癌细胞RNA致敏的DC治疗后,小鼠腹水产生率、肿瘤转移率、动物的存活率、平均瘤体质量等指标分别为75%(6/8)、25%(2/8)、75%(6/8)、(2.04±0.33 g),均优于对照组(P<0.01);局部组织中IL-12、IL-18 和IFN γ的基因表达水平都明显升高(P<0.01);肿瘤局部CD4+、CD8+细胞数量分别为0.71±0.25/μm2和0.67±0.22/μm2, P<0.05),TIL细胞毒活性明显增强. 结论:胃癌RNA致敏的DC,能促进胃癌抗原的提呈并启动和增强局部的抗瘤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 对荷胃癌小鼠具有一定的免疫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免疫治疗 mRNA致敏树突细胞 防治
下载PDF
凝聚胺试验检测抗体致敏红细胞 被引量:3
5
作者 欧阳锡林 李沙 +1 位作者 黄桂珍 倪尧志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72-373,共2页
红细胞膜抗原与其抗体结合,形成致敏红细胞,是体内发生免疫性溶血的证据之一,它对于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的临床诊断及与其它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实验发现,凝聚胺试验是检测抗体致敏... 红细胞膜抗原与其抗体结合,形成致敏红细胞,是体内发生免疫性溶血的证据之一,它对于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的临床诊断及与其它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实验发现,凝聚胺试验是检测抗体致敏红细胞的方法之一。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来源 1.1.1 凝聚胺试剂武汉金宏科技发展公司 1.1.2 单特异性抗I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聚胺试验 致敏细胞 抗体 溶血病
下载PDF
用微波加速制备致敏红细胞 被引量:2
6
作者 桑胜云 胡宗煌 王德凤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3-173,共1页
用微波加速制备致敏红细胞桑胜云胡宗煌王德凤(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昆明650032)关键词微波IgG抗体致敏红细胞致敏红细胞是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中的重要步骤。IAT常规操作需要30~60min致敏红细胞。我们... 用微波加速制备致敏红细胞桑胜云胡宗煌王德凤(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昆明650032)关键词微波IgG抗体致敏红细胞致敏红细胞是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中的重要步骤。IAT常规操作需要30~60min致敏红细胞。我们用微波缩短红细胞致敏时间,并与常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IGG 抗体 致敏细胞
下载PDF
ABO血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红细胞致敏抗体热放散效果与红细胞量的关系 被引量:9
7
作者 杨璐 王彦 +4 位作者 陈麟凤 马春娅 刘晓敏 于洋 汪德清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7年第9期973-975,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量的患儿压积红细胞进行热放散的放散效果差异,进而研究达到最强放散效果的压积红细胞最适使用量。方法以14例疑似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的血标本为研究对象,每例标本分别吸取100μL、200μL、300μL、500μL、1mL的患儿压... 目的比较不同量的患儿压积红细胞进行热放散的放散效果差异,进而研究达到最强放散效果的压积红细胞最适使用量。方法以14例疑似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的血标本为研究对象,每例标本分别吸取100μL、200μL、300μL、500μL、1mL的患儿压积红细胞进行放散试验,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放散后抗体,比较不同量的压积红细胞放散效果的差异。结果 14例疑似HDN患儿中,确诊为HDN 11例。11例标本随着压积红细胞量增加,放散抗体凝集强度均增加,到500μl增到最大,1mL与500μL凝集强度相同。其中8例标本(72.7%),5个梯度压积红细胞均可放散出抗体;3例标本(27.3%),红细胞量200μL以上才可放散出抗体。