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雷电灾害致灾性评估特征分析
1
作者 黄思琦 刘三梅 +1 位作者 庄燕洵 肖宇坤 《广东气象》 2024年第2期58-61,共4页
为了更系统深入地揭示深圳市雷电灾害风险特征,为雷电灾害的气象服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撑,根据灾害风险普查的技术规范要求,应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雷电致灾因子危险性等级分布特征与雷击点密度较接近,... 为了更系统深入地揭示深圳市雷电灾害风险特征,为雷电灾害的气象服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撑,根据灾害风险普查的技术规范要求,应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雷电致灾因子危险性等级分布特征与雷击点密度较接近,基本呈西高东低态势;深圳市雷电孕灾环境归一化分布较分散,高值区位于东部沿海;深圳市雷电致灾危险性区划呈西高东低形势,与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布特征高度一致;雷电灾害GDP风险高风险区域位于深圳市致灾危险性高值区与深圳市高GDP区的重叠区域;深圳市雷电灾害人口风险区划分布与城市的人口密度和雷电灾害致灾危险性分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防御 雷电 致灾性评估 深圳市
下载PDF
近10a大方县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致灾性的研究
2
作者 衮毅 王志红 +3 位作者 臧志刚 袁觅 张智森 胡妍妍 《山地气象学报》 202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研究大方县暴雨及其灾害特征,提高当地暴雨预报服务能力,为地方政府防洪部署及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大方县国家气象观测站和乡镇自动气象站2013—2022年逐日降水资料、灾情资料,结合大方县地形、河流分布特点,统... 【目的】研究大方县暴雨及其灾害特征,提高当地暴雨预报服务能力,为地方政府防洪部署及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大方县国家气象观测站和乡镇自动气象站2013—2022年逐日降水资料、灾情资料,结合大方县地形、河流分布特点,统计分析近10 a大方县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各乡镇暴雨、大暴雨的致灾特点。【结果】大方县年均暴雨日、大暴雨日分别为14.8 d、3 d,且有增加趋势,暴雨、大暴雨主要出现在5—9月,均呈单峰型分布,暴雨的峰值出现在6月,大暴雨的峰值出现在7月,最早暴雨初日为4月18日,最晚暴雨终日为10月5日。【结论】大方县暴雨及大暴雨主要出现在南部、西部及北部乡镇,中部出现暴雨的次数较少,其分布特征与地形和水域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位于迎风坡或水域附近的乡镇出现暴雨的频次高于其他乡镇。从暴雨灾情分布来看,致灾性暴雨出现在6、7月居多,与暴雨日、大暴雨日的月分布趋势相同,乡镇暴雨致灾频率大多在10%~30%之间,分布特征不明显;大暴雨致灾频率较高,在南部、北部海拔落差大或位于河谷地带的乡镇致灾性在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时空分布特征 地形 流域 致灾性
下载PDF
上海城市地貌环境的致灾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戴雪荣 师育新 +2 位作者 俞立中 李良杰 何小勤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6-640,共5页
随着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上海城市地貌环境呈现出明显的致灾性。通过从地貌物质、地貌过程和地貌形态三方面进行了剖析,认为地貌物质中含水沙层广泛发育和层数多是地貌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其横向上的不连续性、成因和形成时间... 随着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上海城市地貌环境呈现出明显的致灾性。通过从地貌物质、地貌过程和地貌形态三方面进行了剖析,认为地貌物质中含水沙层广泛发育和层数多是地貌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其横向上的不连续性、成因和形成时间的差异性更为地貌灾害的发生埋下阴影;地势低平及中心城区碟形洼地的存在使得洪水构成对上海城市安全的最大威胁;高强度人类活动不仅改变城市自然地貌面(下垫面)的性质、特征和规模,而且直接导致它的沉降变形,从而使城市地貌环境更为脆弱和致灾机制的复杂化。特别是地貌形变过程的不可逆性,已引起城市自然地理其它要素(如水文、气候等)的一系列变化和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对城市规划建设起到明显的制约作用。上海只有重视城市地貌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地貌环境的有效保护才能走上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貌 高强度人类活动 城市安全 致灾性 长江三角洲 上海
