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血吸虫与曼氏血吸虫的致病差异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舒心 秦铭 +1 位作者 周方斌 何兴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1年第2期112-115,F0003,共5页
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是全球范围内两种主要的肠道血吸虫病病原体,所致基本病理均为虫卵引起的肝脏肉芽肿和纤维化,但两者在产卵方式以及肉芽肿的组成细胞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目前,我国的血吸虫病研究主要以日本血吸虫病为对象,国... 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是全球范围内两种主要的肠道血吸虫病病原体,所致基本病理均为虫卵引起的肝脏肉芽肿和纤维化,但两者在产卵方式以及肉芽肿的组成细胞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目前,我国的血吸虫病研究主要以日本血吸虫病为对象,国外主要以曼氏血吸虫病为对象,而介绍两种血吸虫致病差异的综述较少。为更好地理解两种血吸虫的致病差异,本文从血吸虫的基因组和进化路径、幼虫迁移、成虫寄生位置及产卵方式、局部组织病理、肉芽肿的形成机制以及肉芽肿的细胞组成等6个方面对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的致病差异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曼氏血吸虫 虫卵肉芽肿 致病差异
下载PDF
花生网斑病不同病斑类型及其病原菌致病力差异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绍建 高蒙 +3 位作者 王娜 崔小伟 刘春燕 王振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0-155,共6页
本文描述了河南省发生日趋严重的花生网斑病在田间出现的一种新的病斑类型,并结合已报道的两种病斑类型,对3种病斑类型的病原菌开展致病力差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田间新发现的花生网斑病病斑特征明显,综合分析后将花生网斑病病斑类型... 本文描述了河南省发生日趋严重的花生网斑病在田间出现的一种新的病斑类型,并结合已报道的两种病斑类型,对3种病斑类型的病原菌开展致病力差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田间新发现的花生网斑病病斑特征明显,综合分析后将花生网斑病病斑类型分别定为网纹型、类褐斑型和污斑型;同一花生品种上3种病斑类型病原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差异,同一病斑类型菌株对不同花生品种的致病力也表现出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网斑病 病斑类型 病原菌 菌株 致病差异
下载PDF
灰葡萄孢霉对不同葡萄品种致病力差异的检测和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寇宏达 张艳杰 +4 位作者 乔丹娜 魏学军 李亚宁 李兴红 刘大群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8-143,共6页
为了探明适合中国葡萄灰霉病菌致病力检测的方法以及合适的待测葡萄品种,采用菌丝块接种法和改良的保湿培养法,分别测定3个不同致病力类型的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菌株SDXL7-1、SDLK1-1、LNXCetz6-1对红提、青提、巨峰、紫奶、... 为了探明适合中国葡萄灰霉病菌致病力检测的方法以及合适的待测葡萄品种,采用菌丝块接种法和改良的保湿培养法,分别测定3个不同致病力类型的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菌株SDXL7-1、SDLK1-1、LNXCetz6-1对红提、青提、巨峰、紫奶、玫瑰香5个葡萄品种的致病力,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均可引起5种葡萄发病,但致病力不同的菌株所致的平均病斑面积有明显差异,同一菌株在不同葡萄品种上的平均病斑面积也有明显差异。其中,巨峰和青提对灰葡萄孢霉具有较强抗性,红提和玫瑰香对3个灰葡萄孢霉菌株普遍易感,紫奶对菌株LNXCetz6-1具有较强抗性,但对另外两个菌株易感。试验结果为系统和全面地研究中国灰葡萄孢霉菌株的致病力分化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葡萄孢霉 葡萄品种 致病力检测 致病差异
下载PDF
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株间致病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尤雪颜 常廼滔 +3 位作者 马骥超 刘继霞 李大海 白丹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1-103,共3页
