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作家评论》与1980年代作家批评舆论建构——以“编辑策略与批评互动”为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魏宝涛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95-98,共4页
《当代作家评论》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关系是紧密的。尤其是在当代文学的"新时期"语境中,积极而且有效果地参与了作家批评舆论场域的建构。从"作家书简"与"评论家通信""、文学现状扫描""... 《当代作家评论》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关系是紧密的。尤其是在当代文学的"新时期"语境中,积极而且有效果地参与了作家批评舆论场域的建构。从"作家书简"与"评论家通信""、文学现状扫描""、文艺短论"三个典型栏目的梳理中,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文学批评中作家批评的期许,其中伴随着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的建构与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作家评论》 编辑策略 舆论建构 文化领导权
下载PDF
国际暴恐事件的微博传播特征及其在反恐斗争中的舆论建构作用——以“11·13”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潘玉 《新媒体与社会》 CSSCI 2017年第1期38-52,共15页
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因素.网络舆论生态与现实社会场域间形成联动,影响公共舆论议程建构与形象塑造.全球反恐战略体系下,我国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成为国际反恐战略传播重要的舆论场,在反恐战略的传播过程中设置议... 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因素.网络舆论生态与现实社会场域间形成联动,影响公共舆论议程建构与形象塑造.全球反恐战略体系下,我国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成为国际反恐战略传播重要的舆论场,在反恐战略的传播过程中设置议程、影响公众民意,并与国家对外宣传相结合,进而树立本国的国际形象,推动反恐政策战略的实施.基于此,本研究以“11.13”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为研究个案,分析暴恐事件的微博传播特征,以及在国际反恐斗争中微博的舆论建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暴恐事件 微博传播 舆论建构 巴黎恐怖袭击事件
下载PDF
国内主流网站“黄岩岛事件”舆论建构策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戴超 《新闻世界》 2012年第12期84-85,共2页
本文以"黄岩岛事件"为样本,通过对国内主流网站对此次事件新闻报道内容、特征和表现形式的定量定性考察,分析探讨如何在网络时代进一步发挥国内主流网站新闻报道的作用,有效抢占网上舆论的制高点,以期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网络... 本文以"黄岩岛事件"为样本,通过对国内主流网站对此次事件新闻报道内容、特征和表现形式的定量定性考察,分析探讨如何在网络时代进一步发挥国内主流网站新闻报道的作用,有效抢占网上舆论的制高点,以期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网络舆论引导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岩岛事件 新闻舆论 舆论建构
下载PDF
以“崔健的一块红布”论图像的舆论建构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娜 《东南传播》 2014年第3期60-62,共3页
本文通过对1980年代"崔健的一块红布"图像视觉元素及其产生背景分析,指出图像元素能够通过反讽、隐喻等关系建构社会舆论场。阐述了图像舆论建构的作用,并指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在那个思想正要摆脱禁锢的时代,由图像隐喻... 本文通过对1980年代"崔健的一块红布"图像视觉元素及其产生背景分析,指出图像元素能够通过反讽、隐喻等关系建构社会舆论场。阐述了图像舆论建构的作用,并指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在那个思想正要摆脱禁锢的时代,由图像隐喻所构建的舆论场比文本本身所叙述的更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滚 “崔健的一块红布” 舆论建构
下载PDF
清末在日本刊行的中文报刊办报思想及舆论建构——以《游学译编》为例
5
作者 梁明星 《新闻世界》 2011年第12期138-140,共3页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维新变法"掀起了中国的救亡图存运动。维新派办报宣传变法主张,揭开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其中,一批赴日本留学的学生们的表现尤为出色。他们办报纸,译杂志,介绍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知识,对国内社...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维新变法"掀起了中国的救亡图存运动。维新派办报宣传变法主张,揭开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其中,一批赴日本留学的学生们的表现尤为出色。他们办报纸,译杂志,介绍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知识,对国内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重点介绍其中的代表之一《游学译编》,并由此作出分析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办报思想 舆论建构 《游学译编》
下载PDF
