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根结线虫群体间致病性变异的生物测定 被引量:30
1
作者 徐建华 李红梅 +1 位作者 沈培垠 付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3-36,共4页
对源自中国 10 省(市)不同寄主作物的 20 个南方根结线虫群体进行致病性变异的生物测定。按北卡罗来纳小种鉴别法鉴定,16 个群体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属1 号小种,4 个群体为 2 号小种。针对番茄抗性基因 Mi进行毒性测试... 对源自中国 10 省(市)不同寄主作物的 20 个南方根结线虫群体进行致病性变异的生物测定。按北卡罗来纳小种鉴别法鉴定,16 个群体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属1 号小种,4 个群体为 2 号小种。针对番茄抗性基因 Mi进行毒性测试,19 个群体在含 Mi基因的抗病番茄品种上不能繁殖或繁殖力极低,说明其为无毒群体;而 1 个源于广州的群体( M I G D11)则可在不同的抗病番茄品种上大量繁殖,且繁殖力与其在感病番茄品种上的相当,表明其构成了一克服 Mi抗性的毒性致病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根结线虫 致病性变异 生物测定 Mi基因
下载PDF
美洲型猪蓝耳病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2
2
作者 曾少灵 孙洁 +9 位作者 秦智锋 阮周曦 林庆燕 花群义 曹琛福 杨俊兴 吕建强 张彩虹 陈兵 陈书琨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27,共6页
设计两套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引物,建立了检测美洲型猪蓝耳病病毒及其高致病性变异株的RT-LAMP方法。采用RT-LAMP方法与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58份病料,结果一致,但RT-LAMP方法的灵敏度大约高出10倍。RT-LAMP方法特异性良好... 设计两套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引物,建立了检测美洲型猪蓝耳病病毒及其高致病性变异株的RT-LAMP方法。采用RT-LAMP方法与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58份病料,结果一致,但RT-LAMP方法的灵敏度大约高出10倍。RT-LAMP方法特异性良好,检测猪瘟、伪狂犬病和细小病毒等均未出现交叉反应。结果表明,建立的美洲型猪蓝耳病病毒及其高致病性变异株RT-LAMP检测方法具有特异、灵敏、高效和简便的特点,在我国猪蓝耳病快速检测领域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LAMP 猪蓝耳病 猪蓝耳病病毒高致病性变异
下载PDF
四川稻瘟病菌群体致病性变异新趋势 被引量:11
3
作者 姬红丽 廖华明 +5 位作者 龚爱清 朗冬梅 刘文德 张燕 涂建华 彭云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286-290,共5页
试验2002~2004年在蒲江病圃和室内进行,发现不同组合及其恢复系对稻瘟病菌确实具有不同的抗性,2004年20个主要杂交水稻恢复系接种118个稻瘟病菌株后,所有菌株均至少对5个恢复系具有致病力,不同菌株间的致病力分化,使得同一田块病菌群... 试验2002~2004年在蒲江病圃和室内进行,发现不同组合及其恢复系对稻瘟病菌确实具有不同的抗性,2004年20个主要杂交水稻恢复系接种118个稻瘟病菌株后,所有菌株均至少对5个恢复系具有致病力,不同菌株间的致病力分化,使得同一田块病菌群体获得了对其他不同品种的致病力,其中对全部参试恢复系致病菌株出现频率为11 90%,显著高于仅对一个恢复系致病的菌株频率(P 0 01),水稻多样化抗性逐步为病菌所克服。利用pot2 1和pot2 2引物,对68个对多恢1号致病菌株rep PCR扩增获得多种指纹图谱,各菌株指纹图谱与其地区和品种来源无相关性,表明对多恢1号致病的菌株是由不同遗传背景的菌株演化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群体 致病性变异 2004年 趋势 四川 致病菌株 指纹图谱 恢复系 致病力分化 PCR扩增 杂交水稻 出现频率 品种来源 遗传背景 多样化 相关 病圃 接种 田块
下载PDF
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 被引量:3
4
作者 郑凤萍 杨勤忠 +1 位作者 赵志坚 李家瑞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0-24,共5页
利用日本单基因鉴别品种,研究云南原有稳定粳稻、籼稻及日本鉴别菌系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变异方向复杂,但也有稳定的菌株存在,日本菌、云南籼稻菌和粳稻菌之间的致病性变也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稻瘟病菌 保存 致病性变异 水稻 病害
下载PDF
四川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与病害流行的关系 被引量:19
5
作者 彭国亮 罗庆明 +1 位作者 冯代贵 黄富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6期561-564,共4页
文根据1979~1995年利用1953个稻瘟病菌株,先后对鉴别品种及主栽品种进行抗谱测定,分析品种田间抗性变化,揭示了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化动态,预示品种抗性丧失时限,是稻瘟病发生流行的前兆;探明了品种抗性丧失的主要原... 文根据1979~1995年利用1953个稻瘟病菌株,先后对鉴别品种及主栽品种进行抗谱测定,分析品种田间抗性变化,揭示了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化动态,预示品种抗性丧失时限,是稻瘟病发生流行的前兆;探明了品种抗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品种自身病菌新致病小种数量的增殖和毒力强化,由潜在致病种群上升为优势种群,从而导致该品种抗性的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菌 病害流行 致病性变异
下载PDF
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黄富 程开禄 +4 位作者 罗庆明 刘兴义 涂建华 卿雨文 张志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9-73,共5页