对采自不同地区的15个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株在不同抗性小麦品种上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菌株间致病性有明显差异。移植数代后菌落生长明显减慢,菌丝稀疏、细弱,出现较多畸形分生孢子,致病力明显下降。聚类分析表明,该菌致病性分... 对采自不同地区的15个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株在不同抗性小麦品种上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菌株间致病性有明显差异。移植数代后菌落生长明显减慢,菌丝稀疏、细弱,出现较多畸形分生孢子,致病力明显下降。聚类分析表明,该菌致病性分化现象在菌株不同世代间比较显著,但与菌株地理来源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蠕孢菌 小麦蠕孢菌叶枯病 致病差异
下载PDF
甘肃省大麦条纹病菌遗传多样性及致病力差异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葆春 司二静 +3 位作者 杨淑莲 孟亚雄 马小乐 王化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0-195,共6页
为了解甘肃省大麦条纹病病原菌Pyrenophora graminea的遗传多样性及致病力差异,运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大麦条纹病菌不同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采用三明治法进行菌株致病力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7个RAPD标记从45个菌株中扩增出126条... 为了解甘肃省大麦条纹病病原菌Pyrenophora graminea的遗传多样性及致病力差异,运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大麦条纹病菌不同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采用三明治法进行菌株致病力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7个RAPD标记从45个菌株中扩增出126条带,平均每个标记7.41条带,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468 3~0.984 1,平均值为0.830 8,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723 6时,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4个类群,分别包含41、2、1和1个菌株;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菌株QWC较菌株QQ致病力强,两菌株除在品种‘甘啤2号’和‘GP-3’上无致病力外,在其他供试品种上致病力均存在差异。表明大麦条纹病菌不同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且菌株QWC和菌株QQ存在致病力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条纹病菌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遗传多样性 致病差异
下载PDF
山西棉田黄萎病菌致病力差异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许爱玲 段国琪 +3 位作者 张战备 沈红星 张开峰 解广田 《山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2期172-174,共3页
在同一块棉田中种植不同抗病性的转基因抗虫棉,利用不同抗性的棉花品种对棉花黄萎病菌的选择作用,从不同品种上分离获得不同的黄萎病菌系,并在温室中采用2个抗病性差异明显的品种对其致病力进行测定,以确定同一块棉田中是否存在不同致... 在同一块棉田中种植不同抗病性的转基因抗虫棉,利用不同抗性的棉花品种对棉花黄萎病菌的选择作用,从不同品种上分离获得不同的黄萎病菌系,并在温室中采用2个抗病性差异明显的品种对其致病力进行测定,以确定同一块棉田中是否存在不同致病力菌系。结果表明,不同抗病性品种上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块棉田中存在各种致病力菌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转基因抗虫棉 黄萎病菌 致病差异
下载PDF
基于互信息的差异共表达致病基因挖掘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焕萍 王惠南 +2 位作者 卢光明 钟元 张志强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155,共5页
为了挖掘基因表达数据中的差异共表达致病基因模块,提出了基于互信息和最大团相结合的方法.互信息用于度量基因表达谱之间的相互关系,计算任意2条基因表达谱在2种不同样本中的互信息值,得到2个互信息矩阵M1和M2,选定2个阈值T1和T2(T1>... 为了挖掘基因表达数据中的差异共表达致病基因模块,提出了基于互信息和最大团相结合的方法.互信息用于度量基因表达谱之间的相互关系,计算任意2条基因表达谱在2种不同样本中的互信息值,得到2个互信息矩阵M1和M2,选定2个阈值T1和T2(T1>T2)将矩阵M1和M2二值化,并通过M1和M2中元素的逻辑"与"运算得到图的邻接矩阵,从邻接矩阵挖掘出的最大团则为差异共表达致病基因模块.将该方法应用于Colon数据,选定T1=2.2,T2=1.0,得到6个相互重叠的最大团,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挖掘出差异共表达致病基因模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信息 最大团 差异共表达致病基因