下载PDF
青海高原致灾性对流天气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4
作者 朱平 俞小鼎 +1 位作者 王振会 肖建设 《干旱气象》 2019年第3期377-383,共7页
利用2005-2016年青海高原地面观测、灾情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对青海高原致灾性对流天气进行筛选和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类致灾性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地形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海高原致灾性对流主要有雷暴、短时强降水、冰雹... 利用2005-2016年青海高原地面观测、灾情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对青海高原致灾性对流天气进行筛选和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类致灾性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地形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海高原致灾性对流主要有雷暴、短时强降水、冰雹以及混合类四种,集中分布于高原东部。(2)地形对致灾性对流的落区、频次和强度起关键作用。雷暴多产生于山区,短时强降水和冰雹主要产生在迎风坡、河谷和地势较开阔的低地。其中,青东农区以混合类和冰雹居多,青南牧区以混合类居多,环湖与祁连地区和柴达木盆地以短时强降水居多。(3)近12 a青海高原致灾性对流整体呈波动式减少,2005-2010年(前期)致灾性对流日数和次数较多,2011-2016年(后期)显著减少,但不同类型年际变化特征略有差异。其中,冰雹和雷暴日数前期较大,后期显著减少;混合类和短时强降水日数无明显变化趋势,但前者年际波动幅度较后者大。(4)致灾性对流主要产生于5-9月,各类型均呈现典型的单峰型月分布,混合类和冰雹日数及次数的峰值均在8月,雷暴日数和次数的峰值均在6月,而短时强降水日数和次数的峰值分别在8月、7月。(5)致灾性对流集中产生于13:00至次日01:00,高峰时段(16:00-20:00)以冰雹和混合类居多,而夜间时段以短时强降水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原 致灾性对流 地形 时空分布
下载PDF
新疆拟建铁路沿线雪风灾分区和致灾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艳 阮慧华 何清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4-57,61,共5页
对1990-2000年新疆铁路沿线地区220个大风灾害日和2000-2010年300个大(暴)雪日灾情进行了分析,以1961-2008年年均冬季最大雪深、1961-2010年年均最大风速和致灾性大风日数及承灾体脆弱性作为铁路沿线雪风灾评价指标,基于GIS空间分析对... 对1990-2000年新疆铁路沿线地区220个大风灾害日和2000-2010年300个大(暴)雪日灾情进行了分析,以1961-2008年年均冬季最大雪深、1961-2010年年均最大风速和致灾性大风日数及承灾体脆弱性作为铁路沿线雪风灾评价指标,基于GIS空间分析对拟建铁路沿线地区的雪风灾进行了区域划分和致灾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冬春季是铁路沿线雪灾高发季。拟建铁路阿勒泰-富蕴段、塔城-额敏段为重雪灾区。在铁路弯道设计、防风墙建设方面应进行严格科学论证,作好积雪防护。②大风致灾事件多发生在4-6月。拟建铁路吐鲁番境内柴窝铺-了墩段位于大风高值区,年均大风日60 d以上,哈密-若羌段40 d左右,塔什库尔干-阿克陶段25 d左右。建议在大风地区修建"挡风墙"并修建防护林带和保护铁路沿线现有稀疏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拟建铁路 雪风 致灾性
下载PDF
土壤污染灾害的致灾性三论--以“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失效为视角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建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2-102,共11页
