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美诗歌美学批评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以爱伦·坡诗歌《致海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耿敬北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08-113,共6页
英美诗歌呈现出视觉、听觉、嗅觉、动觉等多种感官上的美感,具有明显的多模态性,继而使英美诗歌美学批评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成为可能。文章通过构建英美诗歌语篇多模态分析框架,以爱德加·爱伦·坡的《致海伦》为例,从诗歌语篇的... 英美诗歌呈现出视觉、听觉、嗅觉、动觉等多种感官上的美感,具有明显的多模态性,继而使英美诗歌美学批评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成为可能。文章通过构建英美诗歌语篇多模态分析框架,以爱德加·爱伦·坡的《致海伦》为例,从诗歌语篇的语境层、内容层和表达层对诗歌产生的语境、诗歌文字模态的意义功能、诗歌文本内外呈现出的多模态特征以及诗歌的模态关系进行了多模态语篇分析和阐释。诗歌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是从跨学科视角对英美诗歌研究的一次拓展性探索,希望本研究范式能够对英美诗歌批评有所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诗歌 美学批评 多模态语篇分析 致海伦
下载PDF
《致海伦》中象征性语言的完美运用
2
作者 夏妮 徐建纲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05-,110,共2页
《致海伦》就是一首典型的完美的运用象征性语言的诗歌,它里面的每一个象征或比喻都有多重的含义,它们展示了诗人内心的主观感受,赋予了"美"这一抽象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又将诗人心目中那个美的形象抽象为他所追求的永恒的美... 《致海伦》就是一首典型的完美的运用象征性语言的诗歌,它里面的每一个象征或比喻都有多重的含义,它们展示了诗人内心的主观感受,赋予了"美"这一抽象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又将诗人心目中那个美的形象抽象为他所追求的永恒的美的概念,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特有的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海伦 象征性 语言
下载PDF
基于概念隐喻解读《致海伦》的唯美情愫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春芳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90-92,96,共4页
从概念隐喻的认知视角切入,解读《致海伦》诗题之美的双重蕴涵。指出作者以有形之物和无形之神建构实体、结构隐喻,以缥缈神圣的神之美和古朴绵长的物之美为始源域,映射出恢弘壮丽的海伦之美,彰显出诗人倾其一生追求的"唯美主义&qu... 从概念隐喻的认知视角切入,解读《致海伦》诗题之美的双重蕴涵。指出作者以有形之物和无形之神建构实体、结构隐喻,以缥缈神圣的神之美和古朴绵长的物之美为始源域,映射出恢弘壮丽的海伦之美,彰显出诗人倾其一生追求的"唯美主义"情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海伦 概念隐喻 唯美情愫
下载PDF
以美铸诗——评《致海伦》一诗中的美 被引量:3
4
作者 赵玮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21-322,共2页
《致海伦》是美国浪漫主义诗人爱伦·坡最为著名的抒情诗之一。在此诗中,诗人借希腊神话中美女海伦的形象表达独特的审美观,以娴熟的手法创造出诗歌的音乐美。他认为诗歌是对美的创造。《致海伦》是诗人对美凝思的硕果。本文试从音... 《致海伦》是美国浪漫主义诗人爱伦·坡最为著名的抒情诗之一。在此诗中,诗人借希腊神话中美女海伦的形象表达独特的审美观,以娴熟的手法创造出诗歌的音乐美。他认为诗歌是对美的创造。《致海伦》是诗人对美凝思的硕果。本文试从音乐性和意象两方面探索《致海伦》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海伦 音乐美 意象美
下载PDF
解读《致海伦》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5
作者 王诗颖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3-55,共3页
在美国文学史上,以女性之美为题材的小说、戏剧以及诗歌层出不穷。美国浪漫主义运动代表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大部分主题不仅歌颂女性之美,更用美女的死亡表达自身对女性最真挚的爱。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层次理论分析爱伦·... 在美国文学史上,以女性之美为题材的小说、戏剧以及诗歌层出不穷。美国浪漫主义运动代表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大部分主题不仅歌颂女性之美,更用美女的死亡表达自身对女性最真挚的爱。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层次理论分析爱伦·坡的诗歌《致海伦》中体现的俄狄浦斯情结,可拓宽后现代读者对本首诗歌的审美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海伦 埃德加·爱伦·坡 俄狄浦斯情结 精神层次理论
下载PDF
听之如仙乐 观之若云霓——基于诗性隐喻解读《致海伦》的“海伦之美”
6
作者 李春芳 李春秋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0年第6期133-134,共2页
隐喻是诗歌的灵魂。本文从诗性隐喻的认知视角切入,解读《致海伦》一诗如何通过感官义域的跨域转换,从音、形、典、意四个方面建构概念隐喻、交织成文,描摹出涤荡心扉的海伦之美。同时映射出诗人一生追求"唯美主义"的精神。
关键词 致海伦 诗性隐喻 感官义域 唯美
原文传递
听之如仙乐 观之若云霓——基于诗性隐喻解读《致海伦》的“海伦之美”
7
作者 李春芳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年第8期132-133,共2页
隐喻是诗歌的灵魂。本文从诗性隐喻的认知视角切入,解读《致海伦》一诗如何通过感官义域的跨域转换,从音、形、典、意四个方面建构概念隐喻、交织成文,描摹出涤荡心扉的海伦之美。同时映射出诗人一生追求"唯美主义"的精神。
关键词 致海伦 诗性隐喻 感官义域
原文传递
海伦·斯诺的中国之恋
8
作者 李一桐 张莉 《法治与社会》 2015年第9期49-52,共4页