下载PDF
云南高海拔粳稻区白叶枯病菌致病力差异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和建平 杨雅云 +6 位作者 张斐斐 董超 阿新祥 汤翠凤 张恩来 申时全 戴陆园 《中国稻米》 2020年第2期54-59,共6页
云南高海拔粳稻区白叶枯病危害日益严重,为了探明该区域白叶枯病菌致病力差异,对白叶枯病进行有效防控。利用15个水稻白叶枯病菌鉴别品种,对采集自海拔1800 m以上稻区11个水稻品种上的32份菌株进行致病力研究。结果发现,致病力最强的菌... 云南高海拔粳稻区白叶枯病危害日益严重,为了探明该区域白叶枯病菌致病力差异,对白叶枯病进行有效防控。利用15个水稻白叶枯病菌鉴别品种,对采集自海拔1800 m以上稻区11个水稻品种上的32份菌株进行致病力研究。结果发现,致病力最强的菌株是楚雄州的CX28-3和CX30-1,致病率为73.33%;最弱的是大理州剑川县的JC12-2,致病率为0。在高海拔粳稻区,菌株的致病力分化与采集地的海拔高度无关,却与地理距离、采集品种的推广面积有关;而菌株的致病型频率与其采集地的海拔、经纬度、采集品种的推广面积的相关性均不显著。鉴别品种毫糯扬(含新基因)、IRBB14(Xa14)、IRBB4(Xa4)和Tetep(Xa2,Xa16)对所有参试菌株表现为高抗或抗。因此,这些品种内所含的抗性基因值得在云南高原粳稻育种和生产中应用,特别是云南地方稻种毫糯扬,更应加强其新抗病基因的定位和克隆,以为品种选育提供新的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高海拔粳稻 地理区域 品种 致病差异
下载PDF
两株小鼠致病性差异显著的H5N1禽流感病毒PA蛋白差异互作宿主蛋白研究
9
作者 高照 胡娇 刘秀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52-1960,共9页
为了探索引起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HPAIV)致病性差异的宿主因子,选取了一对主要由PA基因造成在小鼠上致病性差异的H5N1禽流感病毒(CK10与GS10),通过病毒感染A549细胞,利用PA抗体进行免疫沉... 为了探索引起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HPAIV)致病性差异的宿主因子,选取了一对主要由PA基因造成在小鼠上致病性差异的H5N1禽流感病毒(CK10与GS10),通过病毒感染A549细胞,利用PA抗体进行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IP)试验以筛选与PA互作的宿主蛋白,并进行LC-MS/MS鉴定。结果发现与低致病性的GS10相比,共有160种宿主蛋白能够特异性与高致病性CK10病毒PA蛋白结合。对这160种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Gene Ontology(GO)注释分析发现这些蛋白主要参与翻译、基因表达、病毒转录和病毒感染等生物学进程,通过KEGG通路分析发现这些蛋白主要参与的细胞通路包括翻译、传染病与信号转导等。此后,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证实所筛选的宿主蛋白eEF1A1能够特异性地与CK10病毒PA蛋白相互作用。本研究筛选到了致病性不同的禽流感病毒的差异互作宿主蛋白,可为进一步了解流感病毒复杂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禽流感病毒 致病差异 宿主 互作蛋白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和经典株对小鼠致病力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亚林 金钊 +2 位作者 祁寒松 仇华吉 孙元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99-1203,共5页
为评价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株和经典株对小鼠的致病力差异,本研究将PRV变异株(PRVTJ)和经典株(PRVSC)以103 TCID50的剂量经肌肉注射途径接种小鼠之后,通过观察小鼠的临床症状、记录小鼠的体质量变化和死亡率,利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 为评价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株和经典株对小鼠的致病力差异,本研究将PRV变异株(PRVTJ)和经典株(PRVSC)以103 TCID50的剂量经肌肉注射途径接种小鼠之后,通过观察小鼠的临床症状、记录小鼠的体质量变化和死亡率,利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小鼠各组织中病毒基因拷贝数,分析小鼠各组织脏器的病理学变化,系统评价PRV变异株和经典株的致病力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接种PRVTJ和PRVSC的小鼠在临床表现上无明显差异,但接种PRVTJ的小鼠体质量下降明显,死亡率相对更高;qPCR检测结果显示,PRVTJ对小鼠的组织嗜性增强,尤其是对脑组织的嗜性增强;病理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接种PRVTJ的小鼠脑组织的炎性病变更明显。本研究初步证实,PRVTJ对小鼠的致病力增强,且其毒力增强的主要原因是对小鼠的神经嗜性增强。本研究为PRV变异株致病力增强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变异株 经典株 致病差异 小鼠