土壤污染灾害的危害在于隐蔽性和滞后性、累积性和地域性、不可逆转性、难治理性、治理成本高和周期长,其酿灾潜势是非直观的。我国2000万公顷耕地受重金属和有机物的复合型污染,可划为微度、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等五级。土壤污染灾... 土壤污染灾害的危害在于隐蔽性和滞后性、累积性和地域性、不可逆转性、难治理性、治理成本高和周期长,其酿灾潜势是非直观的。我国2000万公顷耕地受重金属和有机物的复合型污染,可划为微度、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等五级。土壤污染灾害存在着三方面:土壤污染的人为致灾性与个体致灾性,法律与政策层面的土壤污染灾害公共政策致灾性,地方立法建立土壤污染灾害控制机制的不力性。人的治灾性是遏制土壤污染灾害的重要力量,土壤污染灾害的防控制度与机制创新,是立法者应有的立法良知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 政策致灾性 人的治 立法良知
下载PDF
中国洪涝灾害农业致灾性时空分布规律 被引量:1
7
作者 管新建 刘源 +2 位作者 孟钰 臧亚文 吕鸿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25,共5页
利用1950—2018年历史洪涝灾情数据,选取农业受灾、成灾面积2个指标结合九点二次平滑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及空间聚类技术分析了对中国洪涝灾害农业致灾性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1950—2018年中国洪涝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整体... 利用1950—2018年历史洪涝灾情数据,选取农业受灾、成灾面积2个指标结合九点二次平滑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及空间聚类技术分析了对中国洪涝灾害农业致灾性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1950—2018年中国洪涝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整体有增加趋势,但是不同区域差异明显,洪涝灾害对农业发展影响较大且未来几年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下去;在空间尺度上,华南地区、东北部分地区和临海城市农业受灾情况较其他地区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 农业致灾性 九点二次平滑法 时间序列分析法 空间聚类 中国
下载PDF
“余姚水灾”的人为致灾性——以《余姚市防台风应急预案》启动失误为视角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建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510-513,共4页
当强台风"菲特"和超强台风"丹娜丝"在余姚空域聚合,释放超强降水的致灾性时,余姚政府启动的应急响应等级过低,加上其他人为致灾因子的合成,导致"余姚水灾"的发生与持续。纵然有《余姚台风预案》、《余姚... 当强台风"菲特"和超强台风"丹娜丝"在余姚空域聚合,释放超强降水的致灾性时,余姚政府启动的应急响应等级过低,加上其他人为致灾因子的合成,导致"余姚水灾"的发生与持续。纵然有《余姚台风预案》、《余姚气象预案》和《灾害救助预案》等规范,余姚政府的临灾处置不力,在灾害法学意义上,加重了"余姚水灾"带来的各种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菲特 致灾性 致灾因子 应急不力 余姚水
下载PDF
“人的致灾性”及其界定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建平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11,共9页
人的致灾性是各种灾害中人的行为不当诱发、引发或者加重、聚集灾害因子,带来灾害损失的属性。这种属性具有主体性、必然性、可控性和义务性等特征,其发生原因是,市场失灵、政策失效与生态环境的外部性,加上许多时候,社会公众个体"... 人的致灾性是各种灾害中人的行为不当诱发、引发或者加重、聚集灾害因子,带来灾害损失的属性。这种属性具有主体性、必然性、可控性和义务性等特征,其发生原因是,市场失灵、政策失效与生态环境的外部性,加上许多时候,社会公众个体"人的致灾性"过于微弱或弱小,被学界当成不具有观察价值的致灾体,以及人利用自然资源行为的过度性。人的致灾性可以通过各种灾害的具体分析和研究加以证明。人的致灾性是灾害法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基础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致灾性 害法学 生态环境 过度行为 基础范畴
下载PDF
土壤污染致灾性控制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建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6-139,共14页