今年7月,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内,作为陕西省、西安市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主题展览之一的《伟大的女性——海伦·福斯特·斯洛在中国》拉开帷幕,一位外国友人与中国的情感故事史诗般地再现到观众面前。……上世纪30年代,... 今年7月,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内,作为陕西省、西安市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主题展览之一的《伟大的女性——海伦·福斯特·斯洛在中国》拉开帷幕,一位外国友人与中国的情感故事史诗般地再现到观众面前。……上世纪30年代,有一位正值青春年华的美国女性,毅然来到了灾难深重的中国。在华期间,她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尔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伦·斯诺 外国友人 主题展览 情感故事 解放事业 美国女性 灾难深重 福斯 外国记 致海伦
下载PDF
爱伦·坡经典诗歌的文本世界解读
9
作者 安立冰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9期116-119,共4页
认知诗学的文本世界理论为重新挖掘和阐释爱伦·坡经典诗歌的审美品质和主题思想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路径。分析两首《致海伦》和《安娜贝尔·李》发现:文本世界"二重性"的"他律"解读方式、文本世界内部... 认知诗学的文本世界理论为重新挖掘和阐释爱伦·坡经典诗歌的审美品质和主题思想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路径。分析两首《致海伦》和《安娜贝尔·李》发现:文本世界"二重性"的"他律"解读方式、文本世界内部的多层次功能推进以及多重文本世界的转换产生的诗篇视点移位是正确挖掘诗人审美取向和主题思想现实化的重要认知机制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诗学 文本世界理论 爱伦·坡 致海伦 《安娜贝尔·李》
下载PDF
从主位推进模式理论的视角来探讨英诗的赏析及汉译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苹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8期202-203,214,共3页
该文依据旦尼斯提出的主位推进模式理论,对两首英国名诗《当你老了》和《致海伦》及其翻译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主位推进模式理论不仅有助于读者理解诗歌,同时也为译者更好地翻译诗歌提供了新的角度。译者在翻译诗歌时,应尽... 该文依据旦尼斯提出的主位推进模式理论,对两首英国名诗《当你老了》和《致海伦》及其翻译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主位推进模式理论不仅有助于读者理解诗歌,同时也为译者更好地翻译诗歌提供了新的角度。译者在翻译诗歌时,应尽量保留原诗的主位推进模式;而当原诗的主位推进模式无法在翻译中准确恰当地展现时,译者应对原诗的主位推进模式进行适当地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位推进模式 翻译 《当你老了》 致海伦
下载PDF
美国诗歌中的潜结构:宗教与神话因素
11
作者 张淑媛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92-96,共5页
美国诗歌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宗教因素、神话传说成其为重要内容,且影响深远,它们不仅仅是诗歌的外在特征,而且在许多诗中已经成为诗的潜结构,内形式。宗教和神话为美国诗歌带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同时美国诗歌也丰富、... 美国诗歌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宗教因素、神话传说成其为重要内容,且影响深远,它们不仅仅是诗歌的外在特征,而且在许多诗中已经成为诗的潜结构,内形式。宗教和神话为美国诗歌带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同时美国诗歌也丰富、充实了这些宗教和神话传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诗歌 神话故事 致海伦 爱伦·坡 诗歌作品 外在特征 荒原人 历史进程 莫洛克 朗费罗
下载PDF
悲怆的美 哀怨的爱-论爱伦·坡的诗
12
作者 张显奎 《阿坝师专学报》 1992年第2期110-113,77,共5页
关键词 爱伦·坡 诗歌创作 致海伦 美学理论 《梦中梦》 《安娜贝尔·李》 英国
下载PDF
从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看其道德观
13
作者 徐建纲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7年第3期131-132,共2页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颇有影响的作家,同时也是最受争议的美国作家之一,被誉为西方颓废文学的鼻祖、唯美主义文学先驱、变态心理的探索家及美国侦探小说的开拓者,其影响之大,超过了除马克·吐温之外的其他任...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颇有影响的作家,同时也是最受争议的美国作家之一,被誉为西方颓废文学的鼻祖、唯美主义文学先驱、变态心理的探索家及美国侦探小说的开拓者,其影响之大,超过了除马克·吐温之外的其他任何美国作家。坡的作品常常以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手法及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使读者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恐怖、疑惧、怪异的氛围里,发人深省且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学史 马克·吐温 爱伦·坡 颓废文学 变态心理 心理刻画 哥特式小说 创作思想 致海伦 叙述人
原文传递
从《大漩涡底余生记》看爱伦·坡海洋小说的独特魅力
14
作者 徐威 《群文天地》 2008年第8期54-55,共2页
才华洋溢、命运多舛的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一生除创作了《乌鸦》、《致海伦》、《安娜贝尔李》等诗作外,还写了六七十篇短篇小说,以其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开创了现代恐怖小说的先河,在美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才华洋溢、命运多舛的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一生除创作了《乌鸦》、《致海伦》、《安娜贝尔李》等诗作外,还写了六七十篇短篇小说,以其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开创了现代恐怖小说的先河,在美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萧伯纳曾说过:“美国出了两个伟大的作家——埃德加·爱伦·坡和马克·吐温。”[3](P1)将爱伦·坡与美国文学代表性人物马克·吐温相提并论,足见其艺术成就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篇小说 独特魅力 美国作家 海洋 漩涡 致海伦 代表性人物 《乌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