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病性暗色霉的浆膜超微结构分类学意义初探
1
作者 宋志群 王端礼 《真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58-162,共5页
对致病性暗色霉中的着色霉(Fonsecaea Negroni)外瓶霉(Exophiala Charmichael)瓶霉(Phialophoro Medlar)中的五种真菌浆膜超微结构进行了冰冻蚀刻研究,发现裴氏着色霉(Fonsecaea pedrosoi)和紧密着色霉(F.compacta)的内折长而宽,较深,... 对致病性暗色霉中的着色霉(Fonsecaea Negroni)外瓶霉(Exophiala Charmichael)瓶霉(Phialophoro Medlar)中的五种真菌浆膜超微结构进行了冰冻蚀刻研究,发现裴氏着色霉(Fonsecaea pedrosoi)和紧密着色霉(F.compacta)的内折长而宽,较深,略有弯曲,数量少,多呈平行或垂直排列。皮炎外瓶霉(Exophiala dermatitidis)的内折数量多,密集而分布均匀,呈圆点状或圆棒状。棘状外瓶霉(Exophiala spinifera)的内折少而表浅,多为圆形。疣状瓶霉(Phialophora verrucosa)的内折数量,排列,形状无一定规律。据上述特征,着色霉可以与外瓶霉,疣状瓶霉区别开来,皮炎外瓶霉也可与棘状外瓶霉区分。浆膜超微结构的性状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暗色霉 浆膜 超微结构 分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