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隋唐舍利瘞埋制度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被引量:
10
1
作者
杨效俊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3-100,共8页
隋唐舍利瘞埋制度的形成原因:一是初唐以来释迦牟尼作为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圣者而被广为崇信,佛骨舍利建立了唐土信者和佛祖之间的直接联系;二是通过奉迎和供奉、瘗埋舍利表明帝王与佛陀之间的继承关系;三是唐代从对舍利塔的礼拜变为对...
隋唐舍利瘞埋制度的形成原因:一是初唐以来释迦牟尼作为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圣者而被广为崇信,佛骨舍利建立了唐土信者和佛祖之间的直接联系;二是通过奉迎和供奉、瘗埋舍利表明帝王与佛陀之间的继承关系;三是唐代从对舍利塔的礼拜变为对舍利真身和舍利塔的双重礼拜。以法门寺舍利为中心的供奉活动由开启、供奉、瘞埋三个环节组成。舍利供奉高级化、公开化和制度化的特征导致了隋唐舍利瘞埋制度的形成。舍利瘞埋主要依据涅槃类经典,在瘞埋空间中体现释迦牟尼涅槃后遗体到舍利的过程和佛教的宇宙图像。瘞埋舍利时在地宫内外有僧俗信众参加的各种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利
瘞
埋
制度
涅槃信仰
仪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隋唐舍利瘗埋空间中的世界图像
被引量:
4
2
作者
杨效俊
《文博》
2013年第5期52-61,共10页
隋代、唐代前期至唐代后期,舍利瘞埋空间中世界图像发生显著变化。其原因是不同的舍利信仰经典导致舍利崇拜形态的差异,因此隋唐时期舍利瘞埋空间的建筑和图像程序也相应变化,导致舍利瘞埋空间中的世界图像的变化。此外,世界图像还反映...
隋代、唐代前期至唐代后期,舍利瘞埋空间中世界图像发生显著变化。其原因是不同的舍利信仰经典导致舍利崇拜形态的差异,因此隋唐时期舍利瘞埋空间的建筑和图像程序也相应变化,导致舍利瘞埋空间中的世界图像的变化。此外,世界图像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和佛教界普遍的世界观,而这种世界观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隋代尚未形成纯粹的舍利崇拜和瘞埋制度,舍利瘞埋空间中的世界图像为佛教宇宙观与中国传统的灵力结合;唐代前期形成舍利崇拜和瘞埋制度,舍利信仰注重视觉文化与仪式,舍利瘞埋空间中的世界图像为中国传统的方位思想与佛教图像结合;唐代晚期以纯粹的佛教理念和空间瘞埋舍利,舍利瘞埋空间的中心既是佛骨舍利,也是宇宙的中心。两重象征意义统一于曼荼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利
瘞
埋
空间
世界图像
象征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宋代士大夫与当时的舍利瘗埋
被引量:
1
3
作者
冉万里
《文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82,共7页
宋代的舍利瘗埋与隋唐时期相比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隋唐时期的舍利瘗埋主要是在皇帝(隋文帝、武则天、唐懿宗等)的主导下进行舍利瘗埋;宋代初期定州的静志、净众在舍利瘗埋过程中,尚得到皇室的资助,其余则主要以士大夫及民间人士、僧侣...
宋代的舍利瘗埋与隋唐时期相比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隋唐时期的舍利瘗埋主要是在皇帝(隋文帝、武则天、唐懿宗等)的主导下进行舍利瘗埋;宋代初期定州的静志、净众在舍利瘗埋过程中,尚得到皇室的资助,其余则主要以士大夫及民间人士、僧侣为主导,应与当时佛教的世俗化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从考古发现的宋代舍利瘗埋的资料来看,舍利瘗埋这种佛教活动,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借助佛教展现他们的护国、佑己及先祖、求平安的情怀。但由于士大夫的参与,使得这一原本庄严的宗教活动变成了充满人文情调的活动,而且与宋代社会温馨的人文情调相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舍利瘗埋
士大夫
人文情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舍利瘗埋制度之“金棺银椁”探析
4
作者
沈雅彤
《唐都学刊》
2020年第5期12-19,共8页
舍利本意为佛陀精神的象征,是超越世俗寻求解脱的智慧所在,而棺椁作为葬礼器物是世俗礼法的象征,它内涵尘世情感和社会秩序,不在同一范畴的两者机缘之下在唐代被组合到了一起,唐朝成就了舍利的棺椁瘗埋制度。这一奇妙的组合方式并不偶...