土壤污染具有致灾性。土壤污染因为主体上的分散性,原因的综合复杂性,法律义务界定上的模糊性,致使土壤环境标准多而复杂,即便是《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颁行也并不能当然地形成良性的土壤污染防治机制。只有整合国家各部委的管理职责,设... 土壤污染具有致灾性。土壤污染因为主体上的分散性,原因的综合复杂性,法律义务界定上的模糊性,致使土壤环境标准多而复杂,即便是《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颁行也并不能当然地形成良性的土壤污染防治机制。只有整合国家各部委的管理职责,设立国家环境委员会,从土壤污染致灾性的第一控制即生产型预防控制入手,让农民承担土壤污染预防、控制和治理的第一责任,整合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地方土壤污染治理立法,形成土壤污染防治的执法者综合性协调机制,土壤污染防治区际利益转移与协调机制,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义务体系化机制,以及土壤污染致灾性分解与治理机制等"机制天敌",才能有效预防、控制和治理土壤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致灾性控制 环境委员会 治理机制 逻辑理路
下载PDF
岳阳两次农业致灾性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欧小锋 尹忠海 +2 位作者 田莹 姚倩 李少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1期12380-12384,12532,共6页
利用区域自动站、雷达、卫星以及NCEP 1°×1°再分析等资料,对岳阳2011年6月10日和28日2次不同环流背景下的槽前大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10"大暴雨过程具有降水强度大、影响时间长、危害性大等特点... 利用区域自动站、雷达、卫星以及NCEP 1°×1°再分析等资料,对岳阳2011年6月10日和28日2次不同环流背景下的槽前大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10"大暴雨过程具有降水强度大、影响时间长、危害性大等特点,相比"6.28"过程,"6.10"过程受500 hPa低槽、850 hPa切变和地面弱冷空气共同影响所致,高空急流使得不稳定层结加厚,低空急流为大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地面弱空气侵入倒槽增加了层结不稳定,触发了大暴雨的发生;2次大暴雨过程均存在强回波和逆风区,强回波(55 dBz以上)、高回波顶(≥14 km)、逆风区对大暴雨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6.10"大暴雨过程无论在水汽输送与辐合、大气上空不稳定能量环境条件均比"6.28"过程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过程对比 农业致灾性 岳阳
下载PDF
桂林致灾性雷电分布特征和预报模型研究
12
作者 黎梓华 赵琴 +1 位作者 唐熠 王军君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2年第A01期302-304,共3页
利用1970年-2010年防雷中心资料,分析桂林雷电分布特征,并选取2009-2010年23次灾害性天气过程实况,形成一套可在业务上应用的预报模型和指标。结果表明:(1)雷电有明显的月变化:3-4月开始上升,7-8月为峰顶,12-1月为峰谷;(2)雷电灾害总是... 利用1970年-2010年防雷中心资料,分析桂林雷电分布特征,并选取2009-2010年23次灾害性天气过程实况,形成一套可在业务上应用的预报模型和指标。结果表明:(1)雷电有明显的月变化:3-4月开始上升,7-8月为峰顶,12-1月为峰谷;(2)雷电灾害总是和桂林本地某时期内主要影响系统联系起来的,并且有日变化;(3)致灾雷电模型分为:冷锋型,高空槽(切变线)型,台风(东风波)型,低空急流发展型。总体上要求高低空槽线和切变线位置前倾或垂直,影响移动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 致灾性雷电 模型
下载PDF
城市的易致灾性改善——基于完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制度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爽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9-25,共7页