结论不同量的患儿压积红细胞进行热放散的放散效果不同,随着红细胞量增加,放散抗体凝集强度增加,红细胞量过少可能导致放散试验假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新生儿溶血病 细胞致敏抗体 压积红细胞 热放散 放散效果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检测致敏红细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朱碎永 朱燕英 林甲进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0期604-605,共2页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 (MGCT)在检测致敏红细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 (MPT)和抗球蛋白法 ,对抗A、抗B、抗D致敏红细胞和 5 1例疑为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液标本平行检测。结果 MGCT法对IgG抗A(...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 (MGCT)在检测致敏红细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 (MPT)和抗球蛋白法 ,对抗A、抗B、抗D致敏红细胞和 5 1例疑为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液标本平行检测。结果 MGCT法对IgG抗A(抗B)灵敏度较抗球蛋白法和MPT法高 2个滴度以上 ;对Rh系统中抗D较抗球蛋白法高 2个滴度以上 ,而与MPT法相似。 5 1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液标本中 ,MGCT法检出阳性标本 36例 ,MPT法、抗球蛋白法检出阳性标本分别为 2 3例和 2 1例。经统计学方法处理 ,MGCT法与MPT法和抗球蛋白法间有显著性差异 (χ2 值分别为 6 .79、8.95 ,P <0 .0 1)。结论 MGCT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方便 ,可取代抗人球蛋白法和MPT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敏细胞 临床应用 微柱凝胶技术 凝聚胺法 MGCT 抗体 免疫性溶血
下载PDF
致敏红细胞和未致敏红细胞物理特性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子毅 刘仁强 +1 位作者 邹文涛 刘景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8年第19期1168-1169,共2页
目的研究致敏红细胞和未致敏红细胞形态大小及渗透脆性的差异。方法对健康献血者O型和Rh(+)型红细胞用IgG型抗-D致敏后,与未致敏的相同献血者的红细胞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比较两种红细胞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和红细胞分布宽度,用红细胞... 目的研究致敏红细胞和未致敏红细胞形态大小及渗透脆性的差异。方法对健康献血者O型和Rh(+)型红细胞用IgG型抗-D致敏后,与未致敏的相同献血者的红细胞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比较两种红细胞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和红细胞分布宽度,用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对二者进行渗透脆性比较。结果致敏红细胞平均体积大于未致敏红细胞(P<0.05),未致敏红细胞分布宽度大于致敏红细胞(P<0.01),致敏红细胞渗透脆性大于未致敏红细胞。结论红细胞致敏后在体积上大于未致敏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可能与红细胞膜上血型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对红细胞膜的结构和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敏细胞 渗透脆性 细胞平均体积 细胞分布宽度
下载PDF
淋巴细胞单抗致敏的红细胞花环试验和荧光染色法检测人外周血液的淋巴细胞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屏 任怡敏 +1 位作者 梁玉 白虹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19-123,共5页
本文应用T、B淋巴细胞和T细胞亚群单抗致敏的红细胞花环试验结合荧光染色法,检测了50例健康人外周血液内的淋巴细胞。人外周血液中与T_3单抗致敏红细胞形成花环的T_^+细胞平均百分率为61.29±11.686,与T_4单抗致敏红细胞形成花环的T... 本文应用T、B淋巴细胞和T细胞亚群单抗致敏的红细胞花环试验结合荧光染色法,检测了50例健康人外周血液内的淋巴细胞。人外周血液中与T_3单抗致敏红细胞形成花环的T_^+细胞平均百分率为61.29±11.686,与T_4单抗致敏红细胞形成花环的T_4^+细胞平均百分率为32.76±8.974,与T_8单抗致敏红细胞形成花环的T_8^+细胞平均百分率为21.66±7.443,B细胞以单抗致敏红细胞识别的B细胞平均百分率为19.55±10.018,但标准差过高,个体间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波动范围相当大。用同一方法和试剂连续检测同一个体的淋巴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亦很难得到重复性结果。我们对检测人外周血液中的淋巴细胞的方法判断人体的免疫状态,和作为各种疾病的诊断指标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T细胞亚群 单克隆 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花环试验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固相致敏红细胞吸附技术快速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IMP-1
