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痘苗病毒致病蛋白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玲 张新 +3 位作者 陈雪 孙宇晴 梁英 张玉林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083-1086,共4页
包括痘苗病毒和猴痘病毒在内的正痘病毒可引起广泛传播的人畜共患病。目前正痘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机制未明。现从痘苗病毒的结构特征、入胞机制及致病蛋白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助于了解痘苗病毒等正痘病毒入侵机... 包括痘苗病毒和猴痘病毒在内的正痘病毒可引起广泛传播的人畜共患病。目前正痘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机制未明。现从痘苗病毒的结构特征、入胞机制及致病蛋白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助于了解痘苗病毒等正痘病毒入侵机体后可能的免疫相关机制,为免疫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痘病毒 痘苗病毒 致病蛋白 免疫作用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致病蛋白的聚集及传播
2
作者 邹文凯 夏昀 王涛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1-296,共6页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细胞,其在生理状态下发挥维持稳态、促进神经元发育和修剪突触的作用。近年来,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双刃”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疾病早期,小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细胞,其在生理状态下发挥维持稳态、促进神经元发育和修剪突触的作用。近年来,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双刃”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疾病早期,小胶质细胞被致病蛋白激活后分泌广谱的促炎因子并发挥清除致病蛋白的积极作用;但在持续的神经炎症环境中,经历表型转换及功能失调的小胶质细胞会触发和放大致病蛋白的聚集与传播,加速疾病进程。本文总结归纳了小胶质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变化,以及其在致病蛋白的聚集与传播过程中的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神经退行性疾病 致病蛋白 蛋白质聚集 病理性
下载PDF
氮胁迫条件下稻瘟病菌CH-63致病蛋白Mg-p1与水稻互作中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相关酶活研究
3
作者 周晓罡 姚春馨 +3 位作者 丁玉梅 陶南 孙茂林 张绍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8-154,共7页
分离纯化获得氮胁迫条件下稻瘟病菌CH-63分泌产生的致病蛋白Mg-p1,大小约为58 KD。该蛋白接种感病品种蒙古稻,接种处叶片出现过敏性坏死反应。电镜检测接种该蛋白后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发现与对照相比致病蛋白处理后细胞壁加厚,形成空... 分离纯化获得氮胁迫条件下稻瘟病菌CH-63分泌产生的致病蛋白Mg-p1,大小约为58 KD。该蛋白接种感病品种蒙古稻,接种处叶片出现过敏性坏死反应。电镜检测接种该蛋白后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发现与对照相比致病蛋白处理后细胞壁加厚,形成空腔,叶绿体膜消失,淀粉粒数量减少,叶绿体发生崩解。构建抗、感水稻品种C101A51和蒙古稻的悬浮细胞系,对致病蛋白Mg-p1接种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Mg-p1接种蒙古稻后PAL酶活增加强于完全培养条件下产生的分泌蛋白,而接种抗病品种C101A51后PAL活性变化不明显。在检测POD活性变化过程中,发现无论是感病或抗病品种,其互作过程中POD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了在水稻受到外源物侵染后,其POD活性均会发生变化,无明显专一性,PAL则针对感病品种具有稻瘟病菌致病特异性,而抗病品种也无明显专一性。通过上述研究对深入了解稻瘟病菌与水稻之间的相互识别,信号传导和应答过程,阐明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抗性机制、水稻与稻瘟病菌互作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胁迫 稻瘟病菌 致病性分泌蛋白 苯丙氨酸解氨酶 过氧化物酶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遗传性肝病RNAi疗法可降低致病蛋白83%
4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2年第4期449-449,共1页
据Strnad P 2022年6月25日(NEJM,2022,Jun 25. Doi:10.1056/NEJMoa2205416.)报道,基于RNAi的Fazirsiran能够显著改善α1-抗胰蛋白酶(AAT)缺乏相关肝病患者的多个健康相关生物标志物,能够可靠且持续地沉默突变基因的表达,对患者健康产生... 据Strnad P 2022年6月25日(NEJM,2022,Jun 25. Doi:10.1056/NEJMoa2205416.)报道,基于RNAi的Fazirsiran能够显著改善α1-抗胰蛋白酶(AAT)缺乏相关肝病患者的多个健康相关生物标志物,能够可靠且持续地沉默突变基因的表达,对患者健康产生积极影响。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alpha1-antitrypsin deficiency,AATD)是一种常染色体共显性遗传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遗传病 肝病患者 致病蛋白 生物标志物 常染色体 沉默突变 AAT RNAI
下载PDF
纳米体可清除帕金森致病蛋白
5
