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议题互动、舆论生成与舆论偏向——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舆论引导力的重建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莲莲 常松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4-122,共9页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议题互动拓展了言论表达空间,从而改变了舆论生成的语境。但这种互动出现了情绪化和框架固化两种现象,并导致舆论偏向。避免舆论偏向,关键在于以专业性重建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以公共理性的要求对新媒体发起的...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议题互动拓展了言论表达空间,从而改变了舆论生成的语境。但这种互动出现了情绪化和框架固化两种现象,并导致舆论偏向。避免舆论偏向,关键在于以专业性重建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以公共理性的要求对新媒体发起的议题进行报道,以发挥传统媒体的议题纠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题互动 舆论偏向 框架固化
下载PDF
信息茧房、乌合之众与舆论偏向--社会热点事件中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动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范红梅 孙愈中 《新闻论坛》 2021年第2期76-79,共4页
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与人们现实生活的关联度日益提高,同事群、亲友群、同学群、老乡群等开始由线下转移到了线上。这些群体的互动交流基本上是在相对固定的网络社区内,由此而形成的是一个个信息茧房。在这些信息茧房内,每当有社会... 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与人们现实生活的关联度日益提高,同事群、亲友群、同学群、老乡群等开始由线下转移到了线上。这些群体的互动交流基本上是在相对固定的网络社区内,由此而形成的是一个个信息茧房。在这些信息茧房内,每当有社会热点事件发生,个体的观点通常会被群体的看法所取代,许多人放弃了独立思考,导致出现舆论偏向,从而产生一系列群体极化现象。而在微博、知乎、豆瓣等网络社交平台,因粉丝围观后话题和看法的分类与聚合,网民选择站队的情况更加严重。本文认为,网络受众的盲目跟风、意见领袖的推波助澜和主流话语的传播缺位,是出现群体无意识怪状、促使舆论走向极端化和非理性情绪高涨的动力及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茧房 乌合之众 舆论偏向 群体极化 动因分析
下载PDF
信息茧房、乌合之众与舆论偏向:网络社群舆论极化现象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芳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第12期19-21,共3页
数字媒体时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极易出现舆论两极分化的现象。在这种情绪化、非理性化的网络环境下,舆论极化现象呈现出恶化的趋势,这不仅影响了整个网络生态环境和管理,更加剧了舆论场的撕裂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一些重... 数字媒体时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极易出现舆论两极分化的现象。在这种情绪化、非理性化的网络环境下,舆论极化现象呈现出恶化的趋势,这不仅影响了整个网络生态环境和管理,更加剧了舆论场的撕裂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一些重大社会议题越来越难形成主流价值判断。因此,亟须对网络社群舆论极化现象进行探讨。本研究在对网络社群舆论极化相关文献进行仔细梳理后,从舆论极化的基本定义、影响因素、消解策略三个层面进行辨析,从个体因素、群体因素、媒介因素三个角度阐释了舆论极化的影响因素,试图构建基于动态的网络群体舆论极化形成模型,以期为加强舆论引导、构建良好网络空间、传播主流价值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群 舆论极化 群体极化 舆论偏向 信息茧房
下载PDF
网络信息传播中的舆论偏向与社会治理——基于两起网络虚假信息事件的传播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晋升 刘蓓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6-70,共5页
治理是对社会秩序的重建过程,也是利益群体在话语空间博弈互动的传播过程。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的治理是以有效的传播为前提的。一旦网络传播的信息出现偏差,会直接影响公众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进而形成公众意见的隔阂和利益群体的对... 治理是对社会秩序的重建过程,也是利益群体在话语空间博弈互动的传播过程。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的治理是以有效的传播为前提的。一旦网络传播的信息出现偏差,会直接影响公众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进而形成公众意见的隔阂和利益群体的对立。而媒体对网络信息缺乏职业自省的把关缺位,更易助推社会情绪的分裂,造成错误的舆论导向。如何兼顾社会治理中的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价值认同,来纠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舆情偏向,平衡社会群体不同的利益诉求,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社会治理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虚假信息 舆论偏向 社会治理
