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舌耕”艺术的若干问题
1
作者 点必沁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50-55,共6页
言及“舌耕”,不用释义自明是讲授,它是相对“笔耕”即写论文写教材等而言的。“舌耕,艺术与“笔耕”艺术联系紧密,大体是“舌耕”艺术以“笔耕”艺术为基础,“笔耕’,艺以“舌耕”艺为表达方式。这里不免要问一句:“舌耕”艺以“笔耕... 言及“舌耕”,不用释义自明是讲授,它是相对“笔耕”即写论文写教材等而言的。“舌耕,艺术与“笔耕”艺术联系紧密,大体是“舌耕”艺术以“笔耕”艺术为基础,“笔耕’,艺以“舌耕”艺为表达方式。这里不免要问一句:“舌耕”艺以“笔耕”艺为基础,“笔耕”艺又以何为基础呢?答曰:“笔耕”艺以人格为基础。人格是“舌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耕 若干问题 人格 听者 “言为心声” 双向交流 “清” 基本功训练 表达方式 阿拉伯
下载PDF
舌耕
2
作者 李敬尧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07年第5期123-123,共1页
种田是犁耕,写作是笔耕,讲授则是舌耕。 东汉贾逵,年幼聪明过人。因家贫,邻里就有塾学,他不能就读。五岁,他姐姐抱他着隔篱听读,他能全神贯注。到十岁.已能熟诵六经了。没有简牒,他就剥桑树皮默写,或写在门板、屏风上。
关键词 舌耕 贾逵 经学家 口授经文
下载PDF
黄土地上的民办“舌耕族”
3
作者 刘虎先 《山东农业(农村经济)》 1994年第12期25-27,共3页
旧时,人们称教书谋生为“舌耕”。诞生于大跃进的1957年且已繁衍至今的民办“舌耕族”,自始至终支撑着农村严峻而又沉重的基础教育…… 为伊消得人憔悴 1956年,年轻的共和国百废待兴,拿不出多少财力办教育,在农村,别说是贫困地区,就是... 旧时,人们称教书谋生为“舌耕”。诞生于大跃进的1957年且已繁衍至今的民办“舌耕族”,自始至终支撑着农村严峻而又沉重的基础教育…… 为伊消得人憔悴 1956年,年轻的共和国百废待兴,拿不出多少财力办教育,在农村,别说是贫困地区,就是发达地区也只能普及初级小学教育(四年制)。 1957年,广大农村响应国家“两条腿走路”办教育(国家办教育,农民办教育)的号召,民办中学由办学的村庄出校舍、出教育经费,教师是落榜的农民子弟。全国第一批民办“舌耕族”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耕 黄土地 民办教育 小学教育 贫困地区 中国知识分子 山东莱州市 教师 民办中学 教育经费
下载PDF
舌耕·舌存·舌不烂
4
作者 林海屏 《语文月刊》 2006年第1期96-96,共1页
舌耕、舌存、舌不烂.是三个与“舌”有关的典故。 舌耕,是指依靠教书谋生。典出东汉经学家贾逵的故事。贾逵从小聪慧过人,十岁时已熟读经文。长大出仕后,远近许多人都向他求教。贾逵口授经文.诲人不倦.得到的酬劳常致谷米满仓。... 舌耕、舌存、舌不烂.是三个与“舌”有关的典故。 舌耕,是指依靠教书谋生。典出东汉经学家贾逵的故事。贾逵从小聪慧过人,十岁时已熟读经文。长大出仕后,远近许多人都向他求教。贾逵口授经文.诲人不倦.得到的酬劳常致谷米满仓。《拾遗记·前汉下》巾说:贾逵“门徒来学……皆口授经文:蹭献者积粟盈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故 舌耕 “舌存” “舌不烂” 中学 语文 备课参考
原文传递
黄土地上的民办“舌耕族”
5
作者 刘虎先 《乡镇论坛》 1994年第11期42-43,共2页
黄土地上的民办"舌耕族"刘虎先"为伊消得人憔悴"1956年,年轻的共和国百废待兴,拿不出多少财力办教育。在农村,别说是贫困地区,就是发达地区也只能普及初级小学教育(四年制)。那时的高级小学(六年制)毕业生,寥寥无几,... 黄土地上的民办"舌耕族"刘虎先"为伊消得人憔悴"1956年,年轻的共和国百废待兴,拿不出多少财力办教育。在农村,别说是贫困地区,就是发达地区也只能普及初级小学教育(四年制)。那时的高级小学(六年制)毕业生,寥寥无几,初高中毕业生更是凤毛麟角。19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耕 黄土地 中国知识分子 民办中学 小学教育 等级制度 教师 教育事业 民办教育 教学质量
原文传递
论罗烨《醉翁谈录》对宋代通俗小说观念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莉 郝敬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3-131,共9页
罗烨《醉翁谈录》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宋代说话伎艺的小说话本合集,其更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在于以《舌耕叙引》为代表,学习子部的传统小说观念,结合传统小说观念在宋代的理论创新,针对通俗艺术表现形式说话的主要特征,模仿《汉书·艺文... 罗烨《醉翁谈录》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宋代说话伎艺的小说话本合集,其更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在于以《舌耕叙引》为代表,学习子部的传统小说观念,结合传统小说观念在宋代的理论创新,针对通俗艺术表现形式说话的主要特征,模仿《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的理论阐述范式,构建起通俗小说的理论体系。其中,《小说引子》主要构建通俗小说的核心特征与社会功用,《小说开辟》主要构建通俗小说的表现技巧与艺术审美。通俗小说理论体系的形成,不仅影响了近古以来通俗小说的创作,也为传统小说观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引子》 《小说开辟》 舌耕叙引》 《醉翁谈录》 通俗小说观念
下载PDF
《醉翁谈录》新解
7
