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V18 E7致癌蛋白的高效表达、纯化和鉴定
1
作者 孙明忠 刘淑清 赵宝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40-442,共3页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18(Human papillomavirus 18,HPV18)E7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方法构建HPV18 E7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融合蛋白质粒pGEX-6P-1-GST-HPV18E7,重组质粒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进行可溶性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结果柱上...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18(Human papillomavirus 18,HPV18)E7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方法构建HPV18 E7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融合蛋白质粒pGEX-6P-1-GST-HPV18E7,重组质粒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进行可溶性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结果柱上切除法去除GST标签,表达产物经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纯化,获得了SDS-PAGE和HPLC-ESI-MS纯度的HPV18 E7均质蛋白,非变性PAGE和凝胶过滤表明HPV18 E7以稳定的单体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高压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分析得到HPV18 E7精确分子量为12865.0 Da,与其理论值吻合。纯化蛋白经HPLC-ESI-MS/MS鉴定为目的产物,鉴定出的9个匹配肽段覆盖率为HPV18 E7整个氨基酸序列的96.5%。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大量制备HPV18 E7,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和致癌机制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18 E7致癌蛋白 表达
下载PDF
Bcl-2,C-myc和p53致癌蛋白的共同表达对大肠癌预后的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肖小炜 《四川肿瘤防治》 1999年第4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Bcl2 ,Cmyc 和p53 致癌蛋白对大肠癌预后的评价。方法:对48 例大肠癌患者的病理组织行免疫组化研究,用可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局限致癌蛋白,将Bcl2 、Cmyc 和p53 致癌蛋白联合共同对Duckes B 级或C级大肠癌患者的复发和生... 目的:探讨Bcl2 ,Cmyc 和p53 致癌蛋白对大肠癌预后的评价。方法:对48 例大肠癌患者的病理组织行免疫组化研究,用可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局限致癌蛋白,将Bcl2 、Cmyc 和p53 致癌蛋白联合共同对Duckes B 级或C级大肠癌患者的复发和生存期进行评估。48 例患者随访36 月。结果:Bcl2 ,Cmyc 的表达在细胞质内,p53 免疫反应局限在肿瘤细胞核内,Bcl2,Cmyc 和p53 致癌蛋白分别过度表达。单变量分析提示:Bcl2、Cmyc 过度表达患者与其生存期较差有关,p53 阴性者与p53 阳性者比较其生存期无差异; 另外, 按Dukes 分级Bcl2 阳性肿瘤Dukes C 级患者生存期较差,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 。然而,多变量分析展示:无论是一种或两种或三种致癌蛋白共同表达阳性,比那些单个表达无致癌蛋白者预后差。结论:Bcl2 ,Cmyc 和p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癌蛋白表达 BCL-2 C-MYC P53 大肠癌 预后
下载PDF
一种可阻断致癌蛋白EW-FLI1与RNA解螺旋酶A相互作用抑制尤文氏肉瘤生长的小分子
3
作者 王皓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40-1940,共1页
关键词 小分子化合物 尤文氏肉瘤 致癌蛋白 相互作用 螺旋酶 RNA 阻断 HELICASE
下载PDF
研究揭示致癌蛋白作用机理
4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3年第2期122-122,共1页
美国科研小组近日宣布,他们揭示出人体内导致癌症的关键蛋白质的作用机理.这一发现较全面地揭开 了医学界20多年来的“癌症病因”谜团,将有助于研制新的抗癌药物.