舍利本意为佛陀精神的象征,是超越世俗寻求解脱的智慧所在,而棺椁作为葬礼器物是世俗礼法的象征,它内涵尘世情感和社会秩序,不在同一范畴的两者机缘之下在唐代被组合到了一起,唐朝成就了舍利的棺椁瘗埋制度。这一奇妙的组合方式并不偶然与单薄,而是时代与思潮驱使下的必然结果,在唐朝佛教中国化与创新性包容性佛学氛围的相互成就,自上而下的崇佛风潮将崇佛的世俗化推向极致,“金棺银椁”的瘗埋制度便是在中国化、世俗化、创新性、包容性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每一种佛教物质文化的背后都承载着丰富的思想,他们是对各个时期佛教气象的彰显,通过对佛教物质文化的解读,发现它完全可以作为一条审视佛教发展与特点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利瘗埋
制度
“金棺银椁”
世俗性
佛教思想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初探宋元时期舍利瘗埋兴衰对国产玻璃器皿的影响
被引量:
1
5
作者
曹诗媛
冯百龄
温睿
《洛阳考古》
2019年第1期54-61,共8页
古代中国吸收了西方的玻璃制造技术后创造出与其迥异的铅钡玻璃体系、高钾玻璃体系,并在发展过程中保持着仿玉的独特审美。至北宋时,出土的国产玻璃器皿大多属于佛教地宫中的供养品与舍利瓶,透明度较高,数量多,种类丰富,呈现出不同的使...
古代中国吸收了西方的玻璃制造技术后创造出与其迥异的铅钡玻璃体系、高钾玻璃体系,并在发展过程中保持着仿玉的独特审美。至北宋时,出土的国产玻璃器皿大多属于佛教地宫中的供养品与舍利瓶,透明度较高,数量多,种类丰富,呈现出不同的使用面貌。南宋时玻璃器皿的数量开始锐减,至元代国产玻璃多是小型珠饰、发簪和极少数托盏。这一现象可能与宋元时期佛教瘗埋的兴衰有关,玻璃作为舍利容器以及'七宝'供品之一,北宋舍利瘗埋活动兴盛能够促进玻璃器皿的生产,吹制技术进一步提高。但是南宋舍利地宫的数量减少,可能是瘗埋活动的衰落导致国产玻璃器皿不再拥有佛教用具的功能与用途,吹制的薄胎玻璃器生产受到限制,技法难以继续发展,玻璃的使用面貌缩小,直到元代多剩下珠饰发簪得以继续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时期
佛教
舍利瘗埋
国产玻璃器皿
原文传递
渤海舍利瘗埋形制及其所反映的文化交流信息刍议
6
作者
张博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2,共4页
已发现并确认的渤海舍利瘗埋遗迹有四处,通过对其地宫形制、舍利容器组合的梳理和分类,以及对相关舍利瘗埋现象、遗物和纹饰的分析和对比,可以看出渤海舍利瘗埋制度更多地受到唐中原地区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可以看出与周邻朝鲜半岛和日本...
已发现并确认的渤海舍利瘗埋遗迹有四处,通过对其地宫形制、舍利容器组合的梳理和分类,以及对相关舍利瘗埋现象、遗物和纹饰的分析和对比,可以看出渤海舍利瘗埋制度更多地受到唐中原地区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可以看出与周邻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舍利瘗埋
地宫
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祭祀与生天:宋金墓葬的“香花供养”图像探讨
被引量:
1
7
作者
李雯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21,共8页
香花是佛教重要的供养具,宋金墓室壁画中“香花供养”题记以及与佛教“花供”相似的图像,体现了佛教“花供”的世俗化。通过对“花供”与佛教丧葬仪式如释迦涅槃、瘗埋舍利、僧尼墓葬的关系,盂兰盆会花供对“祭祖仪式”的影响,花供的功...