1997 年对四川省东南部稻瘟病菌230 个有效单孢菌株测定结果表明, 病菌生理小种由4 群17 个小种组成, 以28 群小种为优势种群, 出现频率为70.2% 。不同生态区及不同水稻品种间病菌生理小种组成有明显差异。同一水稻品种叶瘟和穗颈瘟生... 1997 年对四川省东南部稻瘟病菌230 个有效单孢菌株测定结果表明, 病菌生理小种由4 群17 个小种组成, 以28 群小种为优势种群, 出现频率为70.2% 。不同生态区及不同水稻品种间病菌生理小种组成有明显差异。同一水稻品种叶瘟和穗颈瘟生理小种组成也有显著差异, 穗颈瘟生理小种组成比叶瘟复杂, 致病力比叶瘟强。同一水稻品种不同叶片、不同病穗乃至同一叶片不同病斑间都可测出不同生理小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致病性变异 生理小种组成
下载PDF
稻瘟菌致病性变异突变体的筛选及共分离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黄俊丽 王贵学 彭友良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2-115,共4页
通过筛选稻瘟菌(Magnaporthegrisea)P131小种的REMI(RestrictionEnzymeMediated Integration)转化体库获得对水稻品种梅雨明致病性变异的突变体,命名为PX1。与野生型菌株P131相比,该突变体对水稻品种梅雨明致病性丧失,在洋葱表皮上侵染... 通过筛选稻瘟菌(Magnaporthegrisea)P131小种的REMI(RestrictionEnzymeMediated Integration)转化体库获得对水稻品种梅雨明致病性变异的突变体,命名为PX1。与野生型菌株P131相比,该突变体对水稻品种梅雨明致病性丧失,在洋葱表皮上侵染钉形成率显著降低,而孢子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差异不显著。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的突变表型和潮霉素抗性标记共分离,说明突变是由于外源质粒插入引起的,因此,可以此为标记克隆控制该表型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变异 突变体 稻瘟菌 分离分析 筛选 水稻品种 孢子萌发率 标记 外源质粒 形成率 转化体 PXI 野生型 附着胞 分析表 共分离 潮霉素 梅雨 表型 小种 侵染 洋葱 遗传
下载PDF
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及稳定菌系的筛选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久林 凌忠专 《福建稻麦科技》 1993年第1期33-39,共7页
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是引起水稻发生稻瘟病的病原菌,它的致病性容易发生变化,抗病品种的感病化与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有直接关系。因此,研究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变异及致病性稳定性,对水稻抗病育种及抗病基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关... 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是引起水稻发生稻瘟病的病原菌,它的致病性容易发生变化,抗病品种的感病化与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有直接关系。因此,研究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变异及致病性稳定性,对水稻抗病育种及抗病基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关于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性,国内外有关学者作过许多研究,但迄今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尚不一致。曾在国际水稻研究所作过研究工作的欧世璜先生认为稻瘟病菌极富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致病性变异 菌系 欧世璜 鉴别品种 丽江新团黑谷 国际水稻研究所 抗病品种 抗病育种 基因分析
下载PDF
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及稳定菌系的筛选
9
作者 王久林 凌忠专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85-89,共5页
本文利用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及日本的具已知基因鉴别品种,研究了日本的稻瘟病菌鉴别菌系,我国北方稻区辅助鉴别菌株及保存5~10年菌株的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的致病性受其自身致病基因及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在众多的... 本文利用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及日本的具已知基因鉴别品种,研究了日本的稻瘟病菌鉴别菌系,我国北方稻区辅助鉴别菌株及保存5~10年菌株的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的致病性受其自身致病基因及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在众多的菌株中仍有稳定菌株存在。讨论了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性。提出了稻瘟病菌稳定菌株的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致病性变异 稳定菌系
下载PDF
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富 涂建华 《水稻高梁科技》 1997年第2期26-29,共4页
1997年对四川省东南部稻瘟病菌230个有效单孢菌测定结果表明,病菌生理小种组成由4群17个小种组成,以ZB群小种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为70.2%,不同生态区及不同水稻品种间病菌生理小种组成有明显差异,同一水稻品种叶... 1997年对四川省东南部稻瘟病菌230个有效单孢菌测定结果表明,病菌生理小种组成由4群17个小种组成,以ZB群小种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为70.2%,不同生态区及不同水稻品种间病菌生理小种组成有明显差异,同一水稻品种叶曾和穗颈瘟生理小种组成也有显著差异,穗颈瘟生理小种组成比叶瘟复杂,致病力比叶瘟强,同一水稻品种不同叶片,不同病穗乃同一叶片不同病斑间都可测出不同生理小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致病 致病性变异 生理小种