11
作者 聂青和 周永兴 +2 位作者 谢玉梅 王全楚 杜德伟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固相致敏红细胞吸附技术(SPASE)用于快速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IMP-1。方法 用TIMP-1单克隆抗体包被微量血凝板,加热冲洗后加入待检血清标本,最后加入单克隆抗体致敏红细胞。应用致敏红细胞作为指示系统,观察红细胞吸...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固相致敏红细胞吸附技术(SPASE)用于快速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IMP-1。方法 用TIMP-1单克隆抗体包被微量血凝板,加热冲洗后加入待检血清标本,最后加入单克隆抗体致敏红细胞。应用致敏红细胞作为指示系统,观察红细胞吸附状况来判定结果。结果 SPASE法全过程仅需要2.5~3小时,408例肝病患者血清检测TIMP-1结果为急性肝炎组检出阳性率16.41%;慢性肝炎组阳性率为33.31%;肝硬化组阳性率为73.58%。结论 血清中TIMP-1的变化可作为肝纤维化较为有用的诊断指标。SPASE法具有较高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快速性,试剂用量少,且不需复杂的仪器设备,加之实验程序简单,更适于医院及基层医疗单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致敏细胞吸附技术 肝硬化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免疫检测
下载PDF
马传贫免疫中细胞免疫作用的研究 Ⅱ致敏淋巴细胞对马传贫病毒感染细胞破坏反应的观察
12
作者 卢景良 何兆忠 +1 位作者 林秀英 孔宪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1981年第4期10-10,15,共2页
为了探讨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中的细胞免疫作用,前报对免疫马匹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E玫瑰花(ER)和活性玫瑰花(ATR)及其活性率(ATR/ER)进行了检测。本报根据Spell等报告,含有生长着的病毒和表面有病毒抗原的靶细胞,能在试管中被致敏的淋巴... 为了探讨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中的细胞免疫作用,前报对免疫马匹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E玫瑰花(ER)和活性玫瑰花(ATR)及其活性率(ATR/ER)进行了检测。本报根据Spell等报告,含有生长着的病毒和表面有病毒抗原的靶细胞,能在试管中被致敏的淋巴细胞识别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贫 致敏淋巴细胞 马匹 免疫淋巴细胞 病毒抗原 细胞 细胞免疫 病毒感染 反应
下载PDF
肾移植患者致敏淋巴细胞检测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徐秀红 贾保祥 +1 位作者 刘力 张玉海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253-255,共3页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 法,检测了41 例肾移植患者移植前后的致敏淋巴细胞,以探讨致敏淋巴细胞与移植受者的早期排斥的关系。结果表明,急性排斥组(14 例) 受者术前致敏淋巴细胞OD 值平均为0 .56 ±0 .20 ...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 法,检测了41 例肾移植患者移植前后的致敏淋巴细胞,以探讨致敏淋巴细胞与移植受者的早期排斥的关系。结果表明,急性排斥组(14 例) 受者术前致敏淋巴细胞OD 值平均为0 .56 ±0 .20 ,感染组(5 例)OD 值为0 .56 ±0 .23 ,肾功能稳定组(22 例)OD 值为0 .32 ±0 .05 。肾移植术后以上各组OD 值为0 .46 ±0 .19 、0 .46 ±0 .70 、0 .38 ±0 .08 。急性排斥期应用胸腺嘧啶(ATG) 治疗前后致敏淋巴细胞也有很大的变化。结果提示移植前检测和术后跟踪检测移植受者致敏淋巴细胞状态,有助于预测术后移植肾的早期排斥反应,对ATG 治疗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敏淋巴细胞 急性排斥 肾移植
下载PDF
聚凝胺试验用于致敏红细胞和不完全抗体初筛的探讨
14