下载PDF
腐烂茎线虫不同群体致病性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倪春辉 李惠霞 +5 位作者 刘永刚 韩变 石明明 魏雪娟 李文豪 徐雪芬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76-1083,共8页
为明确不同来源腐烂茎线虫致病性差异,采用盆栽试验,对分离自马铃薯(DXP2、HLJP1和SXP1)、党参(TCC1)和当归(WYA3和HZA3)的6个群体进行致病性测定。每个群体分别接种马铃薯、甘薯和党参(500条/盆,3个重复),60d后统计病情级别和繁殖系数... 为明确不同来源腐烂茎线虫致病性差异,采用盆栽试验,对分离自马铃薯(DXP2、HLJP1和SXP1)、党参(TCC1)和当归(WYA3和HZA3)的6个群体进行致病性测定。每个群体分别接种马铃薯、甘薯和党参(500条/盆,3个重复),60d后统计病情级别和繁殖系数。结果表明,6个群体均可侵染马铃薯,4个群体可侵染甘薯,所有群体均未侵染党参。不同群体的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马铃薯线虫群体对甘薯和马铃薯具有较强致病性,党参线虫群体可侵染马铃薯和甘薯,但病情级别和繁殖系数较低。当归线虫群体只侵染马铃薯,且致病性和繁殖系数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烂茎线虫 不同寄主群体 致病差异 盆栽接种
下载PDF
湖北省玉米纹枯病病原丝核菌的种类和致病性 被引量:35
12
作者 肖炎农 李建生 +2 位作者 郑用链 徐尚忠 于广洋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19-424,共6页
从湖北省9个主要玉米产区采集玉米纹枯病标样,分离得到55个丝核菌菌株。融合群和致病性测定表明,这些分离菌分别属于AG1—IA、AG4、AG5、AGA、AGB(0)、AGE和WAG-Z等7个丝核菌融合群,其中AG1-IA是优势融合群,占分离菌株总数的61.82%,分... 从湖北省9个主要玉米产区采集玉米纹枯病标样,分离得到55个丝核菌菌株。融合群和致病性测定表明,这些分离菌分别属于AG1—IA、AG4、AG5、AGA、AGB(0)、AGE和WAG-Z等7个丝核菌融合群,其中AG1-IA是优势融合群,占分离菌株总数的61.82%,分布范围也最广。在致病性方面,除AGA不致病外,其它6群均致病,其中AG4致病力最强,AG1-IA次之,AG5最弱。研究同时表明,同一融合群内不同菌株致病性有差异,并且同一菌株对不同玉米自交系的致病力的强弱表现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 玉蜀黍丝核菌 融合群 致病差异
下载PDF
三种不同致病性的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转录组分析
13
作者 崔佳 韩冬 +1 位作者 刘震 刘铜 《江西农业》 2016年第6S期34-36,共3页
以3种不同致病性的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菌株为试材,利用转录组RNA-seq技术,以FDR<0.01且差异倍数≥2为筛选标准,获得3种不同致病性菌株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GO富集化分析差异基因功能。结果表明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致病性差异可能涉及到... 以3种不同致病性的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菌株为试材,利用转录组RNA-seq技术,以FDR<0.01且差异倍数≥2为筛选标准,获得3种不同致病性菌株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GO富集化分析差异基因功能。结果表明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致病性差异可能涉及到(1,3)-β-D-葡聚糖分解、细胞溶解相关、菌丝体发育、蔗糖分解以及多糖分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 转录组 差异基因 致病差异
下载PDF
甘肃省辣椒疫霉菌的交配型分布及其致病力差异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永刚 张海英 +3 位作者 郭建国 吕和平 贺春贵 宋尚有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8-452,共5页