下载PDF
莆田地区高发致病性G6PD突变基因型及临床表型分析
11
作者 周建福 连文昌 +2 位作者 刘莉莉 张一冰 林堃 《莆田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6-40,52,共6页
收集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莆田地区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筛查阳性样本,采用多色探针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G6PD突变基因,分析高发致病性G6PD突变基因型及其临床表型。结果显示,317例G6PD筛查阳性样本中,有269例确诊G6PD基因... 收集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莆田地区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筛查阳性样本,采用多色探针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G6PD突变基因,分析高发致病性G6PD突变基因型及其临床表型。结果显示,317例G6PD筛查阳性样本中,有269例确诊G6PD基因突变,共检出10种单个位点变异和2种复合杂合变异,所有突变类型均为致病性变异。排在前4位的高发致病性基因型为c.1376G>T(79例)、c.1388G>A(54例)、c.1024C>T(49例)、c.392G>T(33例);临床表型为160例出现不同程度黄疸,74例发生不同程度贫血,比较各基因型之间黄疸和贫血的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希望研究结果能为G6PD缺乏症的遗传咨询及临床决策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基因突变 致病性变异 临床表型 莆田地区
下载PDF
一个鳃-耳-肾综合征家系的EYA1基因新致病性变异及诊断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贺贺 孙敬武 +4 位作者 万光伦 陈浩 李万举 赵婉 潘春晨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69-1072,共4页
通过家系调查、临床检查和遗传学特征分析,对一个鳃-耳-肾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表型及致病原因进行系统研究。该家系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4位先证者均表现为听力损失、鳃裂瘘管、耳前瘘管、肾异常中的两种及以上的混合症状,症状轻重不等... 通过家系调查、临床检查和遗传学特征分析,对一个鳃-耳-肾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表型及致病原因进行系统研究。该家系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4位先证者均表现为听力损失、鳃裂瘘管、耳前瘘管、肾异常中的两种及以上的混合症状,症状轻重不等。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未发现常见的耳聋基因突变,sanger法基因检测结果显示4位先证者的EYA1基因c.889C>T(p.R297X)突变,为无义突变且均为杂合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指南初步判定为致病性变异,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证者 家系调查 肾综合征 鳃裂瘘管 致病性变异 耳前瘘管 医学遗传学 听力损失
原文传递
胎儿右锁骨下动脉迷走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检查的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耿波 江矞颖 +3 位作者 傅婉玉 王元白 庄建龙 李燕青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4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array)检查对胎儿右锁骨下动脉迷走(ARSA)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于该院进行产检的75例孕妇的胎儿为研究对象,所有胎儿Ⅱ~Ⅲ级彩超检查提示ARSA,且所有孕妇均在该院产前诊... 目的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array)检查对胎儿右锁骨下动脉迷走(ARSA)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于该院进行产检的75例孕妇的胎儿为研究对象,所有胎儿Ⅱ~Ⅲ级彩超检查提示ARSA,且所有孕妇均在该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羊水/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及SNP-array检查,总结分析其染色体检查结果、临床表型及妊娠结局。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4例染色体结构异常,包含2例致病性变异和2例46,XN,inv(9)(p11q13),致病性变异检出率为2.67%(2/75);SNP-array检出12例异常,包含5例致病性变异(pCNVs)、2例存在杂合性缺失(LOH)、5例临床意义尚不明确(VOUS),致病性变异检出率为6.67%(5/75)。合并心脏其他结构畸形的ARSA胎儿染色体pCNVs检出率最高(33.33%),其次为孤立性ARSA胎儿(10.71%)。结论ARSA胎儿建议进行染色体SNP-array检查排除染色体微小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锁骨下动脉迷走 单核苷酸多态微阵列 胎儿 染色体异常 致病性变异