作者 孙琦 陈学军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索 MPT用于致敏红细胞和不完全抗体初筛的可能性。方法 设计了用 MPT测定致敏红细胞的方法 ,即先吸取 3%~ 5 %的待检红细胞悬液 2滴和健康献血员 AB型血浆 (血清 ) 1滴混合 ,AB型血浆作为一种抗红细胞“粘壁”现象的惰性介质 ... 目的 探索 MPT用于致敏红细胞和不完全抗体初筛的可能性。方法 设计了用 MPT测定致敏红细胞的方法 ,即先吸取 3%~ 5 %的待检红细胞悬液 2滴和健康献血员 AB型血浆 (血清 ) 1滴混合 ,AB型血浆作为一种抗红细胞“粘壁”现象的惰性介质 ;设计了用 MPT测定血清中有无不完全抗体的方法 ,即先吸取待检血清 2滴加入 3%~ 5 %的 Rh( D)阳性混合健康献血员 O型红细胞悬液 1滴 ,O型红细胞作为检测不完全抗体是否存在的载体 ;接下去按一般的 MPT步骤操作。通过模拟试验和临床应用来论证MPT的这一新用途。结果 多量蛋白质的存在不影响 MPT结果 ,蛋白质过少会导致 MPT中红细胞“粘壁”现象 ,通过加入适量血浆 (血清 )能消除 ;MPT能检测最高稀释度为 1∶ 2 5 6的抗 D( Ig G)和 1∶ 64的免疫性抗 A血清制备的模拟致敏红细胞和不完全抗体。MPT检测凝胶法抗球蛋白试验阳性 1 5例 ,MPT结果比试管法敏感 ,和凝胶法一致 ;检测试管法阴性 2 0例临床标本 ,MPT结果与试管法符合。结论 MPT可用于致敏红细胞和相应不完全抗体的初筛 ,比试管法抗球蛋白试验敏感、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凝胺 致敏细胞 不完全抗体 抗球蛋白试验
下载PDF
体外致敏鼻咽癌患者B细胞构建抗独特型噬菌体抗体库
15
作者 李官成 何小鹃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69-269,共1页
关键词 鼻咽癌 致敏B细胞 噬菌体抗体库
下载PDF
红细胞在不同pH下致敏对头孢他啶针剂的IgM和IgG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
16
作者 林观样 郭红 余磊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研究在用微柱凝胶免疫法检测人血中头孢他啶针剂的IgM和IgG抗体时,红细胞在不同pH下被药物致敏后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O型红细胞在苯巴比妥缓冲液(pH=7.0,8.0,9.6)中用头孢他啶于室温下孵育2小时后作为致敏后的红细胞,以致敏后... 目的研究在用微柱凝胶免疫法检测人血中头孢他啶针剂的IgM和IgG抗体时,红细胞在不同pH下被药物致敏后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O型红细胞在苯巴比妥缓冲液(pH=7.0,8.0,9.6)中用头孢他啶于室温下孵育2小时后作为致敏后的红细胞,以致敏后的红细胞(pH=9.6)为初试抗原,测试600份待检血清,根据检测结果选出10份血清样品,阳性3份,弱阳性3份,阴性4份,再分别用经pH8.0及pH7.0时致敏的红细胞检测,比较结果的异同。结果红细胞在不同pH下致敏对4份阴性结果的血清和3份阳性结果的血清都没影响,但3份弱阳性标本在pH8.0时一份转阴,在pH7.0时3份都转阴。结论用微柱凝胶免疫技术检测人血中头孢他啶IgM和IgG抗体时,红细胞致敏的pH小于9.6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免疫 头孢他啶 IGM和IGG抗体 细胞致敏
下载PDF
致敏红细胞Rh血型系统的六种鉴定方法比较
17
作者 朱碎永 林甲进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373-375,共3页
目的 :探讨红细胞上的致敏抗体对各种Rh血型系统检测方法的影响。方法 :10 5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红细胞被分别用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盐水法、微柱凝胶法 (Rh血型系统测定型 )以及抗血清加微柱凝胶法、盐水法加微柱凝胶法 (IgG型 )进... 目的 :探讨红细胞上的致敏抗体对各种Rh血型系统检测方法的影响。方法 :10 5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红细胞被分别用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盐水法、微柱凝胶法 (Rh血型系统测定型 )以及抗血清加微柱凝胶法、盐水法加微柱凝胶法 (IgG型 )进行Rh血型系统检测 ,同时在 4 5℃抗体释放后再检测。结果 :72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患儿的Rh系统血型 6 9例 6种方法所获结果一致 ,3例结果不一致 ;33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儿的Rh系统血型 2 1例结果不一致。 4 5℃抗体释放后测定的结果一致 ,盐水法和微柱凝胶法抗体释放前后的结果一致。结论 :红细胞上的致敏抗体达到一定数量可影响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抗血清加微柱凝胶法和盐水法加微柱凝胶法 ,而盐水法和微柱凝胶法则影响不大 ,是一种较好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系统 致敏细胞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下载PDF