《时务报》政论与维新变法的公共舆论建构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雪莹 鲁学静 《视听》 2018年第7期186-187,共2页
本文以《时务报》鼎盛时期梁启超的政论为切入点,重点研究《时务报》及其所载政论对维新思想以及变法运动的政治宣传,并结合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探讨《时务报》对当时社会公共舆论的影响和建构。
关键词 《时务报》 变法维新 公共空间 舆论建构
下载PDF
从图像到舆论建构:以“流浪大师”为例
7
作者 陈镌楠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第9期77-78,共2页
2019年年初,“流浪大师”沈巍突然在网上走红。一时间,有关“流浪大师”沈巍的新闻铺天盖地而来,其中不乏各式各样的人物图片。本文对“流浪大师”代表性图像进行视觉修辞分析,并对其视觉框架作出解读,进而探讨图像如何在网络传播环境... 2019年年初,“流浪大师”沈巍突然在网上走红。一时间,有关“流浪大师”沈巍的新闻铺天盖地而来,其中不乏各式各样的人物图片。本文对“流浪大师”代表性图像进行视觉修辞分析,并对其视觉框架作出解读,进而探讨图像如何在网络传播环境下进行舆论建构与意义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大师” 视觉修辞 视觉框架 舆论建构
下载PDF
提升新闻记者“四力”积极做好舆论建构
8
作者 段洁 《记者观察(中)》 2023年第1期139-141,共3页
融媒体时代,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迫切需要新闻媒体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新闻记者的业务素养,重视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本文对融媒体时代记者“四力”理念的价值与内涵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对新闻记者践行“四力”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究分析,结合... 融媒体时代,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迫切需要新闻媒体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新闻记者的业务素养,重视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本文对融媒体时代记者“四力”理念的价值与内涵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对新闻记者践行“四力”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究分析,结合当下的环境特点,提出新闻记者做好舆论建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记者 “四力” 舆论建构
下载PDF
理性启蒙与大众传媒对舆论建构的途径分析——宜黄拆迁自焚事件发生地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春雷 刘又嘉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73,共6页
在网络时代,媒体助力弱势群体进行维权和申诉的现象已不为少见。然而,它在兼具一定合理性与公平正义色彩的同时,却也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激进与非理性。本文对宜黄自焚事件进行了大样本实证调研,将此事件议题呈现、传播到消解的全景予以... 在网络时代,媒体助力弱势群体进行维权和申诉的现象已不为少见。然而,它在兼具一定合理性与公平正义色彩的同时,却也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激进与非理性。本文对宜黄自焚事件进行了大样本实证调研,将此事件议题呈现、传播到消解的全景予以显现,旨在说明媒体借激化社会最凸显的矛盾来引爆舆论,并以单个冲突事件的暂时性解决来消减舆论,继而导致社会负面情绪更为根深蒂固的非理性行为。基于此,文章以理性启蒙为衡量维度,提出媒体应敢于承担理性启蒙的主体和客体的双重角色,由此实现大众传媒在舆论建构途径中各个阶段的理性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论建构 理性启蒙 宜黄事件 实证研究
原文传递
新媒体时代的“民意”建构--对夏俊峰案报道的舆论传播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凌燕 李正国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6-39,共4页
本文通过对夏俊峰被执行死刑的相关报道的分析发现,新媒体时代,一些敏感社会新闻的舆论建构格局处于缺乏引导的失序状态,利益主体积极制造舆论,商业网站通过对传统媒体报道的选择性加工与之配合,共同建构了充满了悲情、质疑官方的"... 本文通过对夏俊峰被执行死刑的相关报道的分析发现,新媒体时代,一些敏感社会新闻的舆论建构格局处于缺乏引导的失序状态,利益主体积极制造舆论,商业网站通过对传统媒体报道的选择性加工与之配合,共同建构了充满了悲情、质疑官方的"民意",使新媒体原本可能具有的建构功能和监督功能被消解,也使得互联网担当社会监督责任、成为一个客观媒体的日程再次被推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俊峰案 新媒体 舆论建构 媒介事件
下载PDF
中国与西方的现代意象:抗战时期滇缅公路的舆论建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向芬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15年第1期43-67,共25页
滇缅公路在抗战时期作为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生命线",曾一度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抗战时期滇缅公路的相关文献资料为研究主线,研究"哪些人在关注滇缅公路?他们如何建构滇缅公路?他们关于滇缅公路的舆论建构展示... 滇缅公路在抗战时期作为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生命线",曾一度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抗战时期滇缅公路的相关文献资料为研究主线,研究"哪些人在关注滇缅公路?他们如何建构滇缅公路?他们关于滇缅公路的舆论建构展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对于滇缅公路的舆论建构在抗战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反映出了什么样的历史背景?"这些问题。勾勒出国内外对滇缅公路"苦难辉煌"的正面建构,同时也展现了滇缅公路"问题与罪恶"的另一张面孔。本文试图从现代化和西方化语境分析战时舆论建构背后的深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缅公路 抗战 舆论建构 现代化 西方化
