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春秋降礼与丧服起源
被引量:3
- 1
-
-
作者
王进锋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20-123,共4页
-
文摘
投降礼在先秦时期的战争中经常出现。主要形式为"衔璧"、"舆榇"和"衰绖"。"衔璧"就是口中含着璧,是对丧礼"饭含"习俗的传承;"舆榇"就是用车子抬着用于盛尸体的棺,也是一种愿意被杀,以棺装尸体的意思;投降礼中的"衰绖"是"斩衰",就是身穿长六寸、宽四寸用粗麻布斩裁成的服装;头上和腰上系麻布制成的带子。这些礼节都是来自丧礼。而先秦丧服中的白衣丧冠又是源于原始丧礼中的袒裸身体与批头散发的风俗。
-
关键词
投降礼
衔璧
舆榇
衰绖
丧服
-
Keywords
ceremony of surrendering
Xianbi
Yuchen
Cuidie
sables
-
分类号
K2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三国志》中的投降礼仪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叶少飞
路伟
-
机构
红河学院人文学院
-
出处
《襄樊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9,共5页
-
基金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YB2009039)
-
文摘
三国时代征战频繁,军事行动失败一方的人员多有选择投降自保的,执行者有皇帝、刺史、州牧、军阀、家将、幕僚等。其中蜀国刘禅和吴国孙⑦在面对敌军来临,己方的军事行动失败之时,均选择投降自保。刘禅和孙⑦均执行了《左传》记载的"面缚"和"舆榇"的投降礼仪,且在出降之前遣使奉降书于对方统帅。"奉降书"是先秦两汉投降礼仪中没有记载的新形式。《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蜀、吴两国灭亡的见证者,他对于投降礼仪的记载拥有极高的可信度。
-
关键词
《三国志》
投降礼仪
面缚
舆榇
奉降书
-
Keywords
The History of the Three Kingdoms
Surrender ceremonies
Self bind
Coffin load
Surrender letter
-
分类号
K23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试论西晋政权在平吴前的对蜀政策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刘伟航
-
机构
川大历史系七九级
-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82-85,93,共5页
-
文摘
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正月,魏大将军司马昭以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钟会、雍州刺吏诸葛绪率十八万大军三路伐蜀。蜀大将军姜维急率军退回剑阁,与魏主力钟会军相持。邓艾从陇上出阴平道(从甘肃文县经四川平武),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连下江油、涪诚(今四川绵阳市东)、绵竹(今四川德阳县北),攻逼成都。蜀中震恐,后主刘禅从光禄大夫谯周议,“面缚舆榇”,出城投降,蜀亡。前后不到十个月,司马昭顺利地实现了征服蜀国的目的。
-
关键词
邓艾
诸葛绪
刘禅
征西将军
谯周
魏元帝
面缚舆榇
光禄大夫
德阳县
四川绵阳市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阿斗乐不思蜀
- 4
-
-
作者
实厚
-
出处
《领导科学》
1986年第8期40-42,共3页
-
文摘
忆昔楼桑起义兵,纵横万里誓中兴。南阳聘得忠臣出,西蜀方能霸业成。列曜煌煌沉渭水,雄师暗暗度阴平。君臣自缚同舆榇,今古令人忆孔明。这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在阿斗面缚舆榇出降时,借史官之口,写的叹先主刘备创业、后主刘禅废业的诗,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是非观。刘禅,孺名阿斗,出生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动乱年代,成长于戎马倥偬的战阵之中,17岁,继父刘备之位,成了蜀汉后主,在位四十年。阿斗是一个昏庸荒淫、愚昧无能、不辨贤愚的皇帝。他虽然得到了诸葛亮。
-
关键词
面缚舆榇
三国志通俗演义
罗贯中
列曜
西蜀
刘禅
先主
阴平桥
忆昔
义兵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