香花是佛教重要的供养具,宋金墓室壁画中“香花供养”题记以及与佛教“花供”相似的图像,体现了佛教“花供”的世俗化。通过对“花供”与佛教丧葬仪式如释迦涅槃、瘗埋舍利、僧尼墓葬的关系,盂兰盆会花供对“祭祖仪式”的影响,花供的功德这三方面的讨论,认为宋金墓葬中出现的“香花供养”是佛教“花供”多层面影响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世俗化
花供
舍利瘗埋
佛教丧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含山博物馆藏北宋银果盒赏析
8
作者
钱雨
杜凯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第1期36-37,共2页
金银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历来为世人所喜爱,具有各种美好的寓意。含山博物馆馆藏北宋银果盒为佛教舍利瘗埋的葬器,有着特殊的功能、特别的器型、特有的纹饰。其珍贵稀少,具有多重价值、多重意义,内涵丰富,可观性高。
关键词
褒禅山
银果盒
佛教
舍利瘗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映澈之相:中古中国的透明性与转变
9
作者
冯安宁
韩文文(译)
杨贤宗(校)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7-48,共12页
一般来讲,在现代社会当中所谓透明的事物如工业建筑空间和社会制度,代表了一种对于未来的积极想象。然而在中古世界,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富有透明度的玻璃和水晶,往往十分珍贵稀少,并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为贵族、诗人和哲学家所青睐。...
一般来讲,在现代社会当中所谓透明的事物如工业建筑空间和社会制度,代表了一种对于未来的积极想象。然而在中古世界,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富有透明度的玻璃和水晶,往往十分珍贵稀少,并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为贵族、诗人和哲学家所青睐。这是因为每当人们观看此类物品时,都会拥有不同的视觉经验。对于我国外来玻璃器皿和水晶制品的考古学和物质文化学研究已经非常丰富,基于前辈学者的研究,本文将探讨中国中古时期外来玻璃及水晶制品对于本土视觉文化的影响。笔者将从隋唐佛教舍利瘗埋制度、唐代文学、朝贡系统、宫廷造办等多方面视角,研究透明性视觉经验在中国中古社会文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及其对于后世绘画与再现空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
水晶
透明性
视觉经验
物质文化
舍利瘗埋
唐代何家村窖藏
原文传递
题名
隋唐舍利瘞埋制度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被引量:
10
1
作者
杨效俊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历史博物馆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3-100,共8页
基金
第三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金
编号:201003663
文摘
隋唐舍利瘞埋制度的形成原因:一是初唐以来释迦牟尼作为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圣者而被广为崇信,佛骨舍利建立了唐土信者和佛祖之间的直接联系;二是通过奉迎和供奉、瘗埋舍利表明帝王与佛陀之间的继承关系;三是唐代从对舍利塔的礼拜变为对舍利真身和舍利塔的双重礼拜。以法门寺舍利为中心的供奉活动由开启、供奉、瘞埋三个环节组成。舍利供奉高级化、公开化和制度化的特征导致了隋唐舍利瘞埋制度的形成。舍利瘞埋主要依据涅槃类经典,在瘞埋空间中体现释迦牟尼涅槃后遗体到舍利的过程和佛教的宇宙图像。瘞埋舍利时在地宫内外有僧俗信众参加的各种仪式。
关键词
舍利
瘞
埋
制度
涅槃信仰
仪式
Keywords
Burying of sarira, Worship of nirvana, Ritual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隋唐舍利瘗埋空间中的世界图像
被引量:
4
2
作者
杨效俊
机构
陕西历史博物馆
出处
《文博》
2013年第5期52-61,共10页
文摘
隋代、唐代前期至唐代后期,舍利瘞埋空间中世界图像发生显著变化。其原因是不同的舍利信仰经典导致舍利崇拜形态的差异,因此隋唐时期舍利瘞埋空间的建筑和图像程序也相应变化,导致舍利瘞埋空间中的世界图像的变化。此外,世界图像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和佛教界普遍的世界观,而这种世界观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隋代尚未形成纯粹的舍利崇拜和瘞埋制度,舍利瘞埋空间中的世界图像为佛教宇宙观与中国传统的灵力结合;唐代前期形成舍利崇拜和瘞埋制度,舍利信仰注重视觉文化与仪式,舍利瘞埋空间中的世界图像为中国传统的方位思想与佛教图像结合;唐代晚期以纯粹的佛教理念和空间瘞埋舍利,舍利瘞埋空间的中心既是佛骨舍利,也是宇宙的中心。两重象征意义统一于曼荼罗中。
关键词
舍利
瘞