原文传递
《文艺报》与“新时期文学批评”舆论空间建构——以“介入与建构(1978-1980)”为中心
12
作者 魏宝涛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35-40,共6页
《文艺报》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此种关联有助于我们梳理刊物本身与文学批评舆论建构的密切关系。在新时期文学批评舆论建构的初始阶段,《文艺报》以"介入与建构"彰显着主导文学评论刊物的媒介价值观与立... 《文艺报》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此种关联有助于我们梳理刊物本身与文学批评舆论建构的密切关系。在新时期文学批评舆论建构的初始阶段,《文艺报》以"介入与建构"彰显着主导文学评论刊物的媒介价值观与立场。这主要表现在总结态势与成绩",漫谈"文风的"回归"与延续,刊物栏目的"回归"与"新创",举办座谈会和编发会议报告、讲话及读者来稿",作品讨论"的出现与坚守,以及舆论的"视觉"诉求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报》 新时期文学批评 舆论建构 媒介价值观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文艺报》与“新时期文学批评”舆论空间建构——以“舆论姿态与内容指向(1978-1980)”为视角
13
作者 魏宝涛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82-86,共5页
《文艺报》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此种关联有助于我们梳理刊物本身与文学批评舆论建构的密切关系。在新时期文学批评舆论建构的初始阶段,《文艺报》以"批判与斗争"的舆论姿态、"回忆与期待"的内... 《文艺报》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此种关联有助于我们梳理刊物本身与文学批评舆论建构的密切关系。在新时期文学批评舆论建构的初始阶段,《文艺报》以"批判与斗争"的舆论姿态、"回忆与期待"的内容指向彰显着主导文学评论刊物的媒介价值观与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报》 新时期文学批评 舆论建构 媒介价值观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大众传媒对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舆论建构与监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昱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8-230,共3页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从农村向城市或跨省区流动的人口及其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规模日益庞大,但由于诸多原因,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形势严峻,成为困扰流动人口、影响城市化进程、社会公平与和谐稳定的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从农村向城市或跨省区流动的人口及其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规模日益庞大,但由于诸多原因,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形势严峻,成为困扰流动人口、影响城市化进程、社会公平与和谐稳定的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从媒介化社会的大众传媒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影响来看,应该根据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和意见领袖的大众传播规律,发挥大众传媒应有的舆论建构与舆论监测功能,是促成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媒 流动人口子女 义务教育 舆论建构 舆论监测
下载PDF
社交机器人参与社交网络舆论建构的策略分析——基于机器行为学的研究视角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洪忠 王競一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42,共8页
本文从社交机器人的个体行为、集群行为与混合人机行为三个层次切入,考察了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机器如何参与社交网络舆论的建构。在个体行为层次,机器充当高度拟人化的意见领袖、制造或减弱逆火效应,以增强自身所处立场的影响力和所提... 本文从社交机器人的个体行为、集群行为与混合人机行为三个层次切入,考察了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机器如何参与社交网络舆论的建构。在个体行为层次,机器充当高度拟人化的意见领袖、制造或减弱逆火效应,以增强自身所处立场的影响力和所提出观点的说服力;在集群行为层次,机器通过集体转发行为扩大中心节点的影响力、共同推送相似内容以阻碍多元观点的流通并制造出沉默的螺旋效应;在混合人机行为层次,机器采取影响媒体议程和公众议程、与民众共同推动标签活动以制造热门议题、转发真人意见领袖或媒体的内容以及标签劫持等策略左右公众舆论。文章还提出了机器行为范式下三条未来舆论研究的可操作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行为 社交网络舆论建构 社交机器人 个体行为 集群行为 混合人机行为
原文传递
