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英美诗歌美学批评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以爱伦·坡诗歌《致海伦》为例 |
耿敬北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
1
|
|
2
|
《致海伦》中象征性语言的完美运用 |
夏妮
徐建纲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3
|
基于概念隐喻解读《致海伦》的唯美情愫 |
李春芳
|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4
|
以美铸诗——评《致海伦》一诗中的美 |
赵玮
|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3
|
|
5
|
解读《致海伦》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
王诗颖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0 |
|
6
|
听之如仙乐 观之若云霓——基于诗性隐喻解读《致海伦》的“海伦之美” |
李春芳
李春秋
|
《时代文学(上半月)》
|
2010 |
0 |
|
7
|
听之如仙乐 观之若云霓——基于诗性隐喻解读《致海伦》的“海伦之美” |
李春芳
|
《时代文学(下半月)》
|
2010 |
0 |
|
8
|
海伦·斯诺的中国之恋 |
李一桐
张莉
|
《法治与社会》
|
2015 |
0 |
|
9
|
爱伦·坡经典诗歌的文本世界解读 |
安立冰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
10
|
从主位推进模式理论的视角来探讨英诗的赏析及汉译 |
宋苹
|
《海外英语》
|
2016 |
1
|
|
11
|
美国诗歌中的潜结构:宗教与神话因素 |
张淑媛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3 |
0 |
|
12
|
悲怆的美 哀怨的爱-论爱伦·坡的诗 |
张显奎
|
《阿坝师专学报》
|
1992 |
0 |
|
13
|
从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看其道德观 |
徐建纲
|
《时代文学(下半月)》
|
2007 |
0 |
|
14
|
从《大漩涡底余生记》看爱伦·坡海洋小说的独特魅力 |
徐威
|
《群文天地》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