我国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但城市功能布局设置不够合理、城市人口激增且流动频繁、城市建设片面追逐经济利益、未能建立城市灾害防范机制等因素使城市面临着潜在的环境灾害风险,造成城市的易致灾性。近些年城市灾害越来越频繁,城市防灾减... 我国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但城市功能布局设置不够合理、城市人口激增且流动频繁、城市建设片面追逐经济利益、未能建立城市灾害防范机制等因素使城市面临着潜在的环境灾害风险,造成城市的易致灾性。近些年城市灾害越来越频繁,城市防灾减灾要求越来越迫切。要减少城市灾害给城市管理和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需建立城市灾害应急管理制度以预防和减轻城市的易致灾性,并有利于促进城市灾后恢复重建。我国可通过加强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立法、建立政府专门队伍、协调政府部门间的职能、完善安全报告与信息公开制度和土地利用规划制度五个方面对城市灾害应急管理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灾性 城市 应急管理 完善措施
下载PDF
池州市近10 a主要暴雨灾害及致灾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玉林 吴照宪 +1 位作者 蔡茶花 宣普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1年第3期94-98,共5页
利用池州市2007—2016年共10 a的暴雨灾害资料和140个区域雨量站及4个国家基本站(贵池、东至、石台、青阳)逐小时降水资料,对池州市近10 a主要暴雨灾害进行分级并分析其致灾性,结果表明:①池州市近10 a主要暴雨灾害特征与短历时强降水... 利用池州市2007—2016年共10 a的暴雨灾害资料和140个区域雨量站及4个国家基本站(贵池、东至、石台、青阳)逐小时降水资料,对池州市近10 a主要暴雨灾害进行分级并分析其致灾性,结果表明:①池州市近10 a主要暴雨灾害特征与短历时强降水分布特征及池州市地形分布特征具有明显关联性;②05时前后是池州市暴雨灾害的最强致灾时段,这主要是此时段为短时强降水高发时期,一旦发生持续性短时强降水将会造成严重的暴雨灾害;③东至县中南部、贵池南部山区及九华山区域为暴雨灾害高发区域,其原因是东至县具有喇叭口特殊地形,而其他地区多为山区,同时由于池州市常位于副高西北侧,汛期西南气流输送比较强盛,通过山区地形的强迫抬升和动力抬升作用容易触发对流,产生强降水过程,造成暴雨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害等级 致灾性 分析
下载PDF
2017年梅汛期致灾性暴雨的风廓线图表现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贤产 戴红星 毛剑飞 《浙江气象》 2018年第1期6-10,共5页
12 h内降雨量≥50 mm定义为"致灾性暴雨",表示具有灾害危险性和短时突发性特点;风廓线图是具有一定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精细化产品,是对常规探空资料的有效补充。经分析2017年6月梅雨期间发生于义乌测站的致灾性暴雨在风廓线... 12 h内降雨量≥50 mm定义为"致灾性暴雨",表示具有灾害危险性和短时突发性特点;风廓线图是具有一定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精细化产品,是对常规探空资料的有效补充。经分析2017年6月梅雨期间发生于义乌测站的致灾性暴雨在风廓线图上的表现特征有如下几点:一是暴雨雨强难以与强对流性暴雨相比较,属于非突发性的暴雨;二是暴雨均发生于南北两支强气流辐合之下,降水系统东移南压移动较为缓慢;三是中低层冷(暖)式层随切变线的变化而相互转换均有显现;与强对流性暴雨相比,风向随高度顺(逆)转若出现多次时,降水强度明显偏弱;中低层以上的SW风速明显加大,且大风区高度降低时,极有利于暴雨云团的发生发展。若有多个暴雨云团中心经过测站上空时,有一定厚度的偏西(东)风向转换可达180°;暴雨云团质心比强对流性暴雨明显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灾性暴雨 风廓线 特征分析
下载PDF
本刊编委王步新第一著者图书《斜坡地貌地质致灾性滑坡灾害防治体系研究》正式出版发行
16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5-15,共1页
本刊编委、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王步新与牛桂林、吴竞合著图书《斜坡地貌地质致灾性滑坡灾害防治体系研究》(ISBN 978-7-5029-7619-4),由气象出版社于2021年12月正式出版发行。书中论述了南水北调中... 本刊编委、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王步新与牛桂林、吴竞合著图书《斜坡地貌地质致灾性滑坡灾害防治体系研究》(ISBN 978-7-5029-7619-4),由气象出版社于2021年12月正式出版发行。书中论述了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的边坡和岗头隧洞塌方问题,探讨了气候变化及暴雨引发的地质滑坡灾害,分析了断层破碎带对隧洞稳定性的影响和范围及施工的处理措施。该书是近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边坡滑坡研究实践活动的记录,系统总结了在长距离输水过程中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对滑坡灾害防治体系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的多方面实验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害防治 出版发行 气候变化 致灾性 地貌地质 长距离输水 断层破碎带 边坡滑坡