主流媒体参与社会舆论环境构建的创新探索--以新闻访谈节目《我们圆桌会》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瑾璐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5-77,共3页
《我们圆桌会》是杭州电视台推出的一档新闻访谈节目,自2010年12月20日开播至今,已经有上万名地方群众、专家学者提出了4000多条有关城市治理的意见和建议,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地方政府近50个公共政策的出台与完善,成为沟通政府与群众的... 《我们圆桌会》是杭州电视台推出的一档新闻访谈节目,自2010年12月20日开播至今,已经有上万名地方群众、专家学者提出了4000多条有关城市治理的意见和建议,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地方政府近50个公共政策的出台与完善,成为沟通政府与群众的重要平台,凭借自身优势特点成功荣获了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奖项,为主流媒体参与社会舆论建构提供了全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奖 杭州电视台 社会舆论环境 主流媒体 创新探索 新闻访谈节目 新闻名专栏 舆论建构
下载PDF
自媒体背景下高校舆论安全:挑战与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丛彬彬 翟英栋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20-23,共4页
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高校的宣传工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以自媒体为平台,公众,特别是大学生对获取舆论信息有了更加便捷的条件,同时获取的信息也更加多元。文章旨在探讨自媒体背景下,高校实现正面舆论建构的途径。文章认为,建构校园舆... 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高校的宣传工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以自媒体为平台,公众,特别是大学生对获取舆论信息有了更加便捷的条件,同时获取的信息也更加多元。文章旨在探讨自媒体背景下,高校实现正面舆论建构的途径。文章认为,建构校园舆论需要转变传统的舆论引导观念,及时把关,化育涉及高校话题的意见领袖以及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自媒体 高校 舆论建构
下载PDF
社交媒体舆论的“虚拟互动”场景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韩筱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63,共3页
不同于Web1.0时代,功能多样的社交媒体,不仅颠覆了网络内容由少数人或专业组织生产的传统媒体模式,也开放了公众参与构建内容的权限。网络用户不仅是内容的传播者,同时也成为生产者。虽然大部分社交媒体的交往空间是虚拟的,但伴随用户... 不同于Web1.0时代,功能多样的社交媒体,不仅颠覆了网络内容由少数人或专业组织生产的传统媒体模式,也开放了公众参与构建内容的权限。网络用户不仅是内容的传播者,同时也成为生产者。虽然大部分社交媒体的交往空间是虚拟的,但伴随用户使用和内容传播场景的同质化,其所形成的网络空间往往具备真实的场景设置。用户参与程度的提升以及话题传播形成更多场景,社交媒体打造的信息空间对公众舆论的演化起到了愈发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场景 社群 虚拟互动 舆论建构
下载PDF
视觉传播与网络舆论研究
19
作者 蒋金津 《戏剧之家》 2018年第4期149-151,共3页
当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极速发展,网络话语对社会舆论的产生有着重大的影响。互联网成为了社会各种舆论产生的温床和发酵的放大镜,通过网络传播,许多层出不穷的新鲜的网络话题对社会产生了较强的影响,伴随着一定的视觉元素构成的图像内... 当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极速发展,网络话语对社会舆论的产生有着重大的影响。互联网成为了社会各种舆论产生的温床和发酵的放大镜,通过网络传播,许多层出不穷的新鲜的网络话题对社会产生了较强的影响,伴随着一定的视觉元素构成的图像内容对观看者造成的视觉冲击,通过网络的滋长与社会互动形成的一些形象成为了反映某些社会现象的功能,视觉图像的媒介传播方式是否能影响舆论态势的发展,关键在于图像的传播方式是否会与受众心理、网络环境及社会形态引起强烈的视觉冲突和情感冲突,为大众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对推动人类文明和推进社会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传播 网络传播 图像传播 舆论建构
下载PDF
刍论西方舆论对中东认知的二重性
20
作者 李子昕 《对外传播》 2021年第12期73-77,共5页
认知的二重性普遍存在于不同文明的交流与沟通中,是以自身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对外部世界进行价值判断而出现的常见现象。认知二重性不利于文明间的相互理解,但也并不必然产生严重的消极社会效应。然而,因政治和经济利益需要,被人为利用... 认知的二重性普遍存在于不同文明的交流与沟通中,是以自身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对外部世界进行价值判断而出现的常见现象。认知二重性不利于文明间的相互理解,但也并不必然产生严重的消极社会效应。然而,因政治和经济利益需要,被人为利用和放大的认知二重性会加深不同文明交往时的误解,催生严重隔阂,乃至引发对立与敌视。西方对中东认知的二重性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异化,给西方和中东社会都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后果。以平等、包容的姿态,通过更广泛的渠道展开直接交流,可以有效消减认知二重性的负面影响,有助于不同文明的相互理解,交流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二重性 文明冲突 舆论建构 东方主义 中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