原文传递
东道国负面舆论偏向与企业OFDI——基于东道国主流新闻媒体的情感量化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先锋 郭伟 +1 位作者 蒋慕超 朱晨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82,共14页
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频遭国际负面舆论的困扰,如何有效破解国际负面舆论的不利影响成为中国企业高质量"走出去"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基于网络爬虫技术,批量抓取2010—2018年中国主要投资伙伴国主流新闻媒体的5... 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频遭国际负面舆论的困扰,如何有效破解国际负面舆论的不利影响成为中国企业高质量"走出去"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基于网络爬虫技术,批量抓取2010—2018年中国主要投资伙伴国主流新闻媒体的50多万份涉华报道,量化和构建涉华舆论偏向指数,实证研究东道国负面舆论对中国企业OFDI的影响。研究表明:(1)东道国负面舆论偏向显著抑制了中国企业OFDI,但这种抑制作用仅在当期显著。(2)负面舆论偏向对技术密集型企业OFDI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但显著抑制了资源能源类、环境敏感类企业和国有企业OFDI。(3)东道国政府换届并没有加剧负面舆论偏向对企业OFDI的抑制作用,双边投资协定的签订并没有改善负面舆论偏向对企业OFDI的不利影响,而企业社会责任感提升、双边经济互补性增强以及高层互访频率增加能够有效缓解负面舆论偏向对企业OFDI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企业识别、规避和减轻东道国负面舆论偏向的不利影响,推动企业高质量"走出去"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媒体 涉华报道 负面舆论偏向 OFDI 网络爬虫 情感量化分析
原文传递
纠偏:舆论场的结构性再平衡--兼论两种舆论引导偏向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涛甫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54,共4页
当下国内的舆论场由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构成。两种舆论场由迥然不同的逻辑规定着,同时也存在两种舆论引导偏向。若任由这两种偏向在两股轨道上滑行,则国内两大舆论场的鸿沟就难以弥合,甚至可能会越拉越大。官方舆论场是一种传者中... 当下国内的舆论场由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构成。两种舆论场由迥然不同的逻辑规定着,同时也存在两种舆论引导偏向。若任由这两种偏向在两股轨道上滑行,则国内两大舆论场的鸿沟就难以弥合,甚至可能会越拉越大。官方舆论场是一种传者中心主义的逻辑,它不符合当前舆论发展的现实,有时会让引导产生负向效果;民间舆论场的逻辑是以受者为中心的逻辑,它以迎合的方式全方位讨好受众,沿着人性的斜坡一路下行,放纵受众偏好。为此,需要对这两种偏向进行纠偏,需要对失衡的舆论场进行结构性的再平衡。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都往中间靠拢,让彼此的"交集"变得更大,兼容度更高。这才是中国舆论场良性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论 舆论偏向 舆论引导 再平衡
原文传递
突发事件的新媒体取向及其规制 被引量:2
7
作者 于德山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2期75-81,共7页
近几年来,突发事件中往往生发出众多不同类型的新媒体舆论,由此造成的新媒体舆论偏向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集中表现了突发事件新媒体舆论场域的复杂性。从这个特殊视角细致分析突发事件新媒体舆论偏向的谣言、背景与恶搞等三种类型... 近几年来,突发事件中往往生发出众多不同类型的新媒体舆论,由此造成的新媒体舆论偏向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集中表现了突发事件新媒体舆论场域的复杂性。从这个特殊视角细致分析突发事件新媒体舆论偏向的谣言、背景与恶搞等三种类型后发现,三种类型的新媒体舆论偏向在不同突发事件之中有程度强弱的表现,均造成明显的新媒体舆论偏向影响。突发事件新媒体舆论偏向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而其治理方法应在凸显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工具性应用的基础上,强化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以及政府公共信息治理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新媒体舆论偏向 公共信息治理
下载PDF
外媒涉华报道的再语境化——以昆明“3.1”暴恐案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曹金蓉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45-47,共3页
基于再语境化理论,本文选取中媒与外媒对昆明"3.1"暴恐案的报道进行了详细的个案分析。意在揭示中媒与外媒报道构建中国形象的差异及这种差异背后的意识形态。研究发现,外媒记者在引用部分中媒报道的同时渗入了自身意识形态,... 基于再语境化理论,本文选取中媒与外媒对昆明"3.1"暴恐案的报道进行了详细的个案分析。意在揭示中媒与外媒报道构建中国形象的差异及这种差异背后的意识形态。研究发现,外媒记者在引用部分中媒报道的同时渗入了自身意识形态,对其进行了要素添加、删除和替代,最终构建出"中国"与"新疆"的对立关系,"人权"为对立中心,"持刀杀人案"则为"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由此引导了外国读者的舆论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语境化 昆明暴恐案 人权 舆论偏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