下载PDF
致灾性棉铃虫综合治理技术的形成和推广应用
17
作者 张开朗 冯亚军 +1 位作者 张成之 于长涛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3S期46-47,62,共3页
关键词 综合治理技术 棉铃虫 致灾性 应用 综合控制技术 东部沿海 生态型农业 可持续发展 农业区 种植面积
下载PDF
一次局地致灾性强对流天气成因分析
18
作者 何卓玛 索琳 +2 位作者 张钺玉 张广伟 王探文 《青海气象》 2022年第3期35-39,共5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9年6月21日海东地区局地致灾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主要是由河西走廊低涡底偏西气流引导冷空气东移与低层偏南暖湿气流交汇,形成以强降水为主的强对流天气;强对流产生于强的...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9年6月21日海东地区局地致灾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主要是由河西走廊低涡底偏西气流引导冷空气东移与低层偏南暖湿气流交汇,形成以强降水为主的强对流天气;强对流产生于强的热力不稳定和垂直风切变引起的动力不稳定区;冷锋自西向东影响河西走廊一青海祁连山区一河套地区,冷平流主体相对偏北,因此海东地区强对流天气具有明显的局地性特征。地面辐合线、干线、地形抬升是此次强对流主要触发和维持的机制;自四川盆地经甘肃至河漳谷地偏东南暖湿气流的汇入,非常利于强降水的产生;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呈现出局地强回波,持续时间短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 致灾性强对流天气 诊断分析 青海海东
下载PDF
2021年义乌致灾性暴雨和逆风区关系分析
19
作者 戴红星 马宁 +2 位作者 何东霖 吴其侃 徐鹏 《浙江气象》 2022年第2期18-21,共4页
为提高致灾性暴雨短时临近预报的分析能力,收集了2021年19次致灾性暴雨过程资料,对金华北山站的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在这19次致灾性暴雨过程中,出现逆风区次数的比例为78.9%,且以第一类逆风区为主:0.5°仰角出现逆风... 为提高致灾性暴雨短时临近预报的分析能力,收集了2021年19次致灾性暴雨过程资料,对金华北山站的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在这19次致灾性暴雨过程中,出现逆风区次数的比例为78.9%,且以第一类逆风区为主:0.5°仰角出现逆风区次数最多;出现逆风区的致灾性暴雨过程强度和范围多数超过了没有出现逆风区的过程:致灾性暴雨大多数逆风区范围大且较为深厚,持续时间较长,但从哪个仰角即高度开始发展,与致灾性暴雨的强度和范围没有明显关系;86.7%的逆风区先于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平均提前39min;66.7%的逆风区结束时间先于主要降水时段;西风或西南风引导的系统产生致灾性暴雨出现逆风区的比例大,而东风或者东北风引导的系统出现逆风区的比例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风区 致灾性暴雨 径向速度
下载PDF
不同规模滑坡入水诱发涌浪灾害特征差异性分析
20
作者 王雷 解明礼 +2 位作者 黄会宝 柯虎 高强 《人民珠江》 2024年第2期18-28,共11页
针对不同规模滑坡入水产生的涌浪开展三维数值分析,分析不同规模滑坡入水诱发涌浪灾害特征,如涌浪高度、涌浪速度、对岸爬高等,探讨不同规模滑坡入水引发涌浪对大坝的影响。利用FLOW-3D数值模拟方法对滑坡失稳过程、涌浪形成及传播、涌... 针对不同规模滑坡入水产生的涌浪开展三维数值分析,分析不同规模滑坡入水诱发涌浪灾害特征,如涌浪高度、涌浪速度、对岸爬高等,探讨不同规模滑坡入水引发涌浪对大坝的影响。利用FLOW-3D数值模拟方法对滑坡失稳过程、涌浪形成及传播、涌浪爬升、涌浪回流的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310万m^(3)滑坡入水产生涌浪在对岸最大爬高为54.5 m,坝前涌浪高度为6.69 m,涌浪在右岸坝肩处有小范围漫坝;80万m^(3)滑坡入水产生涌浪在对岸最大爬高为26.00 m,坝前涌浪高度为5.38 m,涌浪对大坝安全无影响。结果表明:310万m^(3)滑坡入水诱发涌浪与80万m^(3)滑坡入水诱发涌浪相比,致灾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规模滑坡 涌浪 FLOW-3D数值模拟 致灾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