埋
空间
世界图像
象征意义
分类号
K878.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宋代士大夫与当时的舍利瘗埋
被引量:
1
3
作者
冉万里
机构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出处
《文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82,共7页
文摘
宋代的舍利瘗埋与隋唐时期相比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隋唐时期的舍利瘗埋主要是在皇帝(隋文帝、武则天、唐懿宗等)的主导下进行舍利瘗埋;宋代初期定州的静志、净众在舍利瘗埋过程中,尚得到皇室的资助,其余则主要以士大夫及民间人士、僧侣为主导,应与当时佛教的世俗化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从考古发现的宋代舍利瘗埋的资料来看,舍利瘗埋这种佛教活动,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借助佛教展现他们的护国、佑己及先祖、求平安的情怀。但由于士大夫的参与,使得这一原本庄严的宗教活动变成了充满人文情调的活动,而且与宋代社会温馨的人文情调相呼应。
关键词
宋代
舍利瘗埋
士大夫
人文情怀
Keywords
Song Dynasty
Sarira Burying Institutions
Literati Class
Humanistic Feelings
分类号
K871.4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舍利瘗埋制度之“金棺银椁”探析
4
作者
沈雅彤
机构
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
出处
《唐都学刊》
2020年第5期12-19,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比较视域下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现代化路径研究”(14AZD092)。
文摘
舍利本意为佛陀精神的象征,是超越世俗寻求解脱的智慧所在,而棺椁作为葬礼器物是世俗礼法的象征,它内涵尘世情感和社会秩序,不在同一范畴的两者机缘之下在唐代被组合到了一起,唐朝成就了舍利的棺椁瘗埋制度。这一奇妙的组合方式并不偶然与单薄,而是时代与思潮驱使下的必然结果,在唐朝佛教中国化与创新性包容性佛学氛围的相互成就,自上而下的崇佛风潮将崇佛的世俗化推向极致,“金棺银椁”的瘗埋制度便是在中国化、世俗化、创新性、包容性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每一种佛教物质文化的背后都承载着丰富的思想,他们是对各个时期佛教气象的彰显,通过对佛教物质文化的解读,发现它完全可以作为一条审视佛教发展与特点的新路径。
关键词
舍利瘗埋
制度
“金棺银椁”
世俗性
佛教思想史
Keywords
Buddhist relics
coffin
secularity
the history of Buddhist thought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初探宋元时期舍利瘗埋兴衰对国产玻璃器皿的影响
被引量:
1
5
作者
曹诗媛
冯百龄
温睿
机构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洛阳考古》
2019年第1期54-6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1575142
文摘
古代中国吸收了西方的玻璃制造技术后创造出与其迥异的铅钡玻璃体系、高钾玻璃体系,并在发展过程中保持着仿玉的独特审美。至北宋时,出土的国产玻璃器皿大多属于佛教地宫中的供养品与舍利瓶,透明度较高,数量多,种类丰富,呈现出不同的使用面貌。南宋时玻璃器皿的数量开始锐减,至元代国产玻璃多是小型珠饰、发簪和极少数托盏。这一现象可能与宋元时期佛教瘗埋的兴衰有关,玻璃作为舍利容器以及'七宝'供品之一,北宋舍利瘗埋活动兴盛能够促进玻璃器皿的生产,吹制技术进一步提高。但是南宋舍利地宫的数量减少,可能是瘗埋活动的衰落导致国产玻璃器皿不再拥有佛教用具的功能与用途,吹制的薄胎玻璃器生产受到限制,技法难以继续发展,玻璃的使用面貌缩小,直到元代多剩下珠饰发簪得以继续生产。
关键词
宋元时期
佛教
舍利瘗埋
国产玻璃器皿
Keywords
Song-Yuan period
Buddhism
Deposition of Sarira
domestic glassware
分类号
K876.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渤海舍利瘗埋形制及其所反映的文化交流信息刍议
6
作者
张博
机构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出处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2,共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渤海都城规划布局与京府建制研究"(15@ZH007)的资助
文摘
已发现并确认的渤海舍利瘗埋遗迹有四处,通过对其地宫形制、舍利容器组合的梳理和分类,以及对相关舍利瘗埋现象、遗物和纹饰的分析和对比,可以看出渤海舍利瘗埋制度更多地受到唐中原地区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可以看出与周邻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