作者 王丽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18期F0004-F0004,F0003,共2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影响身体控制运动能力的慢性进行性运动障碍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近日,由拉什医学院(Rush Medical College)的研究人员Jeffrey Kordower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基因疗法清除致病蛋白,...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影响身体控制运动能力的慢性进行性运动障碍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近日,由拉什医学院(Rush Medical College)的研究人员Jeffrey Kordower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基因疗法清除致病蛋白,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蛋白 帕金森病 纳米 运动障碍疾病 治疗方法 运动能力 身体控制 研究人员
下载PDF
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项捷博士在帕金森病致病蛋白新型PET示踪剂开发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
6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716-716,共1页
2023年7月7日,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武胜昔教授团队与深圳理工大学(筹)叶克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李丹教授、武汉大学张振涛教授团队在Cell(影响因子64.5)联合发表题为“Development of an α-synuclein positron emis... 2023年7月7日,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武胜昔教授团队与深圳理工大学(筹)叶克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李丹教授、武汉大学张振涛教授团队在Cell(影响因子64.5)联合发表题为“Development of an α-synuclein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tracer for imaging synucleinopathies”的长篇研究论著,其中,神经生物学教研室项捷博士为第一作者,这是空军军医大学首篇在Cell以第一作者发表的重要创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学院 军医大学 研究论著 上海交通大学 帕金森病 致病蛋白 生物学教研室 示踪剂
下载PDF
墨、法专家发现查格斯病的致病蛋白
7
《河南科技》 2004年第9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墨西哥 法国 查格斯病 致病蛋白 枯氏锥虫
下载PDF
我国科学家开发特异识别帕金森病关键致病蛋白的新型示踪剂
8
《石河子科技》 2023年第5期47-47,共1页
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病理性聚集是帕金森病(PD)、多系统萎缩(MSA)、路易体痴呆(DLB)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致病蛋白和病理学标志,是PD等突触核蛋白病的精确诊断和早期诊断的重要靶点。利用选择性靶向α-syn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 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病理性聚集是帕金森病(PD)、多系统萎缩(MSA)、路易体痴呆(DLB)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致病蛋白和病理学标志,是PD等突触核蛋白病的精确诊断和早期诊断的重要靶点。利用选择性靶向α-syn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示踪剂一直是PD临床和研究领域最为迫切的需求之一,然而由于小分子示踪剂普遍存在对淀粉样蛋白纤维特异性较低的问题,目前临床中缺乏合适的PET示踪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 致病蛋白 路易体痴呆 示踪剂 特异识别 病理学 突触核蛋白
下载PDF
美国利用新技术发现糖尿病致病蛋白质
9
《糖尿病新世界》 2004年第3期64-64,共1页
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了人体内某些蛋白质的缺陷,这些蛋白质能够影响胰腺及肝脏中基因的功能,这一发现对于糖尿病研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美国 糖尿病 致病蛋白 蛋白质缺陷 基因 遗传因素
下载PDF
白僵菌和绿僵菌蛋白对松墨天牛致病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建庆 张永安 +1 位作者 梅增霞 石东里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5-168,共4页
从4株白僵菌和1株绿僵菌中提取了10种全蛋白提取液,以林业害虫松墨天牛幼虫为试虫,筛选出菌株Bb36的全蛋白提取液Bb36W-Z和Bb36N-Z,再从中分离出12种单一蛋白提取液,生测发现虫生真菌蛋白Bb36W-D对松墨天牛幼虫具有较强的注射毒性,经其... 从4株白僵菌和1株绿僵菌中提取了10种全蛋白提取液,以林业害虫松墨天牛幼虫为试虫,筛选出菌株Bb36的全蛋白提取液Bb36W-Z和Bb36N-Z,再从中分离出12种单一蛋白提取液,生测发现虫生真菌蛋白Bb36W-D对松墨天牛幼虫具有较强的注射毒性,经其处理后的试虫酯酶谱发生明显变化,致使松墨天牛幼虫内部组织发生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致病蛋白 球孢白僵菌 金龟子绿僵菌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致病蛋白的挖掘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丹 闫玉清 +6 位作者 李琬 陈丽娜 李为国 太京燮 张良才 宿滨 李心玲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18期3425-3429,共5页
