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致病真菌的光谱学检测及鉴定
1
作者 田靓 姚洪生 曾敬思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前人类致病真菌常规的临床检验方法是直接镜检和真菌分离培养鉴定。直接镜检一般不能确定菌种,培养鉴定费时、费力、阳性率低是其弊端。分子生物学技术受碍于过程繁复、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和判别标准等,尚未用于临床检验。免疫学的检... 目前人类致病真菌常规的临床检验方法是直接镜检和真菌分离培养鉴定。直接镜检一般不能确定菌种,培养鉴定费时、费力、阳性率低是其弊端。分子生物学技术受碍于过程繁复、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和判别标准等,尚未用于临床检验。免疫学的检验方法仅限用于少数致病真菌,且特异性抗体制备不易、昂贵。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分析所需设备昂贵,还需分离获得菌株。故人们在不断寻求准确、快速、廉价、高通量、易于标准化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致病真菌 荧光光谱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下载PDF
中国致病真菌10年动态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10
2
作者 吴绍熙 廖万清 +14 位作者 郭宁如 李春阳 毛玲娥 张宏 曾凡钦 李锡儒 封绍奎 李若瑜 石玉秀 郑岳臣 冉玉平 王家俊 喻楠 谭升顺 江致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共5页
1986年1月1日~12月31日和1996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40多个有代表性的单位对临床或现场确定的致病真菌进行了动态研究,就病原菌变迁、各区动态情况和具体疾病等作了较详细分析。发现1... 1986年1月1日~12月31日和1996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40多个有代表性的单位对临床或现场确定的致病真菌进行了动态研究,就病原菌变迁、各区动态情况和具体疾病等作了较详细分析。发现10年间较易治疗的皮肤癣菌比例下降,而较难治疗的酵母和霉菌比例升高,提示今后应对这些菌加以重视,并研制更广谱的抗真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真菌 流行病学 致病真菌
下载PDF
果蔬采后致病真菌的检测及其控制 被引量:43
3
作者 许玲 李学文 滕康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55-158,共4页
本文以葡萄采后致病真菌的检测与控制法研究为例,介绍了如何检测和制定控制采后病害的研究方法。提出在制定保鲜贮运措施之前应首先检测贮运对象采后致腐的病原菌种类及其侵染途径和致病特性;在田间施用化学农药和采收后使用防腐保鲜药... 本文以葡萄采后致病真菌的检测与控制法研究为例,介绍了如何检测和制定控制采后病害的研究方法。提出在制定保鲜贮运措施之前应首先检测贮运对象采后致腐的病原菌种类及其侵染途径和致病特性;在田间施用化学农药和采收后使用防腐保鲜药物之前应预先针对主要采后病原菌进行实验室内抑菌筛选,以减少实际操作过程中盲目用药造成损失;主张并强调采后病害采前预防的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控制采后病害的方法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 采后致病真菌 检测 保鲜 贮运 控制方法 采后病害 葡萄
下载PDF
广州地区甲真菌病致病真菌的变迁趋势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玉梅 黎小东 +1 位作者 林仕英 陈绍谦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12-313,共2页
目的 为了解广州地区甲真菌病的致病菌种分布情况。方法 笔者采用真菌培养法对临床症状典型或镜检阳性的甲真菌病病甲进行培养。结果 分离出致病真菌 6 18株 ,其中皮肤癣菌 4 17株 ,占 6 7 5 % ,酵母菌14 9株 ,占 2 3 8% ,霉菌 5 4... 目的 为了解广州地区甲真菌病的致病菌种分布情况。方法 笔者采用真菌培养法对临床症状典型或镜检阳性的甲真菌病病甲进行培养。结果 分离出致病真菌 6 18株 ,其中皮肤癣菌 4 17株 ,占 6 7 5 % ,酵母菌14 9株 ,占 2 3 8% ,霉菌 5 4株 ,占 8 7%。结论 广州地区的甲真菌病的致病菌除皮肤癣菌外 ,酵母菌 ,霉菌也占一定的比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皮肤癣菌 广州地区 致病真菌 真菌培养 酵母菌感染 阳性 霉菌 临床症状 镜检
下载PDF
某社区医院甲真菌病临床类型和致病真菌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郭秀军 吴立新 +3 位作者 李屹 周芳 刘立新 张振忠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06-408,共3页
