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性Ⅲ类患者舌姿势位与下颌切牙牙槽骨厚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国涛 侯永福 刘新强 《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S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患者舌姿势位与下前牙牙槽骨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骨性Ⅲ类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在头颅定位侧位片上测量舌背从后到前4个位点至硬腭的距离(PO1,PO2,PO3,PO4),根据CBCT图像在釉-牙本质结合处(S1层面)、牙根中部(S2层面...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患者舌姿势位与下前牙牙槽骨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骨性Ⅲ类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在头颅定位侧位片上测量舌背从后到前4个位点至硬腭的距离(PO1,PO2,PO3,PO4),根据CBCT图像在釉-牙本质结合处(S1层面)、牙根中部(S2层面)及根尖(S3层面)颊舌径最宽处测量颊侧牙槽骨厚度(S1P1,S2P2,S3P3)和舌侧牙槽骨厚度(S1L1,S2L2,S3L3),并对PO与SP,SL分别进行Person相关分析。结果釉-牙本质结合处下前牙舌侧牙槽骨厚度S1L1与舌前部舌背至腭顶距离PO3,PO4呈负相关关系(r=-0.16,-0.02,P<0.05)。牙根中部下前牙唇侧牙槽骨厚度S2P2与舌前部舌背至腭顶距离PO3,PO4呈负相关关系(r=-0.02,-0.04,P<0.05)。根尖处下前牙唇侧牙槽骨厚度S3P3与舌前、后部舌背至腭顶距离PO1,PO3,PO4呈负相关关系(r=-0.34,-0.07,-0.33,P<0.05)。结论随着骨性Ⅲ类患者舌背至腭顶距离的增加,舌姿势位降低,同时,下前牙唇舌侧牙槽骨厚度变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姿势位 牙槽骨厚度 骨性Ⅲ类 锥体束CT
下载PDF
前牙反[牙合]与正常[牙合]自然舌姿势位的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若萱 吕亚林 +2 位作者 殷戬 张伟 李国庆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1年第6期429-432,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前牙反[牙合]和正常殆在息止[牙合]位时舌的自然姿势特征,探讨前牙反[牙合]患者的舌位置是否有特征性变化。方法征集正常[牙合]志愿者20名(男8名,女12名,正常黯组),平均年龄23.8岁;反[牙合]患者20名(男11名,女9... 目的通过比较前牙反[牙合]和正常殆在息止[牙合]位时舌的自然姿势特征,探讨前牙反[牙合]患者的舌位置是否有特征性变化。方法征集正常[牙合]志愿者20名(男8名,女12名,正常黯组),平均年龄23.8岁;反[牙合]患者20名(男11名,女9名,前牙反[牙合]组),平均年龄24.6岁。问诊调查舌的习惯姿势位,并用硫酸钡标记舌背中线和腭黏膜中线。拍摄头颅侧位片和息止[牙合]位侧位片,用t检验比较两组息止[牙合]位的舌位置。结果(1)正常[牙合]组整个舌背在硬腭、软腭处都与上腭完全贴合,舌尖置于上切牙舌隆突处;前牙反[牙合]组为舌背在软腭部有部分贴合,在部分软腭和硬腭区域远离上腭。舌体不易保持贴上腭位。(2)舌体的侧面轮廓在正常[牙合]组呈现向前上挺立,在前牙反[牙合]组表现为后下倾倒状。舌的最高点位置:正常组在硬腭与软腭交界区域;前牙反[牙合]组较正常殆组向下向后移位,在软腭与悬雍垂交界区域。(3)前牙反[牙合]组舌体位置(LP)比正常[牙合]组低(P〈0.01);两组的舌高和舌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息止[牙合]自然姿势位时前牙反[牙合]组较正常[牙合]组的舌位置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反[牙合] 舌姿势位 息止颌 正常[牙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