关键词 致癌蛋白 作用机理 癌症 病因
下载PDF
科学家设计出可干扰致癌蛋白STAT3的小分子
5
《基层医学论坛》 2013年第11期I0001-I0001,共1页
来自莫菲特癌症中心和南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一种能抑制致癌蛋白STAT3的小分子。这一发现将影响多种类型肿瘤的治疗工作,包括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和其它依赖STAT3生存的癌症。
关键词 STAT3 致癌蛋白 小分子 科学家 干扰 设计 研究人员 佛罗里达
下载PDF
新化合物可阻止致癌蛋白信号的传导
6
《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 2011年第4期13-13,共1页
美国纽约大学化学系和纽约大学隆根医学中心的科学家研发出了一种新化合物,能阻止一个与很多癌症有关的蛋白质的信号传导,这对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至关重要。研究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化学生物学》杂志上。
关键词 信号传导 新化合物 致癌蛋白 化学生物学 医学中心 大学化学 论文发表 科学家
下载PDF
广西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HPV16型致癌蛋白变异情况调查 被引量:11
7
作者 卢庭婷 梁莹 潘莉莉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32-737,共6页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及HPV16型致癌蛋白变异情况。方法收集广西地区2012年1月-2015年12月8 062例女性就诊患者宫颈拭子标本,采用Premier5.0软件依据Genbank基因库设计引物,PCR扩增HPV基因,反应完成后放置水浴,进行...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及HPV16型致癌蛋白变异情况。方法收集广西地区2012年1月-2015年12月8 062例女性就诊患者宫颈拭子标本,采用Premier5.0软件依据Genbank基因库设计引物,PCR扩增HPV基因,反应完成后放置水浴,进行HPV导流杂交,肉眼观察见蓝紫色圆点为阳性,并根据HPV分型图进行分型。PCR产物纯化后双向测序,与标准株进行比对。结果 8 062例患者中有1 524例感染HPV,共计分离出的2058株HPV病毒。其中分离出高危型病毒1 667株,占81.00%;低危型391株,占19.00%。1524例HPV感染者中单一HPV感染1 053例,占69.09%;双重感染411例,占26.97%;三重感染57例,占3.74%;四重感染3例,占0.20%。将患者按年龄分为≤30岁、31-40岁、41-50岁和≥51岁4个年龄组,感染例数和感染率分别为412例和16.27%,656例和22.19%,342例和16.09%,114例和25.39%。569例患者的宫颈拭子标本扩增出HPV致癌蛋白E6基因,其中351株发生基因位变,占61.69%,涉及到15个碱基位16种碱基发生突变,导致11种氨基酸突变;569株扩增出HPV致癌蛋白E7基因,其中307株发生基因位变,占53.95%,涉及到14个碱基位14种碱基发生突变,导致9种氨基酸突变。讨论不同HPV亚型编码外壳蛋白基因有较大区别,具有科目特异性,且在不同亚型间无相互交叉保护性抗体。因而不同HPV亚型可诱发多重感染,并导致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HPV感染 致癌蛋白变异
原文传递
人乳头瘤病毒致癌蛋白E6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致萍 柳欣林 +2 位作者 王大宁 夏宁邵 李少伟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2-299,共8页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无包膜的小DNA病毒,主要感染人皮肤上皮细胞和黏膜,持续感染HPV会引起良性和恶性肿瘤,如尖锐湿疣和宫颈癌等多种疾病。HPV早期蛋白E6是引起宿主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关键致癌蛋白,其参与调...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无包膜的小DNA病毒,主要感染人皮肤上皮细胞和黏膜,持续感染HPV会引起良性和恶性肿瘤,如尖锐湿疣和宫颈癌等多种疾病。HPV早期蛋白E6是引起宿主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关键致癌蛋白,其参与调节宿主细胞内多个关键的生理生化过程,如促使抑癌蛋白p53的降解、激活端粒酶和降解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k(Bcl-2 homologous antagonist/killer)等,进而干扰宿主细胞的生长因子依赖性、细胞凋亡、细胞转录、DNA损伤反应、细胞周期和宿主细胞分化等一系列生命活动。因此,分析阐述HPV致癌蛋白E6的结构与功能,有助于阐明HPV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分子机理,为今后设计治疗性HPV疫苗奠定理论基础。本文就HPV致癌蛋白E6的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HPV) 致癌蛋白E6 宫颈癌 P53蛋白
原文传递
紫柏凝胶通过调节ERK及P38/MAPK信号通路下调宫颈癌荷瘤裸鼠E6、E7蛋白表达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温利娟 薛晓鸥 +2 位作者 马秀丽 米鑫 谢伟 《陕西中医》 2020年第5期589-592,604,共5页
目的:观察ERK及P38/MAPK信号通路在紫柏凝胶影响宫颈癌裸鼠移植瘤致癌蛋白E6、E7表达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iha细胞,成功建立人宫颈癌荷瘤裸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腹腔内注射0.5 ml顺铂,4 d1次),紫柏凝胶高、中、低剂量组(... 目的:观察ERK及P38/MAPK信号通路在紫柏凝胶影响宫颈癌裸鼠移植瘤致癌蛋白E6、E7表达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iha细胞,成功建立人宫颈癌荷瘤裸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腹腔内注射0.5 ml顺铂,4 d1次),紫柏凝胶高、中、低剂量组(外用紫柏凝胶0.9428、0.4714、0.2357 g/kg,1 d1次),试验期28 d。称取瘤重并测量瘤体积,HE染色观察移植瘤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瘤体中的p-p38、p-ERK、E6及E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紫柏凝胶各组的裸鼠肿瘤体积均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高、中、低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36.23%、31.24%和14.94%。HE染色紫柏凝胶各剂量组移植瘤组织出现明显坏死样改变。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紫柏凝胶组瘤组织的E6、E7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同时p-ERK及p-p38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紫柏凝胶对HPV(+)宫颈癌Siha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下调致癌蛋白E6和E7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及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柏凝胶 裸鼠 SIHA细胞 信号通路 致癌蛋白 HE染色