目的分离和调查某社区医院甲真菌病的致病真菌和临床类型。方法自2005年1月~2007年8月,对306例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进行致病真菌分离,将取材物进行KOH显微镜检查和真菌培养。记录每位患者的病史资料,分析致病真菌分布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目的分离和调查某社区医院甲真菌病的致病真菌和临床类型。方法自2005年1月~2007年8月,对306例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进行致病真菌分离,将取材物进行KOH显微镜检查和真菌培养。记录每位患者的病史资料,分析致病真菌分布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临床类型与致病真菌之间的关系。结果306例中足趾甲感染占62.1%,手指甲感染占9.5%,手足指趾甲混合感染占28.4%。远端侧缘甲下型(DLSO)是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有195例患者(63.7%),其次是全甲破坏型(TDO)(82例;26.8%),无甲沟炎的近端甲下型(PSO)(18例;5.9%),合并甲沟炎的近端甲下型(PSO)(8例;2.6%),浅表白甲型(SWO)(3例;0.98%)。DLSO与其他临床类型相比显著增多(P<0.001)。306株致病真菌中主要为皮肤癣菌(68.0%),其中80.3%为红色毛癣菌;酵母菌22.5%,其中73.9%为白念珠菌;第三位是霉菌(9.5%),主要为曲霉。结论发现该社区医院甲真菌病常见的临床类型为DLSO和TDO,而PSO和SWO不常见。致病病原菌以红色毛癣菌和白念珠菌为主。临床类型和病原学关系显示单一致病真菌可以引发一种以上类型的甲真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临床类型 致病真菌
下载PDF
我国近10年植物致病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桂清 曾路 +1 位作者 马迪 赵鹏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9期1-5,共5页
真菌病害是植物病害中最大的一类,约占植物病害的70%~80%。从培养基、温度、光照、pH值、碳源和氮源等方面,总结生态因子对植物致病真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真菌菌丝生长的最佳生态条件不同,大部分真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真菌病害是植物病害中最大的一类,约占植物病害的70%~80%。从培养基、温度、光照、pH值、碳源和氮源等方面,总结生态因子对植物致病真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真菌菌丝生长的最佳生态条件不同,大部分真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 dextrose agar,简称PDA)培养基上生长得较好,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5~30℃,pH值范围为5~9,碳源中以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为主,氮源主要为蛋白胨和硝态氮,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因真菌种类不同而异。对植物致病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能有效地把握真菌病害的发生规律,对采取科学的技术措施,合理地防控真菌病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真菌 生物学特性 温度 光照 PH值 碳源 氮源
下载PDF
中草药水煎液对果蔬致病真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魏月琴 艾启俊 《保鲜与加工》 CAS 2008年第1期33-35,共3页
在离体条件下,采用滤纸片法调查了23种中草药水煎液单剂对4种果蔬致病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其中5号(远志)、6号(鹿蹄草)、7号(赤芍)、8号(茯苓)、9号(甘草)、10号(艾叶)、13号(大黄)、14号(益母草)、16号(牡丹皮)、20号(野菊花)、2... 在离体条件下,采用滤纸片法调查了23种中草药水煎液单剂对4种果蔬致病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其中5号(远志)、6号(鹿蹄草)、7号(赤芍)、8号(茯苓)、9号(甘草)、10号(艾叶)、13号(大黄)、14号(益母草)、16号(牡丹皮)、20号(野菊花)、22号(白芷)、23号(莱服子)等12种中草药水煎液在浓度为1.0mg/mL时可分别抑制苹果树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梨链格孢病菌等4种果蔬致病真菌孢子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果蔬 致病真菌 抑制
下载PDF
DNA序列分析用于常见致病真菌鉴定和分型 被引量:8
8
作者 赵正娟 田伟 赵敬军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年第5期316-320,共5页
随着真菌感染的增多,仅用表型方法鉴定环境中或临床上的致病真菌不足以快速准确地诊断真菌感染疾病,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方法因快速、准确而逐步得到应用,其中DNA序列分析已成为鉴定致病真菌到种水平的重要方法。现就DNA序列分析在常见致... 随着真菌感染的增多,仅用表型方法鉴定环境中或临床上的致病真菌不足以快速准确地诊断真菌感染疾病,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方法因快速、准确而逐步得到应用,其中DNA序列分析已成为鉴定致病真菌到种水平的重要方法。现就DNA序列分析在常见致病真菌分类鉴定及基因分型的应用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序列分析 致病真菌 鉴定