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和应用的研究
18
作者 刘达庄 包于勤 +5 位作者 王健莲 丁苏鄂 陆萍 金丽 朱自严 沈伟 《医学研究通讯》 2000年第4期19-20,共2页
在血小板血型抗原,抗体反应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工作中,方法学的解决是主要关键。本成果突破了此难题。重点攻克了直接指示血小板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的关键性指示系统-抗人IgM和抗人IgM致敏红细胞的研究难题。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特异性血... 在血小板血型抗原,抗体反应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工作中,方法学的解决是主要关键。本成果突破了此难题。重点攻克了直接指示血小板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的关键性指示系统-抗人IgM和抗人IgM致敏红细胞的研究难题。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特异性血小板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方法,即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敏细胞 血小板血清学 SEPSA 血小板抗原
下载PDF
试管法红细胞致敏反应对微柱凝集法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灵敏度的影响
19
作者 斯志娟 黄永真 +2 位作者 徐晶 叶水文 雷震 《宜春学院学报》 2022年第9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致敏反应在试管内完成对微柱凝集法抗人球蛋白试验灵敏度的影响。方法:以微柱凝集法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分别检测抗D(IgG)抗体梯度浓度样本盘、两份阳性室间质评样本梯度浓度样本盘和10份临床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样本(... 目的:探讨红细胞致敏反应在试管内完成对微柱凝集法抗人球蛋白试验灵敏度的影响。方法:以微柱凝集法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分别检测抗D(IgG)抗体梯度浓度样本盘、两份阳性室间质评样本梯度浓度样本盘和10份临床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样本(红细胞同种抗体)梯度浓度样本盘。其中:红细胞致敏反应采用两种场景对比检测,方法一:抗原细胞与待测样本按说明书要求分别加入微柱反应,方法二:红细胞致敏反应在试管内完成。另外,观察红细胞在微柱反应腔内的沉降情况。结果:抗D(IgG)抗体递度浓度样本盘检测,两种方法在1∶32和1∶64两个稀释度凝集强度均为5,而在更高的稀释度(1∶128、1∶256及1∶512)时,采用方法二反应的红细胞凝集强度明显高于方法一。室间质评样本递度浓度样本盘和临床样本递度浓度样本盘检测阳性孔凝集强度,方法一均弱于方法二。10分钟末肉眼可见红细胞明显沉降,15分钟末沉降更明显。结论:红细胞致敏反应在试管内完成,实验易于充分混匀,还可以有效地避免抗人球蛋白抗体中和游离的待测抗体,同时增加混匀次数可使致敏反应更加充分,可提高微柱凝集法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集法 抗人球蛋白试验 细胞致敏反应
下载PDF
肾移植患者致敏淋巴细胞检测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徐秀红 贾保祥 《友谊医学》 2001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 以探讨致敏淋巴细胞与移植受体的早期排斥的关系。方法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了41例肾移植患者移植前后的致敏淋巴细胞。结果 急性排斥组(14组)受者术前致敏淋巴细胞OD值平均为0.56±0.20,感染组(5例)OD... 目的 以探讨致敏淋巴细胞与移植受体的早期排斥的关系。方法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了41例肾移植患者移植前后的致敏淋巴细胞。结果 急性排斥组(14组)受者术前致敏淋巴细胞OD值平均为0.56±0.20,感染组(5例)OD值为0.56±0.23,肾功能稳定组(22例)OD值为0.32±0.05。肾移植术后以上各组OD值为0.46±0.19、0.46±0.70、0.38±0.08。急性排斥期应用胸腺嘧啶(ATG)治疗前后致敏淋巴细胞也有很大的变化。结论 移植前检测和术后跟踪检测移植受者致敏淋巴细胞状态,有助于预测术后移植肾的早期排斥反应,对ATG治疗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致敏淋巴细胞 临床研究 急性排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