渤海
舍利瘗埋
地宫
文化交流
Keywords
Bohai State
the burial of buddhist relics
underground palace
cultural exchange
分类号
K878.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祭祀与生天:宋金墓葬的“香花供养”图像探讨
被引量:
1
7
作者
李雯雯
机构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21,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传佛教造像手印研究》(18CF186)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香花是佛教重要的供养具,宋金墓室壁画中“香花供养”题记以及与佛教“花供”相似的图像,体现了佛教“花供”的世俗化。通过对“花供”与佛教丧葬仪式如释迦涅槃、瘗埋舍利、僧尼墓葬的关系,盂兰盆会花供对“祭祖仪式”的影响,花供的功德这三方面的讨论,认为宋金墓葬中出现的“香花供养”是佛教“花供”多层面影响下的产物。
关键词
佛教世俗化
花供
舍利瘗埋
佛教丧葬
分类号
J206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含山博物馆藏北宋银果盒赏析
8
作者
钱雨
杜凯
机构
含山博物馆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第1期36-37,共2页
文摘
金银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历来为世人所喜爱,具有各种美好的寓意。含山博物馆馆藏北宋银果盒为佛教舍利瘗埋的葬器,有着特殊的功能、特别的器型、特有的纹饰。其珍贵稀少,具有多重价值、多重意义,内涵丰富,可观性高。
关键词
褒禅山
银果盒
佛教
舍利瘗埋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映澈之相:中古中国的透明性与转变
9
作者
冯安宁
韩文文(译)
杨贤宗(校)
机构
波士顿大学艺术与建筑史系
哈佛大学东亚系
不详
出处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7-48,共12页
文摘
一般来讲,在现代社会当中所谓透明的事物如工业建筑空间和社会制度,代表了一种对于未来的积极想象。然而在中古世界,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富有透明度的玻璃和水晶,往往十分珍贵稀少,并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为贵族、诗人和哲学家所青睐。这是因为每当人们观看此类物品时,都会拥有不同的视觉经验。对于我国外来玻璃器皿和水晶制品的考古学和物质文化学研究已经非常丰富,基于前辈学者的研究,本文将探讨中国中古时期外来玻璃及水晶制品对于本土视觉文化的影响。笔者将从隋唐佛教舍利瘗埋制度、唐代文学、朝贡系统、宫廷造办等多方面视角,研究透明性视觉经验在中国中古社会文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及其对于后世绘画与再现空间的影响。
关键词
玻璃
水晶
透明性
视觉经验
物质文化
舍利瘗埋
唐代何家村窖藏
Keywords
glass
rock-crystal
transparency
visual experience
material culture
Buddhist relic burial
Tang Hejiacun Hoard
分类号
K87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J120.9 [艺术—艺术理论]
K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隋唐舍利瘞埋制度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杨效俊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隋唐舍利瘗埋空间中的世界图像
杨效俊
《文博》
201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宋代士大夫与当时的舍利瘗埋
冉万里
《文博》
北大核心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唐代舍利瘗埋制度之“金棺银椁”探析
沈雅彤
《唐都学刊》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初探宋元时期舍利瘗埋兴衰对国产玻璃器皿的影响
曹诗媛
冯百龄
温睿
《洛阳考古》
2019
1
原文传递
6
渤海舍利瘗埋形制及其所反映的文化交流信息刍议
张博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0
原文传递
7
祭祀与生天:宋金墓葬的“香花供养”图像探讨
李雯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含山博物馆藏北宋银果盒赏析
钱雨
杜凯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映澈之相:中古中国的透明性与转变
冯安宁
韩文文(译)
杨贤宗(校)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