目的:鉴定疾病蛋白对深入理解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致病机制至关重要。可以采用计算生物学的方法,在ARVC疾病相关网络中挖掘新的潜在的致病蛋白。方法:本文整合HPRD和BioGRID的蛋白质互作数据,获得了较为全面且真实可靠的蛋... 目的:鉴定疾病蛋白对深入理解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致病机制至关重要。可以采用计算生物学的方法,在ARVC疾病相关网络中挖掘新的潜在的致病蛋白。方法:本文整合HPRD和BioGRID的蛋白质互作数据,获得了较为全面且真实可靠的蛋白质互作数据;通过结合文本挖掘和统计学检验筛选出ARVC种子蛋白,应用最近邻居扩增的方法,构建ARVC蛋白质互作网络(PPIN),并采用PRINCESS法则对网络中每对互作蛋白加权;最后,基于ARVC关联得分策略对网络中的每个蛋白质打分并排秩。结果:分析发现排秩前50的候选蛋白大都与ARVC关系密切,如PRKCA,CDH1,SMAD4,SMAD2,CDH5,CTNNA1,DSC1等在调节心肌收缩、细胞程序性死亡、心脏的发育过程及维持桥粒的完整性方面起重要作用。结论:我们提出的方法为鉴定与ARVC致病机制相关的新致病蛋白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蛋白质互作网络 致病蛋白
原文传递
Ahr蛋白是类风湿关节炎致病蛋白
12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6期68-68,共1页
日本研究人员目前发表研究报告指出,细胞内的芳香烃受体蛋白(Ahr蛋白)对类风湿关节炎形成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物。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R蛋白 致病蛋白 类风湿性关节炎 AH 研究人员 受体蛋白 芳香烃
原文传递
科学家发现白血病致病蛋白
13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4期75-75,共1页
近日,辛辛那提大学(UC)Hoxworth血液中心研究人员发现治疗白血病的新靶基因。这项研究由在加州大学医学部儿科副教授和Hoxworth血液中心研究部主任JoseCancelas博士领导,研究团队在动物模型中抑制Vav3蛋白,从而控制细胞信号转导,... 近日,辛辛那提大学(UC)Hoxworth血液中心研究人员发现治疗白血病的新靶基因。这项研究由在加州大学医学部儿科副教授和Hoxworth血液中心研究部主任JoseCancelas博士领导,研究团队在动物模型中抑制Vav3蛋白,从而控制细胞信号转导,动物发展患有BCR—ABL淋巴白血病被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白血病 致病蛋白 科学家 细胞信号转导 血液中心 动物模型 研究人员 加州大学
原文传递
血液系疾病及并发症的重要致病蛋白发病机制和应用研究
14
作者 蒙国宇 +6 位作者 蔡循 张济 王侃侃 周爱武 姚玉峰 马晓丹 王鹏然 《中国科技成果》 2020年第8期59-60,共2页
血液系统肿瘤(主要是白血病)在35岁以下人群中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前位的癌症。多年来,白血病的治疗主要是以化疗为主。但现有的药物的使用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①化疗后的病人短期的复发率还是比较高;②化疗的毒副作用较大;③化疗的特... 血液系统肿瘤(主要是白血病)在35岁以下人群中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前位的癌症。多年来,白血病的治疗主要是以化疗为主。但现有的药物的使用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①化疗后的病人短期的复发率还是比较高;②化疗的毒副作用较大;③化疗的特异性问题;④经济费用高等。因而,寻找新的靶向治疗方案就显得尤为紧迫。同时,血液肿瘤患者因其治疗过程中免疫力低下等原因极易感染病原菌而引发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力低下 感染病原菌 致病蛋白 白血病 靶向治疗 毒副作用 血液肿瘤患者 血液系统肿瘤
原文传递
阿尔茨海默病“致病蛋白”新机制被发现
15
作者 璐璐 《老同志之友(下半月)》 2021年第6期46-46,共1页
载脂蛋白E(ApoE)是人类大脑中含量最高的蛋白之一,它的变体载脂蛋白E4是诱发阿尔茨海默病的最大风险因素,但是其致病机制一直不清楚。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强教授团队研究发现了这种"致病蛋白"抑制神经元细胞代谢的新机制... 载脂蛋白E(ApoE)是人类大脑中含量最高的蛋白之一,它的变体载脂蛋白E4是诱发阿尔茨海默病的最大风险因素,但是其致病机制一直不清楚。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强教授团队研究发现了这种"致病蛋白"抑制神经元细胞代谢的新机制,揭示了导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学习与记忆障碍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神经元 阿尔茨海默病 致病蛋白 细胞代谢 人类大脑 载脂蛋白E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习与记忆
原文传递