下载PDF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秋泉 邓中平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实现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的快速鉴定。方法利用所报道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Nsp2基因片段设计引物和探针,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度、灵敏度、重复性等方面的考察。结果用该方法...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实现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的快速鉴定。方法利用所报道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Nsp2基因片段设计引物和探针,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度、灵敏度、重复性等方面的考察。结果用该方法检测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近源种未发生非特异性扩增,最低检出浓度为1.0×103copy/mL。结论用该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不仅特异度好、灵敏度高,且快速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 荧光定量 PCR
下载PDF
小麦条锈菌致病性及其变异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文凯 《农业工程技术》 2018年第20期75-75,77,共2页
条锈病是危害小麦最严重的病害,威胁着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小麦条锈病防治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病菌变异引起的品种抗病性能下降,直至失去抗病性能。而现阶段小麦对条锈病病菌的抗病性能研究以及小麦条锈病变异原因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 条锈病是危害小麦最严重的病害,威胁着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小麦条锈病防治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病菌变异引起的品种抗病性能下降,直至失去抗病性能。而现阶段小麦对条锈病病菌的抗病性能研究以及小麦条锈病变异原因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该文主要从小麦品种抗病性丧失、条锈病群体遗传与毒性变异两个方面分析了近些年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最后分析了中国小麦条锈病防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希望通过该次研究,对进一步完善小麦条锈病防治体系,实现小麦条锈病人为高效控制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致病性变异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一个肝豆状核变性家系ATP7B基因致病性变异分析
16
作者 徐建新 王静 +2 位作者 王侃 许焱婷 耿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1183-1186,共4页
目的明确1个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家系ATP7B基因的致病变异类型及来源,为疾病的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父母和哥哥的外周血样,应用Sanger测序检测该家系4人ATP7B基因21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的点突变及小... 目的明确1个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家系ATP7B基因的致病变异类型及来源,为疾病的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父母和哥哥的外周血样,应用Sanger测序检测该家系4人ATP7B基因21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的点突变及小片段插入/缺失,用高分辨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检测先证者ATP7B基因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验证该家系中另外3人ATP7B基因的拷贝数情况.结果ATP7B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携带一个已知致病性杂合变异(c.2668G>A,p.V890M),该变异遗传自母亲,同时发现母亲还携带5个常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变异,且均为杂合状态,而父亲及哥哥也携带这5个变异,所不同的是其中两个变异为纯合状态.先证者以上5个SNP均为野生型.高分辨CGH芯片结果显示,先证者ATP7B基因存在大小约4 kb的杂合缺失,包含第2、3外显子,覆盖2个SNP.qPCR结果表明,先证者父亲和哥哥ATP7B基因第2、3外显子的拷贝数约为正常对照的1/2,提示二人携带该片段的杂合性缺失;母亲结果无异常.结论本研究通过联合使用Sanger测序、CGH芯片及qPCR技术对1个WD家系进行了分子诊断,同时发现了一个新的ATP7B基因致病性CNV,丰富了ATP7B基因的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7B基因 致病性变异 拷贝数变异 Sanger测序 高分辨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
原文传递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致病性拷贝数变异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童珂雅 何瑶 +2 位作者 陈科 姜柯安 刘东云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83-789,共7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产前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行羊膜腔穿刺术且要求行CMA检测的单胎妊娠孕妇共4430例。根据羊水穿刺的临床指征分为6组:A组:单...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产前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行羊膜腔穿刺术且要求行CMA检测的单胎妊娠孕妇共4430例。根据羊水穿刺的临床指征分为6组:A组:单一高龄组;B组:单一唐氏筛查高风险组;C组:单一超声检查异常组;D组:单一无创产前检测(NIPT)高风险组;E组:超声检查异常合并高龄/唐氏筛查高风险/NIPT高风险两个或两个以上指征,F组:NIPT高风险合并高龄/唐氏筛查高风险/超声异常两个或两个以上指征;G组:其他组。