采用单孢菌落直接配对法和游动孢子悬浮液土壤接种法对2003—2006年采自甘肃省辣椒主产区的辣椒疫霉菌菌株Phytophthora capsici进行交配型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甘肃省辣椒疫霉菌存在A1、A2和A0三种交配型,以A1和A0占优势,在各产区... 采用单孢菌落直接配对法和游动孢子悬浮液土壤接种法对2003—2006年采自甘肃省辣椒主产区的辣椒疫霉菌菌株Phytophthora capsici进行交配型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甘肃省辣椒疫霉菌存在A1、A2和A0三种交配型,以A1和A0占优势,在各产区均有分布,发生频率分别达57.9%和31.6%;A2交配型仅2株,分别出现在酒泉和庆阳。不同来源菌株对5个辣椒品种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平均病情指数为2.2~56.4,强、中、弱致病性菌株分别占10.6%、52.6%和36.8%,不同地区的菌株致病力有强弱之分,以中、弱致病性菌株为主,同一地区中不同菌株的致病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疫霉 菌株 交配型分布 致病差异
原文传递
甘薯茎腐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及致病力差异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立飞 陈景益 +3 位作者 房伯平 罗忠霞 张雄坚 王章英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7-1234,共8页
为了解不同地区甘薯茎腐病菌Dickeya dadantii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及致病力差异,采用重复序列PCR基因指纹(repetitive element palindromic PCR,REP-PCR)技术和薯片接种方法,对采自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重庆市的6个市区县的59株菌株... 为了解不同地区甘薯茎腐病菌Dickeya dadantii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及致病力差异,采用重复序列PCR基因指纹(repetitive element palindromic PCR,REP-PCR)技术和薯片接种方法,对采自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重庆市的6个市区县的59株菌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对引物对59株菌株扩增出41个清晰的条带,其中36个为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的扩增条带数在4~10之间,平均为7.2。在物种水平上,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1.4768、0.2801和0.4186,其中湛江种群多样性最高,南宁种群多样性最低;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79时,59株菌株可被划分为5个类群,类群划分与菌株来源地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不同地区病菌种群间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差异,其中合浦种群与湛江种群致病力最强,万州种群致病力较弱。表明甘薯茎腐病菌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地区的病菌种群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与致病力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茎腐病 达旦提狄克氏菌 遗传多样性 重复序列PCR基因指纹 致病差异
原文传递
三个萝卜主产区软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邹婧泽 严准 +5 位作者 程毅 陈佳 曾粮斌 李智敏 余永廷 高春生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3期6130-6133,共4页
为有效防治萝卜(Raphanus sativus L.)软腐病,提高萝卜产量和质量,从江苏徐州、浙江萧山和湖北利川3个萝卜主产区分别采集萝卜软腐病病样并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测定。通过结合菌落形态、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 为有效防治萝卜(Raphanus sativus L.)软腐病,提高萝卜产量和质量,从江苏徐州、浙江萧山和湖北利川3个萝卜主产区分别采集萝卜软腐病病样并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测定。通过结合菌落形态、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3株病原菌属于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的2个亚种,其中2株为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brasiliense,另1株为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致病力测定分析表明,3株病原菌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随温度的升高均呈现出增强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Raphanus SATIVUS L.) 软腐病 致病差异
下载PDF