旋毛虫胶质瘤致病相关蛋白1样蛋白2对宿主免疫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孙晓轲 陆滢滢 +6 位作者 齐萌 陈伟 陆明敏 徐立新 宋小凯 李祥瑞 严若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7-737,共11页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旋毛虫胶质瘤致病相关蛋白1样蛋白2(GLIPR1L2)对宿主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反转录PCR(RT-PCR)方法克隆旋毛虫GLIPR1L2基因,构建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蛋白(rGLIPR1L2),用Western blot分析rGLIPR1L2的反应原性。将大鼠...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旋毛虫胶质瘤致病相关蛋白1样蛋白2(GLIPR1L2)对宿主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反转录PCR(RT-PCR)方法克隆旋毛虫GLIPR1L2基因,构建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蛋白(rGLIPR1L2),用Western blot分析rGLIPR1L2的反应原性。将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与rGLIPR1L2共孵育,用免疫荧光检测技术(IFA)检测rGLIPR1L2与大鼠PBMC的结合,分析rGLIPR1L2对细胞增殖、迁移、NO分泌、吞噬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大鼠腹腔注射rGLIPR1L2后,测定血清中IL-4、IL-9、IL-17、TGF-β、IFN-γ等细胞因子的变化。背部皮下多点注射对小鼠进行免疫后,ELISA检测特异性IgG、IgG1和IgG2a抗体的变化,收集旋毛虫成虫和肌肉幼虫并计数,分析rGLIPR1L2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体外试验表明,rGLIPR1L2能够促进大鼠PBMC的增殖与迁移,增强细胞NO分泌和吞噬功能,一定浓度下可提高细胞凋亡比例。体内试验显示rGLIPR1L2能促进大鼠IL-4分泌,但对细胞因子IFN-γ、IL-9、IL-17和TGF-β的分泌无显著影响。rGLIPR1L2免疫小鼠可引起其体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显著升高,且可显著减少受感染小鼠的肌肉幼虫数。[结论]旋毛虫胶质瘤致病相关蛋白1样蛋白2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宿主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胶质瘤致病相关蛋白1样蛋白2 外周血单核细胞 免疫保护
下载PDF
马红球菌携带的质粒及其编码蛋白在致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罗海霞 《中国高新科技》 2017年第17期45-46,共2页
马红球菌是1~6月龄马驹最严重的致病菌,其中质粒的致病区蛋白是马红球菌的致病必要因素,并在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就马红球菌携带的致病质粒及其编码的致病蛋白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了解马红球菌病的致病及预防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红球菌 质粒 致病相关蛋白 致病机理
下载PDF
动态新闻:在患有海绵状脑病的牛中发现新型致病性朊蛋白引起的淀粉样板块
18
作者 任锋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4年第4期1-1,共1页
关键词 海绵状脑病 致病性朊蛋白 淀粉样板块 流行病学 调查
下载PDF
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算法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继宗 宋安平 +1 位作者 张武 李辉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5301-5304,5307,共5页
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不仅能够理解生命的过程,也能为疾病治疗提供线索。通过对现有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计算方法的分析,将计算方法和生命科学相结合,在利用现有的知名生物数据库获得大量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人类蛋白... 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不仅能够理解生命的过程,也能为疾病治疗提供线索。通过对现有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计算方法的分析,将计算方法和生命科学相结合,在利用现有的知名生物数据库获得大量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人类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通过计算来预测可能导致帕金森病的蛋白质。在总结前人算法的基础上,利用改进的APM[1]算法,实现了对蛋白质一级网络以及二级网络的预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致病蛋白 计算方法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预测算法
下载PDF
朊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苏晓鸥 赵德明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47-552,共6页
就细胞型朊蛋白PrPc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朊蛋白的生理功能、致病性朊蛋白PrPsc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朊病毒的外周致病机理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化学因子与朊病毒神经侵袭之间的关系、朊病毒从外周到中枢的转运机制、入侵门户、血液传播及朊... 就细胞型朊蛋白PrPc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朊蛋白的生理功能、致病性朊蛋白PrPsc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朊病毒的外周致病机理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化学因子与朊病毒神经侵袭之间的关系、朊病毒从外周到中枢的转运机制、入侵门户、血液传播及朊病的其他病理标志和检测方法的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朊病毒 细胞型朊蛋白 致病性朊蛋白 致病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