下载PDF
用PCR技术直接检测致病真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少平 王红 +2 位作者 刘维达(指导) 许振毅 牛云彤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6-48,共3页
目的 建立和评价从血标本中直接PCR检测病原真菌的方法。方法 用红、白细胞裂解液 ,基因释放剂等直接处理血标本 ,提取微量的靶DNA ,然后用真菌通用引物及种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 在几种重要致病真菌制备的人血标本中检测出靶... 目的 建立和评价从血标本中直接PCR检测病原真菌的方法。方法 用红、白细胞裂解液 ,基因释放剂等直接处理血标本 ,提取微量的靶DNA ,然后用真菌通用引物及种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 在几种重要致病真菌制备的人血标本中检测出靶DNA ,其敏感性达 10个孢子 /ml以下 ,且从标本处理到报告结果仅需 6h。结论 用PCR方法可简便快速特异敏感地从血标本中直接检测病原真菌 ,提示可为临床快速诊断深部真菌病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真菌 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血标本
下载PDF
3株鲈鱼体表可疑性致病真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福伦 朱里鹏 王庆容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7-190,共4页
以患病鲈鱼为材料,从中分离出7株真菌,再筛选出3株真菌,采用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它们进行鉴定;进一步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确定其生长的最适温度和pH值。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3株真菌分别为斑替枝孢霉(Cladosporium ba... 以患病鲈鱼为材料,从中分离出7株真菌,再筛选出3株真菌,采用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它们进行鉴定;进一步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确定其生长的最适温度和pH值。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3株真菌分别为斑替枝孢霉(Cladosporium bantianum)、变孢毛霉(Mucedo alboater Naumov)和锈色毛霉(Mucor rufescens Fischer)。毛霉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左右,低于5℃或高于37℃均不生长;低于10℃时枝孢霉菌丝不萌发生长,而高于37℃对其生长影响不大。分离到的3种菌株生长的最适pH值是中性偏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鱼 可疑性致病真菌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联苯苄唑对浅部真菌病致病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颖 万哲 李若瑜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8年第5期419-420,共2页
为获得联苯苄唑对我国常见浅部真菌病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谱,了解这些病原真菌对该药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治疗,本研究按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最新的产孢丝状真菌(M-38A)和酵母菌(M-27A2)药敏试验方案测... 为获得联苯苄唑对我国常见浅部真菌病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谱,了解这些病原真菌对该药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治疗,本研究按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最新的产孢丝状真菌(M-38A)和酵母菌(M-27A2)药敏试验方案测定联苯苄唑对60株皮肤癣菌和20株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抗菌活性 浅部真菌 联苯苄唑 致病真菌 临床分离菌株 最低抑菌浓度 产孢丝状真菌 白色念珠菌
下载PDF
牛至油对几种蔬菜致病真菌的抑菌作用及其抗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磊 田永强 潘彦彪 《农学学报》 2014年第7期89-91,共3页