结果:(1)4430例中CMA检测胎儿异常率11.74%,其中非整倍体异常119例(2.69%),CNVs 381例(8.60%),包含致病性拷贝数变异(pCNVs)77例。(2)不同临床指征的羊水CMA检测结果提示,单一临床指征中D组染色体异常总检出率(33.20%),CNVs检出率(19.31%),非整倍体率(10.89%),包括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率(6.93%)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C组的总检出率仅次于D组。E、F组总检出率(19.76%,55.00%),包括非整倍体率(11.01%,42.50%)均显著高于C、D组(P<0.05)。(3)77例pCNVs中,31例为染色体大片段缺失和(或)重复,其中8例遗传自平衡易位的父母。46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包括23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性pCNVs和23例神经发育障碍的易感性CNVs。结论:CMA检测是产前遗传学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NIPT和超声检查是筛查羊水染色体异常的有效手段,针对不同种类的胎儿pCNVs,应合理建议核型分析或家系CMA验证的方法确定pCNVs来源和致病性,再结合超声检查、胎儿CMA结果以及双亲表型,为妊娠提供合理的指导意见,并对出生后的胎儿定期做随访,为产前胎儿评估积累更多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无创产前检测 超声检查 致病拷贝数变异 出生缺陷
下载PDF
链格孢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限制性内切酶介导整合(REMI)转化的致病性诱变 被引量:20
18
作者 伏建国 强胜 朱云枝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7-413,共7页
以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菌株NEW为供试菌株,研究了菌龄、酶系统、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及稳渗剂对链格孢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链格孢菌原生质体比较适宜的条件为PD液体培养基培养20h,以0.7mol/LNaCl为稳渗剂、1%Lys... 以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菌株NEW为供试菌株,研究了菌龄、酶系统、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及稳渗剂对链格孢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链格孢菌原生质体比较适宜的条件为PD液体培养基培养20h,以0.7mol/LNaCl为稳渗剂、1%LysingEnzyme、1%Drislase和1%Snailase3种酶溶液混合使用,30℃酶解3h。对原生质体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介导整合(REMI)转化,筛选到了链格孢菌弱致病突变株NEW001,为致病相关基因的标记和克隆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原生质体适宜条件 致病性变异 致病突变株
下载PDF
紫外线诱变对小麦条锈菌致病性突变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欣丽 朱飞 +2 位作者 黄丽丽 魏国荣 康振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5-379,共5页
为深入了解紫外线对小麦条锈菌致病性突变的影响,用不同时间的紫外线处理小麦条锈菌条中23-2,当夏孢子致死率达90%左右时确定为最适诱变剂量,为5min。紫外线处理条中23~25min得到2个突变菌株:在尤皮Ⅱ号上表现3型的菌株和在水源11上表... 为深入了解紫外线对小麦条锈菌致病性突变的影响,用不同时间的紫外线处理小麦条锈菌条中23-2,当夏孢子致死率达90%左右时确定为最适诱变剂量,为5min。紫外线处理条中23~25min得到2个突变菌株:在尤皮Ⅱ号上表现3型的菌株和在水源11上表现2型的菌株,分别命名为尤Ⅱ-23菌株和水源11菌株,其中尤Ⅱ-23菌株经4代转接仍保持毒性,水源11菌株经2代转接后发生回复突变。尤Ⅱ-23菌株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型与野生菌系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测试品种上的毒性范围仅次于条中32号。对野生菌系和突变菌株进行RAPD分析发现,两者间的DNA多态性存在明显差异,多态率为10.73%。为进一步研究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和致病性变异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小麦条锈菌 致病性变异 反应型 RAPD分析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DNA多态性与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姬广海 许志刚 张世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30-433,共4页
利用 6 0个随机引物对来自我国不同稻区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 ,其中2 0个引物均出现清晰和重复性的DNA扩增片段 ,扩增片段大小在 0 .5kb至 3.5kb ;应用Statistics软件UPGMA程序进行树状聚类分析 ,聚类结果表明 ,... 利用 6 0个随机引物对来自我国不同稻区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 ,其中2 0个引物均出现清晰和重复性的DNA扩增片段 ,扩增片段大小在 0 .5kb至 3.5kb ;应用Statistics软件UPGMA程序进行树状聚类分析 ,聚类结果表明 ,我国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 ,在遗传距离为 0 .30时 ,供试菌株可划分为 7个遗传相似组 (谱系 )。其中第 1、第 2和第 5组为优势组群 ,分别由 7、8、6个菌株组成。根据菌株在 12个已知基因品种上的抗感反应 ,将供试菌株分为 13个致病型 ,在遗传距离为 0 .5 0水平上聚类归属于 6个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条斑病菌 遗传多态 致病性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