下载PDF
病毒致癌过程中的线粒体糖酵解代谢重编程机制研究进展
10
作者 兰尤 陈圆圆 +1 位作者 林忠宁 林育纯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1年第6期470-474,共5页
病毒感染诱发癌症是公共卫生关注的问题之一。病毒基因编码的致癌蛋白,可诱发宿主细胞基因组的不稳定和原癌/抑癌基因的突变,促进宿主细胞恶性转化。代谢重编程指细胞在恶性转化过程中有一套异于正常细胞的代谢模式,涉及糖酵解、三羧酸... 病毒感染诱发癌症是公共卫生关注的问题之一。病毒基因编码的致癌蛋白,可诱发宿主细胞基因组的不稳定和原癌/抑癌基因的突变,促进宿主细胞恶性转化。代谢重编程指细胞在恶性转化过程中有一套异于正常细胞的代谢模式,涉及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等过程,是致癌过程前(早)期阶段的标志之一。线粒体作为真核细胞重要的供能细胞器,在维持机体能量稳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线粒体质量控制是线粒体稳态调节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阐述I类致癌病毒表达的致癌蛋白诱导宿主细胞糖酵解代谢重编程相关的线粒体调节机制,以及靶向病毒感染和糖酵解代谢重编程的干预研究,为病毒致癌作用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致癌蛋白 糖酵解代谢重编程 致癌过程 线粒体质量控制 靶向干预
下载PDF
回顾表观遗传学和染色质生物学开拓者C.David Allis传奇的一生
11
作者 徐鹏 《自然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468-474,共7页
表观遗传学开拓者、染色质生物学先驱查尔斯•戴维•阿利斯(C.David Allis)的猝然离世,立即引发生物医学界广泛而深远的悼念。借助一系列简介、采访、悼文以及相关原始文献,文章系统地回顾了C.David Allis传奇的一生,梳理了C.David Allis... 表观遗传学开拓者、染色质生物学先驱查尔斯•戴维•阿利斯(C.David Allis)的猝然离世,立即引发生物医学界广泛而深远的悼念。借助一系列简介、采访、悼文以及相关原始文献,文章系统地回顾了C.David Allis传奇的一生,梳理了C.David Allis影响深远的贡献。其中包含4项原创研究贡献:发现第一个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揭示组蛋白H3第10位丝氨酸磷酸化(H3S10ph)与细胞分裂的关系;参与发现第一个组蛋白位点特异性的甲基转移酶;推动组蛋白变体和“致癌组蛋白(oncohistone)”领域的进展。一项理论贡献:提出“组蛋白密码(histone code)”的假说。两项对表观遗传学界的贡献:作为发起人之一,参与对组蛋白修饰酶的系统命名;作为主编之一,编撰Epigenetics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尔斯•戴维•阿利斯 表观遗传学 蛋白 乙酰化 磷酸化 甲基化 致癌蛋白 蛋白密码
下载PDF
HPV检测和免疫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程浩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7年第1期84-95,共12页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疾病包括良性增生性疾病、宫颈癌、头颈与直肠恶性肿瘤。全球发病率居高不下,不仅影响健康也造成很大经济负担。快速、可靠和有效的HPV检测对疾病诊断和预防非常重要。目前检测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DN...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疾病包括良性增生性疾病、宫颈癌、头颈与直肠恶性肿瘤。全球发病率居高不下,不仅影响健康也造成很大经济负担。快速、可靠和有效的HPV检测对疾病诊断和预防非常重要。目前检测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DNA原位杂交、杂交捕捉法HC-2、高危HPV感染相关生物学标记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及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等。HPV病毒蛋白免疫组化以及DNA/RNA微阵列或芯片技术在HPV检测中的应用价值非常大但尚未推广普及。对HPV免疫学机制和致癌机制的最新研究促进了HPV相关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预防性HPV疫苗不能诱导细胞免疫清除HPV感染、尤其无法治疗HPV相关肿瘤,故迫切需要寻求治疗HPV感染和相关肿瘤的有效手段。已经研发的几种类型治疗性疫苗,包括活载体、蛋白质或肽、核酸和基于细胞的疫苗已在进行临床前和临床试验研究。另外一些新的免疫治疗策略,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性T细胞疗法等仅在临床前评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HPV) RT-PCR E7/E6致癌蛋白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DNA/RNA微阵列 治疗型疫苗 宫颈癌 免疫治疗 免疫抑制点
下载PDF
MicroRNA在癌症领域受到广泛的重视
13
作者 向若兰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5-455,共1页
关键词 癌症生物学 RNA分子 基因组研究所 基因激活 MICRO SCOTT 加利福尼亚 致癌蛋白 细胞复制 调节基因
下载PDF
抑制MYC有助治疗淋巴癌
14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5期91-91,共1页
澳大利亚沃尔特与伊丽莎·霍尔医学研究所科学家最近发现通过抑制致癌蛋白MYC,可治疗由该致癌蛋白引发的淋巴癌。相关论文发表在本周《基因与发育》杂志上。
关键词 淋巴癌 MYC 治疗 致癌蛋白 医学研究所 澳大利亚 论文发表 科学家