作者 孟昭连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传统研究认为,《醉翁谈录》是一本记载古代说话艺术的专著,书中描写了宋元民间说话艺人的高超伎艺,记录了不少当时说话人的"底本"。通过对"话本""舌耕""说书"等概念的原始含义及其流变与书中... 传统研究认为,《醉翁谈录》是一本记载古代说话艺术的专著,书中描写了宋元民间说话艺人的高超伎艺,记录了不少当时说话人的"底本"。通过对"话本""舌耕""说书"等概念的原始含义及其流变与书中记载的小说语体的考察分析,否定了前人的说法。事实上,《醉翁谈录》"舌耕叙引"所描写的是当时文人小说家的创作盛况,与说话艺术无关,书中所载小说作品皆为供阅读的案头小说,并非专门的"底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本 舌耕 语体 文人小说
下载PDF
拟武夷山暨理学联句有序并跋
8
作者 陈大络 《东南文化》 CSSCI 1990年第3期263-264,共2页
武夷名山,四季常青.“乳石生云云作石,流云欲驻石还飞.”千峰奇上奇,万壑妍中妍.“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名山得水而活泼.涧水依山乃清幽.名山为林而娇媚,森林因山更苍郁.山因棹歌声声显.棹歌因山世世传.人因地而杰,地因人而灵.夷考... 武夷名山,四季常青.“乳石生云云作石,流云欲驻石还飞.”千峰奇上奇,万壑妍中妍.“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名山得水而活泼.涧水依山乃清幽.名山为林而娇媚,森林因山更苍郁.山因棹歌声声显.棹歌因山世世传.人因地而杰,地因人而灵.夷考八百六十年前的朱熹,生于(福建)尤溪城南文山之麓;后七百九十五年的我.生于城北公山之腰.他于十三岁,迁居崇安,依亲莽母;我于十三岁,跋涉沙县,舌耕(沙师附小)事亲.他立朝四十日,我浪迹四十秋.他于碧水丹山,讲学著述.以终天年;我于杏坛“鲍肆”,六五休退,飘泊海峤.“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高才洁行.不遇,退在下流.薄能浊操.遇,(居)在众上.……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位卑在下.未必愚.不遇也.”(后汉王充逄遇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理学 闽诗 棹歌 舌耕 乳石 终天 利贞 涧水 杏坛
下载PDF
宋话本“小说”家数释名
9
作者 蔡铁鹰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5期106-107,共2页
南宋临安出现的话本中,有“小说”一家,“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博刀赶棒及发迹变泰之事。”关于这类作品何以以“小说”名之,鲁迅先生曾说:“在说话中之所谓小说,并不像现在所谓的广义的小说,乃是讲的很短,而且... 南宋临安出现的话本中,有“小说”一家,“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博刀赶棒及发迹变泰之事。”关于这类作品何以以“小说”名之,鲁迅先生曾说:“在说话中之所谓小说,并不像现在所谓的广义的小说,乃是讲的很短,而且多用时事的……在短时间内就完结。可见宋代说话中的所谓小说,即是‘短篇小说’的意思。”也就是指“简短的说话”。认为“小说”的得名主要是由篇幅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宋话本 释名 唐传奇 唐人传奇 舌耕 作品 烟粉 欲绝 演史
下载PDF
老树春深更著花
10
作者 张侠生 《新闻爱好者》 1999年第12期28-28,共1页
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逐渐走向沧桑夕照。于今已届耄耋之年。早在青年时期我就选择了舌耕兼笔耕的道路,终生矢志不渝。这既是我生命的动力,也是我生命的精髓。数十年来,我不仅在教学上取得显著的成绩,而且在写作上也获得可喜的成就。... 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逐渐走向沧桑夕照。于今已届耄耋之年。早在青年时期我就选择了舌耕兼笔耕的道路,终生矢志不渝。这既是我生命的动力,也是我生命的精髓。数十年来,我不仅在教学上取得显著的成绩,而且在写作上也获得可喜的成就。甚至在离休后仍舌耕、笔耕不辍,继续为祖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我所以取得这些成果,都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勤奋笔耕的结果。我离休已十五载,从未一日或休,常年不停地教课、讲学或写作。虽因积劳成疾,百病丛生,但仍带病工作。住医院时,一面治疗,一面阅读和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速效救心丸 医护人员 青年时期 保尔·柯察金 人生价值 阅读和写作 生活意义 百病丛生 舌耕
下载PDF
教育对联
11
作者 蒲晓华 《山东教育》 1995年第11期48-48,共1页
立教书育人大志树为人师表新风丹心尽谱育才曲朱墨俱绘兴邦图琅琅书声连村落翩翩英姿满校园舌耕笔耘心想华夏身体力行胸装九州尊师重教文明新风盛培桃育李校园面貌新
关键词 教书育人 尊师重教 教育 朱墨 校园 华夏 花朵 舌耕 莘莘 重水
下载PDF
话“耕”
12
作者 曹金兴 《上海海关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9-70,共2页
本文以随笔的形式探讨了中国"耕"文化的不同形态,即农耕、笔耕、舌耕、目耕、马耕及"以杀戮为耕",阐明了各自的特点和彼此关系,并进而形象化表述了其与传统文化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笔耕 舌耕 目耕 马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