探讨天然植物提取物牛至油对蔬菜致病真菌的抗菌作用及机制。采用中药抑菌实验方法测定了牛至油对番茄灰霉病菌和辣椒疫霉菌的抑菌活性和时期,并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牛至油的抗药性。结果表明,牛至油对上述2种真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探讨天然植物提取物牛至油对蔬菜致病真菌的抗菌作用及机制。采用中药抑菌实验方法测定了牛至油对番茄灰霉病菌和辣椒疫霉菌的抑菌活性和时期,并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牛至油的抗药性。结果表明,牛至油对上述2种真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培养3天时的EC50分别为0.4076、0.4626 mg/mL;抑菌时期主要是在真菌的快速生长期,使其快速生长期滞后;抗性实验表明这2种病原菌菌株对牛至油都极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至油 蔬菜 致病真菌 抑菌作用 抗药性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致病真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爱华 李君文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7-238,共2页
关键词 致病真菌 分子生物学 技术检测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系统性真菌感染 恶性肿瘤患者 主要死亡原因 广谱抗生素 艾滋病患者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免疫制剂 器官移植 骨髓移植 移植受者 免疫抑制 患病率
下载PDF
曼陀罗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抗皮肤致病真菌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毅 伍斌 陈有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23-1324,1329,共3页
[目的]研究曼陀罗植物内生真菌Ym311977菌株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及其有效成份。[方法]对Ym311977菌株进行扩大发酵培养,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单体化合物,并研究单体化合物对2株皮肤致病真菌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分离到的4种单体化合物中的... [目的]研究曼陀罗植物内生真菌Ym311977菌株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及其有效成份。[方法]对Ym311977菌株进行扩大发酵培养,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单体化合物,并研究单体化合物对2株皮肤致病真菌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分离到的4种单体化合物中的1种对2株皮肤致病真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石膏样毛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0、200μg/ml;该化合物经1HNMR及13CNMR分析,确定其结构为5-丁基吡啶甲酸,即镰刀菌酸。[结论]该研究首次报道了曼陀罗内生真菌代谢产物镰刀菌酸对2株皮肤致病真菌具有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抑菌活性 镰刀菌酸 致病真菌
下载PDF
致病真菌与植物寄主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郝丽梅 王立安 +2 位作者 马春红 闫芝芬 王建斌 《河北农业科学》 2001年第2期73-78,共6页
本文对致病真菌与植物的互作关系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致病真菌的识别机制、侵入过程和作用机制以及植物在抗、感病反应中的各种变化,以期为植物抗病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致病真菌 植物寄生 相互作用 作物病害
下载PDF
柑橘木虱致病真菌淡紫拟青霉ZJPL08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杜丹超 尤明其 +3 位作者 胡秀荣 黄振东 林荷芳 鹿连明 《浙江柑橘》 2014年第4期17-21,共5页
淡紫拟青霉(Paecilanyceslilacinus)是一种地里分布和寄主范围较广泛的昆虫病原真菌,能侵入昆虫体内寄生、使昆虫发病致死。该菌能寄生荔枝蝽象、叶蝉、褐飞虱等刺吸式口器昆虫,也能寄生白蚁、茶蚕、灯蛾等咀嚼式口器昆虫,还对多... 淡紫拟青霉(Paecilanyceslilacinus)是一种地里分布和寄主范围较广泛的昆虫病原真菌,能侵入昆虫体内寄生、使昆虫发病致死。该菌能寄生荔枝蝽象、叶蝉、褐飞虱等刺吸式口器昆虫,也能寄生白蚁、茶蚕、灯蛾等咀嚼式口器昆虫,还对多类线虫有很强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紫拟青霉 生物学特性 致病真菌 柑橘木虱 昆虫病原真菌 刺吸式口器 体内寄生 寄主范围
下载PDF
