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小儿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对致痛介质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朱书娴 曹奇峰 倪萍 《癌症进展》 2019年第5期549-551,57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对致痛介质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PRT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开放式手术)39例和观察组(腹腔镜手术)51例。比较两组患儿...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对致痛介质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PRT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开放式手术)39例和观察组(腹腔镜手术)51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致痛介质相关指标[P物质(SP)、神经肽Y(NPY)、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手术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术前SP、NPY、DA、N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儿的SP、NPY、DA、N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复发率分别为15.69%、17.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96%,低于对照组的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比较,PRT患儿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可减小手术所致的创伤,减少致痛介质的产生及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腹腔镜 致痛介质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肥大细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发生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朱丽波 张信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1-463,471,共4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一种常见妇科疾病,但其发病机制及其发生疼痛的相关机制至今不清。肥大细胞(MC)是一种多功能的免疫细胞,最近国内外研究发现,内异症病灶中存在的神经纤维可释放神经肽类物质(如神经生长...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一种常见妇科疾病,但其发病机制及其发生疼痛的相关机制至今不清。肥大细胞(MC)是一种多功能的免疫细胞,最近国内外研究发现,内异症病灶中存在的神经纤维可释放神经肽类物质(如神经生长因子和P物质等),其能促使病灶中的MC脱颗粒,释放组胺、蛋白酶、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致痛介质,造成内异症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肥大细胞 神经肽类 P物质 致痛介质 神经递质
下载PDF
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与三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祥宝 潘引鹏 戴建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59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 目的:对比研究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59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三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血清致痛介质水平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血清缓激肽(BK)、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和前列腺素E2(PGE2)等疼痛应激指标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且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5年累积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相比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更益于患者术后恢复,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突下入路 单孔胸腔镜 三孔胸腔镜 纵隔肿瘤切除术 致痛介质 并发症
下载PDF
消痛方外敷联合健腰活络针法治疗腰椎术后残余腰背痛临床研究
4
作者 余刚 余利军 吴华杰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9期102-108,共7页
目的:观察消痛方外敷联合健腰活络针法治疗腰椎术后残余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腰椎术后残余腰背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洛索洛芬钠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消痛方外敷联合健腰活... 目的:观察消痛方外敷联合健腰活络针法治疗腰椎术后残余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腰椎术后残余腰背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洛索洛芬钠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消痛方外敷联合健腰活络针法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后伸、前屈活动度、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清中疼痛介质[神经生长因子(NGF)、β-内啡肽(β-EP)、P物质(SP)]含量,并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结果:治疗7 d、14 d 2组VA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且同一时间点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腰椎功能ODI指数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腰椎后伸、前屈活动度均增大(P<0.05),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MDA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GSH-PX、SOD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GF、SP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β-EP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9%,高于对照组85.29%(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3.08%,低于对照组15.52%(P<0.05)。结论:消痛方外敷联合健腰活络针法治疗腰椎术后残余腰背痛疗效确切,利于缓解痛感,提高腰椎功能,改善腰椎活动度,抗氧化应激损伤,抑制血清中致痛介质表达,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 腰椎术后 健腰活络针法 氧化应激 致痛介质
原文传递
温针对肌筋膜痛扳机点模型大鼠病理形态及致痛性炎性介质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荆学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59-61,共3页
探讨温针对肌筋膜痛扳机点模型大鼠病理形态及致痛性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温针组,各20只。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模型组和温针组大鼠均建立肌筋膜痛扳机点模型,... 探讨温针对肌筋膜痛扳机点模型大鼠病理形态及致痛性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温针组,各20只。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模型组和温针组大鼠均建立肌筋膜痛扳机点模型,随后模型组不作干预,温针组进行温针处理,温针组大鼠干预完成后,三组均进行取材,实施病理组织学检测,同时收集扳机点局部组织液,对比不同时间段局部致痛性炎性因子水平差异。结果 光镜观察可见空白对照组大鼠组织切片骨骼肌肌间隙均匀,肌纤维整齐,;模型组骨骼肌组织纤维增粗,排列紊乱,存在扭曲、挛缩及大面积粘连表现等,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温针组骨骼肌石蜡切片显示肌纤维排列有序,局部微小血管趋向于成熟毛细血管,管径增粗,炎症细胞浸润较少,巨噬细胞较小。造模成功后即日: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扳机点局部白介素-1β、前列素E2水平与干预结束后次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组机点局部白介素-1β(1.59±0.36mmol/L、0.86±0.25 mmol/L)、前列素E2水平显著低于干预结束后次日(1.61±0.27 mmol/L、0.84±0.17 mmol/L)(P<0.05)。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当日、干预结束后次日白介素-1β、前列素E2水平均显著低于空白干预结束后次日(P<0.05)。温针组干预结束后次日白介素-1β、前列素E2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 温针对大鼠肌肉病理形态的改善作用显著,可促进炎症状态消退,促进局部微小血管成热,有助于肌纤维修复,对肌筋膜痛扳机点模型大鼠受损肌肉改善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 肌筋膜扳机点模型 大鼠 病理形态 致痛性炎性介质 前列素E2
下载PDF
基于络病理论指导的补阳还五汤加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30
6
作者 赵萃 毕锋莉 崔静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4-129,共6页
目的:评价基于络病理论指导的补阳还五汤加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经皮椎间孔镜(PELD)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和致痛介质的影响。方法:将144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两组患者行PELD治疗,对照组术后给... 目的:评价基于络病理论指导的补阳还五汤加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经皮椎间孔镜(PELD)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和致痛介质的影响。方法:将144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两组患者行PELD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脱水、抗炎等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内服,1剂/d。两组疗程均连续治疗4周,随访12周。记录术前,术后3 d和1,4,16周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术前,术后1,4和16周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记录术后16周内LDH术后综合征(FBSS)发生情况;进行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JOA)和气虚血瘀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前列腺素E2(PGE2),血栓素B2(TXB2),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5-羟色胺(5-HT)水平,采用改良Macnab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在术后3 d和1,4,16周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术后1,4和16周ODI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观察组FBSS发生率18.06%(13/72),低于对照组的37.5%(27/72)(χ2=6.784,P<0.01);观察组患者JOA总分及主观症状、客观体征、日常活动3个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气虚血瘀证各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1β,PGE2,TXB2,5-H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经秩和检验分析,改良Macnab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Z=2.151,P<0.05)。结论:基于络病理论下,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PELD术后患者,可减轻疼痛等症状,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抑制炎症因子和致痛介质表达,减轻近期术后残余症状,降低FBSS发生率,促进了术后患者康复,提高了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络病理论 补阳还五汤 炎症因子 致痛介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