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宁方言中的舌面塞音
1
作者 占升平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7-30,共4页
本文主要讨论常宁方言中舌面塞音[!]和[!‘]的历史来源和历史层次,同时探讨西路话中一组来字精组的舌面塞音字的形成原因。常宁方言中的舌面塞音主要来自先秦的照母、穿母;中古的知徹澄三母,近代的见组,西路话中还有一部分来自精组字,... 本文主要讨论常宁方言中舌面塞音[!]和[!‘]的历史来源和历史层次,同时探讨西路话中一组来字精组的舌面塞音字的形成原因。常宁方言中的舌面塞音主要来自先秦的照母、穿母;中古的知徹澄三母,近代的见组,西路话中还有一部分来自精组字,表现出不同的历史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宁方言 舌面塞音 历史层次
下载PDF
论客赣方言中见母读为端母的音变过程
2
作者 庞光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84-90,共7页
客赣方言中存在见溪群读为舌尖塞音t、t?的语音现象,也存在见溪群读为舌面塞音的现象。方言学家中没有一人用复声母的分化来解释其音变,这是完全正确的。但学者们也不能正确解释其音变过程。有的方言学者不能解释,置之不顾。万波先生将... 客赣方言中存在见溪群读为舌尖塞音t、t?的语音现象,也存在见溪群读为舌面塞音的现象。方言学家中没有一人用复声母的分化来解释其音变,这是完全正确的。但学者们也不能正确解释其音变过程。有的方言学者不能解释,置之不顾。万波先生将其音变过程解释为k(i)→c(i)→?(i)→?(i)→t,本文认为应该没有?(i)→?(i)这个环节。孙宜志先生解释为k(i)→c(i)→?(i)→t(i),没有?(i)→?(i)这个环节。本文认为?(i)→t(i)这个音变没有音理上的根据,其音变过程应该是k(i)→c(i)→?(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溪群 塞音 舌面塞音 南城方言 耒阳方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