致病真菌对甲侵袭性的体外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建华 顾军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8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致病真菌在体外对甲板的侵袭能力。方法将分离自甲真菌病患者的致病真菌包括白念珠菌、红色毛癣菌和短帚霉,接种到沙堡培养基中,同时将灭菌甲板埋植入接种处。第28d时,取出甲板,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真菌对甲板的侵袭能力。结... 目的观察不同致病真菌在体外对甲板的侵袭能力。方法将分离自甲真菌病患者的致病真菌包括白念珠菌、红色毛癣菌和短帚霉,接种到沙堡培养基中,同时将灭菌甲板埋植入接种处。第28d时,取出甲板,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真菌对甲板的侵袭能力。结果病理显示接种于红色毛癣菌及短帚霉的甲板内可见菌丝生长,而接种于白念珠菌的甲板内无菌丝生长。结论皮肤癣菌和霉菌可以在甲板内侵袭生长,而白念珠菌对甲板无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真菌 侵袭性
下载PDF
几种常见暗色致病真菌的耐热实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柴宝 刘军 +3 位作者 吕桂霞 沈永年 陈伟 刘维达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6期450-451,共2页
观察并记录经37℃、45℃、55℃处理10、30、60min后裴氏着色真菌、紧密着色真菌、疣状瓶霉、卡氏枝孢霉、皮炎外瓶霉、甄氏外瓶霉、假阿利什菌、链格孢和孢子丝菌在沙氏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所有受试菌种的菌悬液经37℃、45℃不同时间... 观察并记录经37℃、45℃、55℃处理10、30、60min后裴氏着色真菌、紧密着色真菌、疣状瓶霉、卡氏枝孢霉、皮炎外瓶霉、甄氏外瓶霉、假阿利什菌、链格孢和孢子丝菌在沙氏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所有受试菌种的菌悬液经37℃、45℃不同时间处理后再培养的生长情况未受影响;在55℃处理后除皮炎外瓶霉、链格孢外其余菌种在55℃不同时间处理后生长均受不同程度影响。可通过耐热试验来鉴别皮炎外瓶霉与甄氏外瓶霉;局部温热引起的局部血循环加速,血管扩张,局部细胞因子释放、各种效应细胞等可能也参与了对着色真菌及其它几种常见深部致病真菌的杀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真菌 耐热实验 皮炎外瓶霉 甄氏外瓶霉 裴氏着色真菌 细胞因子释放 不同时间 卡氏枝孢霉 沙氏培养基 局部血循环 孢子丝菌 不同程度 耐热试验 局部温热 血管扩张 效应细胞 链格孢 生长 菌悬液 再培养 菌种
下载PDF
黄河蜜甜瓜果实致病真菌潜伏侵染的时期与途径 被引量:8
19
作者 葛永红 毕阳 马凌云 《中国西瓜甜瓜》 2005年第3期1-3,共3页
黄河蜜甜瓜在从开花至成熟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均可受到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镰刀菌(Fusarium spp.)的侵染,并且随着果实体积的膨大,这2种病原菌的带菌率明显提高。在花期花瓣的潜伏侵染率最高,在发育期、网纹形成期潜伏侵... 黄河蜜甜瓜在从开花至成熟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均可受到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镰刀菌(Fusarium spp.)的侵染,并且随着果实体积的膨大,这2种病原菌的带菌率明显提高。在花期花瓣的潜伏侵染率最高,在发育期、网纹形成期潜伏侵染率明显升高,并且A.alternata的侵染率明显高于Fusarium spp.的侵染率,在成熟期Fusarium spp.的潜伏侵染率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侵染 致病真菌 甜瓜 黄河 生长发育过程 侵染率 spp 果实体积 链格孢 镰刀菌 带菌率 病原菌 发育期 形成期 成熟期 膨大 花瓣 花期
下载PDF
适应性策略:人类致病真菌新生隐球菌的“杀手锏”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琳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6-441,共6页
绝大多数引发人体系统感染的致病真菌来自于环境,这些环境来源的真菌往往是条件致病菌,其毒力衍生于它们独特的生境适应策略。新生隐球菌是进化最为成功的环境真菌之一,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极为广泛。而作为人类致病菌,新生隐球菌能够引发... 绝大多数引发人体系统感染的致病真菌来自于环境,这些环境来源的真菌往往是条件致病菌,其毒力衍生于它们独特的生境适应策略。新生隐球菌是进化最为成功的环境真菌之一,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极为广泛。而作为人类致病菌,新生隐球菌能够引发致命的隐球菌病和真菌脑膜炎,据统计全球每年由于隐球菌病死亡的人数超过60万人。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新生隐球菌的环境适应策略对其条件致病性至关重要。细胞–细胞交流、细胞形态转换和细胞异质性等重要环境适应行为在协调新生隐球菌的致病性方面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文章从致病菌?自然栖居环境?人类宿主三方的关系解析了新生隐球菌环境适应策略影响毒力的机制及相关进化动机,并对其潜在的研究前景和临床应用提出了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致病真菌 新生隐球菌 适应性策略 细胞异质性 细胞交流 细胞形态转换 毒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