下载PDF
表达小鼠CD1_D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15
作者 王昆华 龚昆梅 +4 位作者 张勇学 钟鸣 欧阳一鸣 刘为军 赵喜荣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554-556,共3页
目的构建表达小鼠CD 1D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加以酶切鉴定。方法提取小鼠脾总RNA进行RT-PCR反应获基因,酶切真核表达载体得到目的基因,定向克隆连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上,得到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使用酶切方法加以鉴定。结果酶切所... 目的构建表达小鼠CD 1D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加以酶切鉴定。方法提取小鼠脾总RNA进行RT-PCR反应获基因,酶切真核表达载体得到目的基因,定向克隆连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上,得到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使用酶切方法加以鉴定。结果酶切所得片段与所需相符,经测序证明为所需载体。结论获得重组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载体/遗传学 逆转录病毒科蛋白质类 致癌 抗原 CD1/免疫学
下载PDF
结肠癌患者粪便BRAF表达及临床意义
16
作者 管振祺 何凤屏 +9 位作者 徐新 吴青松 李定云 马占忠 郭艳乐 唐盛 尹卫东 龚海涛 刘艺 林恒先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8期1-2,共2页
目的:研究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蛋白在结肠癌患者粪便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的100例结肠癌患者、100例结直肠高危腺瘤患者和100例... 目的:研究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蛋白在结肠癌患者粪便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的100例结肠癌患者、100例结直肠高危腺瘤患者和100例正常体检人群,进行粪便中BRAF蛋白的表达对照比较,同时分别进行常规肿瘤消化道相关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比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并对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RAF蛋白在在结肠癌组、高危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粪便中的阳性表达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肿瘤消化道相关标志物CEA,CA-199,CA-724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AF蛋白的高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其进行检测可能会比较好的协助结肠癌的早期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基因 致癌同源体B1蛋白
下载PD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 analysis of 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on proto-oncogene in Chinese familial hirschsprung's disease 被引量:1
17
作者 TaoGuan Ji-ChengLi +1 位作者 Min-JuLi Jin-FaTo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75-279,共5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tations of 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on (RET) proto-oncogene and Chinese patients with Hirschsprung's disease (HD), and to elucidate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famili... AIM: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tations of 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on (RET) proto-oncogene and Chinese patients with Hirschsprung's disease (HD), and to elucidate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familial HD patient at the molecular level.METHODS: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venous blood of probands and their relatives in two genealogie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products, which were amplified using specific primers (RET, exons 11, 13, 15and 17), were electrophoresed to analyze the 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 (SSCP) patterns. The positive amplified products were sequenced. Forty-eight sporadic HD patients and 30 normal children were screened for mutations of RET proto-oncogene simultaneously.RESULTS: Three cases with HD in one family were found to have a G heterozygous insertion at nucleotide 18 974 in exon 13 of RET cDNA (18 974insG), which resulted in a frameshift mutation. In another family, a heterozygosity for T to G transition at nucleotide 18 888 