HLA DQB1 040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萎缩性胃炎发生相关
17
作者 刘文忠 《胃肠病学》 1998年第4期203-203,共1页
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MALT淋巴瘤的主要病因,与胃癌的发生亦有密切关系 为什么Hp感染可造成这些不同的结局,这是近年来Hp研究的热点之一 推测有关的因素包括Hp菌株的多样性、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Hp基因多样性所致... 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MALT淋巴瘤的主要病因,与胃癌的发生亦有密切关系 为什么Hp感染可造成这些不同的结局,这是近年来Hp研究的热点之一 推测有关的因素包括Hp菌株的多样性、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Hp基因多样性所致的致病性差异已有不少报道,但与遗传有关的宿主对感染反应的差异报道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 Hp感染 致病差异 DQB1 消化性溃疡 慢性活动性胃炎 HP阳性 宿主因素 MALT淋巴瘤
下载PDF
病虫草害及其防治
18
《麦类文摘》 1995年第3期27-27,共1页
Z950503 日本和西欧大麦品种对我国大麦黄花叶病的抗感性反应/阮义理(浙江农科院病毒室),石岑…∥植物保护学报.-1994,21(3).-239~242 据39个日本大麦品种和48个西欧大麦品种对中国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分离物的抗病性反应得出,抗日本... Z950503 日本和西欧大麦品种对我国大麦黄花叶病的抗感性反应/阮义理(浙江农科院病毒室),石岑…∥植物保护学报.-1994,21(3).-239~242 据39个日本大麦品种和48个西欧大麦品种对中国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分离物的抗病性反应得出,抗日本BaYMV的大麦品种,多数也抗中国的BaYMV,少数为感。感日本BaYMV的大麦品种,多数也感中国的BaYMV,仅少数为抗病,说明中、日两国BaYMV分离物的致病性差异较小。抗西欧BaYMV的大麦品种,对中国的BaY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品种 大麦黄花叶病毒 病虫草害 分离物 致病差异 性反应 植物保护学 西欧 防治 抗病
下载PDF
鸡的Ⅰ群禽腺病毒病的防控技术
19
作者 郑永军 《河南畜牧兽医》 2023年第9期21-22,共2页
鸡腺病毒在禽类中广泛存在,可从正常鸡、病鸡以及火鸡、野鸡、鸽、鹑和鹅等禽类中分离到。禽腺病毒分为Ⅰ、Ⅱ、Ⅲ3个群(或称3个型);Ⅰ群感染可以引起鸡包涵体肝炎和心包积液综合征,Ⅰ群中有A、B、C、D、E5个种,12个血清型,但不同血清... 鸡腺病毒在禽类中广泛存在,可从正常鸡、病鸡以及火鸡、野鸡、鸽、鹑和鹅等禽类中分离到。禽腺病毒分为Ⅰ、Ⅱ、Ⅲ3个群(或称3个型);Ⅰ群感染可以引起鸡包涵体肝炎和心包积液综合征,Ⅰ群中有A、B、C、D、E5个种,12个血清型,但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包涵体肝炎 防控技术 禽腺病毒 血清型 鸡腺病毒 心包积液综合征 禽类 致病差异
下载PDF
我国部分省域甘蓝主要产区黑腐病菌鉴定及致病力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鑫鑫 张恩慧 +4 位作者 吴云锋 蔡美杰 孙庆国 李岸 王谦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2-601,共10页
为了明确我国甘蓝主栽区黑腐病菌株种类与致病力水平,为优化抗病性鉴定方法、筛选抗病品种及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分别采集了10个省域的黑腐病病叶,经过分离纯化与分子鉴定,获得了26个典型甘蓝黑腐病菌株;选用5个甘蓝抗、感品种... 为了明确我国甘蓝主栽区黑腐病菌株种类与致病力水平,为优化抗病性鉴定方法、筛选抗病品种及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分别采集了10个省域的黑腐病病叶,经过分离纯化与分子鉴定,获得了26个典型甘蓝黑腐病菌株;选用5个甘蓝抗、感品种作为鉴别寄主,以甘蓝黑腐病菌株的悬浮液为接种体,采用喷雾接种法测定致病力。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省域的黑腐病菌株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致病力最强的是YU,病情指数平均值为38.31;致病力最弱的是SH,病情指数平均值为17.03。来源于不同海拔高度的甘蓝黑腐病菌株致病力最强的是G1500,病情指数平均值为37.93;最弱的是G800,病情指数平均值为19.80。根据鉴别寄主抗感反应将26个黑腐病菌株划分为12类致病型,发现来自不同地域的甘蓝黑腐病菌株间存在着显著的致病性分化现象,对甘蓝品种的致病力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中菌株YU致病力最强,菌株YU可作为甘蓝抗病性鉴定的主要致病菌株,指导抗病品种的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黑腐病菌 病情指数 致病差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