in the same exon which resulted in a synonymous mutation of Leu at codon 745 was detected in the proband and his father. Eight RET mutations were confirmed in 48 sporadic HD patients.CONCLUSION: Mutations of RET proto-oncogene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HD. Detection of mutated RET proto-oncogene carriers may be used for genetic counseling of potential risk for HD in the affected famil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s disease Proto-oncogene proteins RET TRANSFECTION PCR-SSCP
下载PDF
Downregulation of the Spi-1/PU.1 oncogene induces the expression of TRIM10/HERF1, a key factor required for terminal erythroid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survival 被引量:3
18
作者 Rand Blaybel Orianne Theoleyre Alexandre Douablin Faouzi Baklouti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8期834-845,共12页
Sustained expression of the Spi-1/PU.1 and Fli-1 oncoproteins blocks globin gene activation in mouse erythroleukemia cells; however, only Spi-1/PU.1 expression inhibits the inclusion of exon 16 in the mature 4.1R mRNA... Sustained expression of the Spi-1/PU.1 and Fli-1 oncoproteins blocks globin gene activation in mouse erythroleukemia cells; however, only Spi-1/PU.1 expression inhibits the inclusion of exon 16 in the mature 4.1R mRNA. This splicing event is crucial for a functional 4.1R protein and, therefore, for red blood cell membrane integrity. This report demonstrates that Spi-1/PU.1 downregulation induces the activation of TRIM10/hematopoietic RING finger 1 (HERF1), a member of the tripartite motif (TRIM)/RBCC protein family needed for globin gene transcription. Additionally, we demonstrate that TRIM10/HERF1 is required for the regulated splicing of exon 16 during late erythroid differentia- tion. Using inducible overexpression and silencing approaches, we found that: (1) TRIM10/HERF1 knockdown inhibits hemoglobin production and exon splicing and triggers cell apoptosis in dimethylsulfoxide (DMSO)-induced cells; (2) TRIM10/HERF1 upregulation is required but is insufficient on its own to activate exon retention; (3) Fli-1 has no effect on TRIM10/HERFI expression, whereas either DMSO-induced downregulation or shRNA-knockdown of Spi-I/PU.I expression is sufficient to activate TRIM10/HERF1 expression; and (4) Spi-1/PU.1 knockdown triggers both the transcription and the splicing events independently of the chemical induction. Altogether,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primary Spi-1/PU.1 downregulation acts on late erythroid differentiation through at least two pathways, one of which requires TRIM10/HERF1 upregulation and parallels the Spi-1/PU.1-induced Fli-1 shutoff regulatory casc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ernative splicing erythroid differentiation HERF1 ONCOGENE protein 4.1R Spi-1/PU. 1 TRIM10
下载PDF
超敏肌钙蛋白I和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作用 被引量:22
19
作者 刘晓婷 王磊 +2 位作者 陈静 齐洪娜 马国营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8-302,共5页
目的研究超敏肌钙蛋白I(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I,hs-cTnI)和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oluble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sST2)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pesticide poisoning,AOPP)患者心肌损伤程... 目的研究超敏肌钙蛋白I(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I,hs-cTnI)和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oluble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sST2)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pesticide poisoning,AOPP)患者心肌损伤程度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8年10月衡水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AOPP患者168例,按照AOPP中毒诊断分级,分为轻度组45例、中度组55例及重度组68例。另选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后1、4、12 h检测肌钙蛋白(cTnI)、hs-cTnI、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和sST2水平。应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相关检验。结果入院后1 h,不同中毒程度AOPP患者hs-cTnI均高于对照组,重度组高于轻中度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Tn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4 h、12 h,随着中毒程度增加以及时间延长,cTnI、hs-cTnI水平均呈递增趋势,并且入院后12 h水平显著高于入院后4 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1 h,中毒患者sST2水平高于对照组,重度组高于轻中度组;入院后4 h、12 h ,sST2水平明显升高,以重度组最为显著;入院后12 h,sST2水平显著高于入院后4 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1 h NT-proBNP浓度在正常范围。入院后4 h、12 h,NT-proBNP随时间逐渐升高,重度组明显高于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OPP患者hs-TnI和sST2呈正相关(r=0.776, P<0.01)。hs-TnI浓度和sST2浓度与AOPP病情程度均呈正相关(r=0.958, P<0.01;r=0.844, P<0.01)。即患者中毒程度越重,hs-TnI和sST2浓度越高,心肌损伤越重。结论尽早检测AOPP患者hs-cTnI、sST2水平,可早期识别心肌损害,客观评价心肌损害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超敏肌钙蛋白I 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蛋白 N末端B型钠尿肽
原文传递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low serum pepsinogen I level as risk factors for gastric carcinoma 被引量:6
20
作者 Arto Kokkola Johanna Louhimo +3 位作者 Pauli Puolakkainen Henrik Alfthan Caj Haglund Hilpi Rauteli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7期1032-1036,共5页
AIM: To study whether examination of CagA antibodies could increase the odds ratio for gastric cancer in a casecontrol study, and how often other serum markers of gastric cancer risk could be found in Helicobacter pyl... AIM: To study whether examination of CagA antibodies could increase the odds ratio for gastric cancer in a casecontrol study, and how often other serum markers of gastric cancer risk could be found in Helicobacter pylori-negative patients. METHODS: H pylori CagA and parietal cell antibodies (PCAs), and serum pepsinogen I (SPGI) levels were compared betwee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and controls who received endoscopic examination due to reasons other than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cy. RESULTS: The odds ratio (OR) for gastric cancer was 2.9 (95% CI 1.4-5.8) in H pylori + patients, and 2.4 (95% CI 1.2-4.9) in CagA+ patients. When results of H pylori and CagA antibodies were combined, OR increased to 5.0 (95% CI 2.5-10.0). Furthermore, if cardia cancer patients were excluded, the OR increased to 6.8 (95% CI 3.1-14.8). Among patients with a low SPGI level, the OR was 12.0 (95% CI 4.1-35.3). However, the risk was significant only in the older age group.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low SPGI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H pylori -/CagA+ patients as compared to other cancer patients. CONCLUSION: Examination of both H pylori and CagA antibodies increases the OR for gastric cancer in our casecontrol study. CagA antibodies are important in detecting previous H pylori infection in advanced atrophic gastritis or cancer when spontaneous decline of H pylori antibodies occurs. SPGI may be helpful in screening elderly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cancer Risk factor Atrophic gastrit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